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党支部创先争优个人总结 党支部创先争优个人总结 中心党支部前不久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党小组通过学习与讨论的形式,组织我们小组成员对“创先争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下面我就对我在这次活动中的认识及表现进行总结。“创先争优”活动,就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在建党“9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召开即将来临之际,开展这项活动,十分有必要,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1、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培养、发现、树立、运用先进、优秀的好榜样,发挥先进、优秀好榜样的作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对我党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了重要
2、作用,从雷锋到焦裕禄,从孔繁森到沈浩。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代里的继承和发扬。2、当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可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可持续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3、当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进一步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能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自身来看,我要争当优秀的共产党员。这就要求我必须做到:
3、1.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积极投身到咨询工作当中,求实奋进,出色地完成组织和处里交给的各项任务。3.全心全意为需要帮助的咨询人员服务,多谈奉献,不讲索取,力争让每一位打来电话咨询的人员满意。4.坚持党性原则,作风正派,模范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5.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各种审查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第一,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对党的最新理论著作还不能与时俱进地主动学习。第二,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和群众意见还不够积极主动。第三,在实际工作中,业务知识还不是很扎实
4、,钻研得还不够,为公众服务的能力还很有限。第四,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参加中心党支部的组织学习,与其他党员的讨论交流,自身查找分析,我认识到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对我的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这让我更加认清了今后努力方向,听取大家的批评和建议,弥补自身的不足。我会努力改正错误,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0xx年1月16日 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 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其功能在于保证由它产生的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忠实于宪法、法律,忠实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严格依法办事,
5、并防止和纠正它们滥用权力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但由于体制和机构等因素的限制,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起来,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一方面,随着行政监督机制的日益完备,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对人大监督的“隔离层”。如,行政审计和监察制度是现代国家从财政和人事方面监督行政机关的重要制度,是制约行政权力的有效手段,但在我国现行的国家监督体系中,审计、监察部门列入行政序列,属行政权力内部监督,这种制约往往难以取得实效。而对财政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的重要内容,行使好这个权力,必须对整个财政状况和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违法行为
6、要有系统而有效的制止和纠正手段。 目前对财政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监督过程实际上处于政府直接控制之下,客观上影响了人大监督的直接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这两方面情况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仅限于听取报告和调查活动,了解渠道少、面窄、程度不深,对许多重大问题,由于缺乏第一手材料,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搞好监督离不开一系列实体规定及具体的实施办法,这些都必须有法律依据。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人大监督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健全。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虽然确认了人大的监督权,而对人大监督的原则、范围、程序及法律后果则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如,保证宪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那么何为违宪?对违宪者如何处理?都缺少法
7、律依据;还有对“两院”的司法活动如何监督?对案件监督采取何种法律手段?也都没有明确规定。 人大监督的法律不健全和规定过于原则,既是监督标准不完善的表现,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难于充分行使其监督职权的症结之一;再一方面,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切实建设民主政治,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是,有的地方由于没有很好地处理党的政治领导与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关
8、系,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需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的重大事项,政府没有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而是政府作出决定后,往往以党委和政府联合发文的形式下发。实施过程中如果出了差错,人大就很难实施监督,从而影响了人大监督权的全面行使。 修补人大监督的缺陷,加强人大监督,健全人大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权力腐败和权力专横。但是,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优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一、真正确立人大监督的地位 要真正确立人大在国家监督体制中的地位,必须遵循两个原则:首先,要按照法律从属性原则进行重构。要克服现行监督机制的不足,一要强化监督机构的地位;二要加强对监督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的法律保障。加强监督制度建
9、设的基本目标是:监督机关应有很高的权威性,监督机关地位必须独立,对监督人员实行有效保障。因此,应改革现行监督体系,转换制约主体。如,可将审计、监察部门从政府序列中独立出来,成为直接向人大负责的机构,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可以拓宽人大对财政、人事情况的了解渠道,形成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合力,以充分发挥国家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功能。其次,要按照党政职能分开原则进行重构。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国家监督职能,理顺人大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以保证国家监督形式充分地、有效地发挥作用。把党的政治领导与管理国家具体事务严格区分开来,有利于加强人大的监督,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党通过人大的
