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设计学科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需求及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1862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设计学科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需求及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设计学科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需求及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设计学科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需求及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75 2023年第5期高校设计学科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需求及对策梅笑雪摘 要:设计学是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综合型学科,因为“中国创造”的历史使命,消费主义的价值桎梏,教育内容的迭代更新,工匠精神成为设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诉求。中国工匠精神与设计教育有天然契合度,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响应国家对“以美育人”的号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列重要举措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构建工匠平台,深化产业与教育融合;落实工匠举措,促使认知与动手结合;营造工匠氛围,强调显性与隐性配合,重点探索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为我国设计教育发展探索有益的方向。关键词:工匠精神;设计教育;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

2、 2020 年 11 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1,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设计作为制造业的首要环节,服务业的重要步骤,在相关学科教学中重树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及创造强国梦想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成为高校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一、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努力,由科技发展实现了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变革,所带来的新生产生活方式也推动着社会意识及价值形态发生剧烈的转变,这种冲击既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一)“中

3、国创造”的历史使命2019 年我国政府网站发布的全球经济发展报告中称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量的 35%,然而我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为 50 亿美元左右,大约为进口额的 17%;同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 Interbrand 发布“全球最具价值 100 大品牌”排行榜,美国有 51 家企业上榜,位居第一;德国占据 10 个品牌,位列第二;日本拥有 4家,居第四;中国只有华为一家,排名 81,较 2018 年还少了一家,种种差距表明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仍然很弱。中国设计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一直在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的过程中艰难前行,发展初期中国仅仅是靠着自身强大的人口红利与世界发生链接关系,然

4、而这种“制造实力”几乎是通过最低的人力成本来实现的,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无暇顾及创新,这使中国制造业长期陷入来样加工的局面不可自拔3。德国作者简介:梅笑雪,女,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教育和职业教育(杭州 310018)*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非遗技能传承的工匠精神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SCG029);浙江省教育厅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融 课程引领 于服装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372);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政工作重点研究项目“美育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项

5、目编号:Dy2024002)的研究成果梅笑雪:高校设计学科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需求及对策 76 教育专家,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盖尔哈特马蒂亚斯(GerhardMathias)在谈及中国设计教育问题的时候,很直率地指出中国设计存在“拿来主义”的现状4。消费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仿制奢侈品牌的箱包服饰,以假乱真;马路上行驶着不少外观模仿高端进口品牌的汽车,难以辨认;开发商设计制造的鳞次栉比的建筑都如出一辙,甚至每个城市面貌都越来越相似。自主创造的能力在长期的“仿造”“山寨”等捷径中变得无暇顾及,如果最需要创新精神的产业前段设计都开始盲目地追求过程的短平快和利益最大化,这对于中国设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

6、绊脚石。坊间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不同的民族、宗教、习俗、思想和不同历史时期及区域的传统工艺,可能是唤起中国本土设计强化自我,增强文化自信面向世界的重要源泉,以现在的设计语言对其重新审视和演化,将会发现巨大的设计价值,成为“世界的中国”的身份认同,这也为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二)消费主义的价值桎梏自“二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西方国家倡导的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实际生活需求的满足,更是不断追求被刻意制造出来、被刺激萌发起来的消费欲望的满足。从最初福特汽车炫酷的外观设计,充满消费诱惑的包装、海报设计,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市场

7、经济氛围使得设计教育过于功利化,只关注消费者的欲望,而逐渐忽视了经验整合和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5工匠精神被大量的初级、低廉、重复性的生产所遮蔽,消费者只关注商品的快速获得与消费体验的满足,这种替代式的生产逐渐造成了非必要的产能过剩与商品积压6。一方面,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愿意对设计环节有过多的投入,它们所生产的不少商品缺乏技术含量,设计理念落后,从而抑制了制造行业“走出去”的战略实施;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消费市场的争夺加剧了国货和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并反映出民众对国货质量的不信任以及对洋货存在心理盲从,工匠精神在社会生产及设计价值分配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三)教育

8、内容的迭代更新纵观我国设计学科在近代经历了缓慢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它随着社会环境、生产方式的变迁,其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革。从 1904 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 奏定学堂章程 开始实施“癸卯学制”后,“图案教育”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绘画的先河7,1956 年庞薰琹先生创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首次创设的染织、陶瓷、装潢设计三个设计系别,开启了民族特色设计发展之路。直到 21 世纪,“艺术设计”学科才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2012 年成为一级学科“设计学”,涵盖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 8 个二级学科。在我国五次学科专业调整中,设计学是所有领域变更中最大、调整次数最频繁的

