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风险治理视角下韧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安徽省安庆市的实证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20480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治理视角下韧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安徽省安庆市的实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风险治理视角下韧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安徽省安庆市的实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风险治理视角下韧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安徽省安庆市的实证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45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风险治理视角下韧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安徽省安庆市的实证分析 汪晓婷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社区作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抵御风险灾害的能力对国家安全能力建设至关重要。韧性治理作为可持续发展思路为社区风险治理提供了新视角,但现有研究未能廓清构建韧性社区的实现路径。本文在现有基础上以安徽省安庆市的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从风险治理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建设韧性、社会韧性、成员韧性、制度韧性以及技术韧性五个维度的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韧性社区建设现状。研究发现,安庆市韧性社区建设现状总体较好但发展不均衡,技术、制度和社会因素对

2、社区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提高智慧化治理水平、完善应急治理制度、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议。关键词:风险治理;韧性社区;社区韧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3)30-0045-04 作者简介:汪晓婷,生于 2001 年,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数字政府。一、引言 风险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失序等灾难性后果,国家防治风险灾害、维护社会安全的任务艰巨。党的二十大强调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区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最易遭受冲击的场所和抵御风

3、险灾害的前沿阵地,对于国家整体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社区风险治理理念和模式愈加难以应对复杂的风险,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局限性和脆弱性凸显,政府亟需完善新的社区治理机制。韧性治理作为当前国内外治理领域的前沿方向,是一种具有适应性、革新性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思路,为提升社区风险治理水平提供了新的视角,但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系统性研究,将韧性理论与社区结合的实现路径尚不清晰。风险治理是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领域,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入,社区日渐成为风险治理研究的核心阵地和治理模式创新的策源地,诸多学者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研究风险治理在基层的实现路径,推动社区安全体系的建设。虽然已经有学者对韧性社区给

4、予充分关注,但现有研究依然存在不足:韧性社区的研究多以宏观和中观研究为主,聚焦于韧性社区的实现路径的探讨较少;现有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对于小城市社区韧性的关注度较低。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市部分社区的实地调查来了解当前韧性社区建设的现状,探究影响社区韧性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性提出优化提升建议,以期待丰富韧性社区建设的学术探讨,完善人们对韧性社区的认知,为类似小城市的韧性社区建设提供一条适配的提升路径,促进我国韧性社区建设的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的韧性城市建设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治理、建设平安中国。二、文献综述(一)社区韧性的概念研究 1.概念界定“韧性

5、”一词源于物理学,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后恢复原状的性质。随后被引入社会治理领域,内涵逐渐丰富。学界一致认为韧性是一系列能力的集合,包括系统抵御风险和防止结构改变的稳定力、系统紊乱后恢复正常运转的恢复力和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而对于韧性社区的定义,学界莫衷一是。国外学者与韧性概念一致,强调社区应对灾害的维稳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国内对于韧性社区界定较少,而更多阐释了社区韧性。朱华桂将社区韧性看作“社区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成功适应和应对社会风险,迅速恢复达到过往水平的能力”。无论是对韧性社区的定义还是对社 46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区韧性的解读,都存在一些共性。首先,韧

6、性社区具备抵御冲击、维持稳定、快速恢复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其次韧性社区需要物质、资本、组织和成员等方面的资源支撑;第三,韧性社区的恢复能力侧重自我恢复,而非依赖外界帮扶。(二)社区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社区韧性的维度划分 为进一步研究韧性社区,学者们从不同维度进行了解构。虽然研究社区各有不同,但国外学者分析的维度大同小异,都是综合地理、人文特征分为社会、经济、自然、物理、个人等角度。也有学者依据构成要素,从人口、环境、政府服务、基础设施、社区能力、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资本等 7 方面构建社区韧性评估体系。GERGES 等人还从交通、能源、卫生和经济等外部影响因素出发来评估社区内部韧性指数。国内学

7、者大多根据研究目的来构建社区韧性的维度。多数学者研究的是非特定类型社区即普通社区,倾向于从社会、经济、物质、制度和人口等维度构建评估指标。部分学者根据特定类型的社区划分维度,杨新军将山区社区韧性划分为集体记忆、多样性和适应能力,沈丽娜从建设、社会、经济、组织 4 方面来评估老旧小区。还有少部分学者从多功能性、社会多样性、有效网络链接等维度探寻关键性影响因素。2.影响因素与社区韧性之间的关系 关于不同影响因素与社区韧性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分成两方面分析,一方面从社区资本而言,要尽可能提升社区的抵御能力、增加资源。社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越充沛,社区应对风险灾害的能力越强、恢复力越快,韧性越强。

