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学生德育案例一、学生基本情况马良龙 男 13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条件较好;父母学历:高中父母职业:个体二、不良行为类型(1)行为方面:学习成绩不稳定,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要求经常搞不清楚,经常拖拉作业或不知道要交作业, (2)学习方面:学习兴趣不强,学习习惯不稳定;有时拖拉作业。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持久性;做事容易懒散,不能坚持,自信心不足。三、教育的过程1、“让学困生抬起头来。甲是一个懂道理的学生,每次和他交流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不能得到明显的进步。一次交流,发现他很有上进心,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他内心并不自信。抓住这一点,我
2、让他从尽量少让老师批评入手。他一有进步,我就及时抓住了他的的“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他的状态有所好转,再也不迟到了,上课也能听点课,除了有时打瞌睡,课堂上再也没有其他违纪现象,能够及时上缴各课作业。这样的状态对他本人来讲已经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实践中,我首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冷落歧视后进生,而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一旦他们切实感到老师在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自觉接受帮助,从而达到转化目的。“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时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
3、责。”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 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尊重学生, 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 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通过在校的半年的教育和帮助,他的进步是明显的,首先是迟到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在课堂上能自觉遵守纪律,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在课代表的提醒下及时上交相应的作业。学习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各任课教师认为该生进步很大,转变明显。在课余时间,该生加入学校乐队,在乐队中找到的的爱好和乐趣,每天课余时间认真训练,掌握一门音乐才能,拉二胡的水平明显提高,深得指导教师的好评。初一德育案例一、学生基本情况李鑫悦 女 13岁家庭结构:双亲家庭,父母在外打工,随奶奶
4、生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条件一般;父母学历:初中二、不良行为类型(1)行为方面:上课容易和同学自由讲话或沉默发呆(2)性格方面:有时候比较好动,喜欢和同学打闹,但有时比较内向,有一定的思想负担,内心想法比较多。三、教育的过程1、教师协作,同学帮助为了不断督促甲进步,我与其他科任教师进行协作,在课堂教学中对她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他多提问(根据其能力,设计相应问题),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课堂,并及时对其进步给予表扬,使她对学习逐渐有了兴趣,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教育同学间要团结互助。不歧视她,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帮助她,如:在分座时,把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派做她的同桌,督促其进步,半个学期的时间,
5、她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提高,学习兴趣也比以前较浓,由于自己的进步,她心情比以前愉快多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2、与家长沟通在教育该同学的同时,我还常与她的家长联系,委婉地向他们建议,希望他们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譬如在我与李鑫悦关于如何与同学相处的话题深谈了以后,我又和她的母亲联系,希望她在家里对孩子也如此教育,她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她有空也会来学校问问孩子的情况,并和教师联系。学生常常担心老师和自己的家长联系,特别是学困生更惧怕班主任给自己的家长打电话,甚至把这个行为成为打小报告。但是通过注意掌握家校联系技巧,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和教师在在真正关心他,教育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3、多给她一些
6、“机会”首先因为“学困生”的行为、情绪、心理调控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适应不良或障碍,所以他们犯错、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比较高的。譬如他每次犯错后,我除了必要的批评外都给她提供改正的“机会”,让她将功补过,并告诉她老师相信她、她也要相信自己。 其次,对这类学生,要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尽管我们说,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事实上,“学困生”的机会几乎很少,管同学、表扬等各种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我就让张艺同学担任课代表。因为这任务是一剂唤起她责任感的良药,她也很看重这机会,做得也较认真。通过在校的三个多月的教育和帮助,李鑫悦的进步是明显的,首先是迟到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在课堂上能自觉遵守纪律,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在课代表的提醒下及时上交相应的作业。学习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各任课教师认为该生进步很大,转变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