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基于绿色创新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3224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基于绿色创新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基于绿色创新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基于绿色创新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一一基于绿色创新视角刘亚芬,韩志非,郭雅琼(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 10 0 10)摘要:选取2 0 11一2 0 2 1年中国2 8 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显著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而且对邻近城市碳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绿色创新是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关键途径。由

2、此,政府应统筹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大绿色创新扶持力度,充分释放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助推效应。关键词:高技术产业集聚;绿色创新;城市碳生产率;低碳经济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4-2 9 2 X(2024)01-0037-06High-tec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Urban Carbon Productiv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InnovationLIU Ya-fen,HAN Zhi-fei,GUO Ya-qiong(Inner Mongoli

3、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282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1,the spatial lag model andmesomeric effect model are constructed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high-tech

4、industrial agglomerationon urban carbon productivit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tech industry agglomeration not only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of urban carbon productivity,but also has a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neighboring cities carbon productivityi The impact ofhigh-te

5、ch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n urban carbon productivity has heterogeneous characteristics,specifically manifested as a stronger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n cities,large cities,and central cities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Greeninnovation is a key way for hig

6、h-tech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carbon productivity.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coordinate and promote the agglomer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es,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increase support for green innovation,and fully unleash the

7、 boosting effect of high-tech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n urban carbon productivity.Key words:High-tech industry agglomeration;Green innovation;Urban carbon productivity;Low-carbon economy一、引言2021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 0 6 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8、“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碳达峰、碳减排目标,就必须密切关注碳生产率。碳生产率是连接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重要桥梁,能够全面反映一地区在推动经济增长时的碳减排水平四,已成为表征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R220711)。作者简介:刘亚芬,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韩志非(通讯作者),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一技术经济及管理(项目评估);郭雅琼,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37.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4年第1期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但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极,

9、在“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陷入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博奔困境,逐渐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负外部性现象2。因此,如何寻求“新引擎”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努力完成协同推进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成为现阶段中国呕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要素密集、资源消耗低、高附加值等优势,通过发挥产业内集聚、产业间集聚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推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生产,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具体而言,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加强产业间知识、技术共享,可有效带动技术进步,以技术创新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此外,绿色创新作为响应国家政策、直面环境挑战

10、的战略实践,不仅可以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能够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双赢3,有效赋能城市碳生产率提升。二、文献综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杨庆等(2021)研究认为,高技术产业集聚可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TFP效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赋能碳生产率提升4。崔春山、郑海燕(2 0 2 2)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促进碳生产率提升,且技术溢出在二者影响中发挥正向杠杆效应。第二,绿色创新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王淑英等(2 0 2 1)分析认为,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均能够显著促进碳生产率提升,且政府

11、支持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回。段世霞、靳杨柳(2 0 2 2)研究指出,绿色技术创新对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碳生产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地方政府竞争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刘海英等(2 0 2 2)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推动碳生产率提升,且工业结构升级、交通运输替代和循环农业发展均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第三,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杨浩昌等(2 0 2 0)立足静态效率的动态生产率双重视角,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9 。王黎明等(2 0 2 2)指出,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但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U。马

12、亮、高峻(2 0 2 2)基于动态视角,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可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且存在“U”型关系,其中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发挥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会抑制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叫。梳理现有文献,相关研究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关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研究较少,而且多采用地区层面的宏观数据,缺乏对城市层面数据的分析。第二,从城市层面对高技术产业集聚进行定量研究的实证文献相对薄弱,且缺少对于城市区位、规模和等级异质性的充分考虑,尚未有效识别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异规律。第三,鲜有文献从绿色创新视角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鉴于此,文章选取2 0 11一2 0 2 1年中国

13、2 8 2 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从城市区位、规模和等级三个维度深人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绿色创新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城市碳生产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高技术产业集聚主要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就规模经济效应而言,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促进企业间公共基础设施共享,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输成本费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赋能城市碳生产率提升。以高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园

