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 1909-2014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技术规程(四川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3287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5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1909-2014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51∕T 1909-2014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51∕T 1909-2014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51∕T 1909-2014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51∕T 1909-2014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9092014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技术规程 2014 - 11 - 11 发布 2014 - 12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1/T 19092014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硬头黄竹低效林类型与评判标准 . 2 5 复壮措施与技术要求 . 2 6 竹林地管理与保护 . 5 7 设计、施工与检查验收 . 6 8 成效监测与档案管理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硬头黄竹林主要病虫害种类与防治方法 . 7

2、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不同立地级硬头黄竹林抚育后预期经济技术指标 . 1 DB51/T 1909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宜宾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长宁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莉、周立江、杨灌英、王峰、李仁洪、何兴炳、朱维双、欧亚非。DB51/T 19092014 1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硬头黄竹(Ba

3、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低效林的类型划分、评判标准、复壮措施与技术、竹林地管理与保护、作业设计与施工、成效监测、档案管理等内容和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 1646-2005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690-200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1904-201

4、0 硬头黄竹纸浆林培育技术规程 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 林护通字199843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低效竹林 low effect bamboo plantation 因干扰破坏或经营管理不当等因素,导致结构不合理、更新能力下降,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的竹林。 3.2 秆基 bamboo base 竹秆入土生根部分,由数节至数十节组成,节间缩短而粗大。 3.3 笋芽 bamboo buds 丛生竹秆基两侧沿竹秆分枝方向交互着生数对大型芽,可能萌发成笋,也称芽眼、笋目。 3.4 晒目 sunning root-ball 指在竹丛周围自外到内将土扒开,让秆基和竹

5、蔸的笋芽暴见阳光,一般两周后覆土。 DB51/T 19092014 2 3.5 硬头黄母竹 mother plant of Bambusa rigida 从硬头黄竹成年林中挖取的具有较高繁殖能力的带蔸竹株。 3.6 复壮 rejuvenation 为使低效竹林的生长势恢复和效益提升,所采取的垦复、施肥、调整结构、除蔸培土、病虫害防治等培育管理措施。 4 硬头黄竹低效林类型与评判标准 4.1 类型 硬头黄竹低效林按照其成因和林相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4.1.1 残次竹林 因人畜破坏或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导致林相残败、不完整,立竹密度低于相应立地级的下限值,产量低下的竹林。 4.1.2 采伐不当竹

6、林 因采伐过度或不合理,致使林龄结构失调,不能正常演替,生产效益明显下降的竹林。 4.1.3 管理缺失竹林 因经营管理长期缺失,竹株衰老退化,老蔸充塞,地力衰退,更新能力明显下降的竹林。 4.1.4 病虫害竹林 受病虫危害,依靠自身更新能力难以恢复正常生长的竹林。 4.2 评判标准 硬头黄竹成林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定为硬头黄竹低效林: 生长量较同类立地级的平均水平低 30%以上的竹林; 发笋率低于 40%或成竹率低于 30%的竹林; 土壤侵蚀模数达到中度(2500t/km2a)或以上的竹林; 遭受病虫害、火灾、干旱或风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死亡竹株(含濒死竹株)占总株数 10%以上的竹林;

7、林相老化,竹龄 3 年及 3 年以上竹株占总株数的 30%以上。 5 复壮措施与技术要求 5.1 垦复 5.1.1 对象 适用于残次竹林、采伐不当竹林、管理缺失竹林。 DB51/T 19092014 3 5.1.2 时间 8 月至 10 月进行。 5.1.3 方法 一般采用环状带深翻垦复,在竹丛周围按环状带宽 1.5 m,深度 2530cm 垦复;在竹丛 50cm 的半径范围内应浅垦,深度 10cm15cm。垦复时,注意清除林地内杂草、灌木、藤蔓以及灌蔸、树蔸、石块。 5.1.4 要求 垦复时,不可伤到活竹和笋目,可结合晒目、施肥和除蔸培土进行; 新砍伐的竹蔸,秆基上的芽还能长笋成竹的,要加以

