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研究——以泸县非遗文化旅游App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376734 上传时间:2024-04-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研究——以泸县非遗文化旅游App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研究——以泸县非遗文化旅游App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研究——以泸县非遗文化旅游App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索研究摘 要泸县是四川省泸州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全国文物大县,拥有龙脑桥、泸县宋墓等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以龙桥、龙雕、龙舞为代表的龙文化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泸县非遗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随着泸州机场的迁建和高铁站的建成,泸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泸县龙文化非遗资源,结合数字化手段和新媒体技术,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视角,提出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的建设构想,为泸县非遗展示与传播搭建平台,助力泸县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关键词泸县非遗;数字化;展示平台中图分类号J5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556(2023)1

2、6-0033-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廖梦.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研究:以泸县非遗文化旅游App 为例J.天工,2023(16):33-35.廖 梦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研究以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为例基金项目:本文系泸州市民俗文化研究会 2023 年度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泸州市民俗文化研究会课题“非遗视域下泸县龙文化数字资源开发与传播策略研究”(编号:Lzms2023-11)、2022 年度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泸州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媒体展示平台研究”(编号:KA-220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廖梦(1989),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

3、方向:数字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增强文化自信,前提是对文化传统有充分的事实认知和价值认同。非遗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聚的重要文化图腾,保护和传承非遗对展现中华文明、延续历史文脉和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泸州泸县非遗项目及资源丰富,被誉为“龙文化之乡”,形成了以龙舞、龙桥、龙雕为核心元素的龙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其中以龙脑桥为首的龙桥群尤为罕见,桥梁上雕刻有龙、麒麟、狮、象等吉祥物,雕刻工艺细腻精湛,被誉为“石刻艺术第一桥”,至今仍在使用当中,与当地人民的生活结合紧密。基于泸县龙桥群雕刻

4、特征与美学,当地政府以龙文化雕塑为主旨建设了龙桥文化生态园,将龙脑桥与龙脑寺连通,使泸县龙文化扎根地域民间文化,形成极具泸县特色的人文风貌和文化内涵。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搭建的意义非遗数字化保护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非遗技艺的采集、存储和重现。采集和存储是利用数字可视化技术将非遗技艺的制作工序和制作材料等进行记录,而重现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非遗进行情景再现。其二,非遗资源的转化与创新。多元化的数字技术为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扭转了非遗与受众之间的疏离,如将非遗资源进行提取和整合,开发为既体现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又兼具商业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使其更符合受众心理诉求和文化产业

5、发展形势,以达到非遗活态传承的目的。其三,非遗的传播与推广。非遗传播尚处于出版印刷类或影音视频类的传统模式阶段,而传统媒介如广播电台、电视媒体、印刷出版物等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推广力度十分有限。非遗资源数字化开发结合媒介的融合创新,可以呈现出视觉丰富的展示效果,打破以往扁平、静态的传统展示模式,以立体的、动态的、可交互的形式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进而提升非遗感染力和传播力。二、泸县非遗数字展示平台现状在互联网生态圈,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革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数字化赋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早已成为共识,泸县的相关部门也积极探索泸县非遗的数字化转化,如搭建泸县旅游官方站点,实时更新泸

6、县文旅相关的资讯;又如建立宋代石刻数字博物馆公众号,将藏馆内的文物通过三维技术转化为数字文物等,这些数字化手段使泸县非遗拓展了推广平台、丰富了展览形式,但数字技术的应用仍趋于33天工 2023 年第 16 期单一,界面的视觉设计未充分利用非遗资源素材,过度强调技术也往往容易忽略内容与形式结合上的创新,导致受众对非遗数字化传播产生审美疲劳,而同质化、低质化的传播方式使非遗显得空洞、扁平,对非遗的传创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泸县文旅在线平台对非遗的展示仍以图片结合文字介绍或视频影像记录为主,且大部分图片拍摄质量较低,裁剪粗糙,无法激发受众主动了解泸县非遗的兴趣。被动的图文与影像信息传播模式使

