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
2、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
3、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 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2、 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生回答。3、 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生回答。4、 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生回答。5、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6、 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生回答。7、 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
4、大家,请你仔细观察:(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8、 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师揭示“完全重合”,并板书。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生做,师评价。二、 动手操作,理解新知1、 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看老师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2、 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3、 请同学们准备好
5、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生操作,师巡视。4、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5、 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样的对称叫做对称图形。6、 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生操作,师巡视。7、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8、 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生:一条折痕。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9、 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
6、延长的部分。10、 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并板书。三、 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 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生回答。2、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课件出示)生拿出练习纸做题。3、 连线。生回答。四、 回顾新知,总结提升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生回答。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
7、图片。(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对折 完全重合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通过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再引入蜻蜓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发现对称轴,由此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8、,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二、 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
9、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 各种建筑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不足之处: 第一,我感觉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整节课老师的话语零
10、碎且偏多,这样孩子的话语权被剥夺,主体地位被降低,所以孩子的参与程度就会减少,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想象。因为语言不精练,所以整个课堂的节奏就显得不紧凑,略显粗糙。第二,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有的孩子能够把知识理解的很透,说得也很清晰明白,可是老师对这样的回答却不能给予及时的鼓励;相反有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有偏颇,课教师却没有及时的指正。第三,教师对课堂生成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机智处理。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抓住孩子回答的关键点,并能将之提炼升华,也顺应了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这个可能不是我一人的见解,而是多数教师要经历和摸索的,所以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提升这面的能力,做到机智的处理课堂生成。 当然,在这个大讲堂平台上,由王艳春领衔名师和张海燕名师的带领下,我一定会收获颇丰,并能将大讲堂发扬的这种认真和坚韧的精神带到自己的课堂上,用新理论作为支撑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