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的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2604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的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的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的实践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科综合XUEKE ZONGHE教师TEACHER 0422023 年 8 月Aug.2023一、引言2011 年,胡铁生首次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微课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测试题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有助于“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

2、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是反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从教学环节来看,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应用微课。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加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微课来提高课堂效率。设计微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知识理解能力,教师一方面要把知识点讲解透彻,另一方面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知,要想设计一堂好的微课,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适宜的情境。二、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情境化教学植根于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物体和事件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

3、已形成的信念,对物体或事件做出解释并建构其意义。当个人努力弄清自己获得经验的意义时,就是在建构知识。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为“结构主义”,该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为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心理学家,他创立了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学派日内瓦学派。有学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视作学习者对知识的再加工、再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要想内化知识,就必须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建构,而教师要在特定的情境下指导和帮助学习者突破其最近发展区。有学者认为,对建构主义理论来说,情境就是一切。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是教师

4、开展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应创设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与同学展开协作,求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观点,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高中历史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三、情境化微课设计视角建构主义者主张通过创设、运用复杂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高中历史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的实践研究石东妮,丁 敏,张 涛 摘 要:高中历史微课在突破重难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效果明显。文章作者立足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滨江

5、中学高一历史教学实践,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的实践运用。在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下,教师充分运用湖湘文化资源,在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开展教学,充分挖掘情境素材,以期提升高中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为例”(HNETR20025)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石东妮(1973),女,湖南邵阳人,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丁 敏(1987),女,湖南常德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张 涛(1994),男,湖南常德人,一级教师,硕

6、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6-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23-0042-03关键词:高中历史;建构主义;情境化微课设计;核心素养(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湖南 长沙 414000)学科综合0432023 年 8 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让其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合理地建构知识。笔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设计微课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情境化微课设计视角,针对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以下简称“长郡滨江中学”)高一学生展开了教学实践。(一)从历史学科视角出发设计

7、微课创设情境有利于深化主题教育、落实教学重难点。湖湘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湖湘文化的定义来看,“湖”是指洞庭湖,“江”是指湘江。作为区域文化,湖湘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湖湘学派形成于宋代。笔者在设计历史微课的过程中,立足湖南这一区域,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了湖湘文化,按照时间顺序开发了包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重点知识的情境化微课,以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1.与湖南个体人物相关的情境笔者基于湖湘文化进行微课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与“儒学的复兴”相关的知识时,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利用了学生熟悉的语文课文开展教学,以周敦颐的 爱莲说 为材料设计问题

8、。笔者引用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为什么周敦颐却最爱莲花呢?笔者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时笔者再将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花与佛教中的莲花进行对比,解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告诉学生:“周敦颐把莲花比作君子,而莲花本是佛教中常见的花,被视为佛的象征。所以大家往往可以看到,寺院中有很多莲花状的装饰物,比如寺院中的佛像是坐在莲花台上的,在寺院里点的灯叫莲花灯等。这篇爱莲说反映出,周敦颐实际上是提倡对儒学进行改造的,他主张援佛入儒。”这样,学生便能

9、在熟悉的知识情境中理解新知识。2.与湖南地方报纸相关的情境“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高中历史的重点知识,根据学情,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习过。笔者通过研究湖湘文化,从“从湖南长沙大公报看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表现”的角度出发创设情境。笔者通过研究 1915 年至 1927 年长沙大公报上刊登的文章,分析新文化运动对湖南的影响。长沙大公报创刊于1915 年 9 月 1 日,其创刊号本报宣言明确指出,长沙大公报的立场为反对专制帝制,提倡民主共和。长沙大公报“科学浅说”栏目中刊载了大量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从常识出发,不谈高深的科学理论,而是注重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来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

10、法,这样能让人们变得更加理性。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有力宣传。笔者对1915年至1927年的长沙 大公报 展开深入研究,将该报中刊载的文章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结合起来,应用于微课中,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3.与湖南群体人物相关的情境在情境化微课设计中,笔者尝试创设与湖南群体人物相关的情境。“开眼看世界”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此笔者在针对这部分内容设计微课时,以一群与湖南相关的人为切入口来为学生讲解近代以来人们思想的变化。笔者以“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为线索,从“林则徐曾被任命为湖广总督,湖南为他的管辖区域之一”这一视角出发,引出林则徐将自己收集的四洲

