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部淋巴结肿大查因诊断思路 一 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各科最常见的病症,也是病理科最常检查、诊断的病变之一。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时即使行组织切片检查,也难以获得明确诊断。一、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3个方面,即感染、肿瘤及其他因素。1、感染因素:细菌性:牙、扁桃体、面部或头皮细菌感染,结核,梅毒,猫抓病(汉塞巴尔通体经猫抓、咬后侵入人体,以局部皮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莱姆病;病毒性:疱疹性口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感染(AIDS病);寄生虫:弓形体病;原因不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2、肿瘤因素:原发性:霍
2、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继发性:癌(口腔、唾液腺、鼻咽部、甲状腺等的转移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尤文肉瘤,其他间叶肿瘤。3、其他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结节病,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血管滤泡增生(包括Castleman病、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即木村病及相关疾病)免疫球蛋白(IgG)重链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二、颈部各分区常见肿块及其诊断要点 五部分:即颌下三角区、颈动脉三角区、颈前正中区、颈侧区及颈后区。1.颌下三角区 (1)涎石病及慢性颌下腺炎 以中年男性多见,表现为颌下腺肿大,质地变硬,并且多为单侧受累。(2)慢性淋巴
3、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还可以有:a:血沉加快;b:OT试验阳性;c:可有低热、盗汗;d: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3)颌下腺囊肿和舌下腺囊肿 (4)颌下淋巴管瘤 发生于颌下区多为海绵型淋巴管瘤。多为无痛性肿胀。穿刺有时可抽出清亮透明的淋巴液。(5)腮裂囊肿 多见于青壮年,肿块生长缓慢,质地柔软,有波动感,但无搏动。(6)颌下腺肿瘤 发病年龄在50岁上下,恶性者年龄更大一些。症状多为无痛性,肿块呈进行性增大 2.颈动脉三角区(1)神经鞘瘤 中年人多见,初起时质地坚韧,长大后容易粘液变,质地变软。触诊时肿块可沿神经轴左右移动,但不能上下移动。(2)颈动脉体瘤 较少见。(3)颈动脉瘤 极为罕见。B超显示
4、与颈动脉相连的囊性影像,CT检查更有助于确诊 3.颈前正中区(1)甲状舌管囊肿 先天性疾病,多见于110岁儿童,一般无自觉症状。肿块质软界清,和表面皮肤无粘连,可随吞咽活动,伸舌试验阳性。(2)皮样、表皮样囊肿(3)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4)甲状腺机能亢进(5)慢性甲状腺炎(6)甲状腺腺瘤(7)甲状腺恶性肿瘤 4.颈侧区(1)囊性肿块 腮裂囊肿;囊性水瘤:临床上以儿童多见,尤其以2岁以内男性幼儿好发,本病90%在颈侧部,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触诊有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吸得清亮的淋巴液。海绵状血管瘤:本病属先天性疾患,如位置表浅可使表面皮肤呈兰色或紫色,如位置深则皮肤颜色正常。(2)实质
5、性肿块 转移癌;颈部淋巴结核和慢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恶性淋巴瘤:确诊主要靠活组织检查。血沉、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查,骨髓穿刺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5.颈后区(1)脂肪瘤 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圆形肿块。触诊表现呈分叶状,质软、基底大、活动度小、界限不清、有假波动感。(2)纤维瘤 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圆形肿块。触诊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活动度大、界清,和周围组织无粘连。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percutafleous needle core biopsy,PNCB)除手术外获取病理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有研究分析报道,此种方法对于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高,创伤小,可代替手术切检。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淋巴结定性诊断的金标准切除活检基础上的病理学诊断切除活检基础上的病理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