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5四点+意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8 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博弈论p912 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
2、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P1516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
3、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三基本特征: 制度中心论。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单纯的政治科学不能解释本质上复杂的政治过程,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要令人信服地解释制度变迁,既少不了政治科学关于制度作用的分析,也离不开政治哲学关于制度价值的关怀。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P28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主要包括六点,制度含义、制度变迁方向、变迁方式、社会关系、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个人作用。时代特征是,制度
4、包含由一系列“关系”构成的宏观的整体性“硬约束机制”,是一种结构决定论分析路径。是一套因果关系密切的方法论体系,对后来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P34 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1历史制度主义产生于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直接批判,核心是重新强调制度变迁中国家、政府和其他组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偏好的形成和选择是由人所处的制度环境决定的。“路径依赖”是历史制度主义的一个主导性范式和话语。方法论特征是归纳法。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产生于对美国国会立法行为的研究,理性选择制度学派虽然重视制度安排的作用,但还是坚信行为这既有的偏好的力
5、量,认为政治结果其实就是行为者策略性计算的结果。提出著名的制度创新理论。“路径替代”。补充两者区别:一研究的层次和方法不同。历史制度主义关注宏观,在国家层面上研究制度,采用归纳方法,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个人层面上研究制度,采用的是演绎方法。二对时间的态度不同。历史制度主义是历史的,它们认为政治发展必须被理解为一种随时间而展开的进程,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不特别注重时间,制度既可以是历史上的,也可以是刚刚形成的,只要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三对制度与偏好关系的理解不同。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塑了人们的偏好,制度是历史演变的结果,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则主张偏好是起点,其来源是不重要的,偏好决定了制度,制度存续的
6、基础是使大多数人获益。四对制度变迁的机制理解不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注重个人在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学习的影响下对制度的重新评价,而历史制度主义更强调这些变化对政治、社会组织或集团权力平衡的影响。重要概念和流派: 政治p6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3)权威性的分配必须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博弈p9 零和博弈p11 非零和博弈、消极的非零和博弈、积极的非零和博弈p12 古典主义政治学p19 旧制度主义政治学p20 行为主义政治学、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p2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
7、 行为主义p29 理性选择主义p30 新制度主义p34第二章 政治权力重点问题: 政治权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38三点政治权力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2)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3)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政治权力是如何实施的?p39 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及合法性权力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强制力权力p41功利性权力p42操纵性权力p42合法性权力p44 如何理解权力、权威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p44 如何看待政治权力的制度基础?p51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
8、有哪些特征?p54 我国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56重要概念: 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作用p38 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性权力p41-44 合法性p44第三章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概念: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基本特征:(P64-65)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相对的稳定性结构性 政治文化有哪些构成要件(P65P66)认知性、情感性、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与国民性是什么样的关系?政治文化的定义国民性的定义:国民性,
9、即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由此产生出自己稳定的、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形态。这种结构形态反过来又是国民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定型化,形成牢固的社会风俗、习惯传统。两者发福交错影响,经历历史积淀,就形成为国民性。 国民性包含国民的政治意识、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准则、最普遍的个性素质、心理特征等。国民性是一个国家民族最主要的内在特征。 两者都是集体概念,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是国民性的一部分,是与政治相关的部分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什么样的关系?政治文化的定义意识形态的定义:是一种信念体系(思想及其它)。它来源于物质、精神生活
