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谢 红糖尿病足的抗感染治疗文献来源文献来源1.梁丽荣,谭岩,赵维彦,等.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381-383.2.蒋铁建,廖岚.7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临床及病原菌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4),242-246.3.楼大钧,朱麒钱,金华伟,等.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58-1460.4.黄祥,吴建华,王素玲,等.糖尿病足抗感染用药特点与相关问题的讨论J.中国药师,2005,8(7),581-583.一、文献来源内容简介内容简介1999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卫生组织
2、(WHO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的三大病因:神经病变、血管缺血性病变、细菌感染糖尿病足的三大病因:神经病变、血管缺血性病变、细菌感染糖尿病足定义糖尿病足定义梁丽荣,谭岩,赵维彦,等.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381-383.共分共分6 6级:级:0 0级有发生足溃疡因素,目前无溃疡;级有发生足溃疡因素,目前无溃疡;1 1
3、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 5级全足坏疽。级全足坏疽。DMDM坏疽又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性坏疽。坏疽又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性坏疽。糖尿病足的三大病因:神经病变、血管缺血性病变、细菌感染糖尿病足的三大病因:神经病变、血管缺血性病变、细菌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经典分典分级方法方法为Wagner分分级法法梁丽
4、荣,谭岩,赵维彦,等.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381-383.病理变化复杂病理变化复杂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血糖,减轻足压力,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血糖,减轻足压力,去除外因,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营养神经与去除外因,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营养神经与改善循环治疗相辅,内外科配合治疗,一旦感染控制改善循环治疗相辅,内外科配合治疗,一旦感染控制困难,及时截肢。困难,及时截肢。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糖尿病足合并感染 文献分析与评文献分析与评论论文献一文献一1 122 2级级DFDF,即浅表的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链,即浅表的感染多由金黄
5、色葡萄球菌或者链球菌所造成的,球菌所造成的,3-53-5级级DFDF即骨髓炎以及深部的脓肿即骨髓炎以及深部的脓肿则有可能是由需氧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则有可能是由需氧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属以及厌氧菌属如类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属以及厌氧菌属如类杆菌、链球菌联合感染所造成。杆菌、链球菌联合感染所造成。明确病源菌的菌谱构成、致病力的变化明确病源菌的菌谱构成、致病力的变化及其生物特性,对于及其生物特性,对于DMDM的治疗至关重要。的治疗至关重要。梁丽荣,谭岩,赵维彦,等.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381-383.
6、文献二和三文献二和三 1 12、蒋铁建,廖岚.7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临床及病原菌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4),242-246.3、楼大钧,朱麒钱,金华伟,等.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58-1460.对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足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足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行分析。总例数送检数(比例)菌株数G+(比例)G-(比例)单一菌感染例数(比例)混合菌感染例数(比例)文献文献2 2706085.7%944648.9%4648.9%3151.7
7、%2948.3%文献文献3 31027068.6%1096155.9%4339.4%3752.9%3347.1%文献2和3病原菌分布的比较G+G-类别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葡菌链球菌变形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甲单胞菌属真菌文献22.1%19.2%6.4%7.4%13.8%8.5%3.2%1.1%2.1%文献316.5%14.7%11.0%8.3%11.9%10.1%8.3%4.6%4.6%文献二:G+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为61.88%,多重耐药株高达61.90%;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高,为94.72%;肠球菌属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磷霉素敏感率高,多重耐
8、药株达50%;链球菌属对磷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等高度敏感。G-菌:肠杆菌科中多重耐药株达39.5%,但对美罗培南未见耐药株出现;不动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对阿米卡星敏感;29例混合菌感染中,多重耐药株高达57.6%。文献三:G+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及头孢菌素较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G-菌对亚胺培南及加-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文献二和三药敏结果比较对对6060例例DMDM足患者的感染病原菌、抗菌用药等进行分析,足患者的感染病原菌、抗菌用药等进行分析,81.67%81.67%
9、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应用抗菌药物1010类类2828个品种,前个品种,前3 3位品种为位品种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及头孢曲松。细菌培养阳性率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及头孢曲松。细菌培养阳性率63.64%63.64%,治愈,治愈3737例,好转例,好转2323例。例。文献四文献四DM足感染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患者以高龄为主,多脏足感染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患者以高龄为主,多脏器(尤以肾脏)受累,应采用杀菌性抗菌药为主的联合器(尤以肾脏)受累,应采用杀菌性抗菌药为主的联合用药,并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用药,并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4、黄祥,吴建华,王素玲,等.糖尿病足抗感染用药特点与相关问题的讨论J.中国药师,2005,8(7),581-583.结论与启示结论与启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截肢、致残的主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要原因。DFDF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要用抗菌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要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同时辅以扩血管药物控制感染,同时辅以扩血管-微循环调节、营养神微循环调节、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经等药物治疗。重视病原学检查提高抗感染用药的有效性,加强综合治疗,合理用药。16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