14、区内不同企业共同使用治污设施和减排设备,可分摊污染治理成本,降低单位碳排放量,减少各生产要素和资源投人,为提升城市碳生产率提供助益。就知识溢出效应而言,高技术产业集聚发挥行业间前后关联机制,有利于增加中低技术产业知识储量,缩小不同产业间低碳减排技术差距,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一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推动集低碳技术和知识为一体的产成品流人产业链生产环节,可促成显著知识外溢现象,加速不同产业间节能减排技术的交流、借鉴。这有利于改善下游产业的能源利用状况,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全面节能减排,提升城市碳生产率。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加速全产业链间的研发合作、人员交流和设备共享,可

15、强化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前、后关联溢出效应,激励各产业加快生产技术绿色变革和产品升级迭代。这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业部门绿色生产技术水平,带动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就技术溢出效应而言,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使技术人员与劳动者集合、交流和传递,不断诱发中间性创新组织,深化贯彻低碳技术应用,以创新集聚优势带动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同时,高技.38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术产业集聚也会使得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倒逼集聚区内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提升低碳技术水平,推动城市碳生产率提升。据此,文章提出假设H1:假设H1: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2.高技术产业集聚、绿色创新与城市碳生产率高技术产业

16、集聚作为产业链结构完整、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的有机体系,可以通过发挥外部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绿色创新,带动城市碳生产率提升。一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以外部经济效应促进绿色创新,进而提升城市碳生产率。细言之,高技术产业集聚可通过打破产业链横向和纵向联通壁垒,减少相关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资源要素投入,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绿色创新活动的实际产出,为城市碳生产率提升赋能。不仅如此,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缩短企业间空间距离,能够引导人才和技术高度集聚,推动高素质创新人员、研发基础设施、研发知识等绿色创新资源共享,激发更多企业内在绿色创新动能,带动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以竞争效应促进绿色

17、创新,进而提升城市碳生产率。高技术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不同企业间相互学习和模仿,塑造企业间良性竞争形态。详细来讲,集聚区内企业感知到同行低碳技术超前优势时,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理念和模式,展开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不断提升碳减排水平。与此同时,在同群效应和示范效应作用下,集聚区内其他企业也会自相展开低碳绿色实践,以此促成绿色创新追赶现象,为快速提升城市碳生产率赋能。据此,文章提出假设H2:假设H2: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提升城市碳生产率。四、研究设计1.模型设定高技术产业集聚受城市空间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网络特征,使得不同城市碳生产率指标呈现显著空间交互效应

18、。故借鉴夏帅等(2 0 2 3)I12研究,构建SLM和SEM两种空间计量模型:NUCP-p Z w.UCP+P.GTIC.+-xX+:=1计算中所涉及的煤炭、焦炭、原油的能源转换系数分别为0.7 143、0.9 7 14、1.42 8 6,单位为kg标准煤/kg;天然气的系数为13.3 t标准煤/万m;碳排放的系数分别为0.7 47 6、0.112 8、0.57 3 0、0.447 9,单位为t碳/标准煤。其中,UCPt和GTICi分别表示第t年i城市的碳生产率水平和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X代表控制变量集;和入分别表示空间滞后自回归系数和空间误差系数;8 为随机干扰项,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依

19、据城市地理位置是否相邻和城市之间直线距离,设定邻接权重矩阵和反距离权重矩阵如式(3)和式(4)所示:1,i与j相邻;Wi二(0,i 与i不相邻,i=j1/dj,ij;W=(0,i=)利用i城市和城市的经纬度坐标能够计算得出dj。邻接矩阵仅可表示相邻城市间的作用,未将间隔城市考虑在内。而反距离权重矩阵可考察任意两个城市间的相互影响,且距离越近,作用越显著。基于此,采用反距离矩阵构建空间权重矩阵。2.变量选取与说明(1)城市碳生产率借鉴孙哲远(2 0 2 3)13 研究方法,利用单位碳排放实现的生产总值自然对数衡量城市碳生产率。其中,针对城市碳排放量,选取煤炭、焦炭、原油和天然气四种能源消耗量进行