10、,包含对历史的认识,对未来的向往,以及不同人群最基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是一种认知世界的信仰体系,与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认识维度个人阶级、团体国家国际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一是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二是提出未来理想的模式;三是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政治文化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有重合的部分。但政治意识形态不仅涉及认知、情感和评价,并且是更高的信念层面的,对政治行为的指导作用也更为直
11、接、明显 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P68)概念: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和社会收益。基本特征:提高了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收益需要创造和建构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趋势是一种公共物品、一种道德资源通过国家和市场发挥作用,与其形成互动而非代替它们 政治文化与制度建设和制度运转有什么关系?影响政治制度模式(P70 2、)决定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P71 3、) 政治文化与政治变迁有什么关系?(P72 4、)第四章 意识形态1、马克思和韦伯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何异同P74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743、当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的基本
12、类型有哪些P794、如何认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P835、滞后性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P89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P92)政治社会化:社会的政治意识积累、传播和延续的过程。学习塑造传递和延续 如何认识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个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P93 第一。)3、 如何认识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P96)4、大众传媒和政治社会化是什么样的关系?(P96)5、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制度的维护有什么样的关系?(P99第二第三)概念政治文化 国民性 意识形态 社会资本 横向和纵向的社会网络(P69)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参与型文化(P66)
13、“公民文化”(研究发现,所调查的国家的民众虽然表现各有不同,但实际上既没有预想中那样一种积极的政治表现,也不会主动地获取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阿尔蒙德和维巴提出,应该用“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这一概念替代原来的“理性积极分子模式”,以强调公民的义务意识“理性积极分子模式”(the rational-activist model)。地域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 公民文化 稳定的政治体制(占据主导)顺从型政治文化 公民文化的特点:其一,个人的政治意识强烈,关心政治与政府事务,对政治过程的知识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其二,社会成员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政府当局
14、的政策有着较高的期望,能够主动参与政治过程,具有较高的政治效能感; 其三,社会成员对宪法、民主、自由、平等持有很高的评价,并愿意实践上述价值。 积极的个人和消极的臣民的混合。甚至参与者角色也是对臣民角色和村民角色的叠加 公民文化有时明显包含矛盾的各种政治态度,这似乎特别适合于作为矛盾混合体的民主政治系统 民主政治中的公民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是卷入政治的也是不太卷入的,是有影响力的也是服从的政治社会化 第六章 国家1、什么是国家共同体说和国家形成的社会契约说?P1052、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类型有哪些?P1073、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P109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危机是什么?P1104、如何认识
15、一般性国家目的和国家目的的矛盾性?P114如何认识国家能力与国家目的的关系?P1165、什么是议会主权理论?P140议会的基本职权有哪些?P142第七章 政府1、如何认识三权分立学说和“议行合一”学说对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P151-1532、新古典学派和福利经济学派在政府观上有什么不同?新古典学派:认为政府作用:制订和实施法律,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界定产权,保护私人财产权监督合同的执行维护本国货币价值福利经济学派:政府对经济干预:提供公共物品(国防、环保、社会保险)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减少经济的外部性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共和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58 总统
16、制和内阁制的优缺点是什么?P160-1625、官僚制的特征是什么?如何认识官僚制与官僚主义的关系?P167 什么是部门政治理论?官员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69-170 行政机构的作用有哪些?P172第七章其他可能的考点“议行合一”:马恩的观点。直接民主思想,制定法律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法律应怎样执行或解释。直接运用于巴黎公社“公社是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监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我国目前仍旧是该体制,“党决策,人大和国务院实施”。第八章 政党 1、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有什么不同? 政党是将国家机构与社会机构联系起来的机制 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与政治纲领(取得政权) 政
