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纾困路径:基于多元共治理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7430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纾困路径:基于多元共治理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纾困路径:基于多元共治理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1 期DOI:10.16309/ki.issn.1007-1776.2023.11.012学海泛舟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困路径:基于多元共治理论徐延宇覃秋菊(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 3 0 2 9 9)摘要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然而在实际的高校课堂教学情境中,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情况普遍存在,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阻碍。从多元共治理论与课堂消极沉默相关内容的梳理出发,探索其基本内涵和理论的适切性。从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发生机制着眼,明确其出现窘困之境的因素。结合多元共治理论,提出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经解路径,从而降低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现象,提

2、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词多元共治;高校课堂;课堂沉默;课堂消极沉默【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1 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效果优化策略研究”(2 0 2 1 ZJY1420)作者简介徐延宇,男,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高等教育管理;覃秋菊,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互动、有效沟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课堂上积极地沟通交流,不仅有助于师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更能有效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但是,在高校的日常课堂中,难免在课堂学习

3、的各个环节中出现消极沉默的现象。高校课堂消极沉默是一种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的现象,其发生机制可能有多种,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等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应的对策,但较少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因此,针对此情况,需要运用多元共治理论对其加以分析。一、多元共治理论与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相关内容梳理课堂消极沉默在高校课堂中时常发生,为了更好地解此现象,首先要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以便理解其相关定义。本段主要从多元共治理论与课堂消极沉默的基本内涵、多元共治理论对高校课堂沉默的适切性进行探讨,

4、以便明晰利用多元共治理论进行高校课堂消极沉默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概念意蕴:多元共治理论与课堂消极沉默的基本内涵多元共治理论包含多元共治主体和多元共治治理体系。多元共治是指多元共治主体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为更好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多主体合作共治,强调多主体合作管理、共同管理、共同治理1。多元共治是治理方式的一种分化,属于治理理论,是以形成“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多元共治治理体系。课堂沉默体现的是一种消极的沉默,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学生方面。课堂中的消极沉默主要表现为学生害怕自我展示,或自我展示后不成功的体验 2 。在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在自我展示中经历失败时,就会害怕自我展示,

5、结果导致课堂出现消极沉默。即使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意图,但由于恐惧心理而不敢展示自已,这种持久地保持消极沉默的课堂学习行为,很容易让学生养成沉默甚至消极沉默的习惯,逐渐减少展示自己的意愿。一5 4 一学海泛舟(二)理论契合:多元共治理论对高校课堂沉默的适切性多元共治理论与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研究具有高度的适切性,可以从多元共治治理体系与高校课堂沉默策略的结合进行论证,通过借鉴此治理体系运用于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解决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多元共治治理体系中的“多元主体”可以理解为高校课堂的相关者,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个主体,每个主体都有其主体作用。教师在高校课堂中承担引导主体作用,主要服从学校的管理

6、,授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在高校课堂中承担学习主体作用,不仅要受管教于学校,而且要将教师授予的知识吸收、内化,促进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学校在高校课堂中承担管理主体作用,提供技术管理,给予教师和学生外部保障,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重管理与成长。多元共治治理体系中的“多元平台”意味着在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情境中,教师和学校要为学生共同构建各式各样的平台,丰富学生学习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各种平台上大胆地、活泼地舒展自己。多元共治治理体系的“多元服务”可以理解为在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情境中,教师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服务,包括教学设备的提供服务,教学环境的创设服

7、务,课内外的学习服务等,丰富教师的教学硬件条件和学生的各种学习兴趣,给予教师足够的自信,为学生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氛围。二、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发生机制厘清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发生机制,有利于下一步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但是,造成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从教师教学内容空泛、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恐惧心理制约、学习兴趣不高,学校课程体系缺位、外部保障不全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师教学内容空泛,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作为高校课堂的引导主体,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是要熟悉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在实际的高校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常常

8、以教材内容为标准,州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1 期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接受和理解课程内容,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教材内容,忽略必要的情感互动,师生间难以交流,学生从有话想说演变成有话不敢说,使得课堂氛围陷入沉默之中 3 。教师教学内容空泛,还体现在教师讲课单调乏味、缺乏互动,或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导致学生失去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产生消极沉默的现象。此外,教师只注重传递理论知识,而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高校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没有典型案例和当前政治热点做现实支撑,无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

9、系起来,使课程内容空洞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形成消极沉默的课堂,进而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佳。(二)学生恐惧心理制约,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作为高校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其心理因素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紧张和恐惧,那么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重课堂消极沉默的现象。高校学生的恐惧心理主要源于传统文化的约束和教师权威地位的制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和谨言慎行思想使高校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消极沉默。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往往担心回答得不完整或不正确而丢失面子,使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打击。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信心,害怕被同学或教师批评和质疑。因此,为了消除丢失

10、面子的恐惧,学生保持沉默是维持面子的最好方法。同时,谨言慎行是中华文化对沉默内涵最具代表性的表达 4 。在高校课堂上,因受谨言慎行的文化影响,导致学生恐惧发言,不愿主动表达自已的想法,保持沉默,也就导致学生消极沉默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权威地位的制约也会使高校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消极沉默。自课堂教学体系诞生以来,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得到发展,学生由于恐惧教师权威,逐渐养成消极沉默的思维习惯。在高校课堂上,学生受到教师权威的压迫,学习兴趣不高,不愿意甚至是不敢发表自已的意见,视教师的言语为真理,最终形成服从、拒绝质疑的思维。一一55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1 期(三)学校课程体系缺位,外部保障不