20、测算?。(2)高技术产业集聚借鉴王雅洁、韩孟亚(2 0 2 1)14研究,采用区位熵测算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该值越大,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规模优势越显著。具体公式为:ht:/indi_aggi=ht./ind.上式中,agg表示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区位熵值,htit、in d e 分别表示i城市第t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和工业总产值,hte、in d.分别为第t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3)控制变量为避免遗漏变量导致研究结果偏误,设定如下控制变量:环境规制强度(ERS),使用SO2去除率和工业粉尘去除率两个单项指标构建环境规制综合指数;经济发展水平(EDL),以人均GDP表示;对外开

21、放水平(FDI),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比值衡量,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参照历年的年均汇率调整为人民币计价;产业结构(IST),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1)值表示;财政分权(FIN),以财政支出与GDP的比重衡量;人口密度(PDE),利用年末常住人口与行政区划(2)j=1(3)(4)(5)分面积的比值反映。39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4年第1期3.数据来源选取2 0 11一2 0 2 1年中国2 8 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限于数据可得性,未将港澳台地区纳人研究范围),最终获得样本总量为3 10 2。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地

22、级市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针对研究所涉及的产值数据,均以2008年不变价进行平减处理。此外,为避免极端值干扰,对主要变量作上下1%和9 9%的缩尾处理,五、实证结果与分析1.基准估计结果表1显示了逐步添加控制变量情况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在增加一系列控制变量后回归系数由0.3 8 5下降至0.3 14,但依旧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会显著提升城市碳生产率,验证了假设H1。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加速资产、人员和资金要素空间流动,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赋能城市碳生产率提高。同时,空间溢出系数p为0.9 8 5,且在1

23、%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能够提高所在城市碳生产率,还对邻近城市碳生产率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为验证前文研究结论可靠性,采取替换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和更换权重矩阵三种方法进行稳表 1基准回归结果变量模型(1)0.385*GTIC(3.225)ERSEDLFDIISTFINPDELM-LagLM-ErrorRobust-LM-LagRobust-LM-ErrorPNR-squared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值,下同。健性检验:第一,使用单位土地面积产值密度衡量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若单位土地面积上高技术产业产值

24、密度越高,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越高。第二,考虑到直辖市具有特殊行政地位,且蕴含人口规模大、红利多、经济活力强等优势,当地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可能与普通地级市存在差异。因此,为使样本更具可比性,删除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的数据,进行再次回归。第三,权重矩阵的选定也有可能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故将反距离权重矩阵替换为经济地理矩阵和地理距离平方倒数矩阵,多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空间效应(见表2)。表2 稳健性检验结果替换变量测剔除直辖市经济地理距地理距离平变量算方法模型(1)0.28 9*GTIC(2.775)0.228*ERS(3.893)0.134*EDL(2.745)0.234*

25、FDI(2.713)0.164*IST(0.431)-0.272*FIN(-2.851)0.374*PDE(3.144)0.934*P(65.551)N3102R-squared0.547模型(2)模型(3)0.364*0.293*(3.392)(2.747)0.261*0.223*(4.163)(3.752)0.128*0.112*(2.853)(2.576)0.243*(2.731)0.934*0.943*(80.457)(82.314)310231020.5650.634样本模型(2)0.257*(2.673)0.198*(3.331)0.137*(2.682)0.223*(2.654)

26、0.162*(0.423)-0.264*(-2.756)0.372*(3.071)0.982*(62.688)30580.652模型(4)0.314*(2.893)0.224*(3.628)0.144*(2.609)0.255*(2.863)0.168*(2.762)-0.172*(-2.653)0.376*(3.153)4.227*2.583*6.392*5.4230.971*0.985*(83.065)(83.514)310231020.7580.841离矩阵方倒数矩阵模型(3)模型(4)0.323*0.308*(2.68.9)(2.737)0.211*0.217*(3.516)(3.65