17、党具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4)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2、如何认识政党的使命特征?使命政党:以吸引人们信奉其理念为主要目的,不以扩大选民支持为主要目标掮客政党:以赢得选举为核心目的,政治理念不固定3、政党在政治过程的地位是什么?P184-1874、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变革?政党适应性的分析要素党内精英群体政党对环境反馈机制的有效性环境(国内、国际)的性质5、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优缺点是什么?P194-1956、同思考题十7、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哪些?P196-197第九章 社会力量利益集团?其和群体利益的关系?利益集团: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
18、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代表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通过与政党和政府机关的互动关系反映和维护本群体的利益利益:特殊或有广泛社会意义活动范围与方式:多样关系:严格意义上的利益集团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代表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它作为社会力量,通过言论和行动,通过与政党和政府机关的互动关系,反映和维护本群体的利益。具有互益性。大多数的利益集团都属于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这样的团体主要为某一性质的群体利益而斗争。群体利益型利益团体:政治利益:种族利益、妇女利益、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工商业联合会、劳动利益集团、农业协会、专业利益集团特殊利益:持枪、生命权利利益集团基本类型: P204组织角度:
19、按组织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按组织程度:非正规性的、非社团性的、机构性的、社团性的利益角度:群体利益型、集团利益型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政治中的作用 P2071.集中各种利益2.协助政府3.制约政治权力4.利益集团的弊病:影响民意表达渠道;分裂化我国新兴社会组织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P211市场发育所引起的社会分化过程。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我国新兴社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 P214作用: 影响政府决策,推动决策民主化增进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增强政治认同感协助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基于共同利益的潜在利益群体影响政府行为 P215-218新闻媒体与政府的关系P 221关系涉及新闻自由的限度、政府管制媒体
20、的边界两方面的问题新闻媒体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 P222传播信息影响舆论设置议程政治社会化监督政府第十二章 公共治理治理和公共治理的内涵 治理:是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是由不具备明确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灵活地反映着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行动主体多样化、调节协作、互动过程、国家主导。P272公共治理:全球化下的新型模式:“没有政府的治理”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过节社会之间跨越组织障碍实现的公民自组织管理。P273公共治理基本原则 P274-277基本原则:参与原则、透明原则、责任原则、回应原则、
21、协作原则、合法性原则。(原则的要素和内容。)如何认识公共治理的参与性原则 P274是民主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平等互动、公共利益三要素:授权、基层自治、对话协商 如何看待多中心治理 P280奥斯特罗姆等人提出。多治理中心:地区自主治理。包括政府、市场组织、社区、公民的共同协作治理。它确认了不同地区自主治理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性,为去集中化后的新的治理方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思路,对惯于集权化、统一化管理的国家和地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是一种授权的、平等的、分散化的和网络协作的智力,通过授权,将决策权下放到更 多的组织中,通过加强组织间的协调和合作,多中心成为一个活跃的、互相配合的多元主体。是复杂地区
22、实现良好治理的关键选择。其他名词:市场化治理:引进企业管理的3E”标准: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经典方式:私有化和契约外包批评:缺乏公共服务的责任、缺乏公平 P278弹性化治理:p279公民治理:绝大多数公共服务功能将由公民委员会参与并监督管理。委员会成员作为被任用的负责某一特定功能领域的志愿者,与关心社区事务的公民沟通第十三章 政治参与一、如何认识政治参与的含义。291-2923二、如何认识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294-297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渠道有哪些?298四、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301-302五、政治制
23、度和政治参与是什么样的关系?304六、如何认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中的政治参与?七、结合东亚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如何认识政治参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十四章 政治现代化1、什么是政治现代化317-318 1. 一般认为,现代化开始于16世纪,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扩展于北美和欧洲其余地区,蔓延到亚非拉美。 2. 现代化研究兴起的原因。 (1)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立。 (2)二战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变迁,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等都开始了现代化研究。2. 政治现代化的涵义。 (1)沃德与拉斯托所说的现代政
24、治特征: 第一、政府职能的专门化与分工; 第二、政府组织的统一性; 第三、政治决策的理性化与世俗化; 第四、政治决策的范围广与效率高; 第五、国家认同; 第六、人们的政治参与; 第七、政治职务分配依据个体成就; 第八、独立的司法制度。 (2)派伊认为,民族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成功处理五种危机之后才能成为现代化国家,即:认同性危机、合法性危机、渗透性危机、参与性危机、整合性危机。 (3)亨廷顿认为的政治现代化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第一、权威的合理化; 第二、政治功能专门化; 第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政治。亨廷顿认为,实现上述三个方面有赖于 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强,不断推进社会的经济改革;二是
