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7311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筑技术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23.988 官方网站 http:/88 本文引用格式 郭卫宏,李香凝.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为例 J.南方建筑,2023(9):88-97.GUO Weihong,LI Xiangning.Explo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Quality of Mega-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base

2、d on GuangzhouJ.South Architecture,2023(9):88-97.摘要以广州的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为例,依据建筑性能理论与建筑价值理论、人类需求层级理论和相互作用论等相关理论,构建 6 个维度共 29 个观测变量的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验证建筑空间各功能性能要素与使用者心理感知等行为要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而探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影响机制,并尝试提出应对不同层次影响因素的设计策略,为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提升提供参考。关键词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3、目(x2jzB5160780):岭南绿色智慧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协同模式研究。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0232.2023.09.010 文章编号1000-0232(2023)09-0088-10作者简介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节能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电子邮箱:ABSTRACTDue to the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4、large-scal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dopting a compact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to constru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rucial.With their highly intensive form and apparent structural features,mega-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s can solve complex campus construction

5、problems by integrating various functional spaces in a considerable volume.Hence,designers widely use it.Moreover,the spatial quality problems caused by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ntensiv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annot be ignored.Mega-structure building spaces might have many issues with

6、functional performance elements(e.g.,traffic organization,functional system,and public space)and behavioral elements(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of users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The built-up spatial environment is easily criticized,and specific research is urgently needed.Analyzing influencing fac

7、tors of users satisfaction with building spac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high-quality campus construction that conforms to the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of users and their demand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is a method that establishes,estimates,and tests causal relation models.By focusing on

8、the needs of users,this study analyz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rchitectural space quality with respect to functional performance elements(e.g.,traffic organization,functional system,public space,and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and behavioral elements(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of users to the building en

9、vironment)according to architectural performance theory and architectural value theory,theory of hierarchical human demands and theory of interaction.The importance,causal relation,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explored based on SEM and survey data.This study verif

10、ie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performance elements of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behavioral elements(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of users to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analysis.This study discovered that:the descending order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erms

11、of influencing degree is: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0.38)public space(0.21)functional system(0.15)traffic organization(0.08)=facilities and equipment(0.08).Except for mee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physical space of teaching buildings as a learning place,students propose stronger spiritual req

12、uirements for a sense of safety and belonging.Students hope to be close to nature without influencing the functional use of spatial places.I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experience close to nature and AI means.The corridor space in mega-structure buildings not only can provide traffic connections but

13、also can provide spiritual binding to users.Us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y can travel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 in such large-sized buildings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rather than convenience to a specific place only.Needs of users change from the original extended large-scaled rapid construc

14、tion mode to the connotation diversified learning places.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building,mega-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The utilization of buildings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functional spaces,and it can reach the maximum utilization of spatial resourc

15、es.It promotes social communication of students and strengthens campus vitality by creating flow traffic spaces of building streets.The traffic convenience is improved so that users can easily change classrooms.In the Lingnan Region represented by Guangzhou,mega-structure buildings can adapt to hot

16、humid climate and increase shelter spaces from sun and rain through the corridors.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to the space design of a complicated huge system of mega-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It promotes the improv

17、ement of building space quality.Future studies shall explore differential influences of building types and user groups on building space design,explore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building space quality from the design perspective,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mega-s

18、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ega-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s;spatial quality;influencing factor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为例Explo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Quality of Mega-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

19、ng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based on Guangzhou郭卫宏1,李香凝2GUO Weihong,LI Xiangninghttp:/ 官方网站 89引言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建设迫切需要采用紧凑、集约的发展方式。高校巨构式建筑具有高度集约化的形态和清晰的结构特征,能够通过巨型的体量集合各种功能的空间,解决复杂的校园建设问题,其中,水平延展的横向巨构更加符合大学校园“高密度”的发展需求和“低层数”的疏散要求,因而被设计者广泛采用。近年来,建筑师们也在尝试利用巨构建筑的空间容纳能力和功能可变潜力有弹性的适

