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pdf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459939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7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新课标新课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 1、天体的类型、天体的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2、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最低级的天体系统)3 3、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原因:太阳质量巨大,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

2、6%),其它成员: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卫星,它们都绕太阳公转。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位置分布: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公转运动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分类: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来划分 2/17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哈雷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公转方向自东向西(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彗尾的方向与长短:背向太阳;距离

3、太阳越近,彗尾越长图中反映出的天体系统级别:2 级(太阳系、地月系)4 4、地球地球普通性普通性: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它行星类似,在结构特征方面也并不特殊,尤其与类地行星相似特殊性特殊性: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给地球提供稳定的光照 2)太阳系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条件内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适当,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引力适当,使地表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有液态水二、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1、太阳辐

4、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核聚变反应,在该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质量出现了亏损,转化成能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太阳能按属性分属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按属性分属于可再生能源)2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

5、大气分层和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分层和太阳活动: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3/17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 1111 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大气碰撞,形成极光;4)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地震、水旱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黑子的相对数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新课标新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

6、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纵波(P 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地震波地震波 横波(S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的物质的性质而变化(2)分层: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地壳范围: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特点: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由岩石组成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地下平均 33KM 处(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幔地幔范围: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4/17特点: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分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

7、一个软流层(地下80-400km 处,岩浆的发源地)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地下约 2900KM 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地核地核范围: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特点:高温高压高密度;外核可能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岩石圈是指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大气圈: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组成。大气组成主要作用氮气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干洁空气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一系列天气现象并直接影响地

8、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5/17(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底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构成。构成。【新课标新课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城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等现象;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等现象;“大气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这一内容不可缺失。)这一内容不可缺失。)1

9、、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热源):太阳辐射2.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暖地面,地面辐射暖大气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很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比较多,使大气温度升高。(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 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对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反射:云层能反射太阳辐射,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0、散射: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能散射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3、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并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O2变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导致全球变暖。6/17二、大气的运动(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3、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受热上升,受冷下沉(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4、规律:(1)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2

11、)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热的地方一般形成低气压,冷的地方往往形成高气压;(3)等压面凸向高空,表示气压高;等压面凸向低处,表示气压低(与于同一水平面相比)。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4)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垂直方向上,气流受热上升,受冷下沉。5、实例(画图)(1)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7/17(2)山谷风谷地夜晚盛行上升气流,降温水汽凝结,多夜雨。(3)城市风成因:城市直接排放废热多,气温高于郊区影响:将绿化带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热岛环流之外。(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直接成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

12、力3、风的类型高空中的风 受力分析力的特点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决定风力大小,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力大小摩擦力(阻力)与风向相反减小风速,影响风向 8/17受力状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北半球高空)近地面的风 受力状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北半球近地面)F:水平气压梯度力 P:地转偏向力 v:风向 f:摩擦力【新课标新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以水体类型知识作为铺垫)。运用示意图,说明水

13、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以水体类型知识作为铺垫)。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概念: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体类型(1)按形态分: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2)按空间分布分:包括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 96.53%;陆地水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冰川。3、河流的补给:河水的来源。(1)大气降水(雨水)是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相一致,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9/17(2)冰川融水补给 例:我国西

14、北地区的河流(如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汛期出现在夏季。(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例: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河流的补给来源分别为(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夏汛)大气降水补给。(4)地下水和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我国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是黄河水补给地下水,原因:黄河在该河段是地上河。湖泊水和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削减河川洪峰,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湖泊。水库也有此功能。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

15、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水循环类型环节 10/17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更新淡水资源,维持水量动态平衡;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从大

16、洲看(由多到少进行排列):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从国家看(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1)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时空分布不均Error!Error!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5、合理利用水资源 11/17(1)世界上有 60%的国家和地区缺水:非洲北部和南部、中亚、西亚、北美洲西北、大洋洲等地,缺水区面积广、国家多,情况严重。(2)世界各地水资源紧

17、张的主要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生活生产用水增加;水资源浪费破坏(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原因)(3)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开源措施Error!Error!节流措施Error!Error!【新课标新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 34 4 种地貌(流水地貌、风种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地貌类型成因典型例子流水侵蚀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沟壑、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湿润地区)流水堆积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风力侵蚀风蚀

18、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雅丹地貌)风成地貌(干旱地区)风力堆积新月形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海浪侵蚀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平台(基岩海岸)海岸地貌海浪堆积沙滩(砂质海岸)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 形谷、峡湾(挪威西海岸)冰川地貌(高纬高山地区)冰川堆积冰碛丘陵各种地貌示意图(景观图)峡谷 12/17【新课标新课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灾害)的成因,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解避灾、防灾的措施一、洪灾 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冲积扇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瀑布风蚀蘑菇新月

19、形沙丘海蚀地貌沙滩 13/17 2、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形成洪灾。3、危害:直接损失:冲毁房屋、道路、桥梁;淹没农田、村庄、工厂,造成工农业财产损失、人畜伤亡 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间接损失: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 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 一般情况下: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4、形成原因自然原因:(1)强降水、冰雪融化等导致水量大,来水多(2)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冰凌阻塞河道等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同时泥沙淤积,河流泄洪能力下降。(2)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

20、降。5、洪灾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修水库,加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建分洪区,退耕还湖(2)生物措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3)做好监测和预报,提高防灾意识,(4)建立健全防灾指挥系统(5)设置防洪保险我国暴雨洪涝多发区: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原因: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程度高,多集中于夏秋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 修筑堤坝 疏浚河道 建分洪区 加强监测和预报 植树造林 提高防灾意识 设置防洪保险 建立防灾指挥系统等 14/17二、旱灾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

21、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1)干旱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蒸发旺盛,加剧旱情;人为原因: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污染浪费等加剧旱情;工农业需水量大加剧旱情 我国干旱多发区:东部季风区,原因:夏季风的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年干旱区:西北内陆 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且蒸发旺盛(2)干旱防治的措施: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三、寒

22、潮概念: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天气系统:冷高压(或冷锋南下)时间:冬半年,尤以春季、秋季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影响地区:除西藏(地势高)和云贵高原(纬度低且地势较高)外的广大地区,受寒潮影响很小的地区:四川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广东、海南、台湾(纬度较低)带来的影响:弊-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利-杀灭农田害虫,对麦苗返青十分有利,还可杀死病菌,净化空气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 做好防寒准备,制造人造烟幕等4、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的热带气旋。15/17天气系统:低压时间:夏秋 主要登陆省份:广东、福建、台湾、海南

23、影响:不利:强风、暴雨、风暴潮 利:带来降水,缓解旱情和盛夏的酷暑结构:台风眼(晴朗)、漩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 营造沿海防护林 加固大堤 海上船只进港避风 提高房屋防风防浪能力5、地震(1)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地震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2)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300-700

24、km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烈度:某一地区地面所受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同震级、震中距离远近有关,同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也有关。16/17(4)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 30 多倍 分类:3 级以下微震,5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4)我国:处在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部分省区发生过 6 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 20 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 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6)地质灾害的防御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5、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新课标新课标】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地理信息技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运用)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数据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一、遥感(RS)1、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

26、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遥感的关键设备是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3、遥感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广泛应用领域: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农业估产4、遥感的特点:测量范围大;速度快;投入少;受地面限制少;等等。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7/17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2、组成部分: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3、要确定地面任何一点任何时刻的位置,地面上空至少有 4 颗 GPS 卫星。4、GPS 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5、GPS 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高程。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 GIS。四、各种地理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地理空间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