8、另一方面,从社区韧性构成要素的脆弱性来看,要尽可能降低社区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体系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脆弱性以提升其社区韧性,社区物理结构、自然环境、管理系统越薄弱,遭受灾害冲击的风险就越大,社区韧性就越弱。三、研究设计(一)分析框架 分析框架详见图 1。(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安徽省安庆市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从风险治理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建设韧性、社会韧性、成员韧性、制度韧性和技术韧性 5 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韧性社区建设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三)样本信息 预调查共回收 94 份有效问卷数,问卷量表的克隆巴赫 系数 为0.9230.7,KMO值 为0.8690.8,信

9、效度结果良好。正式调查在安徽省安庆市共回收有效问卷 311 份问卷,为了保证问卷质量,剔除了回答时间 40 秒及其以下和回答内容完全重复的无效问卷,最后得到了 297 份问卷。在此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样本人群中性别比例较为均匀,女性略多,占52.53%,以青年和中年人为主体,分别占 56.90%和 31.65%,其他年龄段的居民相比之下较少但均占一定比例。受访居民中高学历人才较多,专科及以上学历超过六成,文化水平总体较高。样本人群中家庭年收入偏低,中低收入家庭占较大,高收入家庭占比小。综合来看,样本人群的代表性较好。(四)问卷信效度分析 信度主要从克隆巴赫 系数分析其内在的一

10、致性。整体量表 的 克 隆 巴 赫 系 数 为0.9460.7,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效度分析考虑 KMO 值,通过 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 0.000.8,效度良好,问卷数据可信。使用 SPSS 的降维因子分析法,最终划分出了建设韧性、社会韧性、成员韧性、制度韧性以及技术韧性 5 个对社区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基本符合研究预设维度。四、结果分析(一)相关性检验 在相关性分析之前,首先对变量进行 K-S 检验,检验数据分布形态。检验结果发现,自变量及其各小维度、因变量的检验概率值都为 0.0000.05,不满足正态分布,因此采用 Spearman 相关图 1 分析框架 47

11、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性检验探究研究变量间的关系,将社区韧性总体评价和统计人口特征的四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除性别外均没有产生显著相关性,性别与社区韧性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男性对社区韧性的评价高于女性。通过对建设韧性等5个变量与社区韧性总体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自变量与社区韧性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在 0.10.6 之间,说明这 5 个维度的韧性越强,社区总体韧性越强。相关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社区韧性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其只能展示变量的相互依存关系,不能完全证明关系的显著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探究变量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二)线性回归分析

12、 回归分析前进行方差膨胀分子检验(VIF),以筛查模型是否存在共线性,分析结果如表 1所示。可知,方差膨胀因子(VIF)小于 10 且模型的 DW 值为 2.094,介于 1.52.5 之间,说明数据之间不仅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而且残差符合正态分布,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关系,模型的 R方系数为 0.504,调整后的 R 方为 0.489,拟合情况符合要求。表 2 列出数据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后的结果,人口特征测量维度中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经济能力没有通过 90%置信区间水平内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社区韧性不受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能力的影响。社区建设韧性、社会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回归

13、性系数都为正,成员韧性回归系数为负,但只有社会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通过 90%置信区间水平内的显著性检验,说明 4 个维度的韧性总体上对社区韧性产生正向影响,但是不同变量之间的显著性不同。建设韧性和成员韧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因为样本抽取规模较小存在偏移性或设计存在问题。而社会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通过 90%置信区间水平内的显著性检验,且都是正向的影响,说明社区的社会韧性、制度韧性和技术韧性的强化有利于提升社区总体韧性。五、讨论与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安庆市当前韧性社区建设初具成效,但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注重技术赋权增能,提升智慧化治理水平 信息化的

14、技术设备具有全方位实时监测、信息云同步等特点,发现社区风险的敏锐度和响应能力远胜于人力,建设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已然成为韧表 2 各变量与社区韧性的回归系数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显著性 共线性统计 B 标准错误 贝塔 容许 VIF 1(常量)0.907 0.280 3.242 0.001 性别-0.050 0.067-0.035-0.744 0.457 0.761 1.313 年龄-0.002 0.002-0.041-0.927 0.355 0.883 1.132 教育水平 0.006 0.051 0.008 0.118 0.906 0.420 2.380 经济能力-0.