9、学科之一。一方面是世界范围内对设计教育的认知一直处于动态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另一方面国内设计学缺乏理论基础及学科范式,对设计教育的目的认知和培养定位长时间存在偏差,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存在一定实践的断层,工匠精神也在被动调整中被“搁置”或者“重提”。现代设计起源于工业革命,设计所针对的目标是产品,以“公立包豪斯学校”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教育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设计最初的任务是为了解决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所面临的系列问题,例如规格、号型、材质的标准等,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并提高生产效率。设计成为一项独立、专业的职业活动,从创意构思、生产制造到销售产品的各个阶段,不再单独由某一个工匠全程

10、负责,需要通过设计来合理有效地协调其产品在外在形式与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演变出完整的产业链,设计的系统性日益明显。发展至今,当下信息技术也在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所面对的对象、任务、诉求、目标,以及采用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也都发生着变革。设计产业从设计调研、设计创意、材料与工艺、生产加工、设计检测、产品展示、市场传播、销售反馈等链条节点,体现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特点8。设计的对象不再如包豪斯时期仅仅是针对物的生产和创造,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人为中心展开的系列服务中去。产品的功能与形式也不再是设计考虑和解决的唯一问题,而是更多在关注目标群体的区域分布、民族特性、精神 77 20

11、23年第5期诉求、文化属性、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保以及人的健康状态等全新的领域,同时设计也需要掌握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思维和新方法去服务人的需求9。这使设计学不得不跨越众多学科,从人文社会、艺术历史、金融经济,到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广泛的知识领域。设计人才需具备的能力也更加多元化,成为包括智力、理解力、认知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实践技能、伦理价值等要素的动态组合。传统的设计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教育理念的滞后使学习教育与社会需求形成较大反差,这也表明我国高校设计教育体系有待逐步完善。二、现代设计教育对工匠精神的需求考工记 记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12、创造万物的百工被奉为“圣人”10。工匠的精工细作,追求卓越,一定意义上创造了我国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从字面解读,工匠精神就是工匠这个职业群体应该具备的素养和精神,就其实质而言,工匠精神指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涵义,包含三层。一是匠术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具备丰富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对技术前沿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二是匠心融技于道的执着坚守的、开拓创新的智慧勇气,愿意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毕生的经历。三是匠魂体知世界的人文取向、造福人类的高尚情怀,在实践中观察并持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情态,以彰显高尚的人文情怀与心灵境界,使生命更富深意。(一)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与设计教育

13、有天然契合度在中华民族悠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代劳动人民、工匠、艺术大师的伟大智慧造就了中国青铜器、陶瓷、家具、丝绸、珐琅等工艺制品的辉煌成就,如中国瓷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宋朝开始通过海上新航线广泛传播到欧洲,也由此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明珠。从古到今,各大博物馆、艺术馆和民间收藏组织都把中国名瓷作为珍品收藏,各大拍卖公司和艺术机构也争相隆重地把它作为重器推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也充分印证了古代中国匠师工艺技能和审美水平的高度发展。我国传统工匠精神蕴含着造物的严谨缜密与锐意创新,一件器物的诞生往往需要上百道工序,所体现的程序符合功能化、规范化与人性化的诉求,这与设计教育有

14、天然的吻合性。首先,在人的培养目标方面具备相似性。古代工匠在与师傅求知的过程中,专注于产品本身,尊重造物的基本规律,既要对技术工艺琢磨提升,也需陶冶提升审美情趣;现代设计在人才培养时,需要注重科技工程与艺术人文的流动,既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表现。其次,在设计造物思维方面具有拟合度。中国古代工匠在造物过程中思考如何制作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在造物过程中磨炼技能和推陈出新;当代设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其次有着创造和实践能力。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古代工匠,都讲究“精工”和“巧思”,两者都关注“技术”与“创意”的平衡。(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随着我

15、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逐渐提升,以及中国工业化发展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大步跃进,日益受到重视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机制,使民众对手工制造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向往。部分前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批量化的产品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开始追求有更高品质和个性化手工定制的审美体验。美国发明家迪恩卡门(DeanL.Kamen)指出:“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11制造业的工业化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人们对环境有了新的理解,对工业化有了新的质疑。与之对应的是艺术型手工业的复兴,以及多样化供给的柔性生产。这种后现代背景下产生的诸多