10、监督渠道,来实现对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的领导。因此,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明确党的政治领导与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关系,是确立人大监督是国家最高层次监督的前提条件。 二、健全人大监督的机构 从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机构的状况看,既未设专门的监督机构,也缺少监督的专门手段和力量,这已不能适应权力机关承担的日趋繁重的监督工作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宪政建设发展和完善的要求。特别是县级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少,办事机构又没有监督权,未能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因此,有必要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法律监督机构,明确其应有的职能。考虑到在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少和编制较紧的情况下,某一工作机构很难
11、拥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可由人大常委会各工作部门配备专门力量,共同组成监督委员会。这样,有利于拓宽监督视野,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这种监督机构应有如下职能:一是依照宪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决定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二是派人参加行政、司法机关的会议,调阅行政、司法机关的会议记录和文件;三是协助权力机关受理控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宪违法案件,对案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四是有权提出罢免案和质询案;五是有权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公开揭露违法失职人员。为保证监督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实施监督过程中,能客观、公正地作出结论,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它的组成人员应由人大选举产生
12、,要依法独立行使各项监督权力,如视察权、调查权、建议权、批评权、受理控告权、公开权、质询权等。只有通过法律来保证专门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上述权力,才能体现监督权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完善人大监督的程序 从监督的实践看,目前监督效果不佳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监督形式没有得到全面和科学的运用是一个主要原因。如,权力监督仅限于听取工作汇报、提意见,而对法定的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等集体行使监督权的有效形式却极少运用。这里有认识上的原因,也与这些监督手段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关。如,法律规定地方各级权力机关有权撤销同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却没有这些决定、命令向权力机关备案的配套规
13、定。又如,监督抽象行政行为应当遵循哪些程序,与行政单位内部监督如何衔接等问题,也缺少程序性的可操作的法律规定。因此,完善监督程序是保证监督职能实现的重要环节。监督程序的完善,是指每项监督手段一般应包括三个过程,一是监督如何提出,监督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二是监督的具体组织,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权利义务;三是监督的法律后果,监督采取什么样的法律强制手段等。 首先,各种监督手段的标准应科学化。要定性定量,明确人大监督的合法性标准和合理性标准,以便在每个具体监督行动中评判监督对象的行动,以决定是否实施监督。如,关于撤销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命令,就要明确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命令包括的范围。又如,关于组织特
14、定问题调查,就要明确哪些问题属于特定问题。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要尽快制定出台人大监督法。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怎样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行使监督权,查处违宪、违法案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程序和方式,作出的决议、决定具有什么样的效力,现行法律都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尽快制定出台人大监督法,明确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权利义务,对人大监督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方式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势在必行。 四、强化人大监督的效力 人大监督的效力应当体现在明确的法律后果上,只有被监督者接受和服从监督,才能收到预期的监督效果。因此,需要明确保证监督收到预期效果的强制性规定,强化法律责任。对拒不提出工作报告的,拒不到会答复质询、
15、询问的,拒不向执法检查组或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提供材料的,故意干扰代表、委员在监督工作中执行职务的,应当明确作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规定。规定中应包括:一是责成有关机关和人员纠正违法行为,写出检查报告;二是责成有关部门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三是按照权力机关任免权限,撤销或提请人民代表大会罢免有关人员的职务;四是撤销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不适当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五是对违宪违法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督促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当前,按照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尤其有必要健全罢免机制,让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代表在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罢免权。还应对罢免案的对象、范围、提出、审查决定、答复和申辩
16、等程序及后果作出明确的规定。 五、拓宽人大监督的渠道 拓宽监督渠道,是加强人大监督,健全人大监督机制,强化人大监督效果的重要保证,也可以说是推进宪政建设的一个“助推器”。首先,要健全人大监督信息的处理程序和制度。一是加强人大与“一府两院”的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工作汇报制度、政务信息通报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和建议承办制度;二是拓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社会的联系渠道,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和信访处理等制度,使人大监督建立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上;三是使人大常委会会议前的视察、调查、检查等各项活动的程序具体化,使人大常委会有关组成人员列席“一府两院”会议,调阅文件,责成有关机关或部门汇报工作的程序规范化;四
17、是做到“议事议程”和“议事结果”两公开,接受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其次,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监督中的作用。一是要通过代表这个主渠道了解情况,获得监督材料;二是发挥代表的直接监督作用,进一步开展代表评议政府及司法机关的工作和述职评议工作。再次,要建立国家权力机关联系人民群众实行监督的制度。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有具体的程序制度来保证实现,有必要从制度上、程序上把人民群众的监督与人大监督联系起来,使人民群众的监督能够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得到反映和实现。按照这样的要求,现有的信访制度是不能适应的。信访机构一般都不直接处理案件,同时也没有法律对信访的程序作