8、保护; 深挖垦复过程中注意保留新竹,并将杂灌、杂草埋入土中或平铺堆腐; 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应适当浅垦。 5.2 施肥 5.2.1 对象 适用于残次竹林、采伐不当竹林。 5.2.2 时间与频次 每年至少应施肥 2 次,第一次在 3 月下旬,第二次在 9 月。 5.2.3 方法 在垦复的基础上, 采用环状沟施肥。 在竹蔸外围约 30cm50cm 的位置挖沟, 沟深 20cm, 沟宽 20cm,当坡度大于 5时,在竹丛上方 30cm50cm 处半环状开沟。将肥料均匀撒施沟中,然后从沟上方削土覆盖好肥料。竹丛过大的可采取环状沟施肥配合中间施肥。 第一次施肥结合晒目进行,以人粪尿、猪栏肥、牛粪、饼肥、

9、垃圾肥等有机肥为主。一般施 15 kg/丛20kg/丛。 第二次施肥以腐熟的人粪尿或速效肥为主,人粪尿 25 kg/丛35kg/丛或尿素 0.5 kg/丛lkg/丛。 有条件的地方, 可结合垦复, 在土壤肥力诊断的基础上, 增施复合肥 (总养分 45%, N-P-K=25-10-10) ,每亩每次施 50kg 以上。 5.2.4 要求 撒施肥料时,不能让肥料直接接触竹蔸、笋芽以及嫩竹; 施用有机肥时,挖沟适当加宽加深,也可进行撒施深翻。 5.3 调整结构 5.3.1 对象 适用于残次竹林、管理缺失竹林、病虫害竹林。 5.3.2 间伐 a) 间伐原则 DB51/T 19092014 4 硬头黄竹

10、林间伐时应遵循砍老留幼、砍弱留强、砍密留稀、砍内留外的原则。 b) 间伐时间 10 月至次年 1 月之间进行。 c) 间伐对象 间伐 3 年以上的全部竹株,其它应间伐生长纤细的弱竹、病虫竹、风倒竹、受损竹。根据硬头黄竹林的培育目标,逐步调整竹林结构,使竹林中的 1 年生、2 年生健康竹株全部保留,3 年生竹保留 2 株/丛4 株/丛,竹丛内部重砍,砍后竹株分布均匀,每丛立竹度在 30 株左右。 每次间伐量约占竹林蓄积量的 1/41/3,间伐量应不超过当年生长量。 5.3.3 留笋养竹 6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为出笋盛期,盛期出土的竹笋粗壮,成竹质量好,应尽量留养。留笋分布要均匀,竹丛外围笋尽量

11、保留。 6 月中旬前为出笋初期,8 月下旬以后为出笋末期。初期和末期出土的竹笋数量少、细弱,成竹质量差,应挖除。挖除竹笋时,应保留竹笋的秆基,以利于秆基上的大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笋、成竹。 竹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应采取措施防治虫害。此外,在出笋季节要防止人畜和野兽危害竹笋,严禁在竹林中放牧。 5.3.4 要求 竹林间伐要求按计划实施,单个经营小班应一次性完成,不能随意砍伐; 应齐地砍伐、降低伐根,一般不超过 10cm,并随即将其劈破或打通节隔,以利腐烂; 不要撕裂竹蔸,伐后用土将竹蔸覆盖; 公益林应保留竹林中的乡土阔叶树种,宜培育成多树种、多效益混交林; 对病虫危害的竹株,应对病害、虫害进行

12、有效防治。 5.4 除蔸培土 5.4.1 对象 适用于残次竹林、采伐不当竹林、管理缺失竹林。 5.4.2 时间 11 月至次年 1 月进行,间隔 3 年挖除老竹蔸一次。 5.4.3 方法 采用锄头等工具挖除竹株砍伐后残留的老竹蔸,挖除后要及时培土,不能留穴。最好在挖掘后施入有机肥料,再回填培土,培土要高于地表。有机肥施用量符合 5.2 规定。 对长期管理缺失竹林,宜分 3 个年度挖除老竹蔸,即每年进行 1/3 地下结构调整。 5.4.4 要求 挖除竹蔸要做到不伤活蔸、活芽; 尽量保留 1 龄和 2 龄间竹蔸,并原址挖穴埋入地表; 可在间伐之后或与间伐同步进行; 春、夏季节严禁挖掘老竹蔸。 5.

