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一、说明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社会体育德发展、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内容、基本原理、方法、机构以及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本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体育的概念、分类、特点功能、原则内容和方法,体育与生活方式、体育人口、社会体育体制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老年体育、妇女体育、终身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把握社区体育、单位体育等重要社会体育形态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培养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社会体育导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见习课等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重点内容,必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2、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重视最新学术的介绍,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二学时,共36学时。二、讲授部分(36学时) 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和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讲授内容 (一) 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二) 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三) 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四) 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第一章 社会体育概述(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国内外社会体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讲授内容一、 社会体育概念体系。二、 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二)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三)国外
3、大众体育发展简况(四)当代国外大众体育大发展状况(五)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 第二章 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体育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联系及社会体育对健设社会文化的作用。讲授内容一、 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一) 生产方式即人们需要的满足方式(二) 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三) 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影响(四) 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二、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一) 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二) 生活方式的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三)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三、 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一) 健康概述(二) 体质概述(三) 亚健康概述(四) 亚健康与社会体育四、
4、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一) 社会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二) 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三) 社会体育与大众文化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学时)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及确定依据。讲授内容一、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一) 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依据(二)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三) 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四) 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基本要求(五) 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二、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一) 社会体育的地位(二) 社会体育的功能第四章 社会体参与(3学时)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形式、意义以及影响因素、体育人口等。讲授内容一、
5、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一) 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二) 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三) 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四) 社会体育参与的形式二、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一)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二)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外部因素三、 体育人口概述(一) 体育人口的概念(二) 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三)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四) 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五) 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六) 我国体育人口状况评价四、 非体育人口(一) 准体育人口的一般情况(二) 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第五章、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3学时)目的要求了解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讲
6、授内容一、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一)政治(二)经济(三) 文化(四) 传播媒介二、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一) 体育体制(二) 体育管理水平(三) 社会体育指导员(四) 场地设施三、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一) 家庭(二) 受教育程度(三) 经济条件(四) 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五) 个人身体状况(六) 个人生活方式(七) 交际圈 第六章 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4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与方法,并掌握基本的健身指导知识和方法。 讲授内容 一、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一) 以人为本的原则(二) 科学求实的原则二、 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一) 健身类体育活
7、动(二) 康分类体育活动(三) 休闲类体育活动三、 社会体育活动的练习方法(一) 重复练习法(二) 持续练习法(三) 变换练习法(四) 间歇练习法四、 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一) 讲解法(二) 示范法(三)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四) 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法第七章 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 (4学时)目的要求了解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知识和方法指导。讲授内容一、社会体育的人群分类(一) 妇女体育(二) 老年人体育(三) 残疾人体育二、社会体育的社会组织分类 (一)社区居民体育(二)企事业职工体育 (三)农村体育 (四)家庭体育第八章 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4学时)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体育管理涉及到的人员、财务
8、、物质、信息和对相关社会问题的处理。讲授内容一、社会体育人员管理(一) 对参与者的管理(二)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三) 对管理者的管理二、社会体育财务管理(一) 经费来源(二) 经费使用(三) 经费使用的监督三、社会体育物质管理(一) 体育场馆的经营(二) 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四、社会体育信息的管理(一) 社会体育信息的类型(二) 社会体育信息的传播(三) 体育信息的收集与管理五、社会体育社会问题的处理(一) 体育社会问题(二) 社会体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九章 社会体育管理方法(4学时)目的要求了解社会体育管理的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几何方法、行政方法的特点和运用。讲授内容一、社会体育管理的法律
9、方法(一) 社会体育有关法规(二) 法律方法的利弊分析(三) 使用法律方法时的注意事项二、社会体育管理的经济方法(一) 经济方法的运用(二) 经济方法的局限性(三) 经济方法的选择三、社会体育管理的计划方法 (一)社会体育管理计划 (二)社会体育管理计划的制定四、社会体育管理的行政方法(一) 行政方法及其作用(二) 行政方法的优缺点(三) 使用行政方法的要求五、社会体育的社团管理(一) 中国体育社团状况(二) 社团在社会体育管理中的作用 (三) 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六、社会体育的标准化管理(一) 社会体育标准化管理的条件(二) 实现社会体育管理的标准化第十章 社会体育机构(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社会
10、体育机构及职责划分。讲授内容一、体育行政机构(一) 国家体育总局(二) 地方体育局(三) 街道办事处(四) 群众组织中的社会体育机构二、社会体育的社会团体(一) 体育社团概述(二) 社会体育社团分类三、社会体育企业(一) 社会体育企业概述(二) 社会体育企业与体育市场(三) 社会体育企业经营活动的意义(四) 社会体育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五) 社会体育企业经营活动及其过程(六) 社会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的要求 附录:(2学时)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三、 中国成年人测定标准四、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学时讲授讨论或作业考试绪论绪论22第一章社会体育
11、概述22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44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22第四章社会体参与321第五章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321第六章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与方法431第七章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431第八章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44第九章社会体育管理方法44第十章社会体育机构22附录22总计363242四、考核办法 考试试题应以基础与应用并重、理解与实用相结合,并逐步建立试题库,过渡到教、考分离。课程成绩的评定,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五、必要说明执行本大纲时,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以及社会体育的现实需要,对授课内容作适当调整。六、参考书目教材:社会体育导论 卢元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参考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写组 社会体育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秦椿林,王凯珍等编著 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