25、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有赖于政治参与,合法性政治才能保证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有限政府或宪政是政治参与的保障。2、英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319-320这是一条渐进改革的道路。英国自光荣革命之后总是通过改革而完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人民的长期斗争迫使统治者适时让步,由此完成了由专制王权向寡头政治、进而向民主制度的过渡。旧的制度外观得以保留,而被注入新的内容。 英国现代化的总特征:保护私有产权的代议制政府.3、德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321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国家
26、主导下进行的,旧的专制势力大量存在,最终倒向法西斯统治,使自己和世界蒙难。德国道路的特点是:旧有的专制势力对政治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国家灾难。国家在民族大失败之后才走上真正的民主道路。 4、政治革命323革命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及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发生了迅速的、根本的、暴力的全国性变革。根据列宁的解释,政治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与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上层建筑。 2. 革命的特点。 (1)革命是一种暴力行为。 (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3)政治革命仅仅是社会革命的开端。政治革命产生的条件3251. 经济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往往发生于经济发
27、展的同时,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要求国家家政权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2. 社会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3. 在严重冲突时期,国家统治机器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衰败。4. 大批知识分子远离了革命前的政权。5、革命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327【需要根据书上内容阐发】革命实现了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因而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6、革命与改革的关系328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革命意味着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各个方面的都发生重大的变化。而那些范围和速度上都受到限制的变化则是改革。同时,改革还意味着方向性的变化,是朝着社会、经济户政治上的更平等,社会和政治参与扩大的方向发展的变化。一场真正的革命和一场全面的改革都会给社会带来深刻
28、的变化,但改革是对革命后社会有条件的扬弃,体现着社会变化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7、改革是一项比革命更加艰巨的工程的原因330十五章 政治民主重要名词民主:现代国家一般都把民主视为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序与制度。普选制:普选制是指所有成年公民除依照法律被强制剥夺选举权之外,不收任何资格限制,普遍地享有参与选举的权力。三权分立:指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独立与制衡关系。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的自由、平等的公民和团体,通过协商或公共协商而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以对话、讨论、辩论、审议等具体形式而达成政治共识,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民主巩固”或“巩固的民主”:精英行为上,当国
29、家、社会、经济、政治或制度的重要行动者,不再动用重要的资源,通过建立非民主政体或外部干涉以分裂国家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时,民主政体得到了巩固 在公众态度上,当绝大多数民众深信民主的程序和制度是管理集体生活的最合适方法时,当反体制方案得不到支持或者被亲民主力量所孤立时,民主制度得到了巩固。 在宪政结构上,只有在权威政治遗产不再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时,当权势阶层和政治决策者的行为不再能超出民主的宪政规则所限定的范围的时候,民主制度才算是巩固的。思考题什么是古典民主主义、精英民主主义和多元民主主义?书335340页。书上介绍得特别长,需要再精简一下什么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与其他形式的民主是什么样的关系?上
30、面名词解释第四个关系:协商民主是对远程民主或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因为简单的多数原则、代议制、远程通讯都无法充分体现全体民众的真实意愿,无法形成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决策。公民与官员之间就共同相关的政治问题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与讨论,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其他方式所不能取代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341342如何认识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P344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制度的协调程度并不总是成正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民主形式的变化和民主程度的高低,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促成的:首先商品经济决定民主实现的程度;其次市场经济决定了利益的多元化,利益主体互动的过程既体现了社会
31、自治,又体现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尊重。社会经济条件对民主的程度与民主制的形式有着重大影响。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商品经济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法制与民主是什么样的关系?P345民主以法制为基础。一方面,民主制度需要法律来保护,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保障民主制度。法律与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民主所依赖的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都蕴涵在法律之中。只有在健全的法制下,平等和自由才可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34734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349350如何认识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主转型与巩固问题?P352353十六章 人权重要名词人权:在既定的社会中,所有
