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2∕T 3198-2020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吉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3386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1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T 3198-2020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22∕T 3198-2020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22∕T 3198-2020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22∕T 3198-2020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22∕T 3198-2020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B 1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1982020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ix-releasing Trichogramma against Chilo suppressalis 2020 - 11 - 23 发布 2020 - 12 - 30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198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2、: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绿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迪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臧连生、张俊杰、杜文梅、阮长春、朱兴友、豆少辉。 DB22/T 31982020 1 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二化螟虫情监测、放蜂前准备、田间释放和记录与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水稻二化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92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

3、规范 GB/T 17980.1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鳞翅目钻蛀性害虫 NY/T 1166-2006 生物防治用赤眼蜂 AP-45-AA-2017-03 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 AC-91-FS-2015-31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 3 术语及定义 NY/T 1166-2006 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NY/T 1166-2006 中的某些术语定义。 3.1 水稻二化螟 rice striped stem borer 鳞翅目 (Lepidoptera) 螟蛾科 (Py

4、ralidae) 的一种危害水稻的钻蛀性昆虫 (Chilo suppressalis) 。 3.2 赤眼蜂 trichogramma 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赤眼蜂属(Trichogramma)的一类卵寄生蜂。 注:本标准涉及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稻螟赤眼蜂(T. japonicum)。 3.3 中间寄主卵 factitious host eggs 供工厂化繁蜂用的柞蚕蛾剖腹卵或米蛾卵。 NY/T 1166-2006,术语及定义2.3 3.4 水田放蜂器 parasitoid-re

5、leasing capsule for paddy field 用于盛装赤眼蜂寄生卵,适合水田释放赤眼蜂的器具。 4 虫情监测 DB22/T 31982020 2 在水稻种植区,每年 5 月上旬开始,按 GB/T 15792 的要求,开展越冬代蛹发育进度调査,同时结合田间成蛾发生动态监测,确定二化螟产卵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具体操作方法见附录A。 5 放蜂前准备 5.1 选择放蜂器 选择材质无污染可降解、能自动漂浮于水面、具有抵御天敌捕食及防雨防水功能的放蜂器。 5.2 混合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的混合比例为 8:3:1,混合蜂总数量每个放蜂器不少于 4000 头。

6、5.3 运输贮藏管理 运输途中,应控制赤眼蜂包装箱内温度 18 26 ,遮光、防雨;限 12 小时内运达放蜂点。遇阴雨天气或不能及时放蜂,将放蜂器放在 3 6 条件下贮藏,贮藏期不超过 5 天。 6 田间释放 6.1 放蜂时期 在水稻二化螟产卵的始盛期开始放蜂, 在第 1 次放蜂后, 每间隔 5 天7 天放 1 次蜂, 共放蜂 3 次。 6.2 放蜂数量 每亩每次均匀投放 3 个放蜂器,3 次累计投放 9 个放蜂器。 6.3 放蜂方法 赤眼蜂混合释放分人工和无人机两种: a) 人工释放, 应按计划组织足够的人力, 在规定范围内手工投掷放蜂器。 释放时间以清晨 5:009:00 时或傍晚 16:

7、0019:00 时为宜; b) 无人机释放,放蜂过程中应将赤眼蜂放蜂器在 10 15 条件下贮藏 ;承担释放服务的单位和无人机驾驶员,应符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具有超过 1 年的植保无人机操作经验。 6.4 注意事项 在水田进行赤眼蜂混合释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放蜂田水深不低于 5 厘米; b) 放蜂器抛点误差不超过 2 米; c) 放蜂器应在 24 小时内全部投放完毕,且避免接触 26 以上环境; d) 放蜂前 7 天10 天禁止使用对赤眼蜂具有毒性风险的农药; e) 避免在风雨等恶劣天气释放; f) 放蜂水田 3 天内不宜排放水,避免放蜂器漂离位

8、点过大。 DB22/T 31982020 3 7 防治效果调查 防治效果调查及计算方法见附录B。 8 记录与档案 应对整个放蜂过程及防治效果及时记录、存档,档案至少保存 2 年以上,以便追溯管理。 DB22/T 31982020 4 少保存 2 年少保存 2 年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虫情监测方法 A.1 蛹发育进度调查 A.1.1 调查方法 每年 5 月上旬开始调查, 随机抽取稻秆不少于 500 根, 剥查秆内的幼虫数和化蛹数, 隔 5 天7 天后调查第 2 次,调查直至蛹全部羽化时结束。将调查结果按式(1) 、式(2)和式(3)计算发育进度,分别记入表 A.1。 A.1.2 发育进度

9、统计方法 A.1.2.1 各龄幼虫或各级蛹所占百分率按式(1)计算。 100PPPZLP(1) 式中: PP某龄幼虫(或某级蛹)百分率,%; LP某龄幼虫数(或某级蛹数),单位为头; ZP剥查活幼虫、蛹和蛹壳总数。 A.1.2.2 加权发育进度按式(2)计算。 )(11WAEP(2) 式中: PW某龄幼虫(或某级蛹)平均百分率,%; E1每类型田某龄幼虫(或某级蛹)百分率,%; A1该类型田代表百分率,%。 A.1.2.3 该类型田代表百分率按式(3)计算。 100)(11111NMTOA(3) 式中: A1该类型田代表百分率,%; O1该类型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T1该类型田虫口密

