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20350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4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91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丁雅莉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58例重症肺炎合并 ARDS 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 129 例。对照组用仰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用俯卧位机械通气。结果 观察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 ARDS 患者以俯卧位机械

2、通气护理的效果显著。关键词:关键词: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机械通气;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73 重症肺炎患者的肺部组织炎症程度高,可造成全身炎症反应,常致使患者低氧血症明显,精神萎靡和嗜睡、烦躁等症状显著,血压水平显著降低,未及时为患者治疗时,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引发 ARDS,脉搏微弱且心率加快,身体发绀情况加重,甚至有休克与周围循环衰竭的情况,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2。上述病情患者应及时接受专业治疗和护理,采用机械通气为患者辅助呼吸,快速纠正患者的机体状态,改善患者生命征与生命状态,维持患者心脏与肺脏功能,目前机械通气体位有仰卧位和俯卧位之

3、分,但不同体位起到的效果有一定差异,应为患者选择有效的体位进行机械通气,有效增强临床疗效,使患者的预后充分改善3-4。本文对 258 例重症肺炎合并 ARDS 患者临床资料作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收治的 258 例重症肺炎合并 ARDS 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129 例。纳入标准:(1)入院完善检查确诊病情。(2)各项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家属愿意配合临床工作。排除标准:(1)发病前有重大脏器功能障碍5-6。(2)合并精神心理疾病。(3)未完成规定治疗与随访。两组基线数据比较,P0.05。见表 1:1.

4、2 方法 为患者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保持潮气量在每千克 6-8ml,频率为每分钟 8-12 次,呼气末正压 5-10cmH2O7-8。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仰卧位、俯卧位机械通气,仰卧位即常规体位,俯卧位主要由自制海绵垫辅助,在给患者调节体位前 30min 停止鼻饲,防止体位变化过程中患者出现食物反流,帮助患者清洁口腔和呼吸道,将分泌物清除后,将患者放在专门的海绵垫上,适当的调节体位,保持患者身体状态舒适稳定,注意将患者身上的管路梳理好,如果患者有烦躁焦虑等情绪,给患者用药镇静镇痛,防止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要为患者振动排痰,每天定时为患者叩背,促使患者呼吸道和口腔中的分泌物有效排出,给患者不定时

5、按摩骨突处和被压的位置,加强患者生命征检测。1.3 观察指标(1)血气分析:用专业仪器检测患者护理前后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2)血流动力学:用监护仪器检测患者护理前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率。(3)临床指标:记录患者气管插管时间、ICU 入住时间,检测氧合指数与呼吸频率。(4)临床疗效:根据文献制定标准评价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9-10。(5)不良事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用 检验、x2检验研究资料,用、(n,%)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血气分析 观察 组 护理 前 后血 二 氧 化碳 分

6、压水 平 由约tsx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92 51.09mmHg 降低到约 39.14mmHg,血氧分压水平由约57.46mmHg 升高到约 96.20mmHg,血氧饱和度水平由约87.65%升高到约 97.32%,对照组护理前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由约 51.12mmHg 降低到约 43.05mmHg,血氧分压水平由约 57.53mmHg 升高到约 91.68mmHg,血氧饱和度水平由约 87.73%升高到约 93.15%,P0.05。见表2:2.2 血流动力学 观察组护理前后 MAP 水平由约 64.29mmHg 升高到约 83.98mmHg,CVP 水平由约 9.50c

7、mH2O 降低到约8.25cmH2O,HR 水平由约 152.30 次/min 降低到约 92.43次/min,对照组护理前后 MAP 水平由约 64.32mmHg 升高到约 78.95mmHg,CVP 水平由约 9.48cmH2O 降低到约9.01cmH2O,HR 水平由约 152.26 次/min 降低到约114.70 次/min,P0.05。见表 3:2.3 临床指标 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约 10.84d 短于对照组 13.29d,ICU 入住时间约 11.72d 短于对照组 14.17d,氧合指数约 310.94mmHg 低于对照组 240.18mmHg,呼吸频率约 25.39 次/mi

8、n 高于对照组约 33.54 次/min,P0.05。见表 4:2.4 护理效果 观察组显效率 60.47%(78/129),有效率 34.88%(45/129),无效率 4.65%(6/129),对照组显效率33.33%(43/129),有效率 55.81%(72/129),无效率10.85%(14/129)。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123/129)高于对照组 92.25%(119/129),卡方=4.225,P=0.0400.05。2.5 不良事件 观察组躁动与气管痉挛、非计划性拔管均 1 例(0.78%),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0 例(0.0%),对照组躁动与非计划性拔管均 2 例(1

9、.55%),气管痉挛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均 3 例(2.3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2.33%(3/129)低于对照组 7.75%(10/129)卡方=3.969,P=0.0460.05。3 讨论 重症肺炎合并 ARDS 患者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发病与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以及所处环境不良等情况有关,病情持续加重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极大,呼吸衰竭 表 1 基线数据 (s)组别 n 年龄(岁)发病到入院就诊时间(h)性别 低氧血症严重程度 女性 男性 轻度 中度 重度 观察组 129 48.607.53 2.081.25 65(50.39)64(49.61)52(40.31)49(37.98)28(

10、21.70)对照组 129 48.627.48 2.121.13 67(51.94)62(48.06)54(41.86)45(34.88)30(23.26)t/x2-0.021 0.269 0.062 0.064 0.268 0.089 P-0.492 0.394 0.803 0.800 0.605 0.765 表 2 血气分析(s)组别 n 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血氧分压(mmHg)血氧饱和度(%)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129 51.0910.42 39.146.26 57.464.19 96.2011.32 87.653.54 97.321.03 对照

