收藏 分销(赏)

GBT50380-2006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pdf

上传人:徒**** 文档编号:147346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57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50380-2006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GBT50380-2006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GBT50380-2006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GBT50380-2006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GBT50380-2006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T 50380 - 2006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Code for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design enterprises2006 - 09 - 26 发布 2007-04-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Code for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design enterprises GB/T 50380 - 200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

2、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7 年 4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第 4 84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工程建设 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现 批 准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为国家标准,编 号 为 GB/T 50380-2006, 自 2007年 4月 1 日 起 实 施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年 9 月 2 6 日3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 二二二三年度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 建 标 2003 102 号)的要求,由中国天辰化学

3、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 制的。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工程建设设计企业的质通管理工 作、管理水平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 为加强质跫管理、健全管理体系、提髙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本 规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 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的内容共9 章 15节,包括:总则、术语、质量方针 和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资源管理、文件管理、建设工 程设计基本过程管理、分包管理、质量改进等。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具体 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 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中国

4、 天辰化学工程公司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最管理规范编委会办 公 室 ( 地址:天津市北辰区京津路521号,邮政编码:3004 00) , 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 编 单 位 :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参 编 单 位 :( 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西北电力设计院北京欧珠国建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4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主要起草人:黄信良乔悦生顾长修李夏宁刘小檀田正伟王彦深魏万信吴秀莲杨怡元郑树海朱长喜文琴英文 淑 茹 李王徐张51总 则 .2术 语 3质蛩方针和质量目标3 - 1 质量方针与管理要求3 . 2 质 量 目 标 及 其

5、分 解 _4质世管理组织结构5资源管理*5 . 1 人力资源管理 5 . 2 计算机软件管理 5 . 3 甚础设施和环境管理6文件管理7建设工程设计基本过程管理*7.1工程设计基本过程7 . 2 工程设计过程控制7 . 3 设计企业必须建立的作业规定_ 8分包管理”8.1 一般规定8 . 2 对分包方的评价与选择8 . 3 分 包 合 同 8. 4 对分包方的监控9质1ft改进9 . 1 质盘信息反馈*9 . 2 内部质世检查9 . 3 改 进 措 施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 .0 .1 为加强工程建设设计企业( 以下简称设计企业)质量管 理工作,规范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行为,促进设计企业质

6、量管理水 平的提高,制定本规范。1 .0 .2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1 .0 .3 本规范是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也是对设计企业质 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1 .0 .4设计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 语2.0. 1 工程设计 engineering design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 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 活动。2. 0. 2 方案设计 scheme design为建设项目总体开发和总体部署所进行的全面规划的活动。2.0.3 初步设计 preliminar

7、y design为产品实现提供符合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在技术上 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安排,并为施工图设计做出原则性规定, 的活动。2.0.4 施工图设计 construction design根据初步设计的原则规定,编制能满足设备材料采购、施工 安装和工程预算所需要的文件( 图纸和说明书)的活动。2 .0 .5 现场服务 site services设计企业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所提供的技术交底( 解释设计 意图和要求) 、处理现场设计变更等服务的活动。2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 . 1 质量方针与管理要求3.1.1设计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并 贯彻执行,作为设计企业的质量

8、宗旨和方向。对内提高员工的质 量意识和凝聚力,对外表明设计企业对质量的承诺,以增强顾客 满意。3.1. 2设计企业质量方针的制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作为企业总体方针的组成部分,与企业有关的方针相协 调并有机结合;2体现满足顾客要求且符合适用法律法规以及持续改进的 承诺;3为制定和评审企业的质量目标提供依据;4 通过质量目标的实现,保证质量方针的实现。3.1.3设计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组织质量方针的宣传贯彻工作, 使其在企业内部得到沟通和理解,保证员工明确质量方针的内涵 及其与本职工作的关系。3.1. 4 设计企业应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对质量方针进行定期评 审的方法,确保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并应提供