20、应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集约化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模式带来的空间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巨构式的大尺度建筑空间可能使其在交通组织、功能体系、公共空间等功能性能要素和使用者对建筑环境心理感受等行为要素层面存在诸多问题1,建成空间环境较易被诟病,亟待开展针对性研究。结 构 方 程 模 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它可以替代多重回归、通径分析、因子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清晰分析单项指标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2,3。很多社会及心理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变量经常不能准确、直接地测量,这种变量称为潜变量,例如满意度、忠诚度

21、等,而结构方程模型能同时很好地处理这些潜变量及其指标,并为研究所涉及到的众多难以衡量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概念化建模及验证过程,目前在城市公园游憩空间、居住建筑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有较多应用4-8。分析使用者对建筑空间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更符合使用者心理感知和使用需求的高品质校园建设。本研究重点在于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依据建筑性能理论与建筑价值理论、人类需求层级理论和相互作用论等相关理论,从交通组织、功能体系、公共空间和设施设备等功能性能要素和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环境心理感受等行为要素方面对影响建筑空间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探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因果关系和影响机

22、制。该模型有助于通过实证分析客观认识建筑空间的各个功能性能要素与使用者的心理感知等行为要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以使用者感知为标准找到巨构建筑空间品质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完善建筑功能、优化空间设计、提升环境品质。1 研究现状巨构建筑的概念在 20 世纪 60 年代被建筑师桢文彦首次提出,以丹下健三为核心的“新陈代谢派”成员开始尝试探索各类超大规模建筑群、城市交通及其基础设施相互整合以及延展数百平方公里的“巨构体”9。此类思想和实践可追溯到 20 世纪 2030 年代欧洲与前苏联建筑师们“乌托邦”时代的巨构设计,并在后来逐步作为一种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急剧扩张问题的手段,通过其

23、较强的空间容纳能力和功能可变潜力,使建筑有弹性的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巨构建筑空间形态也由建筑师最初“技术乌托邦”式的空间构想逐渐转向与环境更为融合的“内涵式”发展模式10-14。巨构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尺度较大、作为人造景观而有一定的压迫感、功能复杂、建筑内部空间架构明晰,再到后来开始注重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关注群众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不可否认,巨构建筑的体量是一种介于城市与建筑尺度之间的存在,自身具有明确的结构而自成体系,也由此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设计时应更加关注巨构建筑与外界环境产生的关联和互动,从形体上入手增加与环境的融合渗透,同时结合上位规划,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推动巨构建筑尤其是

24、学校巨构项目的落地。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得知,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建筑,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具有如下特征:体量较大,体现在建筑形体与总建筑面积两方面:一般情况下建筑长度大于200m、宽度大于 50m,总建筑面积大于 5 万 m2;功能较为复杂,包含多种层次和类型的教学职能,但同时具有整体一致性:综合高校教学组团中的公共教学、实验、学院行政办公、图书馆等部分或全部功能;内部空间架构明晰,具有较强的层级性:空间构成形式为一些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单元组合联接而成,建筑主体是长周期交通联系空间主轴,其余单元沿着主轴生长发展;由一个公共空间串联起整个建筑,注重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15。纵观国内外关于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

25、相关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 3 类:第一类研究多基于集约化设计理念,对大学校园整体规划模式进行探究,如罗伯特西姆哈通过对比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大学的规划模式提出:相较于分散型校园建筑,大尺度的整合型建筑可以容纳和促进科学知识的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16;邓巧明分析学生需求,对高密度校园总体环境品质、建筑品质、交通体系和绿化景观满意度调查研究17;还有部分研究从空间环境、布局结构、交通系统、资源共享、文化自然和物理环境等方面挖掘巨构式教学建筑在集约化规划设计实践中的适应性潜力。第二类研究方向侧重于从学生行为模式的角度出发,探究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郭卫宏,李香凝.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