16、变化正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体现的并不仅仅是人们对多样消费文化体验的追求,人们对个性化、高品质的审美追求以及在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等情况下,以“手工”和“技艺”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价值在现代设计体系中再次凸显出自身特有的价值。(三)响应国家“以美育人”的号召现代设计在西方萌芽就如现代科学也在西方诞生一样,受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因素,经过几十年的平稳发展,在很长时期内都占据着主流位置。洋务运动之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强势攻击下不堪一击的中国古梅笑雪:高校设计学科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需求及对策 78 代设计及精神遭受普遍质疑,在长期农耕社会意识形态上形成的艺术体系被西方的价值观念

17、输出瓦解击溃。承受洋枪利炮重创后的中国人以审慎的态度学习西方,导致西方长时间在我国占据话语权主导地位,波及自然科学、文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直到五四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救国”,才展开了设计教育困局的积极变革,后来也得到王国维等中国美育前辈的认同。2019 年,教育部颁布的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提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从国家站位上号召高等教育加强美育,此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是健全人的品格养成的重要途径。“以美育人”肩负的职责更是超越了艺术知识和技艺传承

18、,简单一个“美”字,厚重而深远,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育”字更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设计教育百年内从模仿到创造,“横向借鉴过多,纵向传承过少”的现象日益严峻13。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就有其自身的追求美的理念,如中国玉雕工艺有长达七千年的悠久历史,每一件产品的制作过程都独具特有的物态、风格、美感、志趣、价值,要求玉雕工艺师具有极高审美志趣和精湛的手工技艺,才能将设想的雕刻内容和器物形式展现出来。传统元素和工艺得以继承和发扬是以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为前提的,现代设计理念是引导现代社会审美追求的重要因素,需要以现代思维去传承和发扬本土传统文化。在设计美育中强

19、调工匠精神,“是为了整理出知识体系一个科学的、冷静的、非民族主义的、全方位的传统文化系统。”14我们回望传统手工艺时期的工匠精神时,必须总结经验,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用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论体系梳理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是一味地堆砌祥云、竹菊等所谓“中国元素”,或者以一种割裂的方式去推崇某一单方面的民族文化,而导致全球化体系中的民族隔离,这是一次“破”与“立”的尝试,用一种新的秩序去解构重组传统文化固有的形态,使工匠精神不再囿于地域性和民族性,而致力于打造本土文化的开放性。如 2014 年在北京召开的 APEC 会议,各国领导及夫人们身着的民族服饰,如何去体现我们的大国风范,成为设计方案中最集中的源头和

20、焦点。最终设计团队决定不拘泥于中国任何历史朝代以及任何一个民族,去梳理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脉络,寻找归纳能够代表中国服饰文化的最强基因,最终选择了商周时期就有的立领和开襟,并与刺绣工艺体现的海水江崖纹样组合在一起,预示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国体一衣带水、守望相助的寓意,最终它们的美跨越了地域和时空引起共鸣,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彰显了中华服饰气度。三、设计学科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在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重提工匠精神,使之成为中国新时代设计师内心深处的精神守则,设计学各个专业都需要建立完备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瞄准目前设计教育现状,构建培育工匠精神平台、健全落实工匠精神举措、营造工匠精神氛围,尤为迫

21、切。(一)构建工匠平台,深化产业与教育融合设计学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的性质是明确而突出的,在政府的顶层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下,可以使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直接相连,并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作用显著。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更需要融入这些优秀文化基因的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而且离不开政府的平台搭建和企业的积极配合。学生只有在工匠平台的生产实际中获得切实的职业体验,工匠精神才能与职业场景相互结合,才能切实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如中国美术学院,自 1928 年在林风眠先生的创立下发展至今,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全国高等艺术

22、设计类院校改革试点单位。其设计艺术学院设有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工业设计等 6 个专业,2019 年度视觉传达设计、染织与服装设计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 2011 年起学校分别与杭州市、海宁市、金华市等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除学校课堂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开展教学实习与实践,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利用企业真实项目导入,将工匠精神内化于专业培养,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环境,形成工匠精神在设计实践中的价值认知。79 2023年第5期1.政府发挥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浙江省文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在政府引领下开展了杭州地铁 1

