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和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日益重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亦随之增加。本报告2024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趋势与人才招聘观察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人才招聘现状及未来趋势,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策略参考。报告的编写基于对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全面观察,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影响。我们通过对行业内多家代表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流程、人才培养机制的调研,综合分析了行业内人才需求的特点和挑战。我们
2、希望通过本报告,为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提供实用的人才招聘策略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把握人才先机。?柯麦人才?扫码添加微信Preface序 言02?博世中国招聘策略专家扫码添加微信过去几年,全球汽车行业迎来剧变: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先后取得重大突破,电动汽车销量逐年上升、渗透率不断提高,给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外资汽车零部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随之面临着巨大变化和挑战,如何招募到合适的人才,是让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市场活下来并取得先机的重中之重。2024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趋势与人才招聘观察报告在全面观察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外资汽车零
3、部件企业在中国的人才招募现状及挑战,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实用的人才招募策略,有助于外资零部件企业更好地预判市场变化,从而在人才招募大战中占得先机。03在2024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趋势与人才招聘观察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的调研对象包含了众多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代表。为了确保调研的广泛性和深入性,我们采用了多种的调研方法。自 2023年12月起,我们对252位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中高端人才进行了专项深入调研,这些受访对象均为在华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中高端优秀人才,他们身居要职,能够从全局角度对行业趋势和人才市场提供深刻见解。同时,我们在日常的人才寻访中与数百位候选人进行了相关探讨,
4、并与一些资深汽车猎头专家进行了专业交流,他们的第三方视角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数据能够以小见大,为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人力资源相关领域带来最新的观察和见解。在本次调研对象的选择中,HR人员所占比例为25.00%,因为HR与本次调研活动的相关性最高。我们调研的HR人员包括亚太区HRVP,中国区HRD,中国区招聘经理等高层人士,也包括招聘专家,HRBP非常具有实 战 经 验 的 中 层 专 家。研 发 人 员 占 比17.06%,这是因为技术创新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对技术的判断具有关键意义。销售和项目管理的占比分别为15.87%和15.08%,考虑到这两
5、个部门与整车厂(OEM)接触最为频繁,他们的观点对把握零部件行业的趋势具有权威性。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外资零部件公司往往将销售与项目管理划归同一高管管理,以便更好地贴近客户。此外,采购占比15.08%,其对上游供应链的了解对我们理解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补充。其他制造、质量、工程、物流等职能也有所涉及,但在数量上相对较少。从所属的行业细分领域来看,参与者广泛分布在内外饰、底盘、智能网联、三电、自动驾驶、车身、传统动力总成等关键领域,覆盖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大部分的产品细分领域。报告统计方法受访对象所在领域分布图受访对象职能分布前五示意图0430.00%25.00%
6、20.00%15.00%10.00%5.00%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HR研发销售项目管理采购本次调研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段,尤其是31-45岁之间,这一区间内的参与者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具体来看,31-35岁的参与者共有62人,36-40岁的参与者有83人,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专业人士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41-45岁的参与者也相对较多,有65人。而26-30岁的年轻人有25人,25岁以下的参与者仅有1人,46岁以上的参与者有16人。我们通过覆盖不同的年龄段,尽可能反应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对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专业人士和年轻新人的需求差
7、异。本次调研涵盖了中国大部分重要城市的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产业相关人才。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如南京、苏州、无锡)、浙江(如杭州、嘉兴),辽宁(如沈阳,大连)、广东(如广州,深圳),湖北(如武汉),四川(如成都)、吉林(如长春),黑龙江(如哈尔滨)等等,这些区域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达地带,拥有强大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吸引了大量外资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我们尽量照顾区域的广泛分布,尽量反映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地域完整性和多样性。报告申明:1.本报告及其数据和观察仅根据Career Magic I 柯麦人才的采样所得,为不完全统计,存在未列齐全的情况;2.Career Magic I