13、5 病虫害防治 DB51/T 19092014 5 5.5.1 对象 适用于病虫害竹林。 5.5.2 病虫害种类 硬头黄竹主要虫害有长足大象虫、竹织叶野螟、蚜虫、黄脊竹蝗、竹蛾等;主要病害有竹秆锈病、竹煤污病、竹丛枝病、竹黑痣病等。 5.5.3 防治原则 硬头黄竹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综合应用营林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无公害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尽量减少和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 5.5.4 防治方法 营林措施。按硬头黄竹培育的技术要求,实施垦复、除蔸、松土除草及砍出老竹、病弱竹,调整立竹密度等措施,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并通过适时灌溉、排水、施肥、晒目等,促进

14、竹株健康生长,提高竹林自身抗逆性。 物理防治。对感染竹秆锈病、竹煤污病等的竹株,应及时清理病源,把带病的竹枝或竹株集中烧毁,防止蔓延;对竹螟、竹笋夜蛾等有趋光性的害虫可采用黑光灯或灯光进行诱杀。对竹象类、竹蝗等易于辨认的害虫,可进行人工挖卵、捕杀和破坏土茧。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虫害发生,对蚜虫,应注意保护瓢虫,草蛉等昆虫;对竹织叶野螟,主要保护鸟类、蟾蜍、蜘蛛、螳螂、赤眼蜂等天敌。 化学防治。以上防治措施已不能有效控制或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采用,优先使用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提倡使用低毒、低残农药,并按要求严格控制农药的浓度和剂量。若要采笋,应在采收前 10 天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15、 严格检疫。按照 GB15569、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和有关植物检疫规定,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传播。 监测预报。设置病虫害监测点,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病虫害进行严格监测和及时预报,提早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病虫害扩散。 硬头黄竹林主要病虫害种类与防治方法祥见附录 A。 6 竹林地管理与保护 6.1 竹林地管理 开展抚育的地块,应在醒目处设置标识牌,明确范围、措施、作业时间、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等信息; 低效竹林抚育复壮过程中,禁止带入具有各类检疫对象的物质; 作业过程中,如出现林窗和空地,应及时进行分株补植; 发现有害植物入侵的竹林地,在作业过程中应及时清除; 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林地清理,将剩余

16、物、病源虫源物、废弃物等按相关要求进行清理及卫生处理时,维护林地卫生状况。 6.2 保护措施 低效竹林抚育复壮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 DB51/T 19092014 6 尽量保护不影响硬头黄竹生长的灌木和草本; 禁止在施工过程中滥挖竹笋,注意保护新笋、新竹; 间伐作业按照 LY/T 1646-2005 执行; 禁止顺坡作业。 7 设计、施工与检查验收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的作业设计期限为一个作业年度, 在批复后至次年底间实施有效。 作业设计、施工与监理、检查验收执行 LY/T 1607-2003、LY/T 1646-2005、LY/T 1690-2007 的规定。 8

17、 成效监测与档案管理 8.1 成效监测 8.1.1 监测点设置 按照不同的复壮措施设置效益监测点,应同时同地设置对照监测点,监测点应设置标识牌,边界标识清晰。 8.1.2 主要监测内容 主要包括竹龄结构、发笋率、退笋率、成竹率、新竹率、立竹密度、平均胸径和株高、枝下高、竹材产量、生物量增长率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指标,具体监测内容、方法、记载执行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不同立地级硬头黄竹林抚育后预期经济技术指标见附录 B。 8.2 档案管理 硬头黄竹低效林抚育复壮档案形式分为纸质和电子档案两种,档案内容及管理执行LY/T 1690-2007中9.2、9.3的规定。 DB51/T 19092014

