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人文地理第五篇 人口1、 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单位:)2、 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3、 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 生产力水平工业化之前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后期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发展阶段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率下降阶段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减缓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趋于稳定甚至缩小代表地
2、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欧美许多国家、中国韩国巴西等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瑞士、德国等4、 各国人口问题:主要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人口措施人口数据图表(人口金字塔)发达国家和地区1、 老龄化2、 人口负增长1、 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2、 青壮年负担过重3、 社会赡养费用增加4、 改变社会储蓄和投资行为,影响经济增长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缩减型金字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 少年儿童比重大2、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1、 造成巨大人口增长惯性2、 给教育、就业、住房、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3、 国家财富积累减少影响经济发展4、 生态环境受破坏实行或赞同计划生育增长型金字塔5、老龄化的标准:65岁及
3、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7% 严重老龄化的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10%6、中国的人口国情:当前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中国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人口流动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 中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7、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人口密度(人/千米)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南亚、东亚、西欧、北美东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亚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丘陵地区传统水田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现代经济比较发达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平原与低平高原
4、,水热条件优越传统水田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西欧温带气候,平原广阔工商业与交通发达,世界现代工业发源地北美东部温带、亚热带气候,平原丘陵地形世界生产力水平最高地区9、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 气候: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适合人类生存 地形:平原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经济 水资源: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10、中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其东南人口稠密,其西北人口稀疏。11、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人才迁移或头脑外流)12、我国民工潮的成因:人口多耕地少
5、,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根本原因)13、人口迁移的影响迁移类型劳务迁移智力迁移迁移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产生影响对于迁出地出现“妇老农业”和“留守子女”人才流失,拉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可能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对本地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迁入地加大交通、管理、治安等工作的难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拉动消费。人才流入,增强本国或本地的科技实力,节约了基础教育经费。14、世界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趋势:向沿海集中、向平原集中、向城市集中15、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
6、(首要影响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负相关) 第六篇 城市1、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2、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由里至外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3、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4、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主要因素: 地价 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5、城市功能区:(综合应用“评价的合理性”)布局原则(或分布规律)商业区位于城市或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居住区交通方便、环境适宜、污染程度轻工业区城市外围远离居民区
7、、交通便捷、土地资源充足;河流的下游,盛行风向的下风口;如果是季风气候区,在盛行风向下风口垂直带上文教区环境优美、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风景区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的郊区或沿海沿江地区6、 导致各个城市存在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城市规模(小、中、大、特大、超大)、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7、 形成城市群的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密集 (水、陆、空)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8、 世界六大城市群:(建议配合书本插图,背诵分布)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纽约)、北美五大湖沿岸城
8、市群(中心城市芝加哥)、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心城市巴黎)、 英国城市群(伦中心城市敦)、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东京)、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9、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1、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郊区化逆城市化人口迁移方向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或乡村迁移首先发生地区欧洲南部、英国英国结果市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发达国家“烂心树”,发展中国家“烂皮树”)大城市人口减少
9、,中小城市和乡村人口增加,大城市面积不再扩大,中小城市和乡村非农业用地扩大1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和水平的差异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现阶段城市化水平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城市问题发达国家早高慢烂皮树发展中国家晚低快烂心树13、 城市问题分析:(简单应用)表现成因对策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变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GDP”;治理污染;积极发展卫星城将人口疏散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道路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居住问题低收入者和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建
10、设廉租房、平价房社会问题治安问题、失业、贫富分化、种族隔离就业竞争激烈、收入差距加大提高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经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是制约大区域范围农业产业带布局的主导因素。自然因素 热量条件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 水分条件决定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方式(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和林业,干旱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的绿洲可发展灌溉农业) 地形:平原地区是理想的农耕区,山地一般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江南丘陵红壤适宜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紫土适宜水稻)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科技: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达地
11、区机械化农业,落后地区粗放农业)、减轻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滴灌技术克服干旱环境,温室技术克服低温环境等)。 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产品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如城郊农业的同心圆布局) 交通运输:对产品需要保鲜的农业来说应该尽量布局于交通便捷的地方,农产品基地应该布局在靠近交通干道或枢纽的地方。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国家政策 2、美国乳畜带(美国东北部的一个专业农业带)的区位条件:(综合应用“评价的区位条件”) 气候湿冷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却利于牧草生长 地形破碎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比较适宜畜牧业 接近北美的两大城市群,拥有巨大消费市场 此地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铁路、