8、 柯麦人才不对任何组织、个人承担法律责任;3.Career Magic I 柯麦人才对所有报告内信息享有最终解释权。05 参与调研者的年龄分布25 岁以下26-30 岁31-35 岁36-40 岁41-45 岁46岁以上 汽车行业整体回顾外资零部件行业回顾外资零部件人才招聘回顾071013Contents目录Part A:2023年外资零部件行业趋势及人才招聘回顾汽车行业趋势观察外资零部件人才招聘预测1822Part B:2024年外资零部件行业趋势及人才招聘预测招聘标准迭代招聘流程优化招聘技能提升293031Part C:2024年外资零部件人才招聘策略建议062023年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是
9、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销量创纪录地达到300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尤为突出,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时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然而,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多数汽车企业利润下降、国内销量逐年下滑以及出口市场的不均衡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如比亚迪,理想,华为等挑战行业极限。尽管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经营面临增长困难,但它们已经开始向本土企业学习,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行业出现垂直整合加强,资本动态分化,以及合资模式反转,显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地位提升。在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多项里程碑。全年汽车销量达到了3009万
10、辆,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还占据了全球汽车市场34%的份额,基于全球87个国家/地区的总销量8748万辆来看,这一成就尤为突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销量达到了949.5万辆,渗透率高达36%,显示了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强劲的需求和接受度。同时,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522万辆,标志着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不仅反映了中国汽车行业的生产能力,也展示了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回顾成绩Part A2023年外资零部件行业趋势及人才招聘回顾0107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中,科技企业正迅速崛起,挑战传统行业边界。华为的问界系列凭借其创新的技术,
11、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成为行业内的关注焦点。同时,其他科技企业包括小米,大疆等也通过构建独特的生态模式,不仅推动了智能汽车的技术进步,也对整个行业的传统运作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些科技企业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崛起,展示着中国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加速演变的新时代。跨界竞争03在2023年的发展轨迹中,中国汽车行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首先,汽车行业整体亏损情况引人关注,绝大多数企业的利润显著下滑。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东风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在年度前三季度的利润分别下降61.95%、44%、38.79%和9.8%,这一趋势反映了汽车企业
12、面临的经营压力。此外,国内汽车销量自2017年以来的逐年下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2023年国内销量约为2500万辆,表明市场需求仍在减少。出口方面,虽然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但出口市场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增长高达545%,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总量为84万辆,占比超过16%,俄罗斯迅速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另外海外的本地化生产不足,这也限制了长远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最大的挑战还有“油养电”的转型难题。目前,大多数车企的电动车业务仍深陷巨额亏损泥潭,不得不依赖燃油车业务的盈利来支撑转型。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在坚定转型决心的同时,巧妙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
13、合理调配产品组合和资源投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挑战022023年,我们观察到垂直整合越来越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为了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整车厂(OEM)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部件。这不仅包括对电子电器架构的升级,也使得关键功能和技术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整车制造商手中。这种变化意味着整车厂(OEM)能够更直接地控制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此外,整车厂(OEM)对供应链的管控也变得更加严格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整车厂(OEM)要求Tier 1供应商开放更多的供应商目录和清单,整车厂(OEM)对供应商的管控层级从Tier 1扩展到Tier 2、Tier 3乃至更深层级的供应商。通过
14、这种纵深管控,整车厂(OEM)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和需求,增强其在竞争中的地位。垂直整合0408在当前的汽车行业资本动态中,我们观察到明显的分化现象:具备强竞争力的外资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而那些表现平平的企业则逐渐撤出。另外资本有了更多的价值观属性,欧洲资本流入减速,美元资本退出加速,中东等非欧美资本的流入明显增加,这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资本来源和增长机遇。此外,合资模式正在反转。随着大众投资小鹏7亿美元,Stellantis向零跑汽车投资15亿欧元购买20%股份等事件的发生,合资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中国公司“以市场换技术”转变为中国品牌向外资企业输出技术。这一变化标