26、素探讨以广州为例J.南方建筑,2023(9):88-97.建筑技术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23.990 官方网站 http:/的设计策略,如王琰对大学整体化教学楼群的空间尺度进行研究,并得出适宜的尺度控制量化范围1;张丰结合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对高校巨构式建筑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其优化策略15;姚敏峰对巨构式教学建筑的认知地图设计进行研究18。第三类研究从使用后评价的角度探究高校教学建筑的使用状况,采用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理论体系(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SEBE)作为研

27、究使用者主观感受相关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工具,按照相关标准对建成空间环境中的使用者的需求和价值方面进行评价,如从学习场景、视觉环境、组织流线、设施设备、环境管理、配套辅助、物理环境和建筑选址等方面进行岭南高校教学建筑满意度评价研究19,20;还有学者从建成环境理论出发,从教学行为组织、教学空间质量、教学设施设备、环境视觉心理、环境维护管理和环境物理性能六个维度研究教学楼使用者主观感受21;此外,建筑性能理论与建筑价值理论也常被运用到高校教学建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中,作为选取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参考。总结已有文献,对于高校教学建筑空间满意度的研究日益趋向于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但是关于巨构式教学

28、建筑空间品质感知的潜在功能性能要素影响因子及其内部因果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2 研究设计2.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在建筑性能理论与建筑价值理论体系中,高品质的建筑空间具有满足使用者及周围人群需求的特性和功能21。其中,建筑的功能性能要素是指建筑物质空间体系的实用性,包括各功能的实用性及相互关系、空间的灵活性、人流组织的合理性以及公共空间的适用性和设施设备等辅助空间的完善性等,反映了建筑是否支持使用者所需的各种行为活动。而行为性能要素是指使用者对建筑物质环境的心理感受,关系到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比如建筑中的私密性、归属感与方向感等。上述两个要素可类比人类需求层级理论,分别反映使用者的功能、功效需

29、要和社会心理需要。结合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特点分析,其侧重于从技术的角度理性解决场地集约化问题,但往往忽略了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因此,本文通过构建“交通组织”“功能体系”“公共空间”和“设施设备”4 个功能性能要素和“空间品质感知”、“生态环境感知”两个行为性能要素,定量探究使用者对建筑交通流线组织合理性、功能适用性、公共空间适用性和设施设备完善性的满意程度,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影响使用者在建筑中的安全感、归属感和环境舒适度等心理感知的建筑物质空间因素及其因果关系。通过结构模型界定潜在自变量和潜在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模型界定潜在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各模型方程式如下:结构方

30、程式:=+因变量测量方程式:Y=+自变量测量方程式:X=+对建成环境的评价研究倾向于采用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把机体行为与环境看作一个完整的体系,认为人与环境始终处于一个积极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8,22。巨构式建筑内部空间可划分为交通联系空间、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又可分为主轴交通联系空间(联系各个子系统单元的主要线性交通空间,包括节点空间)和次级交通空间(各子系统单元内部的交通空间)两个层面,而主轴交通联系空间则属于巨构式建筑中长周期交流交往的公共空间。功能空间则包括各类教室、讨论室和办公室等,辅助空间包括各类设备用房和服务管理用房等,结合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进行说明(表 1)。本研究将高

31、校巨构式教学建筑上述三个层面的空间要素(交通联系空间、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和使用者的日常行为活动需求结合,形成建筑性能标准客观参照系统8(图 1)。结合上述理论依据及相关文献研究,本文初步构建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满意度预设模型共包含 29 个观测变量,6 个潜变量,各个潜变量分别对应其观测变量,表巨构式教学建筑基本信息及空间要素建筑基本信息建筑空间要素 广东药科大学长度:约 400m宽度:约 50m建筑面积:约 5.7 万 m2 华南师范大学长度:约 290m宽度:约 260m建筑面积:约 9.6 万 m2 广东工业大学长度:约 535m宽度:约 160m建筑面积:约 12.6 万 m2主轴

