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利院儿童生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延吉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20352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利院儿童生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延吉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福利院儿童生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延吉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福利院儿童生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延吉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82023.8 理论探索一、研究缘起福利院儿童生活现状备受社会关注,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如学者李昌儒指出,虽然当今福利院的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很大改善,能保证孤残儿童衣食无忧,但是对于他们的社会认知、情感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重视度仍然不够。学者钱霖亮指出,可以适当组织在院儿童参与院外的社会活动,增加其社会经验,令其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性,同时也让公众能更多地接触这群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给予多样化的支持。学者杜妍智等强调,丰富日常生活中的正向经验这一实践手段对于福利院儿童有着双重意义及作用。学者井淼指出,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加强对福利院儿童饮食起居的

2、关照外,提高对他们“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注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针对特定少数民族地区福利院儿童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缺乏个案研究,缺少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对促进国家社会和谐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关爱体系,这也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对我国福利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延吉市儿童福利院儿童的生活实际,以期探索、揭示和推进孤残儿童抚育事业的合理机制及有效路径。二、福利院儿童生活现状儿童福利机构主要收养 18 周岁以下的孤弃儿童,发挥政府兜底作用,以保障这些孤弃儿童的生存权、发

3、展权、受教育权、参与权等。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福利院儿童的生活现状,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求,深入了解福利院儿童生活中现存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与国家的关爱,从而提高他们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延吉市儿童福利院始建于 1996 年,位于爱丹路 4039 号。福利院现有正式编制人员 8 人,主要承担行政服务;有临时工9人,分别负责照料抚育、安保、后勤保障等。福利院现有 47 名儿童,最小为 5 岁,最大为 16 岁。院内设有滑梯、秋千等供儿童游玩的设施,周围车辆通行少,院内儿童不易受噪音打扰。另外,福利院还配备 2 辆校车,供院内儿童上学出行使用,附近有

4、两条直达市区的公交线路。福利院的日常饮食做到源头可溯,餐饮按照国家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提供,做到干净卫生、营养均衡;衣物方面主要由院方购买,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助;院区配备 17 平方米的四人间宿舍,基金项目:吉林省2 0 2 3 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福利院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延吉市为例”(项目编号:S 2 0 2 3 1 0 1 8 4 0 3 3)。福利院儿童生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延吉市为例 王建摘要:笔者基于吉林省延吉市福利院儿童的生活现状做相关的实地调查研究,主要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全面系统了解和把握福利院儿童实际生活状况,探索和揭示由福利

5、机构、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协同推进孤残儿童抚育事业的合理机制及有效路径,以达到让福利院儿童感受温暖和关怀,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的最终目的。关键词:福利院;儿童生活;有效途径;人文关怀69 2023.8 理论探索每层设有卫浴间;对于符合入学条件的儿童,院区保障其上学权益,同时安排校车进行接送;针对非寄宿学生每周提供 40 元零花钱,针对寄宿制的学生每周提供 300 元生活费。休息日期间,院内儿童可在院内自由活动,并配有院内工作人员在旁边看护,主要活动有足球、羽毛球项目以及滑梯等娱乐设施。院内儿童接触的院外人员主要是学校的同学、老师,和其他人接触少,深层次交流少,普遍存在孤独感。根据调查

6、,该福利院收养的儿童主要为孤儿(占比 80%)。其中朝鲜族儿童占比为 80%,但是只有 10%的朝鲜族儿童会使用朝鲜语。该福利院员工有正式编制的 9 人中,只有 1 人会使用朝鲜语。院内支出开销主要由市民政局以及福利彩票事业负责,同时有零零散散的社会爱心人士捐助食品、衣物、玩具、金钱等,但是缺乏相关的基金会等团体组织。三、延吉市儿童福利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一)针对民族地区特色,员工结构有待优化据调查,该福利院会朝鲜语的员工只有 1 人,但针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样一个民族地区,以及院内 80%的朝鲜族儿童,员工的民族语言能力对进一步提升照料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并且院内员工男女比例不协调的现象也

7、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笔者认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男性与女性都对他们有重要的影响,应该摈弃“男性不能当护工”的传统观念,明确男性护工对于儿童生理、心理等全面发展的影响。专业社会工作者是福利院内提供服务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大众对其认知不足,还有许多人认为社工就是志愿者。针对儿童福利院这种特殊国家福利事业机构,应该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的作用,并对社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中,大部分涉及社工岗位的招聘条件中,对专业并没有要求,学历要求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这导致招聘的人员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招聘的社工多为临时工,没有针对他们制定的成文规则和考核标准,受雇人员专业

8、技能水平有限。(二)场所封闭化管理,缺乏与外界的交流目前院区仍为封闭化管理,不允许外界人士进行探望、采访或进行志愿活动等。院内儿童除上学之外,大部分时间只允许在院内活动,很少与外界联系,这就给儿童接触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相关专业志愿者队伍无法进入院内开展志愿活动,不能有效帮助儿童去解决社会认知、情感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一些高校相关专业学者亦不能够有效探讨儿童福利院现行运行机制体制中有待完善和提高的问题。同时,护工人数少于院内儿童人数的现状,不能够有效针对每一个儿童进行相应的个案分析,并通过个案分析,去逐一解决每个儿童待解决的问题。院内活动时组织的游戏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体力