15、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显著进步,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和转型。资本分化05在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外资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部分外资品牌和合资企业的销量增长缓慢,市场份额呈现萎缩趋势,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降至大约40%。以通用汽车为例,2017年在中国销量超过200万辆,2023年的销量骤降至100万辆,预计2024年的销量将在7080万辆,短短七八年间销量减少了将近2/3。大众汽车虽在全球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但2023年在华销量仅微增1.6%。面对日益增长的压力,部外资困境06分外资品牌选择退出中国市场,这不仅反映了竞争激烈,也反映了外
16、资零部件企业在转型上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外资整车厂(OEM)开始积极学习中国汽车企业的成功经验,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一个标志性的举措是,大众汽车全球高管团队集体参加上海2023年4月份的车展,这一行动象征着外资整车厂(OEM)对中国市场变化的重视及学习本土企业的决心。通过这种方式,外资品牌希望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加强与中国市场的联系,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092023年,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经历了深刻变革和调整。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推进,行业内部出现了显著的结构重组和业务模式转变。首先,零部件公司从传统的Tier 1角色转变为更加深入参与整车厂(OEM)产品全生命周期的
17、Tier 0.5模式,特别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一些强势的零部件公司的业务模式也由传统的B2B向B2B2C演进,零部件公司开始直接触达消费者,加强品牌和技术影响力。此外,为适应行业转型,许多公司进行了业务重组,通过合并业务部门增强协同效应,同时出售或分拆传统业务以集中资源。然而,转型过程中,欧美地区的外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大量裁员成为痛点。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行业的就业岗位预计将减少约四分之一。知名公司如采埃孚、博世、大陆、佛瑞亚等纷纷宣布裁员计划,凸显了行业调整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影响。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外资零部件行业在适应新的市场趋势和技术革新的同时,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行业重塑。202
18、3年外资零部件行业回顾10随着汽车行业面临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产业链的重构成为了一个显著趋势。核心零部件公司不再仅仅作为传统意义上的Tier 1供应商,而是朝着与整车厂(OEM)更为紧密合作的Tier 0.5方向发展,主动参与到整车厂(OEM)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中,这包括前期的技术研发、中期的零部件供应,以及后期的车辆运营。Tier 0.5模式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动力系统、线控底盘、热管理、内饰系统、数据生态等关键技术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预计将扩展到更多领域。同时,业务模式也从传统的B2B转变为B2B2C。典型例子包括华为的智选模式和宁德时代的“CATL Insid
19、e”策略,这些强大的产业链重构02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利润压力显著增加,特别是在整车厂(OEM)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成本传递机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罗兰贝格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研究报告,由于整车厂(OEM)之间的价格竞争加剧,成本压力相应上升,这种压力被进一步传递至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并导致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从2022年的7.5%降低至2023年的5%。这种利润率的下降反映了对成本控制和价值创造的持续挑战,迫使零部件企业寻求更高效的运营模式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来维持竞争力。利润率下降01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的主导趋势,零部件公司正积极调整其业务结构以适应
20、这一变革。为了增强业务的灵活性和市场响应速度,这些公司通过合并业务部门,寻求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同时,为了集中资源投入到高增长领域,他们也采取了出售或分拆那些属于传统业务领域的部分,这一策略旨在释放更多现金流,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这样的业务重组不仅有助于零部件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也是其适应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业务重组03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欧美地区的外资零部件企业正面临重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其中包括大规模的裁员行动。行业专家预测,到2030年,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行业可能会失去约四分之一的工作岗欧美裁员04零部
