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对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032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对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对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对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临床研究 2023年第16期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46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汤 隆(梧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2)【摘要】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10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案进行分组,治疗组 53 例,手术方案为钻孔引流术;对照组 53 例,手术方案为小骨窗开颅术。评估 2 组手术指标、神经功能、手术并发症、手术后遗症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指标对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

2、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 NIHSS 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4 周,治疗组 NIHSS 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4 周,NIHSS 分值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 6 个月时,治疗组后遗症总发生率为 13.21%,明显低于对照组和 4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 6 个月时,两组远期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

3、,远期收益相当。但相比小骨窗开颅术,钻孔引流术在减少手术创伤、加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后遗症方面均更具优势,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钻孔引流术;神经功能;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2097-2644(2023)16-0046-03 高血压脑出血病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的有小骨窗开颅术、钻孔引流术等2。本次研究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 106 例进行分组手术,对比高血压

4、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1 月2022年 11 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10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案进行分组。治疗组 53 例,男 29 例、女 24 例,年龄 4274 岁、平均(61.3213.18)岁,入院时收缩压(180.0514.92)mmHg、舒张压(96.087.02)mmHg,平均出血量(51.9413.42)mL,GCS 平均(8.311.12)分;对照组 53 例,男 28 例、女25 例,年龄 4175 岁、平均(62.1412.87)岁,入院时收缩压(179.8515.01)m

5、mHg、舒张压(95.787.64)mmHg,平均出血量(52.1312.95)mL,GCS 平均(8.291.23)分。以上一般疗程资料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入标准:入院后给予血压检测,呈高血压,询问有高血压病史;给予颅脑 CT 检查,确诊高血压脑出血;症状表现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定义3描述一致;发生脑出血后 72 h 内收入医院;采取手术治疗前,未出现瞳孔散大情况;给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结果超过 6 分;手术前给予颅脑 CT 扫描,显示为幕上脑出血,且鞍上池未出现闭塞,脑中线结构虽发生移位,但未达到 8 mm;手术后 3 d 给予

6、颅脑 CT 检查,血肿残余量15 mL。剔除标准:发生脑出血原因非高血压;出血部位为小脑、蛛网膜下隙或脑干;出血由脑组织肿瘤引起。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方案为小骨窗开颅术: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按照手术前采取颅脑 CT 的影像资料,在血肿腔最大径与距离头皮最近处做弧形手术切口或直切口,长度约 5 cm;钻开颅骨,用咬骨钳开直径约3.0 cm小骨窗,在硬脑膜做“十”字切口;借助穿刺针对血肿腔进行定位,将部分血肿抽吸,减轻颅压;沿着穿刺针,用窄脑压板钝性分离血肿腔,在直视下清除血肿腔;如血凝块较硬,先用 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再予以吸除;创面止血,确认无出血点后,将止血棉覆盖在血肿腔

7、壁;留置引流管 37 d,关闭颅脑切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6期 临床研究 47口。治疗组治疗方案为钻孔引流术:患者采取局部浸润麻醉后,按照手术前采取颅脑 CT 的影像资料,在血肿腔最大径与距离头皮最近处选择穿刺点,注意避开重要功能区与血管;标记穿刺点,在穿刺点做直切口;钻开颅骨,在硬脑膜做“十”字切口,按照预定方向和深度,用带针芯的硅胶引流管对血肿腔进行穿刺,以引流管的侧孔完全进入血肿腔内作为穿刺深度;将针芯拔出,在引流管连接注射器,对血肿进行缓慢的抽吸;初次抽吸时,应将量控制在总量的 50%66%;如血凝块较硬不易抽吸,不可强行抽吸;缝合创口,固定好引流管;24 h 后,再次给予颅

8、脑 CT 检查,确认血肿腔内无活动性出血后,向血肿腔注入 24万单位尿激酶+23 mL 0.9%氯化钠溶液;将引流管夹闭 2 h,待血肿溶解后开放,每日重复 2 次,留置引流管 37 d,确认血肿清除量超过 80%后拔管。1.3 观察指标(1)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与住院时间。(2)神经功能:评估两组神经功能,评估时间分别为手术前与手术后 4 周,评估工具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总分值042 分,评分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严重。(3)手术并发症:记录两组发生手术并发症情况,包含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再出血。(4)手术后遗症:两组均接受 6 个月