32、交通联系空间功能空间辅助空间子系统单元主轴交通联系空间功能空间辅助空间子系统单元主轴交通联系空间功能空间辅助空间子系统单元http:/ 官方网站 91即测量各潜变量的因素,路径图中的箭头表示各潜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模型拟合度检验及模型修正,得到最终的模型和路径图,从而分析各潜变量、观测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具体的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预设关系模型如图 2 所示。2.2 问卷设计与调查 以前文模型构建中的测量指标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指标测量方法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利用语义学标度分为 7 个测量等级: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并分别附

33、上分值7、6、5、4、3、2、1,将主观评价结果转化为定距的等级测量层次,最终形成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满意度评价量表。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地区三所拥有巨构式教学建筑高校的学生(广东药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采用自填式问卷法收集数据。问卷随机发放,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 280 份,回收 262 份,有效问卷 26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3%。3 模型拟合与检验分析3.1 信度与效度分析用 SPSS24.0 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6 个潜变量的 系数在 0.8360.884 之间,问卷总信度达到 0.919,说明问卷数据内部一致性较好。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KMO

34、 值为 0.874,Barlett 球形检验卡方值为 4985.262,P 值为 0.000(P 0.001),检验效果显著,具体结果如表 2 所示。运用 Amos24.0 软件对测量模型进行验证式因素分析,存在如下调整:潜变量“功能体系”中的“GN5 建筑功能分区合理性”和“生态环境感知”中的“HJ1 声环境感知”因素负荷量过低(0.5 以下)而被删除,调整后的因子变量因素负荷量超过 0.5,各潜变量的组合信度均在 0.8 以上、收敛效度均在 0.5 以上,通过收敛效度分析,具体结果如表 3 所示。3.2 模型拟合与修正通过验证式因素分析调整变量后,模型共包含 6 个潜变量和 27 个观测变

35、量,在 Amos24.0 软件中应用极大似然法(SEM 软件内定方法)对结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根据 MI 值及 t 值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路径分析统计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如图 3 所示。模型中主要参数卡方与自由度比值 1.335(3),CFI 值为 0.978(=0.9)、RMSEA 值为 0.036(0.08)、GFI 值为 0.900(=0.9)满足拟合良好要求;AGFI 值为 0.875(0.8)达到基本要求。修正后模型的适配度良好,拟合度达到了理想值,修正后的模型标准化参数估计路径图体现了各潜变量和因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图 1 建筑性能指标客观参照系统表 2 问卷信度分析潜变量观测

36、变量Alpha 系数总量表信度交通组织JT1JT50.8360.919功能体系GN1GN60.850公共空间KJ1KJ40.849设施设备SB1SB40.884生态环境感知HJ1HJ50.867空间品质感知PZ1PZ50.838图 2 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预设关系模型郭卫宏,李香凝.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为例J.南方建筑,2023(9):88-97.建筑技术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23.992 官方网站 http:/3.3 模型检验根据修正模型的参数估计值,结果显示,“交通组织”、“

37、功能体系”、“公共空间”、“设施设备”对“生态环境感知”和“空间品质感知”有正向影响,“生态环境感知”对“空间品质感知”有正向影响,其中除了“交通组织”和“设施设备”对“空间品质感知”影响不显著外,其他的都有显著影响(P 值 0.05),具体数据如表 4 所示。4 结果分析与策略讨论4.1 结构模型结果分析椭圆形及其之间的连线为结构模型,其箭头指向和路径系数反映潜变量间的作用机制。模型结果显示各潜变量的外荷载系数均相对较大,说明各观测变量对潜变量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满意度模型构建的评价维度是合理的。从影响使用者对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表 3 问卷效度分析潜变量题目参数显著性估计因素负荷量题目

38、信度标准化残差组成信度收敛效度Unstd.S.E.t-valuePStd.SMC1-SMCCRAVE交通组织JT110.6930.4800.5200.8380.510JT21.2440.1210.388*0.7620.5810.419JT30.920.0989.37*0.6710.4500.550JT41.0440.1059.904*0.7170.5140.486JT51.2550.1269.971*0.7230.5230.477功能体系GN110.6070.3680.6320.8680.546GN21.4910.12711.733*0.9510.9040.096GN30.9420.1187.

