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11-20各数教学案例及反思1120各数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并且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及读法。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已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比较扎实的学前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数、读数经验。于是,课上我主要引领学生在摆小棒,数小棒的活动过程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各数。片段一师:我们已经会很快地摆出10根小棒,那12根小棒你会摆吗?生:会。师:那好,请你自己先试试看,摆好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还是
2、有很多学生把刚才已经捆好的10根小棒又拆开了。于是,教师又补充要求:怎么摆能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是12根呢?这时,有的学生想到了要先把10根小棒捆起来,有的虽然没捆但还是把10根放在一边,2根放在另一边。因此,在全班交流时就出现了这几种情况:生1:我是1根1根数出来的,一共数了12根。生2:我先摆了1捆小棒,再摆了2根,合起来就是12根。生3:我先数了10根放在一边,再数了2根放在一边。生4:我是一根一根摆整齐了数的。师:比一比,哪种摆法能让人看得更加清楚?生1:我觉得是第3种。生2:我是第2种。(由此,好像是一根一根数的现象消失了)师:你是怎样想的?生2:1捆小棒是10根,10根再加上2根就是
3、12根。师:那第3种呢?生2:还是要数的。生1:我也是先摆了10根。生2:别人怎么知道呀!师:是啊,我们把小棒捆成一捆就表示10根,这样就不需要再数了。所以,我们在摆12根小棒时,一般先摆1捆,表示10根,再摆2根。(一边说一边演示摆法)师:请你再用这种方法摆一摆。师:13根小棒呢?你能很快摆出来吗?生1:我是再加上1根。师:你是怎样想的?生:刚才我摆了12根,12再加1就是13。生:我是先摆1捆,再摆3根?片段二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摆出了12、13、16、15、17,那20呢?怎样摆能很清楚地看出是20根小棒?(学生自己摆)生1:我是这么摆的。(分成了两堆,每堆10根)师:你是怎样想的?生:一
4、堆是10,两堆就是20。师:那你呢?生2:我是摆了2捆。师: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生2:我是1捆10根,2捆就是20根了。师:两种摆法你更喜欢哪种?生:第2种。生:我也喜欢第2种,把小棒捆起来看得更清楚。课后反思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课我主要组织学生通过“摆小棒”这一活动,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并在“摆摆”、“数数”、“估估”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体
5、会这些数的大小及顺序。但在教学中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一、 如何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如何在课始就选取学生喜欢的情境,激起他们学习新知的欲望,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我也简单了解了学生对于“数”的一些认识,感觉到“认数”这一部分内容对现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但事实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好,可能是没有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因此,课上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我想,这可能与我的情境创设也有很大关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始就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很重要。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你知道,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什么
6、新本领?你是怎么知道的?原以为课前的课件展示中就有“认数”这一课题,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这时我再加上适当的激励,也能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但事实是,他们竟没有一个人发现。于是,我只能自己说出了课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想,如果我能直接创设“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的情境,可能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更浓厚一点。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10个一是1个十的优越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我组织安排了学生摆小棒的活动,通过满10根就捆成1捆来凸现“10个一是1个十。”虽然也强调了满10根就把它捆成1捆表示1个十,但从片段一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体会到10个一是1个十的优越性,故而在
7、摆12根小棒时还有的学生把捆好的1捆拆开,再去重新数出12根。我想,在教学中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先摆1捆,再摆两根”这种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说说想法,强调1捆就表示10根。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多让学生说说“先摆1捆,再摆两根”的好处。三、如何能更好地解决19到20的过渡。20这个数学生都认识,但对于“2个十是20”这句话就比较难理解了。因此,重点应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感知到1捆小棒是1个十,是10根,2捆小棒就是2个十,是20根,由此,来理解2个十是20。而在本课教学中,我虽然考虑到了这一点,但对于学生出现的情况没能很好地反馈,所以在这一部分显得有点儿“虚”。片段二中,我主要让学生先独立摆出20,再进行交流。感觉20来得有点儿突然,与前面十几的认识没有太多联系。而事实上,从19过渡到20也是一个难点,所以,20的认识还不能太过放手,或是如片段二中放了之后如何收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