9、相关记录作为 评审的证据。当评审表明质量方针已不适应企业所处的内、外部 环境时,应及时修订和重新发布质量方针。3 . 2 质量目标及其分解3.2.1设计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企业的相关职能和层次 上建立质量目标,以保证企业质量方针的实现。3 .2 .2 质谨目标的制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制定和展开,其结果应保证实现3质;t 方针规定的质量承诺;2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规定出需要经过认真努力才能 达到的具体目标;3应涵盖:企业的相关职能( 横向) 、各 管 理 层 次 ( 纵向) 以及与质盘有关的岗位;产品实现过程、管理过程以及产品质跫 的要求;4 质遣目标应具有可测ffl性

10、,并尽可能跫化。3 .2 .3 设计企业的质量目标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在 “四新” (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方 面所追求的目标;2在法规和标准的实施方面所追求的目标;3在与工程设计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配、开发或引 进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4 在工程设计创优方面所追求的目标;5在采用新的设计管理理念和方法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6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追求的目标等( 包括在人员资格 培训与获取资质证书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7在服务方面所追求的目标。3. 2 . 4设计企业的年度质量目标应根据当年的工作任务和上一 年度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按照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的原则 确定。3. 2

11、. 5 设计企业应制定质量目标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质量目 标编制、审批、发布、调整以及考核与测评的职责和具体要求, 并应能提供表明实施的相关证据。4质量管理组织结构4 .0 .1 设计企业应明确规定涵盖管理层、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 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应有利于实现下列 要求:1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系统化的质量管理;3内部接口的协调和管理。4 .0 .2 设计企业最髙管理者应履行下列质量管理职责:1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2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3确保质量目标得到制定;4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5确保企业质量管理所需各类资源;6决策企业的重大质量改进措施

12、。4 .0 .3 设计企业应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中各 部 门 ( 岗位)的职责和权限。4 .0 .4 设计企业应设置质量管理部门( 岗位) ,并开展下列 工作:1协助最高管理者组织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2组织开展企业重大的质量活动;3监视企业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4 监视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5监视并促进质量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4.0. 5设计企业应明确规定各类工程设计项目组织结构和岗位 的职责与权限。4.0 .6 当设计企业设有分支机构时,其组织结构和各部门( 岗5位)的职责与权限也应明确规定。4.0 .7 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中各部门均应有质量管理负 责人,全面负责本部门的

13、质量管理工作,包括:1部门员工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2质量活动的策划、监控、总结和改进;3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65资 源 管 理5 . 1 人力资源管理5* 1 . 1 设计企业应确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岗位) 。5* 1 . 2 设计企业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全体员工的管 理档案,实施管理和考核。5 .1 .3 聘用人员也应纳入人力资源管理。5 .1 .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配置应满足设计企业所 承担的工程设计和管理的需要。5 .1 .5 设计企业各类专业注册人员的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资质 等级所必需的要求。5 .1 .6 设计企业应根据所需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要 求

14、制定各岗位人员的任职条件,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才能 上岗。5 .1 .7 设计企业应建立岗位培训制度,根据设计企业生产和管 理的需要,有计划地对员工实行培训。各类培训的有效性应予以 验证,培训记录应予以保存。5 . 2 计算机软件管理5. 2 . 1 设计企业应建立计算机软件管理规定,对计算机软件的 配置、有效性认定、升级与更新等环节进行控制。5. 2 . 2 设计企业应建立计算机应用软件有效版本清单,在软件 升级或增减时应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5 . 3 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5 .3 .1 设计企业应识别和提供生产与管理所需的设备与设施,7并制定其使用、维护的管理规定。5 .3 .2 设计企业

15、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并符合有关法规对设 计企业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要求。5 .3 .3 设计企业的工作场所的环境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86文 件 管 理6 .0 .1 设计企业的文件管理应根据国家、行业规定和本企业的 特点制定具体规定,对文件的收集、编制和审批、发放使用、修 改、回收、销毁等进行控制。6 .0 .2 设计企业的文件宜包括:工程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 准规范、工程设计文件、计算机软件及相关文件、管理文件、记 录等。6.0.3设计企业文件管理应对下列的主要过程环节进行控制:1设计企业应建立畅通的渠道了解本行业最新发展信息; 掌握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编制并更新标准淸单;2