23、 号线形象系统策划、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市设计等重大项目,这类项目都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为背景,以文化创新为内驱力,以设计联动为突破口,以科技转化与传统提升为切入点,为中国制造业复兴提供示范模式,并通过文化与产业的协同,提供符合当代中国语境的文化价值。具体而言,双方在产学地基方面建立了富阳艺尚小镇时尚文化基地、富春硅谷创业平台等;在企业合作方面与腾讯、网易、方太集团、苏泊尔、东方通讯、顾家工艺等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展开项目合作,涉及城市交通工具、电子电器、家居家具、旅游休闲等领域的联合设计研究,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生产、走进市场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和行业流程,并由政府和学校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政策鼓励专任教师

24、赴企业锻炼。杭州市教育局出台的高校产学对接优秀中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项目就给予课题资助,强化实习实训环节,通过专业实践锤炼工匠精神。2.推进现代学徒制,构建双师育人美国阿尔伯特 班杜拉(AlbertBandura)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与经验的获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大部分情况下,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过程是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15。工匠精神的培养,如技能的锤炼一样,很大程度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学习,需要师傅亲身示范和不断模仿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效能。中国美院有大批的名师工坊,设计工作室等,其中有成立于1986年由保加利亚功

25、勋艺术家万曼(MarynVarbanov)教授,有经文化部正式命名的中国高校内第一个建立的从事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与教学的研究机构。除了学院专业教师,学校也会邀请业界知名艺术家、企业专家共同开展多维度教学与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提升师生精益求精的工匠意识,致力于本土文化积淀的创新创造。3.发挥第三方力量,搭建组织桥梁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第三方组织要发挥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中介桥梁作用,牵头协调多方共同调研地方产业结构布局和人才供求状况,分行业分类别制定技术技能标准和人才培训标准;要参与校企合作的工匠人才培训项目策划、决策和实施,统筹制定现代学徒培训规范;协助企业、高校合力构建区域性、行业性

26、公共技术培训及服务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展技能培训;推广工匠精神,提升企业职工职业素养,倡导企业社会职责。自 2017 年,由中国皮革协会引领海宁市政府、中国美院、海宁皮革城及众多面料与服装设计公司共同完成的皮革裘皮时装设计趋势预报已经持续第四年,皮革协会将“高端引领”工程作为提升发展产业的一项重点工程,着力点在皮革制品的设计与研发。中国美院纺织服装研究院研发团队将此项目与 皮革流行女装设计 等课程紧密结合,通过常年对时下国际社会热点事件的持续追踪,对皮革设计行业动向的梳理分析,走进国内外各级市场多方调研,充分整合资源与技术,每年推出一次研发成果,包括静态展、动态展、面料大赛获奖作品,以及流

27、行趋势调研报告,为原料供应商、制作开发商和设计从业人员等产业各端口人群提供咨询交流的机会。该项目联合政府、行业、高校等共同合作,研究院导师与行业协会专家共同带领学生,采用本科与硕士互通的教学模式,利用市场项目作为切入口,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用市场趋势信息反馈研发,将实践根植于教学内容,在教育与市场中探索平衡,为本土的纺织服装行业培养核心人才,为东方的设计建立专业权威。(二)落实工匠举措,促使认知与动手结合工业化的今天,仅从形式和美感的角度来认识设计,开展设计学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在不断的手工实践中探索和形成“美”的意识,具体可通过循序渐进的项目实践课程教学来实现(详见表 1)。例如,服

28、装系专业师生开展了下乡实践课程 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品牌,走访南京云锦大师馆。由云锦的非遗传承人金文大师带领学生感受云锦工艺制作及传统文化礼制,开展对工艺和材料等试验教学,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创新意识。又如,斯瓦卡拉旧衣改造项目课程,由哥本哈根提供皮草原料斯瓦卡拉,学生利用原有旧衣的材料打成模块后,再自有组合成新的造型;或是利用可再生材料的染色和制作为基础,通过梅笑雪:高校设计学科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需求及对策 80 重塑材质与设计再造等多样化的设计方法进行持续研究。除了认知教育与动手教育的分离,另一个问题是畏忌重复性的学习,认为那是低水平低技能的表现,生怕基础技艺的反复锤炼磨炼会禁锢学生

