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30887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 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3)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2、货币(1)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

2、物的本质是商品)原因:货币本身是一种商品,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流通手段: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原因是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指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智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要求本身必须有价值,货币具有此职能的原因是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本身是足值的货币,有价值 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 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3、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

3、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产生: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3)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4)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5、信用工具(1)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

4、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A、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B、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6、外汇、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兑换数量比以前多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升值,兑换数量比以

5、前少,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意味着100单位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即人民币的汇率上升,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刚好相反: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和资金外逃。)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表现: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意义: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探究: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如何看待金钱: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职能上

6、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如何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2、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1)供不应求,卖方乘机抬高价格。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2)

7、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3、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根本因素):价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两者成正比。(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

8、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4)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总结: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无关,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

9、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无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和需求成反比。(2)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如白菜

10、、萝卜、油盐、大米等。高档耐用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黄金、高档轿车等。(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互为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1、以下两个方面:(1)调节产量。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商品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低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减少价格高的生产要素的投入。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

12、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2)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3)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3、直接因素:物价水平(1)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2)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4、其他因素:商品、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甚至购买方式,

13、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注: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二、消费类型(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款消费消费(不是超前消费),租货消费消费(原因是消费者无力购买或者使用的次数有限)。(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三、恩格尔系数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

14、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2、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人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1)从众心理引导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引导的消费: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3)攀比心理引导的消费:有些商品人们拥

15、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这种心理引导的消费是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引导的消费: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这种讲究实惠,据己需要的消费是一种理性消费。2、做理智消费者,应该践行以下的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别人都买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随大流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是不理智的。我们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

16、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环境,万物共存。(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结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

17、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2、大力

18、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1)原因: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实原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3、

19、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1)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2)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一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5)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

20、标志。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经济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主体地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行业可以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A、国有经济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

21、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动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B、集体经济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地位: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地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

22、税收。C、混合所有制经济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地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国家或集体控股,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制性质注:主导作用是就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是就公有制经济而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A、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B、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如何巩固公有

23、制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另一方面,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2)非公有制经济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A、个体经济含义: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特点: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人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

24、私营经济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特点: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作用: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C、私营经济含义: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特点:投资分配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2、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1)

25、原因: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2)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3、怎么样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途径)(1)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

26、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一、企业的经营(一)公司的类型1、企业(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分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4)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最主要、最典型)、个人独资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公司(1)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公司成立的要求: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认可。(3)公司从

27、事经营活动的义务: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4)公司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A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这是它和股份有限公司最主要的区别),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B、发起人数量:由50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C、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D、股东表决权: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F、公司财务:不必向社会公开G、注册资本限制: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 A、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

28、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B、发起人数量:应当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C、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股东以其认购的股票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D、股东表决权:一股一票原则E、公司财务: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F、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额比较高,最低限额为500万。3、公司的组织机构(1)公司的组织机构的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下属机构)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2)各个机构的职能: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3)各个机构

29、之间的关系: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4、公司制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1、公司经营的含义: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2、公司经营的目的: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3、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就

30、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这些优势的取得,或是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特的技术和技能,或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或是由于企业采取了较好的经营策略,或是以上因素的综合。因此,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也不会

31、成功,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4、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的后果(1)企业兼并含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的经济现象。核心:企业竞争意义(作用):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2)企业破产含义: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意义: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3)企业联合含义: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

32、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大企业间的联合通常叫作“强强联合”。二、新时代的劳动者(一)劳动和就业1、劳动与劳动者(1)劳动的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2)劳动者的含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3)劳动的地位: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4)劳动者的地位: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就业的意义(1)对劳动者来讲: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2)对社会生产和发展来讲: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3、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方针和途径(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2)途径: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源。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劳动者要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具体如下:A、树立

34、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B、树立竞争就业观。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C、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所需要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树立各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择职业,实现就业。(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是什么):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为什么要维护劳

35、动者权益(1)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意义:劳动者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3、劳动者享受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4、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5、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一、储蓄

36、存款和商业银行(一)储蓄存款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主要)、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3、储蓄存款的目的:孩子上学、购房买车、养老、利息等,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息。(1)利息的含义: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2)利息的决定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3)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利率:年利率、月利率和日

37、利率)(5)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相关费用4、储蓄存款的分类(1)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活期储蓄A、含义: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B、特点流动性:作为投资对象,其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款。收益水平:较低风险程度:以银行信用作担保,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的风险。定期存款A、含义: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其中,存期越长,利息率越高;存期越短,利息率越低。B、特点流动性:由于存期有限定,且不到期一般不能提前支取,因而流动性较差。收益水平:收益

38、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风险程度:以银行信用作担保,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二)我国的商业银行1、含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组成: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还包括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3、地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4、主要业务(1)存款业务。含义: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且按规定还本付息的业务。地位:基础业务(2)贷款业务。含义: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贷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且要求偿

39、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地位:它是我国商业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分类:从贷款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贷款要求:贷款时,银行需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决定是否发放贷款。(3)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它是属于中间业务中的其中一种。(注: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二、股票、债券和保险1、股票高风险的投资方式(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2)股东的权利:股票代表其持有者(股东)对股份公司

40、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2)股票的买卖:实质:购买或转让取得股息得权利。场所:股票市场上(即证券交易所)要求: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转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流通性是股票生命力所在。(3)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4)股票投资的特点:股票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5)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债

41、券(1)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2)组成要素:期限、面值、利率和偿还方式(3)债券的分类: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A、含义: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B、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C、特点: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

42、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金融债券A、含义: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B、特点: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企业债券A、含义: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B、特点: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注: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3、保险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1)商业保险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

43、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2)分类: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

44、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性质: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现实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A、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还没有实现

45、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方面需要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即“按劳分配”。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目前,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脑体差别还存在,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自然成为制约实现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以往

46、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5)按劳分配的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按劳动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按资本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技术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贡献参与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