9、游戏,并未开展启发类的益智游戏。儿童成长发展是一个长期并且与不断与外界接触不断探索的过程,基于此,福利机构等应调整原有的封闭化管理方式,以避免院内儿童出现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脱节、社会角色缺失等问题。针对院内 47 名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或者询问方式进行的访谈显示了目前福利院儿童对于与外界人群接触等问题的想法。数据表明,73.8%的儿童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人;61.9%的儿童希望和所接触的人进行交流;69.0%的儿童希望进行互动游戏。因此,院内现行的封闭化管理运行体制有待升级完善。(三)团体组织资源链接缺乏,精神陪伴不足调研人员通过参与观察以及半结构式访谈得知,儿童福利院并未成立相关的社会基金会

10、。参与观察的 1 个月过程中,笔者得知有 27 名社会人士进行了捐助,捐助的物资主要包括食品、衣物、玩具、金钱等,但都是零零散散的。工作人员表明,捐助的物资先到安保人员手中之后再转手到福利院。社会的爱心人士很多,院里经常会收到大家捐赠的物品,有的爱心人士则因为不能进来,放在门口留张纸条就走了。而更多的人是受封闭管理限制以及不知道捐赠途径等原因,未能达到捐赠的目的。虽然该福利院每年开支来源均为民政局拨款和少量社会爱心人士零零散散的捐助,已经足以在物质生活方面满足院内儿童的衣食起居和上学,但是缺乏团体组织进行慈善资源的整合与链接。此外,院内儿童也缺乏长久性的精神陪伴,该院获得的爱心援助多是物质方面

11、,而鲜少有人关注到院内儿童的精神需求,也缺乏相关服务的提供渠道。四、关于提高福利院儿童生活质量的思考(一)建立培训体系机制,培养专业社工702023.8 理论探索队伍福利院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专业队伍的呵护与教育。要进一步提高院内儿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就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现有的护工人员、社工人员等应建立专业的培训体系,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达标后方可继续工作。针对护工人员,要提升护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引导护工除了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这些儿童外,还要多提供精神抚慰,进行长期的精神陪伴。针对社工岗位,应在公开招聘社工人员时提高标准,多维度、多层次去综合评估社工的专业能力,同时定期开

12、设专业培训课程,鼓励先学带后学,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定期的课程讲座,帮助之前的社工人员提高专业能力,逐渐打造一支专业的社工队伍。此外,福利院内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对儿童成长有着关键作用,对于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考核是工作人员考核的重中之重。同时,针对延边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还应开设朝鲜语培训课程,这对于增强院内少数民族儿童民族自信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二)与高校建立联系,组建长期的志愿者队伍高校是培养坚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度的关键,能够带领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机构与社会团体,提升学生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可度和实际服务能力。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高校通过与政府部门

13、建立联系,将高校社会实践课程一定程度上转换成与儿童福利院的结对子活动,让学生在给福利院儿童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促进自我成长。此外,还可以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建志愿者队伍,由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成为组长,结合心理学、学前教育等学科,与福利院进行结对子活动,针对每名福利院儿童建立个案报告并提供专业分析,帮助院内儿童解决个性化问题,让其感受到温暖和关怀。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实际服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前,应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要针对福利院儿童的特殊人群开展服务,有针对性地制定互动游戏,并将短暂的陪伴变成持续的关爱,定期进行志愿者活动。(

14、三)设立公益慈善项目,链接慈善资源应组建专门的儿童公益慈善团体,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关爱孤弃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帮助这些特殊儿童增强信心,快乐成长。应招募志愿者组成一个团队,在招募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考察其是否愿意为儿童福利事业作贡献,对志愿奉献精神是否有着认同。应进行定期宣传,并筹集善款,确保在开展儿童福利项目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应整合志愿组织资源,组织相关志愿者前往儿童福利院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娱乐文化活动,如与其他儿童交朋友、聊天、合影、齐唱一首歌等,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往福利院与小朋友们一起交流玩耍,帮助福利院儿童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摆脱内心的负面消极情

15、绪,使福利院儿童群体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四)激发自我潜能,促进健康快乐成长自信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发现自我优势特长,是树立自信的重要途径。应广泛开展各类互动游戏,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鼓励院内儿童勇于尝试,在每一次尝试中去激发自我的潜能;同时帮助每个儿童了解自我以及看到自己的优势特长,并且在互动游戏过程中,适时提出赞美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加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获得交友和分享带来的快乐,主动与朋友、他人沟通,消解自身的孤独感,让他们也能和其他少年儿童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情,健康幸福快乐成长。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找到兴趣所在并培养成自己所

16、长,不断去丰富自我人生阅历,实现健康快乐成长。参考文献:1 李昌儒.福利院儿童自卑问题原因分析和改善策略 J.亚太教育,2015(34).2 钱霖亮.另类的“小皇帝”:福利院儿童的零食消费和抚育政治 J.思想战线,2017,43(5).3 杜妍智,李旭.社会教导视角下的福利院孤残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以 J 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服务为例 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6).4 井淼,音乐教育对福利院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J.文化产业,2022(6).5 朴美兰,金花善.新时代东北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11).(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责任编辑 虞佳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