11、全学校作为高校课堂的管理主体,应为教师、学生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保障高校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但是在现实的高校中,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没有管理到位,导致学校所提供的外部保障没能有效运作,造成高校课堂的消极沉默。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无法解决高校课堂上的沉默现象 5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单调。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在设置学科类型时,存在部分偏实践应用的专业型学科。但是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让这些专业型学科在相关的课程中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和操作。因此,由于缺乏实践的运用,教师不能让学生用直接感知、动手操作的方法有效理解课程

12、内容。另一方面,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在很多高校课程中,以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的考核方法。尽管许多高校课程都增加了平时分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语交流行为,就算有平时分的加持,到了最后成绩的换算,还是以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为主,平时分占比很少。由此,学生更加不愿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满足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目的,也就造成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现象。最后,因为学校课程体系缺位,导致学校外部保障缺失,使学生无所适从,消极沉默也变得在所难免。三、多元共治理论下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纤困路径为保障高校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多元共治理论为支撑,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多元共治。从增强教学内容趣味,共构师一生一校多元

13、平台;消解学生恐惧心理,共建师一生一校沟通共同体;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共创师一生一校多元服务这三个方面进行路径解,缓解高校课堂沉默的窘困之境,推动高校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一)增强教学内容趣味,共构师一生一校多元平台要想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构建师一生一校教学多元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 6 ,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贴近学生生活。教师不仅要将书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源,而且应储备来自一5 6-学海泛舟现实生活的教材,特别是时政热点、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将其融人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具备教学性功能的同时也具备生活化、娱乐性的功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

14、,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性,让高校课堂变得不再与学生有距离感。当学生在课堂上意识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时,就会让学生乐于思考并主动表达,下意识地将课堂的消极沉默转化为课堂交流和互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减少课堂消极沉默的现象。共构师一生一校教学多元平台是指教师、学生和学校要共同构建高校课堂学习的多样化平台,开展教师有效培训和学生学习教育,从而减少课堂上学生消极沉默的现象,促进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学校可以带头创建可模拟的课堂教学平台,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让教师体验、模拟各式各样的课堂,从而使教师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让教师掌握与学生进行有效交往与互动的方式,化沉默为畅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

15、、学习软件等平台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以便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借助学校与教师构建的多元平台,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平台提升自己,例如担任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参与社会兼职等,以更好地锻炼胆量,缓解开口表达的困难,减少课堂消极沉默。三方在共构多元平台时,还应注意提出自已的建议,再通过三方协商,以更好地构建有利于高校课堂高效学习的多元平台。(二)消解学生恐惧心理,共建师一生一校沟通共同体要想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需要师生校三方淡化谨言慎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看待教师的权威,共同建立师一生一校沟通共同体,拉近三方距离。一方面,学生要从心理上逐渐化解面子文化和谨言慎行带来的负面思想,还要化解教

16、师权威对其产生的恐惧、害怕与焦虑等消极影响 7 ,向教师开心靡,与教师相互理解,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学生将逐渐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言语沟通交流,而不是维护自已面子的谨言慎行。另一方面,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消除教师权威的负面影响,要求教师主动在课上、课下与学生进行了解和沟通,摆脱权威的束学海泛舟缚,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课堂管理,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馨和谐。因此,共建师一生一校沟通共同体,首先,需要教师无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要放低姿态,主动以平等的态度和思想去关爱、鼓励学生,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培养学生沟

17、通表达的技能 ,形成沟通共同体,理解学生为何恐惧,从而为学生提出消除恐惧的办法。其次,在平等尊重、轻松舒适的高校课堂环境中,学生在课堂中应该发挥自已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发言、讨论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互动,表达自已的观点和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课后学习,加强自已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最后,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沟通过程中,学校也可以利用自已的管理优势,给予教师和学生适当的帮助,适时沟通,引导三方建立沟通共同体机制,消三方隔阅,减少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出现。(三)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共享师一生一校多元服务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有必要对高校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制订进行多

18、元服务调整。在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制订时,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或者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这样让学生亲身参与相关环节,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话可讲,有助于改善高校课堂上的消极沉默现象。高校要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环节符合专业学科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通过实践交流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在课堂中有效运用。例如,在进行高校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参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并通过实地观察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让教师与学生共享多元服务,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以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为学生课堂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9 。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还要增强课程

19、考核方式川机械张业教育2023年第1 1 期的多样性服务。例如,在课程期末考核方面,加重平时分的成绩占比,提高学生对课程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此外,学校或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考核的方式,不局限于笔试和平时分,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考核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多元服务,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至此,学校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支持者、组织者,是建设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管理主体,负责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完善的课程体系等多元服务。在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学校给予教师和学生多元服务,教师和学生通过享受服务带来的高质量教学成果,也反馈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最终形成师一生一校多元

20、服务的循环共享。参考文献1陈悦,吴雪萍.多元共治视域下的高职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探究 J.职教论坛,2 0 2 0(9):6-1 1.2周卫娟.学生课堂沉默及其教学应对 J.教学与管理,2 0 1 9(3 6):9 5-9 8.3翟懋慧.高校思政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反思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 0 2 0(9):7 2-7 6.4 吕林海.中国大学生课堂“沉默”背后的“谨言慎行”倾向:“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概念诠释与实证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85-97.5邢苏.浅析大学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大众文艺,2 0 2 2(1 9:1 4 2-1 4 4.6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MI.吴国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5:4 7-4 8.7李艳,叶明确.内隐理论视角下高校课堂消极沉默的优化策略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2 2(10):14-18.8时广军.场域视角下学生课堂沉默:机理与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 0 2 1(1 0):6 8-7 2.9崔思佳,朱泓.大学生在线课堂沉默:追问与反思.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2 2(5):1 0-1 5.责任编辑李小曦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