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入党申请书[领导干部]-范文.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326793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党申请书[领导干部]-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入党申请书[领导干部]-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入党申请书[领导干部]-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入党申请书[领导干部]-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入党申请书[领导干部]-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入党申请书领导干部 范文 最早听到中国共产党,也许是儿时从妈妈的歌声里,在那特殊的年代,妈妈曾是位活跃的文娱活动者。至今,对于我来说,那一首首红色革命歌曲,还有勇敢的铁妹形象都还是那么亲切与熟悉,它们曾是我儿时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从某种意思上来说,是妈妈给我上了党的第一课,让我知道党的神圣与伟大。 而小学三年极的一次有关老山前线的英雄报告会,让我真实地面对了英雄的形象,他们一个个从炮火中走来。难道他们不怕死吗?难道在战场上真的可以为了战友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吗.坐在台下的我满是疑惑,是那位双目失明的军人一句话解开了我心头的困惑,他说:因为我们是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从那时起,无

2、私、勇敢、身先表率,而又无所畏惧的成为共产党的形象烙入了我的脑海。 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还有学校老师的教导及身边的影响,我对党的认识也日渐清晰,党的形象也日趋真实而丰满。我了解了党的成长过程,知道了党的发展历程,在那民族存亡时刻,国家不知往何处走之时,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步入了历史的长河,担负起了救国救民的重任,并成功地指引中华民族走出了历史的旋涡,步入了发展的轨道。虽然,建国以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曾走国弯路,经历过挫折,但最终,她通过自身的力量,在批判和纠正错误中,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中,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1978年以来,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

3、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 纵观整个中国的此沉彼浮的历史,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党的力量的伟大。一样的中国土地,一样的中华民族。在这短短百余年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成立离不开党,中国的建设发展更离不开党。 进入大学,或许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或许是身边、社会所经历的、以及所见所闻多了,也或许是真个大学校园相对开化的氛围所致吧,短短两年成了我思想变动最大,也是最活跃的时期。在一种批判、怀疑、审视的眼光中,我曾失落,曾迷惘,甚至怀疑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是否现实,而我对党,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思想上的沉浮,而自己

4、的思想也变得更加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我要感谢一个人和一本书。是那位师姐教我以一颗宽宏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情;是那本书呐喊:中国的五种声音 帮我认识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党所面临着改革与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并激起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的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阻力,有不良现象的存在是难免的。但简单的逃避与愤愤不平不是我们的办法,作为即将事业的继承者,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作为党有生力量和新鲜血液补充进党组织。与党站在一起,去担负起建设的重任。在对真个时代背景有所认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在对客观实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对党,对共产主义恢复了信心,同

5、时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念。 我清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意味着什么,她意味着不停的付出与不懈的努力,意味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忠诚,意味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但我更知道作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她不仅仅只是听党的话,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而应该把它们内化为自在的,即变成我要做,我应该这样做,转变为生命内在的要求。 各位游客: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

6、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高昌故城遗址→ 高昌的对外交流→ 高昌文化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

7、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 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

8、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讲经堂遗址→ 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废弃以后,被开垦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遗址保存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

9、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提高佛学水平,不畏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17年。由于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为没有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拿。然而玄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不仅从印度取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土,著书立说,纠正了国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正确的解释,成为最具声望的一代高僧。回国后,玄奘的境遇与出国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唐高宗李治在为纪念母亲而建的慈恩寺内造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供放玄奘带回来的历7部佛经。玄

10、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今哈密),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类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但不能动摇玄类西行探求真经的坚志大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类讲经一月后再走。 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25名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鞠义泰抱住大师失声励哭,亲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别。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美丽传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参观即将结束了。望着

11、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在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之余,您还将作何观感呢?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阿尔泰山,蒙语的意思是金山。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到俄罗斯境内,长约2000公里,山中有现代冰川。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分布显著,森林和矿藏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一条条河流,潺潺流淌,滋润着面积广阔的森林。有谚语称道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这正是说明了阿尔泰山的金矿丰富。她穿越中、哈、俄、蒙四国边境,全长达到2000多公里。阿尔泰山雨雪丰富,森林密布,草原繁茂。冬季,这里一片冰雪世界,有着开展雪上运动的绝佳场所;夏季,气候凉爽宜人,连绵的绿色森林,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再加上一片片花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是生态旅游和度假疗养的好地方,欢迎您来。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事务文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