29、的创意。但实际上简单地对“创新”进行过度强调,会让我们误以为才华是天生而无需训练,创造力是每个人拥有的神奇力量。实际上,任何技能的熟练都离不开在制作过程中的反复练习,只有通过动手感受和重复性动作,才能获得对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真知灼见,发现细节问题,掌握工具设备,了解材料特征,加深设计技艺,形成预判能力。表 1 中国美术学院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对比课堂专业课程项目实践课程学生来源以班级为单位,30 人左右,以 3-5 人分组本科及硕士学生共同参与,20 人左右负责人课程任课老师工作室导师及企业专家运行时间课程学时学时不定项目来源依据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进行主体性设计承接协会项目、企业项目及设计赛事依

30、托场地以教师为主以工作室为主实施步骤1.市场调研2.设计文本3.设计成品4.调整修改1.视觉效果2.制作成品3.方案实施4.方案推介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项目负责制评价体系以课程作品结合出勤情况做综合评价纵向评价:作品及出勤横向评价:销售反馈(三)营造工匠氛围,强调显性与隐性配合1.显性知识嵌入显性嵌入包括嵌入课程、嵌入教材和嵌入教法三个层次。嵌入课程:是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专门的课程,如师范专业的 教师职业道德、临床医学专业的 医生职业操守 等,在设计学科中也可以开设 设计工匠精神。该嵌入方式的优点是使学生可以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内涵,便于记忆和储存,缺点是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距胜远,失去情景和场

31、域土壤的工匠精神不利于学习者内化、体验和构建,还需要其他方式来弥补。嵌入教材是指可以将类似 设计工匠精神 的内容设计成独立模块,相应嵌入在现有的项目化课程设置章节中,比如可设计一些单元介绍古代著名工匠的精神和历史,或有个别单元介绍我国现代著名设计师的光荣事迹,使工匠精神具有历史感和立体感,提升了“工作版块”和“精神版块”的相关性,有利于吸收和理解。嵌入教法:该形式可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切入,在 设计美学课程 有针对性地对经典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加强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比如,传统手工艺可以嵌入到工艺课程中,木雕、玉雕、苏绣等都是很好的项目载体,可以在家具设计、珠宝设计、服饰品设计等课

32、程内容中配合实施。2.隐形课程嵌入工匠精神若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只有显性嵌入,工匠精神势必会遭遇“知识化”的拘囿、“符号化”的灌输而难以彰显其本质、内在的力量,需要隐形嵌入的配合,成立社团、开设讲座、引进工坊都是非常典型的形式16。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提出默会知识理论,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默会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17。而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典型的默会知识,除技术传承,师傅或教师的个人体悟、经验、诀窍等隐性知识通常很难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而需要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深入观察、揣摩理解、领会感知、预设判断等方式进行传授。因此,我们可以成立以著名工匠命名的社团如“鲁班会”“嫘

33、祖社”等,也可用经典技艺命名如“苏绣协会”“剪纸协会”等,社团成立的意义是使成员浸润在活动所营造的工匠文化和工匠行为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开设名家讲坛,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或者非遗传承人与学生互动,通过他们的故事感染学生,如中国美院不定期组织开展的名家思政课,邀请校内知名教授以多年艺术实践经验为师生开展讲座,提高设计教育针对性和学生获得感,又如邀请“大国工匠”包大伟担任客座教授,现场为学生展示“榫卯技艺”,使学生领悟“大国工匠”背后刻苦专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体会“厚德载物”与“技能之美”的深度结合,提升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

34、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22-12-10)2020-11-24.http:/ 2023年第5期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 EB/OL.(2022-09-12)2019-03-05.https:/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4张君.谈设计中的“拿来主义”J.电影文学,2007(20):122-123.5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81.6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 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227 王确,王丽.“癸卯学制”与美学课在中国的最初确立和布局 J.东

35、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91.8 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 M.林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35-42.9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 M.陈晓丽,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39.10 闻人军.考工记译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前言 5.11 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 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3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N.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报,2019(05):19-23.13 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 J.职教论坛,2016(07):72-75.14 黄丽帆,周剑峰.设计的“中国创造”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工艺美术”的复兴 J.新美术,2019(11):78-82.15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M.陈欣银,李伯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7-39.16路宝利,杨菲,王亚男.重建与传承:中国“工匠精神”断代工程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4):132-133.17M.Polanyi.TheStudyofManM.London:Rout-ledgeandKegan,Paul,1957:12.(责任编辑:王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