16、设计企业编制的文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核、批准, 必要时应对文件进行评审,保证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3设计企业制定的文件更改后应再次进行审核、批准,必 要时要对文件的修改进行评审,同时要确保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 订状态得到识别;4 新版文件发放时,应同时处置相应的作废文件,对需要 保留的作废文件应予标识或隔离,防止误用;5应制定企业文件保存期限的规定,文件的销毁应按有关 规定进行。6 .0 .4设计企业的档案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企业规模设置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建 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2档案管理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3档案储存环境应符合有关规定。97建设工程设

17、计基本过程管理7 . 1 工程设计基本过程7 .1 .1 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下列内容:1研究合同,确定功能和性能要求;2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并确定设计输入;3评审并确定设计方案;4 提出或接收相关专业的设计条件;5工程计算;6设计文件编制、校对、审核;7设计文件会签;8设计文件审定( 批准) ;9设计修改和变更;1 0 施工现场服务; n编制工程总结报告。7 . 2 工程设计过程控制7. 2 . 1 设计企业应对工程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建立文件化的控 制程序,并应包括工程设计策划、工程设计输入、工程设计方案 论证、工程设计专业接口协调、工程设计计算、工程设计文件校 对审核、工程设计会签、工程设计

18、更改、现场服务,7 .2 .2 工程设计策划的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且工程设计策划 的结果应形成文件:1研究合 同 ( 包括委托书或招标文件) ,确定项目的目标和 范围要求;2确定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及设计、校对、审核、 审定人员,必要时,明确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103确定工程设计计划;4 与顾客沟通和协调的安排;5如有设计分包,应确定对分包的管理安排( 见本规范第8章) ;6工程设计交底和现场服务的安排。7 .2 .3 工程设计输人应包括下列内容:1基础资料,如水文气象资料、地质勘察报告等;2经审查批准的前一阶段的设计文件,如项目建议书、可 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卫生评价报告

19、、规划文 件、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专利权人文件等;3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4 合同,可包括委托书、招标文件、顾客变更等;5法 律法规 ( 本规范中主要指行政规章) ,如国家各行政主 管部门对建设工程的具体要求、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的 具体要求等;6标准规范,如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强制性标准等;7企业的内部要求,如内部规范性的技术要求、类似项目 的经验等。工程设计输人应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表达,并应对其进行 评审。7 .2 .4为确保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输人的要求,应对工程设计方 案的可行性、符合性进行论证。工程设计方案论证的结果应形成书面文件。7 .2 .5 设计企业应建立专业之间接口协调程序。程序

20、应包括专 业 资 料 ( 条件)、资 料 ( 条件)的签署、传递途径、矛盾处置方 式、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的职责等。工程设计专业接口程序应形成文件。7 .2 .6 设计企业应建立工程设计计算控制程序。计算控制程序 应包括专业所要计算的内容、计算公式、计 算方 法( 手工计算或 计算机软件计算) 、计算的输人条件和计算输出结果的格式、计11算书的签署级别等。控制程序中规定的工程设计计算书应形成正 式文件并归档。7 .2 .7 工程设计成品文件应进行校对和审核。设计企业应建立校对和审核程序。校对和审核程序应包括下 列内容:1规定设计提供给校对和审核的文件类型,如工程设计的 策划结果、设计输人、本

21、专业提出和接收的资料、计算书等;2校对和审核的记录方式;3规定各专业的校对和审核清单( 细则) ,应针对每种类型 的设计文件,规定校对和审核人员所需要负责的内容等;4 校对和审核结果的处 方式。7. 2 . 8 设计企业应建立会签程序,会签程序应包括下列内容:I要会签的文件类型及参与会签的专业;2会签的时机;3组织会签的责任人;4 会签记录方式和结果处置方式。7 .2 .9 设计企业应建立工程设计更改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应包 括责任人和签发人,更改的设计文件的发放途径,牵涉多专业的 设计更改的控制方法、设计更改通知单的格式等。设计更改应形 成书面文件。工程设计更改包括设计修改和设计变更,工程设计