32、的人都有资格基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以提供义务为准备而提出对自己所需要的权利的主张。(好绕口好绕口好绕口)民族自决:指各民族有根据自己的选择确定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自由。思考题 人权理论中的三个焦点问题是什么?P357358 什么是人权?基本特征是什么? P359360 如何认识个人主义人权观和集体主义人权之间的不同? P363 实现人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P363P364 人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P365P372课后思考题:一、政治与道德的关系?(网上资料)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个人内心信念来
33、维持的,以善恶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社会规范和标准。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第一,政治是社会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利益关系的直接体现,而道德则是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关系支配,但也反映和体现其他社会关系。第二,政治具有权力强制性,而道德是不靠具有权力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和人们的心理信念来实现的。第三,政治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事务,而道德则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联系:第一,政治对于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制约力,政治权力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化或改造社会道德内容,使之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第二,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社会的道德善恶标准往往成为影响政治权力的统治基础、作用方向和方式,同时
34、,道德也规范着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可结合一种政治观: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体现了各代思想家的道德价值追求。孔子:“为政以德”,即以统治者的道德规范和礼制对人民进行教化。下面这段陈述更好。(网上资料)(一)道德对政治:1制度道德是各种社会制度所据之建立和体现的价值原则和规范,也对制度本身提供道德合理性辩护。如果政治的核心是政治制度,政治合理性的核心是政治的道德合理性,那么政治合理性问题首先就是政治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说明。亚里士多德所言的“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罗尔斯所言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都是从制度道德的意义上来说的。所以制度道德首先奠定政治合理性的基础。制度道德优先于个体道德
35、,政治制度正义优先于公民服从的义务,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因为只有政治制度本身具有道德合理性,才有权要求公民的支持和服从。正义合理的政治制度提供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框架和条件,也规定或影响着共同体中人民生活的基本方式和格调。2当然就政治领域来说,我们不但希望有好的制度,也希望有品德高尚、智慧过人的政治家。好的政治家对政治系统的功能发挥无疑是一股强劲的推动力量。(二)政治对道德:政治对道德也有巨大渗透和模塑作用。政治制度的正义和合理与否,是否有制度化的程序和途径让每个公民自由表达政治意愿,是否提供充足的社会空间以使每个公民自由发展,对政治文化、社会文化都有决定性的基础作用,从而影响公民的素质、个
36、性、气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习惯。这便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欲表达的政治制度的“教育功能”。政治行为本身也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有重大影响,政治的巨大强制力和强大的功能辐射作用,都使的它的一言一动举足轻重。不谈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行为与政府形象对公民道德的正面影响,翻开博洛尔的政治的罪恶就能对政治对个体道德的作用窥其一斑:最大的犯罪者莫过于政治上的犯罪者。但总体而论,政治和个体道德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因为个体道德是一种美好而脆弱的品德,它源自人们的良知和自由选择,是人性优美的体现,它只能依靠人们的自觉、自愿,甚至是无意识的良好习惯。它虽然在公正合理、自由民主的制度框架下更容易得到培养和激
37、励,但用政治强制力量戕杀个人的道德多元追求,强行灌输一个道德理想并强求一律地要求人们服从,这样的政治性道德精华运动只能带来道德嗜血,带来道德专制主义。所以强行的道德无论从目的,还是从手段来说只能是不道德。这也是反对柏拉图和卢梭式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的充足理由。二、权力如何转化为权威?P46权力是外化的力量,是迫使人服从的力量,其行使以强制力为后盾。权威是内在的引力,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要想把权力转化权威,需要一定的条件,关键是合法性问题。1合法律性。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既要符合实体法如宪法,又要符合程序法如有关如何建制政府的组织法。2 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
38、效性。权威的保持需要日常的良好政绩为其不断补充能量。3 合法性中的合道德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当执政者完全顺应了公众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观念时,这些直观且具有感召力的因素会很容易引发权威的形成。权威这种深层次的强大认同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过来促进合法性权力的稳固性。三、政治文化如何形成?如何影响政治过程?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公民文化无法通过明确的介绍来传达(各种不一致与平衡的复杂结合)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逐步发展,相对无危机无强压(政治生活比较封闭,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那些率先感受到新的生产方式内在要求的先进阶级的思想、观念