18、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硬头黄竹林主要病虫害种类与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危害部位 防治方法 长足大象虫 笋 1、冬季松土,破坏竹象越冬的土室。 2、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捕捉成虫。 3、人工捕杀幼虫:于被害笋处,用刀自上而下切开 1/4 笋壳,取出幼虫。 4、在 6 月7 月用 25%乙酰甲胺磷 5 倍液于竹秆上涂 20cm 毒环。 5、出笋前用 2%辛硫磷粉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 竹织叶野螟 叶 1、进行竹林垦复时,击毙幼虫或土茧。 2、保护鸟类、蟾蜍、蜘蛛、螳螂、赤眼蜂等天敌 3、5 月7 月,在位置较高的开阔地段装黑光灯诱杀或灯光诱杀成虫,一般 5 月下旬装灯,每晚

19、20 时开灯、24 时关灯。 4、6 月份,用 20%杀灭菊酯 1000 倍液或 80%敌敌畏 1000 倍液喷雾防治幼虫。 5、虫口密度大时,可用 50%甲胺磷乳油进行竹腔注射,每株注射 1ml1.5ml。 蚜虫 枝、叶 1、保护飘虫、草龄、食蚜蝇、蚜茧峰等蚜虫天敌。 2、及时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 3、清晨或阴温天气,施用敌万烟剂 15kg/hm230kg/hm2放烟防治。 4、 早春, 用 40%氧化乐果 1000 倍液或 80%敌敌畏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也可用 0.1%0.2%敌百虫水溶液喷雾,或 50%硫磷乳油 3000 倍液,或 25%的甲胺磷乳油 1000 液喷雾防治

20、。 黄脊竹蝗 叶 1、人工挖卵。 2、喷白僵菌。 3、 6 月初跳蝻上竹前用 100kg 尿中加人 2kg3kg 的 5%敌百虫粉拌匀, 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 4、用 3%敌百虫 30kg/hm245kg/ hm2喷粉防治。 5、使用 15%敌敌畏烟剂,15kg/ hm2。 竹蛾 笋、叶 1、冬季,垦复培土过程中,注意消灭虫卵。 2、清除虫害笋,杀死笋中幼虫。 3、在成虫羽化高峰期,每晚 19 时至次日 7 时,布置黑光灯或灯光诱杀成虫。 4、出笋前用敌百虫 50%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洒地面。 竹秆锈病 叶、秆 1、冬季,清除病株病枝,防止病害蔓延。 2、3 月底前,刮除

21、黄色病菌及其周围部分竹清,注意不跳刀、不遗留。 3、喷 0.5B1B 的石硫合剂,或氨基苯磺硫酸,每隔 7 天喷 1 次,连续喷 3 次。 4、 在 6 月10 月间于竹林内喷 1B 石硫合剂或 25%三唑酮 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竹煤污病 叶、秆 1、降低竹林密度,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机会。 2、清除病株病枝,防止病害蔓延。 3、消灭诱发病害的蚜虫、蚧虫,用乙酰甲胺磷注秆,每株 5ml;或用松脂合剂、石硫合剂杀死蚧壳虫的若虫。 DB51/T 19092014 8 4、用 25%三唑酮 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 竹丛枝病 枝 1、严格检疫,不能在病区挖取母竹。 2、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

22、,促进新竹生长,增加竹林抗病力。 3、发病及时砍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 4、用 25%三唑酮 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 竹黑痣病 枝、叶 1、适当砍伐,降低竹林密度,减少发病机会。 2、加强抚育管理,促进竹子生长,增强抗病力。 3、在早春,收集病枝、叶,集中销毁,防止病害蔓延。 4、喷施 1%波尔多液,或 75百菌清,或 50托布津 500-800 倍液,每隔 10-15 天喷1 次,喷 1-2 次。 DB51/T 19092014 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不同立地级硬头黄竹林抚育后预期经济技术指标 立地级 年均鲜竹产量 立竹密度 平均立竹径级 立地级 光照充足、水源良好的平坝、坡脚、沟槽、河流两岸、四旁地,丘陵、低山一、 二级台地, 土壤疏松、 湿润、 肥沃、 有机质含量较高、 土层厚度 50cm以上。 15t/hm2以上 525 丛/hm2750 丛/hm2 30 株40 株/丛 4.5cm 立地级 光照较好、水源有保障的丘陵及低山缓坡地带,土壤较疏松,肥力中等,土层厚度 30cm50cm。 10t/hm2以上 525 丛/hm2750 丛/hm2 20 株30 株/丛 3.5cm _ DB51/T 1909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