22、更改包括 下列内容:1设计修改是指工程设计文件没有满足合同或法律法规要 求时,设计企业依据相关审查结果,对工程设计文件进行的更 改。包括:根据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的修改。根据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施工图的审查意见的修改。根据顾客按照合同要求对设计文件的审查结果的修改。 根据施工现场反馈的由于设计原因的修改。根据企业自查结果的修改等。122设计变更是指设计企业满足合同和法律法规要求后,因 非设计原因引起的设计更改。7 .2 .1 0 设计企业应建立现场服务程序。程序应包括现场服务阶 段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和参与现场服务的其他人员的资格与职责、 工作内容和方法、现场质量或安全事故的报告途径,现场服务报 告

23、的内容、深度与格式等。现场服务的主要责任人应定期编制现 场服务报告。7 . 3 设计企业必须建立的作业规定7 .3 .1 工程设计文件签署规定应包括下列内容:1明确工程设计文件的签署流程;2规定各类设计成品文件的签署级别,并确定各级技术人 员的签署权限;3注册人员的签署要求,注册人员的签字权限应符合国家 对注册人员的管理要求;4 设计文件加盖企业相关印章的要求。7 .3 .2 设计企业应明确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编制设 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国家或行业没有明 确的深度编制规定要求时,设计企业可自行制定设计文件编制深 度规定。7 .3 .3 设计企业应制定工程设计文件编号

24、规定。138分 包 管 理8.1 一 般 规 定8 .1 .1 分包设计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设计企业应对分包设计 过程进行控制,应建立分包设计管理规定。分包设计管理规定应 包括下列内容:1对分包方评价与选择;2对分包合同的内容要求;3对分包方设计过程的控制;4 对分包方提供的设计文件的审查与管理。8 . 2 对分包方的评价与选择8 .2 .1 设计企业应制定选择、评价分包方的准则a8 .2 .2 对分包方的评价结果和需要对分包方重点控制的内容应予以记录。8 . 3 分 包 合 同8.3.1 工 程 设 计 分 包 应 签 订 合 同 。分包合同应包括下列 内容:1分包范围、设计成果及进度要求;

25、2分包方的责任;3分包设计要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4 分包方提供设计文件的深度、格式、编号、签署以及会 签的要求;5对分包方提供设计文件的中间审查和验收要求;6提供工程设计文件的数通和介质。148 . 4对分包方的监控8 4. 1 设计企业应按照合同的规定,对分包方的设计过程进行 监控,审查分包方提供的设计文件,并保存相关记录。159质 量 改 进9 .1质量信息反馈9 .1 .1 设计企业应建立质ffl信息反馈制度,明确规定质量信息 收集、汇总、分析与处理的责任部门( 岗位)及职责权限。9 .1 .2 设计企业的质量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1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2产品要求的符合性方面的信息

26、;3产品实现过程和管理过程的符合性方面的信息;4 设计分包方与上述相关的信息。9 .1 .3 设计企业应在质量信息收集、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有 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确保质量信息的有效利用,实现质量信 息的闭环管瑪。9 .1 .4设计企业应加强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的推广和 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提髙质蛩信息利用 的及时性和有效性。9 .1 .5 设计企业应收集施工现场和顾客的意见,做好设计回访、 改进等工作。9 . 2 内部质置检查9. 2 . 1 设计企业应建立内部质量检查制度,明确归口管理部门 (岗位) ,并赋予其足够的权力,以开展有效的内部质量检查 活动。9 .2

27、 .2 设计企业的内部质盘检查活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对产品实现过程与管理过程的检查活动;2对设计输出文件的检查( 抽杳)活动;3对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部门的检查活动;164 对设计分包方的检查活动;5最高管理者决定进行的带有全局性或关键性的评审与质 量分析活动。9. 2 . 3 设计企业的内部质量检查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 行,要按照策划、实施、总结与分析、整改与验证的步骤实施。 9 .2 .4设计企业从事内部质量检查的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 设计输出文件的检查,应由本专业的专家或资深设计人员进行。 从事内部质量检查的人员不得审査自己的工作。9 .2 .5 内部质量检查活动应形成完整的记录