11、组 129 51.1210.50 43.057.24 57.534.21 91.6810.76 87.733.59 93.152.47 t-0.023 4.639 0.134 3.287 0.180 17.697 P-0.491 0.000 0.447 0.001 0.428 0.000 表 3 血流动力学(s)组别 n MAP(mmHg)CVP(cmH2O)HR(次/min)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129 64.295.61 83.984.03 9.502.14 8.252.02 152.305.52 92.434.39 对照组 129 64.325.68 7

12、8.955.17 9.482.07 9.011.25 152.265.48 114.7012.32 t-0.043 8.715 0.076 3.634 0.058 19.339 P-0.483 0.000 0.469 0.000 0.476 0.000 表 4 临床指标 (s)组别 n 气管插管时间(d)ICU 入住时间(d)氧合指数(mmHg)呼吸频率(次/min)观察组 129 10.840.65 11.721.04 310.9415.35 25.392.09 对照组 129 13.291.70 14.171.37 240.1825.16 33.543.17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

13、药卫生 93 t-15.289 16.178 27.268 24.379 P-0.000 0.000 0.000 0.000 症状明显,致使患者有明显的身体发绀、缺氧等,患者病死率的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对上述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非常关注,强调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采用专业的呼吸机帮助患者解决呼吸衰竭的问题,对患者血氧浓度有效提高,这对患者生命征的稳定有积极作用,可更好的纠正患者的身体发绀,深度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6。近年临床对患者机械通气体位的研究诸多,护理时也非常关注患者的体位摆放,有调查显示俯卧位机械通气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ARDS 患者的呼吸衰竭情况,解决患者的临床综合征

14、,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这对伴有上述综合征的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控制作用明显,可加强临床疗效,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7。本次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前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由约 51.09mmHg 降低到约 39.14mmHg,血氧分压水平由约 57.46mmHg 升高到约 96.20mmHg,血氧饱和度水平由约 87.65%升高到约 97.32%,MAP 水平由约64.29mmHg 升 高 到 约 83.98mmHg,CVP 水 平 由 约9.50cmH2O 降低到约 8.25cmH2O,HR 水平由约 152.30次/min 降低到约 92.43 次/min,气管插管时间约10.84d,ICU 入 住 时

15、 间 约 11.72d,氧 合 指 数 约310.94mmHg,呼吸频率约 25.39 次/min,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 92.25%,不良事件少。本次俯卧位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的胸腔压力梯度有效减少,肺泡受到的压力无较大差异,且背侧的肺泡能有相对高的开放性,这对重症肺炎合并 ARDS 患者的病情改善有着积极作用,相较于仰卧位机械通气而言,可避免患者重力依赖区发生严重的损伤,避免重力因素对患者背部肺组织造成较大影响,防止血液灌注状态丰富的背部肺组织因胸腔压力产生肺泡闭陷,增强患者机械通气状态下的肺泡通气量,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呼吸8。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使患者肺泡重新开放,使肺部的水肿液被有

16、效分布,肺部血流和通气比例可得以调节,这时患者的肺容积能有效扩大,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患者的呼吸衰竭9。俯卧位状态下患者肺部可受到均匀的重力,肺组织深处的痰液可被有效引流,由于患者的气道阻力相对减小,不需要较大的呼吸做功,可使患者的呼吸功能更为稳定,更好的纠正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能得到有效纠正,患者的身体发绀等症状可显著减轻,且不会对患者肺组织造成较大损伤10。综上所述,本次机械通气方式对重症肺炎合并ARDS 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显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身体状态,促使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参考文献 1殷文超,刘莅欣.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

17、临床医生杂志,2022,50(09):1054-1056.2 Petrone P,Brathwaite CEM,Joseph DK.Prone ventilation as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elated to COVID-19J.Eur J Trauma Emerg Surg.2021,47(4):1017-1022.3胡月红,应利君,周尧英,等.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气道菌群分布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5):2279-2283.4孙杨,曹岚.超声胃窦运动指数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患 者

18、 肠 内 营 养 中 的 应 用 J.中 国 实 用 护 理 杂志,2020,36(19):1482-1485.5杨雪,陈莹,卢淑亚,等.重症肺炎患儿俯卧位与仰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其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4):2663-2667.6银青梅,周月琼,江维军.对比常规护理与俯卧位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护理要点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65+198.7杨敏,陈芳,王小梅.不同体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08):905-907.8丁乾容,刘欢,杜爱平,等.1

19、例孕中后期重症肺炎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俯卧位治疗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21,20(02):79-83.9张津婷,王颖,屈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04):121-123.10高娟,董亚芬.间断式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94 窘 迫 综 合 征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J.当 代 护 士(中 旬刊),2021,28(08):134-136.11张慧慧,胡月红,周尧英,等.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24):3734-3738.12

20、李克芳,孙潺,崔艳红,等.密闭式吸痰联合肺复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01):79-81.13胡漫林,利齐冠,邓仙炳,等.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9):21-22.14唐龙,聂泽坤,张小云.俯卧位通气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09):48-55.15陈能辉.俯卧位机械通气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3):77-79.16余敏敏,钟剑峰,龚晓莉.小儿脓毒症合并急

21、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俯卧位通气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957-1960.17侯慧.俯卧位机械通气辅助药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7):14-16.18区晓芬,区晓珊,冯焕珍.以 HAPA 为基础的细节护理在重症肺炎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128-131.19迟超,刘宏宇.VV-ECMO 联合俯卧位通气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体会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S1):71.20于奕,李暘,李姗姗,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7):977-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