21、件公司通过将自己的品牌和技术直接传递给最终消费者,为整车厂(OEM)提供赋能。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零部件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也反向影响了整车厂(OEM)的采购决策,使得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转变预示着未来汽车行业合作模式和市场策略将更加多元化和复杂。11位。目前,在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雇佣的员工约为27万人,但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数年内减少至20万。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一些知名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已经宣布了具体的裁员计划。例如,采埃孚计划在德国裁减约1.2万个工作岗位;博世拟在其德国的变速器工厂裁减至少1500人,并在软件和电子部门进一步裁员约1200人,其中大
22、约950人的裁员将在德国进行。大陆集团全球范围内的裁员高达7500人,其中40%发生在欧洲。佛瑞亚计划在欧洲削减1万个工作岗位。奥托立夫宣布将关闭数座位于欧洲的工厂。法雷奥全球裁员1150人,固特异宣布将关闭位于德国的两家工厂,约1800名工人面临失业。米其林也宣布将关闭位于德国的两家轮胎工厂,并将客户联络中心从德国卡尔斯鲁厄迁至波兰,影响到1500多名工人。总体而言,大型外资零部件巨头裁员的原因并非眼前的财务压力,而是企业的长远转型需求。无论是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裁员,还是采埃孚和法雷奥在欧洲的裁减,这些传统零部件巨头都在竭尽全力追赶智能化和电动化市场的快速增长趋势。这也预示着汽车产业因技术
23、和业务模式的重大变革,将给行业从业者带来持续多年的转型阵痛,甚至可能影响一代人在汽车行业的职业发展。12在2023年的调研中,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在招聘量方面相对2022年大幅收窄。在接受调研的用户中,近1/3的调研对象认为自己所在的公司的员工总数与2022年持平,没有新招员工,20.24%的调研对象认为自己公司有新招1-10%的员工,但也有15.87%的调研对象反馈公司减少了1-10%的员工。2023年招聘量盘点012023年,在中国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人才招聘领域,我们见证了一系列变化和趋势。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产生了大量新职位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人才流动。尽管如此,大多数外资
24、零部件企业的员工离职是因为雇主的主动替换或者人员缩减,而非员工的主动离职。实际上,员工的主动离职率降至历史新低。此外,从招聘量变化来看,大部分公司的招聘量相对2022年大幅收窄,这反映了雇主的普遍谨慎态势。2023年中国外资零部件人才招聘回顾13在不同细分领域中,人员数量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调查对象所处领域的统计分析,发现三电领域的人员增长较多,而自动驾驶领域的人才招聘则似乎进入了平台期。关于减员现象,除三电领域极少之外,其他领域均有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公司存在人员减少的情况。尽管尚未出现欧洲那样的大规模裁员,但部分公司在员工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的情况也有所增加,企业在人员扩充方面持相当谨慎的
25、态度。三电员工数量变化示意图自动驾驶员工数量变化示意图底盘员工数量变化示意图内外饰员工数量变化示意图智能网联员工数量变化示意图14增加持平减少增加持平减少增加持平减少增加持平减少增加持平减少针对使用猎头服务的岗位数量变化,HR专业人士给出的反馈显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具体数据表明,大多数HR(39.53%)使用根据2023年相对于2022年的调研结果,岗位关闭周期有所延长的比例较高,其中有11.63%的受访者表示延长20%以上,30.23%的受访者表示延长了11-20%,9.3%的受访者表示延长了1-10%。这说明多数公司的岗位关闭周期有所延长,主要原因是这部分雇主的招聘决策更加谨慎,对人才的素
26、质要求更加挑剔。另外,41.86%的受访者认为关闭周期与2022年基本持平,说明仍有很大比例的公司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人才招聘的决策效率没有受到环境的负面影响;还有少数公司(共6.98%)表示岗位关闭周期有所缩短,这表明优秀人才依然是驱动业务的关键要素,仍有相当部分的优秀公司将人才招聘设定为优先要务。2023年岗位关闭周期盘点02增加。具体来看,9.3%的受访者反馈简历量增长超过20%,13.95%的受访者反馈11-20%的增长,25.58%的受访者反馈1-10%的简历增加。这意味着接近一半的公司(总共48.83%)收到了更多求职者的简历投递,印证了企业减员释放了更多求职者的观点。此外,有相当
27、数量求职者的离职状态已经超过半年,说明2023年下半年外资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压力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30.23%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公司收到的简历数量与2022年持平,20.93%的HR专业人士回答简历数量有1-10%的下降,这表明关键岗位的优秀人才仍然供不应求,特别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领域,相关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外资零部件企业在这类人才的招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于本土竞争对手,他们往往能提供更高的薪资和更具吸引力的职位。针对平均每个岗位收到的简历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平均每个岗位收到的简历数量有所15猎头服务的岗位数量减少了1-10%,还有25.58%的HR表示减少了11-20%。这种变
28、化主要是由于新招职位数量大幅减少,其次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猎头服务降级为RPO服务,甚至有部分企业选择由HR自行进行Direct Sourcing。此外,一部分HR表示会压缩猎头供应商数量,以帮助核心供应商渡过难关。这也是2023年猎头业务拓展难度陡增的深层原因,进一步说明对于专业服务公司而言,提供极致的客户服务才是最佳的业务拓展方式。另外在不同领域中,离职率的多少也有显著差异,其中智能网联领域的离职率较其他领域高,而传统动力总成领域中,主动离职最低。关于员工离职率,30.16%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公司没有员工离职,26.19%的受访者表示离职人数少于5%。这表明虽然欧美裁员不断,但多数外资零部
29、件企业在中国并未实施大规模裁员,另外一个原因是人才的求职动机明显降低。离职率超过10%的公司,大部分是由于企业业务转型或组织结构重组而导致的减员。不同业务领域离职率比较2023年离职率盘点03据2023年调查结果显示,59.13%的受访者表示年薪涨幅为1%至5%,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薪资增长低于3%。另有24.6%的受访者表示年薪与2022年持平,对习惯每年进行薪资普调的外资零部件企业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降薪。此外,还有7.54%的受访者感觉年薪增长在6%至10%之间,2.38%的受访者感觉年薪增2023年招聘的薪资涨幅0416长超过了10%。这表明尽管大环境充满挑战,仍有一部分外资公司凭