28、并予以保存-检查 结果应予公布。9 . 3 改 进 措 施9 .3 .1 设计企业应制定改进措施管理办法。改进措施包括纠正 措施和预防措施。9 .3 .2 纠正措施的管理包括下列环节:1对已发现的不合格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并实施有效 的纠正措施;2对不合格进行评审;3确定不合格产生的原因;4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5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6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7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9 .3 .3 预防措施的管理包括下列环节:1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2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3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4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5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17本规范用词说明1

29、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或 “不得3 )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 或 “应按执行” 。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 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

30、/T 50380 - 2006条文说明次1总 则 . _ 212术 语 . . 223质 量 方 针 和 质 量 目 标 * * 233, 1质量方针与管理要求 233 . 2 质量目标及其分解 234质 量 管 理 组 织 结 构 245资 源 管 理 . 255 . 1 人力资源管理 255. 2计算机软件管理 255 . 3 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_ 256文 件 管 理 . 267建 设 工 程 设 计 基 本 过 程 管 理 277.1工程设计基本过程. . 277 . 2 工程设计过程控制_ 277 . 3 设计企业必须建立的作业规定 * 288分 包 管 理 . 299质 贵 改 进

31、 . 309.1质跫信息反馈* 309 . 2 内部质跫检查 309 . 3 改 进 措 施 30201总 则1 .0 .1 本条款阐明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即 “加强”、 “规范” 和 “促进” 设计企业的质最管理工作。1 .0 .2 本条款确定了本规范适用的范围,本规范把质量管理的 一般要求和设计企业产品实现的特点结合起来,规定了设计企业 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适用于各种类型从事工程建设设计活动的 所有企业。1 .0 .3 本条款说明本规范既是设计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活动应该 遵循的标准,同时本规范也是主管部门和顾客对设计企业的质量 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1 .0 .4本条款说明设计企业

32、的质量管理活动既要满足质量管理 体系的要求,也要满足国家有关技术与管理的标准规范的要求。212术 语本规范除了采用GB/T 19000 - 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外,本章还定义了针对工程建设设计行业 特点的有关术语。22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 . 1 质量方针与管理要求3.1.1本条款明确规定了组织制定质量方针是设计企业最高管 理者的职责,并说明了质量方针的含义和作用。3 .1 .2 本条款阐明了制定质量方针在内容上应满足的要求,作 为评价设计企业质量方针的主要依据。3 .1 .3 本条款明确规定了组织质量方针的宣传贯彻工作是各级 管理者的职责,其目的是达到充分的沟通与

33、理解,保证质量方针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 .1 .4本条款明确规定了对质量方针动态管理的要求,包括定期 评审、及时修订、重新发布等,以确保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3 . 2 质量目标及其分解3 .2 .1 本条款明确规定了确保设计企业建立质量目标是最高管 理者的职责,并提出了质量目标在相关职能和层次展开、分解和 细化的要求。3 .2 .2 本条款阐明了制定质量目标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作为评 价设计企业质量目标的主要依据。3 .2 .3 本条款结合设计企业的特点,提出了设计企业制定质量 目标时应关注和包含的具体内容,旨在引导设计企业在质量目标 展开、分解和细化时,避免出现空洞抽象以及脱离企

34、业实际的情 况,以提高设计企业质量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测量性。3.2.4 本条款明确规定了设计企业制定年度质量目标的要求和 原则,旨在促进质量目标的具体落实。3 .2 .5 本条款规定了设计企业必须制定质量目标的管理办法, 以及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234质量管理组织结构4.0 .1 本条款对设计企业建立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提出了明确 要求。4.0 .2 本条款明确规定了设计企业最髙管理者应承担的质量管 理职责,以确保设计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顾客和法律法规 与技术标准的要求。4.0 .3 本条款是对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中部门( 岗位) 的职责和权限必须文件化的规定。4.0 .4本条款规定设计

35、企业必须设置质量管理部门( 岗位) ,具 体可依据自身的规模、组织结构和产品特性等予以确定。并规定 其主要工作内容。4.0 .5 本条款规定设计企业必须依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类型和 产品实现过程,明确规定各类工程设计项目的组织结构和岗位的 职责与权限。4.0 .6 本条款是对设计企业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及其部门( 岗 位)职责与权限的要求。4.0 .7 本条款明确规定了设计企业中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部 门,无论是业务生产部门还是相关职能部门,均应有质量管理负 责人,并规定了其主要工作内容。245资 源 管 理5 . 1 人力资源管理本节对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作出了规定,包括人力 资源管理部门