18、出明确规定,所以,有必要在人大常委会,特别是县级人大常委会设立专门接收、受理人民群众控告、申诉案件的职能部门,即工作委员会,明确其受理的内容和范围,规定办理的程序和方法,建立接收、登记、转办、结案、归档等制度。 此外,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舆论对违宪违法现象进行公开揭露和谴责。社会舆论监督具有时效快、影响面广、威慑力强等特点,但缺乏国家制裁的刚性,没有强制约束力。因此,社会舆论监督只有与其他形式的监督,特别是法律形式的监督结合起来,与人大监督、行政监察、党纪检查和检察监督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制约功能。 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 残联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打算本文作者:建波 原创投
19、稿 残联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打算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残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坚持“高效、务实、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残疾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领域不断拓宽,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不断优化,圆满完成了20xx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先后荣获中残联 “两刊”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白内障无障碍市”、山东省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残疾人“
20、温馨安居工程”先进单位、山东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妇联“幸福进家活动”先进单位。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优惠扶持残疾人办法等政策措施,为加快促进残疾人 “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立足政府主导,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八项服务,认真履行职责,狠抓政策推动,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扩大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覆盖面,有力推
21、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二是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为全市760余名城镇残疾人和11550余名农村残疾人缴纳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参加新农合率达到了应保尽保;持证残疾人在本市二级医院住院就医时,对普通检查费、一般治疗处置费、三项常规检验费等部分项目给予减免优惠,切实减轻了残疾人的医疗负担,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三是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更加完善,残疾人工作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全市556个行政村、29个社区、19个残疾人相对集中的企业全部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选聘专职干事14名、专职委员585名,作用发挥突出、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以市残联为主
22、导、镇(街)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残疾人组织为基层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扶贫救助机制进一步巩固,受益范围逐步扩大。6500多名贫困残疾人被纳入低保,占全市低保总人数的48%,为25户贫困、特困的无房、危房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或新建住房;对300户贫困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200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在校子女进行了救助。 二、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为残疾人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 (一)康复服务成效显著。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了康复科室,完善市级康复指导站3处,巩固加强镇街康复指导站12处,建立村(社区)康复站50个。对49
23、名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对102名有康复需求的听力、智力、肢体残疾人开展了康复训练与服务;培训家长17名,发放辅助器具300余件,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劳动就业稳步推进。一是采取集中就业、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安置残疾人稳定就业。今年以来,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90万元,按比例安置80名残疾人就业,巩固建设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2处,安置25名残疾人从业,带动100户残疾人从业脱贫。二是以培训促就业,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对残疾人开展了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今年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0多场(次),培训各类残疾人6200多人次,帮
24、助37名残疾人个体从业。 (三)扶残助残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努力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利用春节、元旦、残疾人的重大节日对残疾人进行慰问,共走访慰问残疾人108人次,发放慰问金及物资2万余元;二是坚持服务上门,多次深入基层为12个镇(街)的1652名残疾人现场办理了残疾人证;三是为全市1200多名持证视力一、二级和一至四级下肢残疾人办理了免费乘车证;四是落实残疾学生助学政策,为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了5万元助学金,为8名新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人学生提供了助学补助。 (四)宣传文体工作取得新成就。一是被中残联评为“两刊”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在各类媒体刊发新闻宣传稿件30余篇,其中:省级2篇,地市级4篇
25、;在yt市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两个、三等奖两个。二是组织25名运动员参加了yt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15个第一名、14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2个团体奖和道德风尚奖。三是以“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为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一年来共开展活动4次,发放宣传标语1300余份,社会各界 “志愿者”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800多件。四是市肢残人协会举办了同在一片蓝天“京蓬杯”象棋邀请赛。来自pl及周边县市的40余名健全人和肢残人参加了比赛,既活跃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也为残疾人搭建了平等参与社会的竞争舞台。 (五)信访维权工作扎实开展,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一年来,受理残疾人来信