30、借核心技术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并能够为员工提供更高的薪资福利。另外还有1.98%的受访者表示年薪有所下降。综上所述,2023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外资零部件企业严格控制成本,而人员成本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调研结果显示,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人才流失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驱动。首先,59.92%的受访者认为公司业务不佳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反映了行业内竞争加剧或整体市场环境的不利变化。其次,55.16%的受访者提到公司经营策略变化和部门调整,这可能包括企业重组、战略转型或市场定位调整等方面,这些变动可能会影响员工的职业规划和期望。再次,薪资缺乏竞争力也是一个显著因素,被53.57%的受访者提及,
31、这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大部分外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05资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此外,38.89%的受访者感觉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原因包括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慢于员工的成长速度,以及海外总部不愿意给中国分支机构开放核心技术。提供的职业安全感降低(25.79%),以及组织文化变得相对激进(13.49%)也被视为影响因素,这可能与行业转型和公司管理风格本土化有关。较少的 受 访 者 认 为 与 用 人 经 理 之 间 的 代 沟(5.16%)、员工授权不足(9.92%)和其他原因(4.37%)是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这些数据揭示了企业在留住人才方面需要高层重视业务战略,人才的稳定性需要战略的前瞻性来保
32、障。事实上,主动离职率已降至历史新低,这一趋势可能是由于人才对宏观环境的担忧,以及员工对外资零部件企业在职业发展、薪酬福利、文化氛围等方面仍持有相当积极的态度。17职业发展空间有限Part B2024年汽车行业趋势及人才需求观察2024年汽车行业面临宏观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双重挑战,预计将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信心下降,进而影响汽车市场。尽管如此,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汽车销量预计依旧呈上涨趋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将显著增加。同时,国内车企加快出海步伐,将为全球化布局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合作机会。同时,整车厂(OEM)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仍在持续升级。自2024
33、年2月以来,中国约有10家车企陆续宣布降价,降价范围集中在1020万元区间的纯电和混动车型,最高降幅接近15%。这一趋势将给零部件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在盈利下降的情况下,外资零部件企业需要迅速适应并锁定新的发展机遇。如果外资零部件企业能够加强在中国本土的研发能力,并积极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那么在中国市场的创新产品和客户资源将可反向赋能欧美市场,从而实现集团整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外资零部件企业还将面临全球汽车行业的转型分化。中国持续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欧美则放缓转型步伐,欧盟拟撤回2035年燃油车销售禁令。外资零部件企业必须同时面对国内外两个差异巨大的市场,这将对其产品组合和转型推进带来
34、巨大挑战。2024年汽车行业趋势观察18在汽车行业的2024年展望中,销售数据预示着市场的复苏和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预测表明,汽车总销量有望突利好消息02国内经济方面,在对2024年经济展望进行综合分析时,我们注意到全球和国内一些关键经济指标的预期变化。联合国的年初预测显示,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会从2023年的2.7%下降至2.4%,尽管两会宣布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联合国仍然谨慎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5.3%降至2024年的4.6%。这种增速的放缓将不可避免地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带来影响,可能导致消费者支出意愿的减弱。另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
35、国近年来面临的人口负增长问题,它已经成为影响国内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根据统计,中国的人口在2023年的减少幅度(208万)已经明显超过了2022年的85万。人口减少不仅减缓了潜在劳动力市场的扩张,而且可能会对长期消费趋势产生深远的影响。外部环境方面,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为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欧美地区对中国的出海业务加强了限制,这不仅体现在贸易政策的调整,例如反补贴调查和电池法案,还可能影响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中国企业需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下重新评估其出海策略,并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宏观挑战01我们正在见证一场由绿色能源、电池技术、5G通信、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持续进化03破31
36、00万辆大关,显示出消费者信心的回暖和行业需求的增强。具体来看,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均将迎来销售上升的势头,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更是预计将达到令人瞩目的1150万辆,反映出消费者对于绿色出行选择的持续偏好以及市场的适应力。政策层面,两会上李强总理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预计将直接带动每年200300万辆的整车销量。另外,国资委宣布将对三大国企(一汽、东风、长安)的新能源事业部进行单独考核,重点考核市场占有率、技术和未来发展,不考核当期利润。在欧美纷纷放缓电动化转型步伐的同时,这样的举措为行业注入了信心,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就国际市场而言,面对欧美市场对中