27、1)0.149*0.143*(2.854)(2.798)0.254*0.261*(2.718)(2.887)0.171*0.168*(0.443)(0.458)-0.273*-0.241*(-2.86.9)(-2.742)0.376*0.371*(3.223)(3.192)0.897*0.935*(69.334)(73.857)310231020.7150.862可以看出,四种模型下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 8 9、0.2 57、0.3 2 3 和0.3 0 8,且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同时,空间溢出系数p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

28、出效应,与前文实证结果一致,充分验证文章结论具备良好稳健性。考虑到遗漏变量、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具体地,选取单位企业税收作为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工具变量,探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显示,在充分识别内生性问题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依旧显著,进一步验证文章研究结论稳健。3.异质性分析(1)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为全面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区.40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域差异,依据国家统计局标准,将2 8 2 个样本城市划借鉴Yu等(2 0 2 1)15研究,构建如下包含空间效应的中分为

29、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分别展开SLM的回介效应模型:归分析,结果见表3 模型(1)(3)。观察可知,高技术N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1区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丰富N高素质人才、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当地高技术产业集聚所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可有效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2)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2 0 2 1年为基准,将全样本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进行SLM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模型(4)(6)所示。不难看出,不同城市规模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均能够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且影响程度从

30、大到小表现为: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3)城市等级异质性分析将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归类为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划分为外围城市,深人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如表3 模型(7)和模型(8)所示。结果显示,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这源于中心城市具有产业集聚式发展的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势,通过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集聚和带动作用,打造高技术产业集群,快速提升城市碳生产率。4.中介效应检验前文从绿色创新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城市碳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展开理论分析,为

31、验证该假设,东部地区变量模型(1)0.432*GTIC(3.765)0.271*ERS(2.698)0.145*EDL(1.975)0.452*FDI(2.431)0.099*IST(2.948)-0.279*FIN(1.916)0.492*PDE(4.257)0.891*P(38.164)N1089R-squared0.528(6)(7)N1=1+;+v;+8上式中,GRE表示中介变量绿色创新,使用城市绿色使用专利数的对数值衡量,1、8,和8,代表中介效应分析所关注的核心系数,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观察可知,绿色创新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城市碳生产率过程中具有正向中介效应,假设H2得以验证。究其

32、原因,高技术产业集聚利用资金、技术等汇集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排污成本和降低能源消耗,增加绿色研发和生产实践投人,有利于带动集聚区域内整体绿色创新发展,赋能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研究结论文章选取2 0 112 0 2 1年中国2 8 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碳生产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碳生产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相较于西部地表3

33、城市异质性检验结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模型(2)模型(3)0.284*0.193(2.756)(1.314)0.164*0.145*(1.852)(1.764)0.281*0.312*(2.774)(2.396)0.357*0.331*(2.781)(2.742)0.112*0.145*(2.474)(1.631)-0.391*-0.271*(-2.8.91)(-2.7.52)0.378*0.315*(2.175)(2.151)0.975*0.897*(4.5.0.93)(40.293)11668470.5990.576(8)大城市中等城市模型(4)模型(5)0.297*0.253*(2.132)

34、(2.182)0.326*0.308*(2.781)(2.692)0.186*0.146*(2.462)(2.182)0.23 4*0.218*(2.756)(2.389)0.191*0.096*(2.052)(1.023)-0.215*-0.197*.(-2.257)(-2.836)0.552*0.217*(4.136)(3.643)0.872*0.978*(44.361)(60.041)104511330.6240.691小城市模型(6)0.223*(2.142)0.259*(1.638)0.135*(1.907)0.184*(2.679)0.094*(2.793)-0.189*(-2.0

35、92)0.137*(2.769)0.853*(32.852)9240.725中心城市模型(7)0.325*(2.736)0.388*(2.752)0.164*(1.134)0.2 62*(2.762)0.134*(2.951)-0.315*.(-2.942)0.129*(3.024)0.851*(34.554)4840.856外围城市模型(8)0.264*(2.043)0.253*(2.872)0.136*(1.042)0.174*(2.405)0.098*(2.879)-0.253*(2.854)0.124*(2.728)0.837*(31.684)26180.81541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36、 0 2 4年第1期表4分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UCPGRE变量模型(1)GRE0.314*GTIC(2.4.91)ERS0.225*(3.632)0.141*EDL(2.609)0.259*FDI(2.862)IST0.173*(2.862)-0.234*FIN(-2.841)0.384*PDE(3.156)0.992*P(83.516)N3102R-squared0.635区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外围城市,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三,绿色创新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城市碳生产率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2.政策建议第一,统筹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