10、度,单位为头; DB22/T 31982020 5 M1每类型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N1每类型田平均虫口密度,单位为头。 A.2 成虫诱测 A.2.1 诱测时间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化蛹始盛期开始,采取性信息素或灯光诱测,调查至 7 月底。 A.2.2 诱测方法 A.2.2.1 灯光诱测 用高空测报灯(太阳能虫情测报灯) 。灯源离地面 1.5 m。每天上午取回诱集物,置于室内区别种类,并清点虫数。观测结果记入表A. 2。 A.2.2.2 性诱剂监测 每年 6 月初开始布置水稻二化螟性诱剂进行监测,可使用诱捕器或水盆捕捉二化螟雄蛾,性诱剂以距离地面 1.2 米高度为宜,每 2 天记录一次诱

11、捕雄蛾的数量,观测结果记入表A.3。 A.3 成虫始盛期预测 根据越冬代残留虫量发育进度剥查结果,参照表 A. 4 A. 6,利用历期法或期距法预测下一代螟蛾发生期。 发蛾始盛期预测:当化蛹率达 16% 的日期为化蛹始盛期,以其中最低级的蛹加上常年同温度下该级蛹到羽化的历期或常年平均期距,即为发蛾始盛期。 同时,结合田间成虫诱测结果来预测发蛾期。 DB22/T 31982020 6 表 A. 1 二化螟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表 调查日期 总虫 各龄幼虫或各级蛹数(头)及百分比(%)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预蛹七级 蛹壳 月 日 世代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活虫数/头 死虫数/头 死亡率/% 虫

12、态 虫数 百分比 虫数 百分比 虫数 百分比 虫数 百分比 虫数 百分比 虫数 百分比 虫数 百分比 虫数 百分比 合计/头 备注 DB22/T 31982020 7 表 A. 2 二化螟成蛾灯诱记载表 灯诱日期 二化螟/头 月 日 雌 雄 合计 开灯时间内气象要素 备注 DB22/T 31982020 8 表 A. 3 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雄蛾记载表 诱捕日期 月 日 二化螟雄蛾/头 诱捕时间内气象要素 备注 DB22/T 31982020 9 表 A. 4 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卵的历期 温度/ 天数 温度/ 天数 温度/ 天数 35.6 5.05.1 24.6 5.77.0 19.1 11.112

13、.0 33.9 4.14.4 22.5 7.37.8 17.0 18.419.0 31.2 4.25.0 20.9 8.410.0 15.5 22.022.5 表 A. 5 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各龄幼虫历期(天) 代次 1 龄 2 龄 3 龄 4 龄 5 龄 6 龄 7 龄 平均温度/1 代 5.0 4.1 4.1 5.0 8.2 10.2 13.7 23.1 3.1 3.1 3.0 4.9 9.2 7.9 - 30.5 2 代 3.1 3.2 3.3 4.4 7.4 8.2 - 28.7 3.0 2.7 5.2 6.2 6.3 5.8 - 30.3 3 代 3.5 2.6 3.5 3.8 5.6

14、 - - 27.8 表 A. 6 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各级蛹历期 越冬代 第 1 代 1822 (平均 20) 2027 (平均 21) 2530 (平均 26.8) 2732 (平均 28.5) 蛹级 天数 至羽化天数 天数 至羽化天数 天数至羽化天数 天数 至羽化天数 1 1.9 13.8 1.8 11.6 1.0 6.5 0.7 5.9 2 2.3 11.8 2.1 9.7 1.1 5.5 1.1 5.1 3 1.9 9.5 1.4 7.6 1.0 4.3 0.9 4.0 4 2.9 7.6 2.3 6.2 1.0 3.3 1.1 3.1 5 2.8 4.6 2.3 3.9 1.1 2.3

15、1.0 1.9 6 1.8 1.8 1.5 1.5 1.1 1.1 0.9 0.9 DB22/T 31982020 10 A A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防治效果调查及计算方法 B.1 调查时期 在 9 月下旬水稻收获前, 各放蜂区选择当地主推水稻品种的防治区与对照地块, 调查水稻植株被害情况。 B.2 调查方法 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块地取 10 点, 每点连续调查 10 穴, 共调查 100 穴, 记录各点水稻总株数、白穗数、虫伤株数;对照区调查内容及方法同放蜂防治区。 B.3 防治效果计算 参照 GB/T 17980.1 调查杀虫剂对水稻螟虫防治效果的方法, 并结合本地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实际情况,在放蜂区和空白对照区,统计虫伤株率,按下面公式(4)和(5)计算防治效果。 100FNPT(4) 100)(CKPTCKP(5) 式中: PT 放蜂区虫伤株率,%; CK 空白对照区虫伤株率,%; N 虫伤株数,单位株; F 调查总株树,单位株; P 防治效果,%。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