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69451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18页例题。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物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人手的思想。教学目标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

2、间隔距离”的关系。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间隔”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让你们猜个谜语好不好?出示谜面:(打一人体器官)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请你们伸出左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

3、什么?(5个手指,4个空隙)这4个“空隙”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学生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2、在队列中找“间隔”。我们在排队时,也出现了间隔数与人数之间的某种关系。下面,请几位同学上来排队(先请三人起来排队)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再增加1人)再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再增加1人)继续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通过观察同学们刚才排队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人数与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人数比间隔数多1,或者

4、间隔数比人数少1)3、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队列中间隔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称为植树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4、刚才我们谈到的手指和队列的问题都是植树问题,大家能说出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吗?教师举例:(上课和铃声、整点敲钟报时、美国五年一届的总统选举)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每隔5米是指什么,两端

5、要栽,并重点理解“每隔5米”就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间距;两端:也就是这行树的两头)然后教师提问: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答案呢?(如果要求同学们通过画图证明,每5米1棵,那究竟要画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那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我们可以把这条路看作较短的10米、15米、20米通过画图得出规律,再根据规律求100米路要植树的棵数),这是在我们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花繁为简

6、法”。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学生实践记录单出示实践记录单后,教师先示范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间距,间隔数,线路总长”等,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线路总长、间距、间隔数”。5米5米a、 同学们在全长1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0米b、在长15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五米一棵,可植多少棵?(线段图),学生通过画图探究,逐渐对总长、间隔距离、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建模。c、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五米一棵,可植多少棵?那么在长25米和30米的小路上呢?(1)学生自主活动,完成实践记录单。(学生完成这个表

7、格后,教师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怎样求间隔数?怎样求棵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全长(米)101520间距(米)555间隔数(段)棵树(棵)(2)观察表中的棵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或间隔数=棵数1),全班齐读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能不能解决例1的问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提问: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间隔数)20+1=21 为什么还要+1?(因为两端要种的棵数=间隔数+1)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知道该怎么做了吗?3、解决实际问题

8、(口答)教师说间隔,学生说棵数。(或者教师说棵数,学生说有几个间隔。)小组内各同学互相出题。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如果知道了间隔数和间距(每两棵树的距离),怎样求总长呢?(引导学生说出:总长=间隔数间距(板书)4、完成“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中的间隔数是多少,间距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教师可再进一步提问:如果在公路的两侧植树,又该怎么做?)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植树的棵数,求间隔数,求植树的路线的总长度,解决这几

9、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同的,就是要运用好段数与点数之间的规律。三、应用规律,解决拓展1、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练习全路长(米)间隔距离(米)间隔数(个)棵数(棵)130525010342141000101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0时敲响10下,需要多长的时间?3、小明要在全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如下图),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下植树方案。(此题留待学生思考,为以后教学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做铺垫)(二)(一)5米 20米20米四、谈谈你的收获?学生谈谈收获,教师总结。五、作业 完成教科书练习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 两端都栽 )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总长间

10、隔距离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新课程教材把它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教学了课本106-108页例1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一、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

11、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教学中,我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模拟实际栽树。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化繁为简,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其次,通过画线段图,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

12、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三、注重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其后,改变间距,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再次验证,并完成表格,从而发现规律。在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一定的培养。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二是进行变式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这节课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也有许多遗憾。一是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画图探究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比较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其次是操作方法交待不够清楚,以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出现操作困难,影响操作效果。二是练习设计不够精。因为希望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呈现给学生,所以没有把握好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