11、志的相关资料赠送给了魏源,而魏源写下了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林则徐与左宗棠湘江夜谈,左宗棠在林则徐的影响下,主张通过开展洋务运动来学习西方的技术。湖南湘阴人郭嵩焘最早提出了“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观点。笔者从林则徐与湖南士人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学习 510 分钟的微课,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从中国古代史到中国近代史,笔者基于湖湘文化创设情境,设计出了有助于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微课。在微课设计过程中,笔者结合湖湘文化,创设了新的教学情境,落实了以下三个原则:趣味性原则、思维性原则和素养性原则,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二)从学科融合视角出发设计微课学生在构建

12、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会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学科融合是提高学生知识正迁移能力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跨学科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1.历史和英语学科的融合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借助英语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在微课中提到的历史概念。例如,1689 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TheBillofRights),全称为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AnActDeclaringtheRightsandLibertiesoftheSubjectandSettlingtheSuccessionoftheCrown)。笔者请学生思考,为什么 权利法案名

13、称中的“权利”用的是“rights”,而不是“power”?这样进行微课设计,有助于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权力(power)是归统治者所有的,权利(rights)是由人民自己争取来的。笔者借此问题,让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的重难点知识。2.历史和语文学科的融合文史不分家,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理解语文教材中文章、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学习语文知识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在微课中,笔者针对苏轼的 金学科综合0442023 年 8 月山梦中作中的“江东贾客木绵裘”进行设问,旨在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木绵裘”是什么?为什么用“绵”而不用“棉”?为什么宋朝的贾客会

14、穿着“木绵裘”?笔者从古诗当中生成问题,创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进而设计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疑问进行探究,通过了解“绵”和“棉”的区别以及“棉”的传播过程来学习重点知识。学生可以根据笔者基于古诗创设的情境,了解到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经元朝的黄道婆大力推广后,南方植棉逐渐普遍,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学生能由此总结出宋朝农业发展的新变化。这样的情境化微课,能够促进学生的生成性学习。3.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融合笔者在设计“两宋的政治”微课时,为了创设合适的情境,引用了北宋与南宋的地图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地图,学生会发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以及金并立。然后,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地图,会发现

15、虽然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但中原政权主要控制范围在南方地区,而且中原政权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则进入了强盛时期。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使用地图,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情境化教学,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四、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实践反馈笔者在针对长郡滨江中学高一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历史学科、学科融合视角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引导高一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历史事件做出解释。一方面,从知识层面来看,学习湖湘文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提高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对家乡、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6、。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从思维层面上看,这样开展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究自己所生活的湖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从建构主义理论层面来看,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科融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历史和语文学科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历史与不同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一个或多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

17、巧妙地应融入学科目标。笔者所教的学生能够在学科融合的情境下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笔者在针对长郡滨江中学高一的 6 个班级开展教学时,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针对1、2、3班(A组150人),笔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创设任何情境。针对4、5、7 班(B 组 150 人),笔者应用了情境化微课进行教学,并通过课后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以下差异(见下表 1)。重点知识情境视角A 组学生反馈(正确人数)B 组学生反馈(正确人数)儒学的复兴湖南个体人物90139开眼看世界湖南群体人物92138新文化运动湖南地方报纸95135权利法案历史和英语学科融合93134宋朝农业的发展历

18、史和语文学科融合91133两宋的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融合94136表 1 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实践反馈从考试结果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化微课,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五、结语总而言之,微课不等同于微视频,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课程的要求。教师在设计高中历史微课时,既要关注历史学科内容的要求,又要关注微课的特点,使微课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适当地使用微课,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历史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立足学情,旨在从历史学科和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在这样的情境下为学生讲解知识,有助于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可见,高中历史情境化微课设计模式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创新教学设计的一次重要尝试。参考文献: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2 李志祥,林克成,王寅龙,等.情境化教学设计方法浅探 J.价值工程,2011,30(21):235.3 何克抗.建构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J.中学语文教学,2002(8):58-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