15、059 0.054-0.067-1.085 0.279 0.451 2.218 建设韧性 0.103 0.062 0.090 1.644 0.101 0.571 1.751 社会韧性 0.167 0.069 0.138 2.434 0.016 0.537 1.861 成员韧性-0.027 0.099-0.022-0.275 0.784 0.271 3.694 制度韧性 0.217 0.079 0.169 2.744 0.006 0.456 2.191 技术韧性 0.417 0.058 0.448 7.202 0.000 0.447 2.236 a.因变量:社区韧性评价 表 1 各变量与社区韧性

16、的模型汇总 模型 R R 平方 调整后的 R 平方 标准估算的错误 Durbin-Watson(U)1 0.710a 0.504 0.489 0.5064 2.094 a.预测变量:经济能力,年龄,制度韧性,教育水平,性别,建设韧性,社会韧性,技术韧性,成员韧性 b.因变量:社区韧性评价 48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性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从数据来看,社区基本配备监控、报警器等信息设备,但监测能力并没有达到期望,虽然建立了微信群、小程序等信息平台,但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因此,增强社区技术韧性,一方面要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多设备联动的风险灾害监测体系,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全

17、面感知风险源;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汇集社区监测数据、应急资源分布、负责人员等信息,力求做到快速响应、高效调配;另一方面社区要依托现有的信息平台,主动了解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问题,畅通干群沟通渠道,扩宽信息来源、提升信息传递的速率。(二)完善应急治理制度,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制度韧性建设不仅体现在社区组织能力上,还体现在防灾减灾工作的落实情况、应急服务水平等方面。总体来看当前社区组织能力较强,但仍停留在“事中响应-事后恢复”阶段,对于“事前预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社区应急预案很大程度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操作性不强;二是由于居民时间冲突,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难以落实。提升社区制度

18、韧性,政府应加强社区队伍的教育,提高干部的统筹能力,使其在危险发生时能快速反应、指导疏散并组织救援。社区要建立专业化宣传队伍,定期组织安全演练,重点关注社区老人等特殊群体,制定针对性方案;根据居民实际生活,分批次、分人群开展宣传活动,筑牢社区安全人民防线;同时要倡导社区居民建立志愿服务队伍,让更多人成为社区防灾减灾的储蓄力量。(三)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在社区韧性建设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居民的归属感越强、个人奉献意愿越高,社区的共同体意识越强。但在当前社会韧性层面,居民的奉献意愿高而社区归属感却较低,这一方面说明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的渠道狭窄,居民缺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

19、;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出于工作冲突和认为自身影响力小的观念,参与意愿低。提升社会韧性,要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扩大参与主体方面,社区要完善公开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吸纳更多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在塑造共同体意识方面,社区首先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通道,及时解决群众难题,实现干群的良性互动;其次要充分挖掘社区文化,建立文化长廊,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社区还应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居民间的交流,促进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六、结论与展望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社区韧性建设,采用量化方法探究影响社区韧性的因素和建设路径,尝试为之后的韧性社区建设研究提供数据素材、开拓研究视角。研究发现

20、,安庆市韧性社区建设现状总体中等偏上,但各维度发展不均衡,技术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社区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提升智慧化治理水平、完善应急治理制度、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等可行性建议。然而,韧性社区建设具有庞大的结构体系,即便从多维度的视角出发,也难以全面涉及各个问题。未来,随着韧性社区实践的深入发展,社区韧性评估机制、建设路径会如何变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于本文提及较少的其他方面的细节,或许可为之后研究提供思路,深入探究其机理。参考文献 1 崔鹏,李德智,陈红霞等.社区韧性研究述评与展望:概念、维度和评价J.现代城市研究,2018(11):119-125.2 盖宏伟,牛朝文

21、.从“刚性”到“韧性”社区风险治理的范式嬗变及制度因应J.青海社会科学,2021,No.252(06):119-127.DOI:10.14154/ki.qss.2021.06.009.3 唐彦东,张青霞,于汐.国外社区韧性评估维度和方法综述J.灾害学,2023,38(01):141-147.4 朱华桂.论社区抗逆力的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J.南京大学学报,2013,50(05):68-74+159.5 沈丽娜,田玉娉,杜雅星.老旧小区韧性评价体系及韧性改造研究以西安老城东南片区为例J.城市问题,2021(08):45-54.6 胡曼,郝艳华,宁宁,吴群红,康正,郑彬.应急管理新动向:社区抗逆力的测评工具比较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01):27-29.7 杨新军,石育中,王子侨.道路建设对秦岭山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一个社区恢复力的视角J.地理学报,2015,70(08):1313-13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