7、受众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缺乏互动感与参与感,而新闻专题式的内容结构也使非遗信息相对独立、分散,用户在浏览完一篇专题内容后只能通过回到首页或跳转到下一个无逻辑关联的专题,内容结构上未进行逻辑性的串联与延展,与非遗因历史进程应体现的渐变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相背离,无法激发用户持续探索的兴趣,既影响用户体验,也容易造成非遗普及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偏差。三、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设计思路在信息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类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手机作为数字信息存储和传播的载体,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催生出丰富的 App 产品,也启发了非遗传承保护与App 融合创新的模式。早在移动终端

8、App 应用市场逐渐完善之初,一些非遗大省就已对“非遗+App”的模式进行开发探索,如“AR 安徽非遗”App,对安徽省现有的非遗项目进行普及,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让用户在获取非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互动的趣味性,激发用户主动求知与探索的欲望。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基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以非遗保护、普及与传创为出发点,结合泸县文旅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的内容结构搭建提出了以下思路。(一)泸县非遗+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是将非遗资源进行数字转化后进行数字储存的虚拟空间,具备非遗资源储存与展示的双重功能。以泸县宋代石刻数字博物馆为例,馆中现藏文物就有 1.4 万余件,囊括石刻、玉

9、器、金银器等 26 个种类的文物和工艺藏品,存在大量的史料文献。数字博物馆可以有效改善因传统储存材质保存不当造成的信息丢失的问题,将藏品按类型进行有序分类,便于查阅。另外,数字博物馆也承载着非遗展示与普及的功能,数字博物馆的优势在于可将纯文字信息和扁平的图形可视化、动态化、立体化,如结合立体扫描和三维建模技术,将文物以立体的、可交互的方式进行展现,为受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二)泸县非遗+旅游泸县文旅产业的发展也是当地政府重视的工程之一,泸县以龙脑桥为首的龙桥群数量众多、分布较广,通过规划和建设打造了以龙脑桥为核心的龙桥文化生态圈,沿九曲河形成风景环线,结合园区内独特的龙桥、龙雕文化,以“龙桥

10、生态园”“龙子文化传统村落”以及龙主题的节庆与活动打造独一无二的“中国龙乡”文化品牌,在形成新农村综合体发展模式的同时,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村寨的集群区域,并带动文化创意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依据景区规划设计道路导览系统,用户可根据自定义选择合理、优化的旅游路线。除了提供旅游路线推荐服务,用户还可以参与非遗数字化体验、分享个人旅游攻略等,是非遗文化旅游 App 中比较核心的功能。(三)泸县非遗+文创+商家非遗文创产品是将非遗资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高度浓缩的产物,同时因其符合当下受众的心理诉求,所以又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空间。例如,基于泸县舞龙文化

11、、石刻文化提取瑞兽图腾、人物造型、服饰纹样等,创作出丝巾、书签和手机壳等文创产品,如在第六届中国商品博览会中亮相的以宋代花卉石刻为设计元素推出的“如花如锦”龙城泸县冰皮甜点大获好评。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为有直接消费愿望的用户提供了便捷通道,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满足了其购买非遗文创产品的愿望,并反向刺激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反哺非遗的保护与传创,形成良性循环。四、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设计实践(一)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用户定位非遗文化旅游 App 既是保护和科普非遗的工具,也具有文旅推广和地方宣传的商业属性,需要依据目标用户的需求和产品市场的规律进行用户定位。通

12、过走访调查,明确泸县文化旅游 App 的主要受众和目标群体,可分为以下三类。1.对泸县非遗有研究需求的群体App 融合数字博物馆功能,承载非遗相关的史料素材,可以为有研究需求的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和素材收集等服务。2.热爱文旅的群体App 融合文旅功能可提供路线推荐、地图导航以及时事热点讯息等服务,满足热爱旅游并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青年群体。3.对泸县非遗文创产品感兴趣的群体App 融合文创产品功能,基于泸县龙文化打造IP,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满足对龙文化或地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用户。34 探索研究(二)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功能结构设定根据前期调研及用户定位,将泸县非遗资源进行统筹划分,根据 A