37、。政府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引导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有效提高城市碳生产率。首先,政府部门应立足现有基础,科学统筹产业布局,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速创新要素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聚集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规模效应。其次,针对高技术产业园区,政府部门应建立严格动态评估和环境监测平台,淘汰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促进高技术产业良性集聚,进而赋能城市碳生产率提升。最后,政府部门应降低区域壁垒,畅通高技术企业跨区域合作交流渠道,促进资源、技术合理流动,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知识溢出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第二,实施

38、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着力调整和完善高技术产业布局与规划,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高技术产业加速集聚,以强化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赋能作用。东部和中部地区应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利用人才、技术等优势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加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集聚,有效带动城市碳生产率提升。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适度引进与本地区资源优势相匹配的产业,积极发展、培育特色高技术产业集聚,进而打造形成UCP专业化集群地区,为切实提升城市碳生产率赋能。模型(2)模型(3)0.185*(3.141)0.443*0.224*(3,411)(2.423)0.1

39、13*0.192*(3.172)(4.838)0.045*0.132*(2.842)(2.943)0.139*0.175*(2.807)(2.963)0.114*0.172*(2.743)(2.827)-0.271*-0.283*(-2.967)(-2.937)0.309*0.324*(4.531)(4.837)0.624*0.967*(57.283)(85.541)310231020.7520.639第三,加大绿色创新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创新理念,加强对高技术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全面强化绿色创新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影响过程中的驱动作用。一方面,

40、政府部门应统筹完善配套环保标准和管理规范,通过创设良好制度环境,降低高技术企业在绿色创新投资方面的不确定性,为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夯实保障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增加对节能环保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调动企业绿色创新积极性,畅通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城市碳生产率的作用渠道。【参考文献】1史修艺,徐盈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公平性碳减排效果评估一基于工业碳排放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 0 2 3(1):8 4-9 6+17 3.2雷玉桃,朱鹤政,彭文祥。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一基于中国超特大城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 0 2 3(2):4-12.3王海花,谭钦瀛,李烨.数字

41、技术应用、绿色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2 3(7):12 4-13 5.4杨庆,江成涛,蒋旭东,等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提升碳生产率吗 宏观经济研究,2 0 2 1(4):141-159.5崔春山,郑海燕.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碳生产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2(6):19-2 3.6王淑英,程南皓,卫朝蓉.绿色技术创新与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政府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管理现代化,2 0 2 1(5):8 7-9 2.7】段世霞,靳杨柳。绿色技术创新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一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调节作用.工业技术经济,2 0 2 2(2):6

42、 2-6 9.8刘海英,杨明,王殿武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碳生产率提高的作用机制一基于工业结构升级、循环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替代的中介效应分析 科技管理研究,2 0 2 2(10):19 4-2 0 1.9杨浩昌,李廉水,张发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科研管理,2 0 2 0(9):9 9-112.10王黎明,赵彦琳,王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模式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管理现代化,2 0 2 2(1):17-2 3.11马亮,高峻.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绿色发展效率了吗?动态与空间溢出视角J.管理现代化,2 0 2 2(3):2 4-3 1.12夏帅,谭黎阳,远瑶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

43、影响研究一基于中国2 8 6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 0 2 3(4):17-3 9.13孙哲远,绿色金融发展能否提升城市碳生产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经验证据.调研世界,2 0 2 3(3):6 2-7 0.14王雅洁,韩孟亚。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一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空间联立方程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2 1(12):59-6 8.15 Guohua Yu,Zheng Lu.Rural credit input,labor transfer and urban ruralincome gap:Evidence from China J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21(4):872-893.(责任编辑:FZF).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