39、993*0.5570.3100.690GN41.4590.12311.871*0.980.9600.040GN50.6190.1135.481*0.3610.1300.870GN61.2470.12110.295*0.7770.6040.396公共空间KJ110.8110.6580.3420.8490.588KJ21.1120.07914.124*0.8720.7600.240KJ30.7780.07310.611*0.6510.4240.576KJ40.8960.07611.835*0.7140.5100.490设施设备SB110.6690.4480.5520.8870.673SB21.36

40、30.09813.952*0.9690.9390.061SB30.8150.0928.825*0.5740.3290.671SB41.3920.09914.006*0.9880.9760.024空间品质感知PZ110.6390.4080.5920.8470.532PZ21.280.1210.635*0.840.7060.294PZ31.3250.12610.505*0.8220.6760.324PZ41.2940.12810.072*0.7720.5960.404PZ50.8740.1197.338*0.5220.2720.728生态环境感知HJ110.3970.1580.8420.8830.

41、617HJ21.7430.2766.315*0.760.5780.422HJ32.2220.3366.62*0.9260.8570.143HJ42.2480.346.617*0.9240.8540.146HJ51.820.2846.4*0.7980.6370.363图 3 巨构式教学建筑模型修正标准化参数估计路径图http:/ 官方网站 93质感知的潜变量看,其路径系数呈现为:生态环境感知(0.38)公共空间(0.21)功能体系(0.15)交通组织(0.08)设施设备(0.08)。从影响使用者对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生态环境感知的潜变量看,其路径系数呈现为:公共空间(0.32)交通组织(0.21)

42、功能体系(0.18)设施设备(0.18)。4.2 测量模型结果分析及空间品质提升策略椭圆形、方形及其之间的连线为测量模型,以标准化荷载的系数大小衡量观测指标对潜变量的影响强度。通过分析影响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因果关系和影响机制,探索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空间机制,并针对研究结果尝试提出优化策略。4.2.1 生态环境感知及空间品质感知测量模型分析与策略(1)生态环境品质对空间品质的主观感受影响最为显著6个潜变量之间,“生态环境感知”对“空间品质感知”的影响最大。其中,“空气质量及通风 HJ4”和“自然采光及照明 HJ3”的因子荷载最大(0.92),表明使用者对学习环境具有良好

43、的通风采光条件的强烈诉求。“遮阳效果 HJ5”和“夏季室内热环境舒适度 HJ2”的因子荷载分别为 0.80 和 0.76,体现使用者对适宜体感温度环境的基本需求。而“声环境感知 HJ1”因素负荷量过低被删除,表明目前教学建筑声环境情况对空间感知情况的影响不大。“空间品质感知”中“场所安全感及私密性PZ4”和“建筑场所归属感PZ3”的因子荷载分别为0.86和 0.79,明显大于“学习氛围 PZ1”(0.52)和“学习效率 PZ5”(0.57),说明学生已经不仅满足于教学建筑物质空间本身带来的良好学习氛围,而是在精神层面对建筑场所有更加强烈的要求,学生更加希望在建筑中体验到安全感及归属感,而不仅仅

44、是一个功能性的学习场所。此外,“生态环境感知”和“空间品质感知”情况关联密切也说明使用者对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存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2)提升建筑的生态适应性,创造接近自然的生态学习环境建议在巨构建筑教学单元中采用双廊式遮阳(如广东工业大学),在增加自然采光的同时促进通风(图 4)。同时,建议采用形体开洞、首层架空等手段隔热防潮并打通视线廊道(图 5、6),丰富学生的交流共享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筑外表皮建议采用满足遮挡太阳辐射要求的遮阳构件,同时结合太阳能收集、引导自然风、增加绿化景观等需求,使其兼具美观与实用功能。此外,建议在巨构建筑中适当创造近人尺度的绿化空间(图 7),既