13、pp 功能及非遗资源类型,将功能结构梳理为走进龙城、非遗文旅、非遗资讯、数字博物馆、非遗文创五个模块,根据这五个模块的内容,结合泸县非遗特色元素进行 UI 图标设计,放置于 App首页的金刚区,既可作为导航引导用户根据需求进行点击浏览,又从视觉上体现形式美法则,提升用户使用 App 产品的舒适体验。走进龙城模块的核心内容是以与龙文化相关的龙舞、龙桥、龙雕以及宋代石刻等国家级文化遗产为主,如进入龙桥详情版块,以龙脑桥为首详细展示了龙脑桥的历史沿革、桥体的建筑结构及石雕艺术的特点,针对中间八座桥墩上雕刻的龙、狮、象和麒麟四类瑞兽,分别采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展示,用户可通过点击对瑞兽石雕模型进行

14、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沉浸式观赏石雕纹样细节,增强用户的观感、体感和触感。在此版块的子页面还有对牛滩木雕、海潮剪纸、玄滩狮舞及特色美食等泸县民俗相关非遗的二级分类。非遗文旅模块主要是将泸县非遗融入旅游路线,打造宋代石刻龙桥文化生态圈(龙脑桥)屈氏庄园博物馆(雨坛彩龙)“泸州河”川剧艺术的非遗体验路线,进一步推动本地文旅经济的发展。非遗资讯模块是将非遗相关的活动、政策、新闻等讯息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进行实时更新,为用户提供讯息的同时,还设置了收藏、评论和转发功能,用户可将感兴趣的内容转发到微信和微博等第三方平台,通过用户自发推广提升 App 的曝光度,吸引更多用户注册,从而促进泸县非遗的传播与

15、推广。数字博物馆模块是对接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的独立模块,用户可以通过 App 在线观赏数字化文物,通过虚拟漫游浏览场馆内部,此模块还可提供博物馆导视地图、语音讲解等服务线下游客的功能,可以说数字博物馆打破了线下博物馆对于空间的限制,可以吸引和容纳更多线上游客,能有效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非遗文创模块是为用户和商家搭建的交易平台,商家可依托平台开发基于泸县非遗资源的文创产品和体现当地民俗传统的美食等,用户可通过线上购买和定制文创产品。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其龙体造型与龙脑桥的主龙头极其相似而别具特色,用户可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的彩绘方案,并搭配龙舞特有的“龙出洞”“龙滚宝”“跳龙门”等形

16、态,再选择手机壳、方巾、笔记本等样机生成产品效果图,最后确定方案,完成文创产品定制。非遗文创模块推动了文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突出了地域性文化特色,将非遗资源转换为资本,有效推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三)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交互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是 App 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用户对 App 的使用体验。App 具备一套严谨的交互逻辑,用户通过点击和滑动进行操作,不同的选择会导向不同的结果。交互设计除了常规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外,在一些特定模块加入交互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趣味性。例如,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中,在一些非遗科普模块植入了互动小游戏环节,游戏基调以轻松有趣为主

17、,采用能体现中国传统技艺的如水墨、剪纸或时下流行的国潮等风格,让用户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剧情提示下进行选择和判断,在闯关的同时加深对泸县非遗的印象。趣味互动可有效提升用户对 App 的使用体验,增加用户好感与黏性,轻松愉悦的互动方式也更利于科普泸县非遗。(四)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视觉元素设计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的界面视觉设计也是对非遗的体现,界面的布局、文字、配色、图标及图片的搭配直接影响到用户对非遗的感知。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采用扁平简约风格,给予用户通透感,操作也更直观便捷。App 以黄棕调为主色,以沉稳的着色凸显非遗的历史厚重感,明黄与红棕调为辅色,展现非遗的活力与丰富多

18、彩,也寓意非遗的新生。App 内部的图标系统均采用线性或剪影图标,在首页金刚区图标设计中融入泸县非遗视觉元素,达到形式与内容上的统一。五、结束语非遗数字化是助力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手段,泸县非遗文化旅游 App 设计是传统文化与创新科技融合的产物,能促进非遗与文旅、文创等产业的融合。在强调融媒体创新传播的当下,泸县非遗文化旅游App 整合了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各短视频平台,兼容不同形式和类别的泸县非遗资源,力求成为泸县非遗传播的主要途径,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提升泸县非遗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为泸县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优的环境和更多的机遇。参考文献:1梁杨.数字博物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四川省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实践J.社会主义论坛,2022(11):52-54.2卢蕊.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 App 视觉设计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3):133-136.3刘叶,韩帆.数字化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6):81-8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