37、国新能源汽车逐渐加强的限制,整车厂(OEM)并未减缓其全球扩张的步伐,相反,他们计划在2024年加大力度在海外建厂,包括欧洲,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区和国家。这不仅表明中国车企的国际竞争力和应对挑战的决心,也为深耕海外多年的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整体来看,这些趋势与政策将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深化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将见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突破。192024年,汽车行业的竞争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价格战的持续升级势必会引人瞩目。自2024年2月以来,比亚迪、理想等行业领导者发动产品全系列大幅降价,到目前为止,中国约有10家车企陆续宣布降价,降价范围集中在1020万元区
38、间的纯电和混动车型,最高降幅接近15%。这一趋势将给零部件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国资委对三大国企(一汽、东风、长安)新能源事业部的单独考核,无疑也将进一步加内卷2.004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与优化正在揭示出一系列新的机遇。面对海外市场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成本压力,一些企业选择通过裁员等外资零部件的机遇06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外资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挑战正变得日益复杂。分析预测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利息及税项前利润(EBIT),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这一挑战部分源自于激烈的本土市场竞争,本土企业采用低成本策略蚕食市场份额,迫使外资企业寻求创新的成本控制方法
39、以保持竞争力。此外,人才管理方面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战略摇摆和员工关怀的不足正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构成了重大风险。与此同时,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下,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还面临价值观冲突,海外总部对中国的看法变得逐渐负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要求企业在策略调整、成本控制、人才管理和跨文化交流方面采取更为周到和创新的措施。外资零部件的挑战05剧市场竞争。高合停产,预示残酷的淘汰赛愈演愈烈,汽车行业从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加速演进,实力弱小的品牌面临关停并转的风险。术驱动的革命。对于用户,汽车不仅仅是从点A到点B的移动工具,而是变成了集成高度智能化服务的移动空间。数据是这场革命的燃料,不
40、仅仅在于它的数量,还在于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来增强消费者体验和提升运营效率。流量、内容、算法的应用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以至于它们现在成为了企业竞争中的关键要素。此外,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已经进军这一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革新。它们不仅仅在传统汽车行业中拓展新的生态系统,也在全球汽车技术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科技公司借助其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正在构建基于智能化和生态友好型的新型汽车产业生态。随着更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加入到这一领域,汽车行业的未来无疑将是充满创新和机遇的数字化时代。20方式节约资金,欧洲成为重灾区。这些节省下来的资本,预计有较大部分将被重
41、新分配以更好地支持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扩张,从而利用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外资零部件企业借助其全球网络的优势,不仅能够帮助中国本土整车厂(OEM)在海外建厂,还能在政策法规、测试标准、技术要求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这种“出海”战略的支持,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外资零部件企业已经从“Copy-to-China”模式转变为“In China,For China”,并有进一步演变为“In China,For Global”的趋势。以比亚迪最近宣布在匈牙利建厂为例,欧洲零部件巨头们的最高管理层高度
42、重视,他们在中国的成功经验,无疑将为他们在欧洲与比亚迪的合作提供强大支持。这意味着,通过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研发和制造,外资零部件企业能够利用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为欧美市场反向赋能。经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质量和安全性重新得到消费者的日益重视。外资零部件企业长期坚持的“质量第一”理念,将为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信誉和竞争优势。这种对质量的持续投入,也与中国政府推动的“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契合,预示着更多长期的发展机会。此外,通过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外资零部件企业能够利用中国的规模优势,在全球采购中获得更大的议价能力,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整体效率的提升。这不仅优化了它们的成本结构,也增强了
43、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总而言之,通过这些战略调整和投资优化,外资零部件企业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中国市场的机遇,同时也能通过中国的平台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和产品,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21在2024年的企业运营与人才招聘环境中,外资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为增强竞争优势,企业需要聚焦于全链路研发、战略采购、多边形销售、柔性制造以及绿色合规等关键领域。全链路研发成为创新的核心,要求企业考虑从研究开发到生产供应,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与主机厂共同研发高附加值产品。这不仅优化了产品性能,也加深了与主机厂的合作关系。多边形销售强调销售团队需要深入了解市场趋势、技术路线、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策