36、( 岗位)的设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人力 资源管理的范围及相关活动等。其中,5. 1. 4 条款关于设计企业 各类人员的配置要求,是指这些人员的结构、 数量、能力,应与 其承担的工程设计项目的类别和规模相适应。5 . 2 计算机软件管理本节对设计企业建立计算机软件管理规定和有效版本清单作 出了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其中关于有效性认定的控 制至少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5 . 3 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本节规定了设计企业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256文 件 管 理6.0.16.0.3条款对设计企业的文件管理和文件控制作出了规 定,阐明了文件管理的主要内容、文件类型以及文

37、件控制的主要 环节等。6 .0 .4本条款规定了设计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实施本条 款时还应结合企业的特点并符合国家和行业对档案管理的相关 规定。267建设工程设计基本过程管理7.1工程设计基本过程7.1.1本条款规定了设计企业在从事建设工程设计活动时应控 制的基本过程。7 . 2 工程设计过程控制7.2.1本条款规定了设计企业必须对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 节进行控制,并用书面文件描述各关键环节的控制程序。7. 2. 2本条款规定了设计企业在工程设计实施前应策划的内容。 策划结果应形成书面文件。7 .2 .3 本条款规定了工程设计输人应包括的主要内容。设计输 人应以文件形式表达,并对其进行评

38、审。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输 入可分为项目级设计输入和专业级设计输入。7. 2.4 本条款是对设计企业开展的工程设计方案论证活动提出 的要求,方案论证应确保满足设计输入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工 程设计方案可以按照项目整体性方案和专业性方案两级来进行 论证。7. 2 . 5 本条款规定设计企业应建立专业之间接口协调程序,并 明确了接口协调的内容。接口资料应形成文件,并按程序规定的 相关责任人的相关职责进行审签和确认。7 .2 .6 本条款规定了设计企业应建立工程设计计算控制程序, 并规定了程序的内容和归档的要求。7.2. 7本条款对设计企业的工程设计文件校对审核活动提出了 两个要求:工程设计成品文件必

39、须进行校对和审核;设计企业应 建立校对和审核程序。该程序应包括四项内容。校对和审核的记 录方式可依据各企业的情况自行决定。277 .2 .8 本条款要求设计企业建立工程设计会签程序,并给出了 程序应包括的四项内容,其目的是解决相关专业之间的接口和 协调。7 .2 .9 本条款阐明了工程设计更改的两种类型,规定了设计企 业应建立设计更改控制程序,工程设计更改应形成书面文件。设 计更改是指设计企业将设计文件交付之后的活动。7 .2 .1 0 本条款要求设计企业应建立现场服务程序,并规定了程 序应包括的主要内容。7 . 3 设计企业必须建立的作业规定本节对设计企业至少要建立的三项作业规定提出了要求,

40、包 括:工程设计文件签署规定、工程设计文件格式与编制深度规 定、工程设计文件编号规定。其中,关于工程设计文件的盖章和 签署,必须符合主管部门对设计企业资质管理和对注册执业人员 资格的规定,以体现工程设计质量责任制。设计企业的其他作业 规定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288分 包 管 理本章对设计企业的分包设计活动的管理提出了要求,包括: 一般规定、对分包方的评价与选择、分包合同的签订与主要内容 以及对分包方的监控。在 执 行 “ 分包设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 求” 的规定时,包括不得将承揽的工程设计转包,不得分包给没 有相应设计资质的企业等。299质 量 改 进9.1质量信息反馈本节对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质量信息的内容、质量信息 的有效利用、统计技术的应用、收集质量信息的方式作出了 规定。9.2内部质量检査本节对设计企业建立内部质量检查制度和开展内部质量检查 活动的要求作出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内部质量检查活动不 仅包括对设计输出文件的检查( 抽查) ,还包括对设计过程等的 检查活动。9.3改 进 措 施本节对设计企业制定改进措施管理办法、纠正措施和预防措 施管理应包括的环节作出了规定。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