9、随访,记录随访期间,两组发生手术后遗症情况,包含吞咽障碍、失语、偏瘫。(5)远期疗效:两组均于随访 6 个月后评估远期疗效,评估工具选择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结果分为良好(GOS 分值达到满分 15 分,患者意识清楚、生活自理)、中度残疾(GOS 分值在 1214 分,患者有残疾症状,但不影响自主生活)、重度残疾(GOS 分值为 911分,患者有明显意识障碍,无法自主生活)、植物生存(GOS 分值8 分,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及死亡。1.4 统计学分析 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x)表示、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

10、计学意义。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1 评估 2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耗时与住院时间(sx)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耗时(min)住院时间(d)治疗组 53 9.032.27 43.499.75 14.233.38 对照组 53 54.263.31 98.5811.69 20.044.36 t -82.041-26.347-7.667 P 0.000 0.000 0.000 2.2 神经功能 手术前,两组 NIHSS 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4 周,治疗组 NIH

11、SS分值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4 周,NIHSS 分值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表 2 评估 2 组手术前与手术后 4 周 NIHSS 分值(分,sx)组别 例数 手术前 手术后 4 周 t P 治疗组 53 24.275.23 10.352.18 17.885 0.000 对照组 53 24.195.16 14.172.62 12.605 0.000 t 0.079-8.159 P 0.937 0.000 2.3 手术并发症 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12、表 3。表 3 评估 2 组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n,%)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应激性溃疡 颅内感染 并发症 治疗组 53 1(1.88)1(1.88)0(0.00)2(3.77)对照组 53 5(9.43)3(5.66)2(3.77)10(18.87)t 4.605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6期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48 P 0.032 2.4 手术后遗症 随访至 6 个月时,治疗组手术后遗症总发生率为 13.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表 4 评估 2 组术后发生后遗症情况(n,%)组别 例数 吞咽障碍 失语 偏瘫 后遗症 治疗组 53

13、3(5.66)2(3.77)2(3.77)7(13.21)对照组 53 9(16.98)8(15.09)7(13.21)24(45.28)2 11.671 P 0.001 2.5 远期疗效 随访至 6 个月时,两组远期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表 5 评估 2 组远期疗效(n,%)组别 例数 恢复良好 中度残疾 重度残疾 植物生存 死亡 治疗组 53 18(33.96)20(27.74)10(18.87)4(7.55)1(1.89)对照组 53 14(26.42)18(33.96)13(24.53)6(11.32)2(3.77)2 1.605 P 0.448 3 讨论

14、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一种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持续的高血压导致脑部血管发生破裂、出血,并对脑实质结构形成压迫所导致的。在高血压脑出血类型中,最多见的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约有 60%的患者属于基底节区脑出血。研究发现,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超过 30 mL,需及时采取血肿清除手术,以降低颅内压,最大程度地减少脑组织受到的创伤。目前,临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常用的血肿清除手术有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等。采用小骨开窗术能够充分暴露血肿腔,彻底清除血肿、降低颅压;但受骨窗大小的限制,在将血肿清除后,对腔内的出血点进行彻底止血难度较大,尤其难以处理深部出血。采用钻孔引流术则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颅

15、脑造成的创伤较小等优点;手术无需开颅,不会损伤患者正常的脑组织,还有利于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与后遗症;不过,由于钻孔引流术采取抽吸的方式去除血肿,如遇到较硬的血凝块,需要先采用尿激酶加以溶解,再进行引流,故如遇到占位效应明显、减压需求迫切的血肿,该手术存在不适用的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手术指标、术后 4 周 NIHSS 分值、手术并发症、随访手术后遗症均更优。但随访至 6 个月,两组远期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获得的远期收益相似,但钻孔引流术在手术创伤、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与后遗症方面比小骨窗开颅术具有更多优势,对改善患者神

16、经功能也具有明显优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患者血肿量较大,需要立即给予降低颅内压,采取钻孔引流术获得的收益可能较差;而且,钻孔后反复注入尿激酶也可增加患者发生颅脑感染与再次脑出血的风险;此时,选择小骨开窗术予以治疗,一次性清除血肿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提醒临床人员,在面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还需结合颅脑 CT 检查结果,按照血肿的具体量,灵活采取手术方式,以保障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远期收益相当,但相比小骨窗开颅术,钻孔引流术在减少手术创伤、加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后遗症方面均更具优势,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参考文献 1 张建辉,蔡欣汝,

17、李鹏,等.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8):1262-1264.2 刘瑞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3):72,74.3 郗磊,周海峰.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5):288-289.4 张建辉,蔡欣汝,李鹏,等.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饮食保健,2020,7(22):37.5 金振野.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88-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