44、略等。销售人员通过扮演“客户代理人”的角色,为企业内部的产品开发、定价和生产提供有力指引。这种方式将帮助销售人员从传统的客情关系型销售向价值营销型顾问升级,同时也有助于外资企业避免在不擅长的价格战领域与本土竞争对手直接对抗。柔性化制造应对定制化需求的增长,通过优化基于订单的排产流程、设备工具的柔性化等策略和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应变能力。战略性采购和供应商发展在企业运营中的角色转变,从传统的支持部门升级为价值创造中心。通过引入高质量供应商、支持产品服务创新,并结合技术手段深化降本策略,采购部门能够在保供保质的同时,持续做到降本增效。综上所述,外资零部件企业在2024年的招聘策略可围绕这些关键领域
45、展开,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加强研发、销售、采购、制造等领域的人才密度,在降本增效的前提下,持续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地位。2024年外资汽车零部件人才招聘预测22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受访者认为2024年在汽车行业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细分领域为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以及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具体来看,智能网联领域的人才需求比例最高,达到了80.56%,紧随其后的是自动驾驶领域,需求比例为78.97%。三电系统领域的人才需求也相当高,比例为64.29%。外资零部件人才需求预测01这些数据反映出,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市场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渴求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技术前沿领域。相比
46、之下,底盘、车身、内外饰以及传统动力总成等领域的人才需求相对较低。关于“三电”细分领域的人才需求,电控领域以54.32%的比例高居榜首,表明外资零部件企业在电机控制器,VCU等方面领域具有优势,并将继续投入资源巩固其竞争地位。电池的需求占比达到35.19%,反映了随着新能源汽车应用的主要矛盾从“里程焦虑”转向“补能焦虑”,2024年800V高压快充将会快速普及,BMS(电池管理系统),OBC(On-Board Charger,车载充电)和DCDC是热门领域,还有一些外资零部件企业进行业务转型时布局了与电池相关的产品如电池壳等。电机的需求相对较少,占比8.02%,主要集中在混动发电机,电驱动系统
47、领域。在自动驾驶细分领域中,行业趋势倾向于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预计在2024年,由于市场回归理性,各大整车厂(OEM)更加倾向于可落地的L2/L2+解决方案。因此,在自动驾驶细分领域的人才需求中,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领域以显著的优势占据了64.82%的比例,成为需求最大的领域,尤其是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最大。其次,域控制器领域的需求也较高,占比达到19.6%,反映了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对于高性能计算和集成管理能力的重视。相比之下,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作为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比例相对较低,对于这些领域的相关公司来说,如果仅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独立产品,未来前景可能会面临较大挑战,有可能沦为硬件提供商
48、。23自动驾驶在智能网联细分领域,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人们对汽车生态第三空间需求的增强,各整车厂(OEM)持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根据调研数据,智能座舱成为人才需求最为紧缺的领域,占比高达52.7%。这一趋势源于不断智能化的人机交互、丰富多样的场景推荐、强大的影音娱乐系统以及舒适的座椅设计。各主机厂都希望在智能座舱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其次,车联网领域的人才需求占比达到35.96%。尽管T-box和OTA等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未来远程升级仍是软件定义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其 他 智 能 网 联 领 域 的 人 才 需 求 占 比 为11.33%。这部分需求受到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发展进入缓
49、和期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注重舱驾一体的发展,希望打造更强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在另一个关于岗位需求的维度上,研发岗位以 明 显 的 优 势 位 居 首 位,占 比 高 达88.37%,这反映出在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推动下,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整车厂(OEM)对供应商管控策略的持续纵深,全链路研发的理念将成为零部件企业创新的核心。这要求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联合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并深入参与到主机厂的产品定义和开发流程中。同时,零部件企业的研发部门需要在企业内部与销售、生产、采购等部门加强横向协同,以更好地洞察市场和客户需求,从源头开始控制成本。这必将
50、提升零部件企业自身的产品竞争力,重构和加深与主机厂的战略伙伴关系。销售岗位以67.44%的占比紧随其后,凸显出业务开发和客户维护的重要性。尤其是熟悉本土新能源车企的销售人才,备受市场青睐。此外,知识与技能的丰富多样性成为销售岗位素质模型的核心关注点,所谓的“多边形战士”或将成为销售明星的代名词。企业期望销售团队能深入了解政策法规、市场趋势、技术路线、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策略等,并通过扮演“客户代理人”的角色,为企业内部的产品开发、定价和生产提供有力指引。这种方式将助力销售人员从传统的客情关系型销售向价值营销型顾问转变,同时也有助于外资零部件企业避免在不擅长的价格战领域与本土竞争对手直接对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