26、来访、网上民声、市长热线40余人(次),调处率、办结率全部达到了100%,没有发生一起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和非正常上访等残疾人涉法问题,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利益,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六)结对帮扶工作全面落实。一是安排20万元资金对村里集镇实施了危房改造、从业脱贫、就业培训等项目帮扶,加快了该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二是安排3.35万元资金帮扶西沟刘家村修桥和实施文明村建设;三是对西沟刘家村结对帮扶的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政策扶助、技能培训、从业指导,有力促进了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残疾人的
27、扶贫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求还得不到满足,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事业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处在新时期、新阶段,残疾人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紧紧抓住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这个中心,围绕“整体上水平,全面树形象”的目标,在抓好市委、市政府交办中心工作及上级残联部署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抓好“四项工作”,强化“四项措施”。 四项工作: (一)着力搭建残疾人保障
28、平台,做好“三个纳入”,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以实施贫困残疾人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政策为重点,把符合条件的低保重度残疾人纳入常补对象。对全市1730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定期发放生活补贴;二是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为目标,落实补助政策,把760名城镇残疾人(其中重度残疾人232人)和11550余名农村残疾人分别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此基础上,持证残疾人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四0五医院等二级医院住院就医时,对普通检查费、一般治疗处置费、三项常规检验费等部分项目给予减免优惠,切实减轻残疾人医疗负担。三是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住房保障为目标,在212户残疾人已经享受危房改造
29、或新建住房的基础上,把符合条件、迫切需要改造的危房户纳入危房改造计划,明年将对15户残疾人危房户进行改造。 (二)着力搭建残疾人社会服务平台,做好“四个加大”, 扩大残疾人社会服务覆盖面 一是加大康复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中医院、骨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3处市级康复指导站建设水平,巩固加强12处镇街康复指导站,新建30个村级康复服务站,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康复。实施康复进家庭活动,年内对100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必要的康复器具,使其得到有效康复。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和就业力度。巩固完善pl市高级职业学校和君顶葡萄酒庄2处市级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依托市高级职业学校开设残疾人微机
30、操作、农机维修、电气焊、服装剪裁、照相、食品加工等专业技能培训,年内举办培训6-8期,每期30人,全年培训残疾人300人以上;依托rh葡萄酒庄举办葡萄栽培技术培训,对残疾人进行葡萄栽培、种植及深加工技能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次。坚持就业与创业相结合,依托35个福利企业,巩固提高12个市级扶贫基地。继续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使100名残疾人稳定就业,总就业人数稳定在1000人以上。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使更多有从业需求和从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三是加大托养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力度。按照“政府领办、社会参与、残联指导、自主经营”的思路,加快市托养中心建设,上半年进驻残疾人50人以上。同时,依托敬
31、老院等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为家庭照料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 四是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以创建“无障碍市”为目标,扩大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残疾人居住、生活、工作、康复全部无障碍。 (三)着力搭建残疾人救助平台,发挥“两个作用”,扩大残疾人脱贫致富覆盖面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困难救助成果。巩固建设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2处,帮扶100户有从业能力的残疾人家庭从业脱贫,对300户特困残疾人、残疾人家庭和200名贫困残疾学生、残疾人家庭在校子女进行救助。对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给予补
32、助,对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给予奖励和补助。二是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发动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扶贫救助,不断扩大扶贫救助成果。 (四)着力服从大局、服务中心,认真做好残疾人信访维权、招商引资和资金争取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信访工作要求,及时答复处理来信来访、网上民声、市长热线等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有访必结、有访必处、有访必复”,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确保全市残疾人不发生重大越级访和集体访。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积极争取上级残联支持,年内引进资金50万元。 四项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争取市委市政府尽快下发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33、和优惠扶持残疾人办法,严格贯彻落实好“一个意见、一个办法”,做足做好做活政策文章,力求在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上都有新拓展。召开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专题会议,把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救助、卫生康复、无障碍建设、企业帮扶等政策进行专题研究,切实从政策上维护好残疾人的切身利益。 二是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形成以市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 三是队伍保障。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眼于形成新风尚、实现新突破、谋求新发展,着力培育“和谐、奉献、实干、创新、廉洁、高效”的机关精神,激发机关活力,建设一流队伍,争做一流工作,树立一流形象,形成用心想事、用力干事、用情做事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一支新型机关队伍,把全体干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体现在为残疾人服务上。 四是机制保障。一方面,围绕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八项服务,开展“抓亮点、树典型、创精品”活动,形成“典型示范、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残疾人工作新机制,通过典型的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对重要工作实行责任分工,与全年考核挂钩,实行一月一调度、半年一总结、年终抓考评,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逐级负责的良好机制,以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1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