45、能够提高整个建筑的生态适应性,又能削弱巨构式建筑庞大的体量感,为使用者创造接近自然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提升场所安全感和归属感。4.2.2 公共空间测量模型分析与策略(1)公共空间是空间品质感知和生态环境感知的重要影响因素表 4 回归系数表EstimateS.E.C.R.P生态环境感知公共空间0.3060.0684.525*生态环境感知设施设备0.110.0353.1150.002生态环境感知功能体系0.1910.0623.0520.002生态环境感知交通组织0.180.0612.9550.003空间品质感知生态环境感知0.3050.0694.444*空间品质感知功能体系0.1450.0552.63

46、90.008空间品质感知交通组织0.0680.0521.3070.191空间品质感知公共空间0.1270.0592.1650.03空间品质感知设施设备0.0140.030.4470.655图 4 广工教学楼双廊式布局图 5 广工教学楼形体开洞图 6 广工教学楼首层架空图 7 近人尺度的绿化空间郭卫宏,李香凝.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品质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为例J.南方建筑,2023(9):88-97.建筑技术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23.994 官方网站 http:/“公共空间”对“空间品质感知”和“物理环境感知”的影

47、响均较大。其中,“空间视野开阔性 KJ2”的因子荷载最大(0.88),“色彩及装修效果 KJ1”的因子荷载较大(0.82),“遮风避雨效果 KJ4”的因子荷载(0.69)大于“绿化及人文景观”(0.63)。结合现场调研访谈发现该情况主要源于高校巨构式建筑密度较大,部分公共空间视野会被建筑单元阻挡,而使用者对遮风避雨情况存在较大诉求,说明学生希望接近自然的同时也不要影响空间场所的功能使用,需要“自然的空间体验”与“人工技术手段”相结合。(2)提升建筑的空间适用性,形成具有弹性的公共空间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在巨构式教学建筑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针对高校巨构式建筑公共空间系统采取如下优化措施:建议利用巨构

48、式建筑的大面积屋顶设置屋顶花园、利用首层架空空间形成连续通廊(图 8、9),结合通高空间提升建筑公共空间品质(例如图 10a、10b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楼主轴交通联系空间),在提升建筑内外部空间视野开阔性的同时也能够更有弹性地适应和容纳各种活动;室内外装修建议采用清新淡雅的偏绿颜色(图 11),整体呈现轻松明快的氛围,更加容易让使用者产生亲近自然的空间体验;在公共空间设置足够宽度的屋顶构架以确保主要的交通联系空间有良好的遮风避雨条件,有弹性地适应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公共活动。4.2.3 功能体系测量模型分析与策略(1)建筑空间功能的适用性对空间品质感知有较大影响“功能体系”观测变量中“各类教学空

49、间的实用性GN4”和“主轴交通联系空间功能适用性 GN2”因子荷载达到 0.9 以上,明显大于其余因素“辅助配套空间的实用性GN6”(0.78)、“教师办公空间的实用性GN1”(0.59)和“各类研讨空间的实用性 GN3”(0.55)。说明使用者除对教学区功能空间有较高要求之外,对主轴交通联系空间也存在着高品质诉求,进一步验证了巨构建筑中的连廊空间不仅可以提供交通联系,也可以作为共享交流的场所为使用者提供精神层面的“联结”。(2)提升建筑的功能复合性,营造“建筑街道”般的流动空间由于各类教学空间的实用性常常被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而主轴交通联系空间功能适用性较易被忽略。因此,图 8 屋顶花园图 9

50、 首层通廊图 10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楼主轴交通联系空间图 11 色彩及装修图 12 连廊结合小型会议室图 13 连廊结合交流研讨空间图 14 连廊结合文化展览空间10b10a12111314http:/ 官方网站 95建议在设计过程中积极关注主轴交通联系空间的灵活多样性,注重提升建筑空间的功能复合性,比如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场所设置相应功能空间:浙大紫金港校区东教学楼的“学生文化长廊”,作为联系整栋建筑的纽带,除了交通功能外还有学生活动中心、展览厅、休息厅、咖啡室、小型会议室以及学生各种交往活动场所(图 1214);再比如结合师生日常需要设置相应功能空间:沈阳建筑大学教学楼在主轴交通联系空间中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