39、通过各种机制渗透于广大公众的生活方式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新模式与旧模式融合而非取代旧模式新兴国家:(帝国主义的扩张、世界体系的形成政治文化的变化滞后于政治体系其他层面的变化)缓慢的政治发展可能培育出公民文化,但世界上新兴国家所缺少的,正是这种逐渐发展所需要的时间,所以通过教育政治社会化的其它渠道有一致认同的社会和政治系统 通过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而影响政治过程,具体来说P69三、政治文化的功能四、政治社会化与社会稳定的关系?P100最后两段五、意识形态在政治中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否会逐渐减弱?维护政权的合法化,推动大规模社会政治动员,实现政权的转移。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化的弱点,使得其作用
40、会有所减弱:意识形态的政治化使意识形态的其他功能削弱;意识形态的全面控制,造成了全体社会公众思想的模式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意识形态的斗争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逐渐形成一种封闭的体系,与社会存在的距离越来越大,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的更新创造,甚至沦为少数个人或集团的工具;除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受到压制,形成全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边缘结构;造成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反感与厌恶,旧的政治社会化渠道和方式难以完成其功能,结果是社会公众认识的纷乱与信仰体系的涣散。六、国家的产生条件及本质国家的产生条件这个我到处找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只有PPT上国家的要素我觉
41、得可以参考,这里附过来国家三要素:领土、人民、政治权力领土:领土、领海、领空人民:传统:一个民族;现代:单一民族或多民族、本国居民或外国居民;主权者;公民政治权力:合法的强制机构;立法、行政、司法;法治原则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力为后盾的阶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秩序的机器 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 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国家权力始终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七、全球化时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征及其发展国家的定义:国家社会共同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不可避免地以及有益的团体,每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某种的善而建立。P107国家
42、从社会中来。国家形成方式不一,在古代的部族,有的是依靠掠夺有的是依靠社会契约而组成一个国家形态,但是都伴随着战争形态。国家的形成过程充满着社会力量的博弈和互动,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强社会弱国家型一直有自治传统的国家,如中世纪的欧洲,如今的瑞典等。弱社会强国家型东方的一些有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没有社会自治;19世纪的日本、俄国;20世纪的苏联更是国家强大到淹没了社会,形成了由国家无个人的局面。强国家强社会型现阶段的发达国家,无论是早发达还是晚发达国家。这是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在西方国家,国家与社会是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关系。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基本上区隔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或者说市
43、场经济本身就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碑。、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存在感进一步模糊,人们更多的在关注国际组织以及公司等其他形式的人的集合,在这里,强国家显得并不是特别重要,并且它牵涉到对内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等方面,在解决一些全球化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当然国家仍有其存在的意义,在全球化尚未完全发展的阶段里,国家需要解决外贸、汇率甚至军事等问题,而这些又恰恰是影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的全球化,仍旧处于一个强国家弱社会的过程,国际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在国家的面前仍旧处于弱势,如谷歌退出中国,这本身是一种全球化的倒退。但全球化的发展不可避免,社会也需要慢慢变强,最后会形成强国家强社会的局面,正如如今的发达
44、国家,国家有能力解决关键时候的重大问题,比如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出手救市,但是绝不胡乱出手;社会组织需要加强,按照市场规律而不是国家的行政手段来解决全球化的问题。依据马克思的理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消亡,不复存在。该观点同样适用与全球化的进程,国家会变弱,如果条件足够成熟会仅仅起一种引导的作用。未来应向强社会弱国家的形态发展。八、现代“自由民主制”的优点与缺陷(机会的平等与结果的不平等?)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现代自由民主制是政治体制的一种,主要特点为三权分立(来自论法的精神);代议制。在三权分立的前提下,又可分为议会制君主制以及资产阶级
45、共和制,资产阶级共和制又可分为议会制、总统制以及混合型的议会制共和制三种。(英日/德意印度/美/俄罗斯)优点:三权分立,国家权力相互制衡,很难会出现专制;民众有选举权,人权得到充分尊重;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票来选举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候选人或者政党;形式上人人平等;缺陷:仍旧是有钱人玩政治,然后拿政治继续赚钱,穷人没有机会也很难有机会去参与竞选,更甭提参与政策的决策;这也是结果的不平等。权力相互制约,导致政府效率不高,很难平衡各方效益,低效性;以州为单位进行选举,不利于照顾弱小民族的利益;九、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成就、教训与未来(书上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十、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的关系?(一)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目标制订,因为政党有别于其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为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政治纲领。 利益表达,政党需要将其所代表的社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通过政治目标、纲领或政策等形式反映出来,并通过组织竞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