12、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 牧民为欧洲后裔,畜牧业经验丰富3、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建议结合书本插图背诵分布范围)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区位条件分清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特点主要农产品水田农业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平原和丘陵低山广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比较低;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较低;劳动集约化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油菜水果:柑橘)旱作农业各国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自然条件差(主要是降水少)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商品
13、率低。粮食作物:小麦;经济作物:花生水果:苹果牧场畜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既有干旱半、干旱地区,也有湿润地区,各国不同。围栏放牧;经营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乳产品;肉产品游牧畜牧业干旱地区;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少游牧;自给自足骆驼、牛、羊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北美东部温带、亚热带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东南和西南部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澳大利亚农区除外)地形平坦广阔;交通便利;市场广大(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水平高;商品化程度高北美(玉米、小麦、牛)、西欧(谷物、乳牛)澳(小麦、绵羊)地中
14、海型农业世界所有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雨热不同期)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冬季作物(小麦、大麦)、抗旱耐热经济作物(油橄榄、葡萄、柑橘)热带种植园农业热带地区;我国海南省、云南省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等终年高温多雨大种植园式农场;商品化程度很高橡胶、咖啡、可可、热带水果4、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秦岭-淮河5、现代农业的特点: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产品质量高的农业。(有很多种具体类型,例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6、城郊农业根据市场因素兴起的农业,具有: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农产品布局呈同心圆结构
15、三大生产特点。近郊:新鲜蔬菜、乳、肉、禽、蛋、鱼附加值高,不宜储藏远郊:粮食、油料作物、棉花耐储藏,便于运输7、工业区位条件:(理解) 能源和矿产资源:一般原则,资源性产业尽可能靠近资源产地 环境条件:某些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某些工业对环境有严重污染,需要特别布局 科学技术:某些工业对科技和人才的依赖度高;科技可以减少工业区位对原料和能源的依赖,扩大工业活动范围 集聚: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技术设施,降低成本;促进企业间交流和写作 地价、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价格、数量、素质)工业区为条件的变化:(1)布局:资源型 临海型(2)交通运输的发展:船舶内河运输 铁路运输 海运(3)科技因素比重上
16、升:资源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8、不同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理解)工业类型区位选择工业部门选择理由原料主导型接近原料产地甜菜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木材加工原料运输成本高,或原料易腐烂能源主导型接近能源产地有色金属冶炼厂、电镀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水电火电)市场主导型接近消费市场炼油厂、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瓶装饮料产品易燃易爆,体积大、质量大易损坏和变质劳动力主导型接近劳动力廉价充足的地区纺织、电子装配、玩具制造、服装厂、制鞋厂、家电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技术主导型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电子、飞机制造、精密仪表制造业、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科技含量高9、世界工业区:分布范围区位条件特点北
17、美工业区加拿大东南、美国东北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科技发达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西欧工业区西欧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交通发达最早的工业区东欧工业区东欧(俄罗斯为主)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资源型重工业为主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本国缺少工业原料和燃料,强烈依靠进口;沿海多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劳动力充足又是其国内主要市场世界著名加工贸易型工业区、著名临海工业带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韩国、中国东部、东南亚诸国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10、中国工业区:区位条件主要特点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有便利的铁路和海运
18、条件重工业为主京津唐工业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科技实力雄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经济活跃市场广大交通便捷科技发达 劳动力素质高,科技人才多全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结构最完整的综合性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毗邻港澳,有利于吸收外来信息、技术、资金工业集聚,生产能力强加工贸易型轻工业区,现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11、“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技术、人才、信息、环境、交通、通讯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集聚,科技实力雄厚、人才密集;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邻近航空港,对外交通便利。12、三大产业的含义
19、: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13、商业区位条件:人口(流动量、人口密度和购买力)、交通、地价、集聚条件。14、商业集聚形式:综合性商业街、专业商业街。15、国际贸易的四个不平衡:l 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额大;l 国际贸易市场大部分在发达国家;l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差异大,存在不等价交换(发达国家主要出口高附加值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l 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壁垒抑制发展中国家出口。16、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应用“规划地区的发展”)动力表现形式调整结果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力的发展第
20、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产业转移,移出地和移入地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或市场的调控三大产业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因地制宜形成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注意:产业结构升级,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考试不要随便写成:第一产业变成第二、三产业,产业不会变;也不要写成第一产业转移成第二、三产业,升级是自身的变化,不会互相转移) 第八篇 地域文化 1、 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又可分为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2、 中国文化区:文化区服饰饮食民居习俗或艺术自
21、然环境条件东北黑土文化区棉、皮杂粮泥草房、火炕、火墙泼辣幽默的二人转气候寒冷、温带森林草原广布华北平原文化区棉袄面食四合院、平房京剧、评剧儒家文化温带季风气候、平原黄土高原文化区面食、肉食窑洞秦腔、信天游温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内蒙古草原文化区蒙古袍肉食、奶食蒙古包豪放的那达慕节、马头琴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广布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艳丽的服饰肉食、奶食瓜果和长绒棉维吾尔族的阿以旺,哈萨克的毡房民族歌舞具有西域特色温带荒漠,以雪山、戈壁、绿洲为主江南水乡文化区盛产丝绸大米、鱼类白墙黑檐楼房江南丝竹、越剧、工业美术精巧灵秀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平原丘陵为主,水乡泽国四川盆地文化区麻辣
22、口味水稻吊脚楼泼辣的川剧、摆龙门阵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山地,所以湿度大云雾多。紫色土较肥沃。青藏高原文化区藏袍青稞、酥油茶石砌碉房五体投地的宗教礼拜海拔高气温低、辐射强、温差大。华南妈祖文化区米饭、热带水果崇拜海神,华侨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沿海。云贵高原文化区烟、酒、茶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多样化的民族服饰和歌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崎岖,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喀斯特地貌3、 世界文化圈文化圈宗教饮食宗教建筑艺术西欧文化圈基督教、天主教面包、牛奶(刀叉)基督教堂/东欧文化圈东正教面包东正教堂芭蕾舞东亚文化圈佛教大米(筷子)寺庙/东南亚文化圈多元文化吴哥窟、婆罗浮屠/南亚文化圈
23、多种宗教混杂泰姬陵印度舞蹈、纱丽非洲文化圈原始宗教/粗犷的歌舞拉丁美洲文化圈天主教/墨西哥金字塔拉丁舞、狂欢节伊斯兰文化圈伊斯兰教/清真寺/太平洋文化圈原始宗教、基督教鱼/热情奔放土风歌舞第九篇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文术语主要功能应用案例RS遥感大范围、短时间、反复从空中监测地表物体、获取数据小范围用飞机大范围用卫星天气预报、海洋石油泄露污染监测、森林火灾灾情监测、耕地面积统计GPS全球定位系统提供全天候、全球性的定位服务(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板块移动的监测、大气成分的测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考察时或开车时的准确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表的各类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并且呈现处理结果。图层叠加。灾害破坏程度的评估、救灾路线的选择、绘制电子地图、城市规划、驾车出行路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