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呼伦贝尔市中考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2014呼伦贝尔)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洗菜 C酒精挥发 D葡萄榨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洗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2、,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2 (2014呼伦贝尔)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硫粉 B红磷 C蜡烛 D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氧
3、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 (2014呼伦贝尔)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加碘食盐 B一氧化碳 C氮气 D糖水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A、加碘食盐含有多种成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
4、错误;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氮气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D、糖水是糖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4 (2014呼伦贝尔)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N的化合价为3,则C的化合价是( ) A5 B3 C1 D+ 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C3N4中,N的化合价为3,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4(-3)=0,则x=4价故选:D5 (2014呼伦贝尔
5、)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 ACO(NH2)2 BCa(H2PO4)2 CKNO3 DKCl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D、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B6(2014呼伦贝尔) 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镁离子的是( ) AMg B2Mg2+ C D2Mg7 (2014呼伦贝尔) 铕是稀土中的一种很珍贵的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关于铕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52 B原子核内
6、中子数为152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 D原子质量为152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分析:此题可依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分析解答即可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所以其质子数为63,故A说法错误 B、依据题干的叙述可知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故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电子数也为63,所以说法正确;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是指实际质量,其单位一般是克,在该题中无法判断,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C;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7、,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是解题的关键8 (2014呼伦贝尔) NH4HCO3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H2O DNH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发生分解反应后,生成物中应该含有氮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A、因为碳酸氢铵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可能生成二氧化碳;B、因为碳酸氢铵中不含有氯元素,所以不能生成氯气;C、因为碳酸氢铵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可能生成水;D、因为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和
8、氢元素,可能生成氨气故选:B9 (2014呼伦贝尔) 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拉瓦锡考点:纯碱的制取解析:根据化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A、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故选项正确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A 10 (2014呼伦贝尔)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是( ) A将垃圾实行分
9、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B减少煤的燃烧,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D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含PM2.5的烟尘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解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保护环境的措施有: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植树造林、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研发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工业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等解:A、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少用煤燃烧,多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故B
10、不符合题意;C、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D、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PM2.5的烟尘也是空气污染物,所以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1 (2014呼伦贝尔) 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人工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的方法是( ) A蒸馏 B吸附沉降 C过滤 D消毒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净化水方法的理解,同时以此为背景,又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解答时要对各种净水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再作回答解:A、凝聚只是小的颗粒聚集在一起,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
11、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能吸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过滤,能将难溶的固体物质除去,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D、消毒,一般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在该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类似题1】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人工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 ( )A. 电解 B. 吸附 C. 过滤 D. 消毒解: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 通常不会采用电解的方法,因为电解时,水会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不能达到净化水的目的12 (2014呼伦贝尔)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 A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B人体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C用燃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人体缺碘易患贫血病13 (2014呼伦贝尔) 人吸烟时会吸入多种有害气体,其中有一种氧化物,所含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3,这种气体是( ) ACO BNO2 CCO2 DSO3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解析:A、从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去分析;B、从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去分析;C、从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味道,合成纤维有刺鼻的气味去分析;D、从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去分析解:A、蔬菜水果
13、中富含维生素;故正确;B、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故正确;C、用燃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味道,合成纤维有刺鼻的气味;故正确;D、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错误;由于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D14 (2014呼伦贝尔)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便于运水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解答,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灭火,清除可燃物灭火解: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开辟隔离带灭火,是利
14、用了隔离(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故选B 15 (2014呼伦贝尔) 把金属X放入MgSO4溶液中不反应,放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则X、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XMgCu BCuXMg CMgXCu DMgCuX解:由题意可知:X不能置换MgSO4溶液中Mg,说明MgX;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说明XCu,故其活动性顺序为Mg、X、Cu故选C 【类似题1】把金属X放人CuCl2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人MgCl2溶液中无现象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Mg、X、Cu BCu、X、Mg CMg、Cu、X DX、Mg、Cu试题分析:根据金属
15、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金属X放人CuCl2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X能置换出铜,活动性比铜强,放人MgCl2溶液中无现象,说明X的活动性比镁弱。A、X的活动性比镁弱,比铜强,故此项正确;B、X能置换出铜,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此项错误;C、X能置换出铜,活动性比铜强,应排在铜的前面,此项错误;D、X的活动性比镁弱,应排在镁的后面,此项错误,答案选A。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3个小题,共10分)16 (2014呼伦贝尔) (5分)从下面五种物质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A乙醇 B塑料 C不锈钢 D小苏打 E二氧化硫(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16、_ ;(2)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燃料是 _ ;(3)属于合金的是 _ ; (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_ ;(5)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和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是 _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用盐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白色污染与防治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乙醇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燃料;不锈钢属于合金;小苏打可以治疗胃酸过多;随意丢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解:(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硫;故填:E;(2)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燃料是乙醇;故填:A;(3)属于合金的是不锈钢;故填:C;(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小苏打;故填:D;(5
17、)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和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是塑料故填:B 17 (2014呼伦贝尔) (3分)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 _ 克;(2)在t2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_ ;(3)分别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解:(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ag,因为在该温度下A、C有交点;故答案为:a;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故答案为:A; (3)分别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8、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A、B都析出固体,C不析出固体,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故答案为:BAC;18 (2014呼伦贝尔) (2分)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所采用的方法是 _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合理即可)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
19、应后过滤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共18分)19 (2014呼伦贝尔) (5分)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 ;b _ 。(2)上述四个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_ 。(3)选择上图错误操作中的一个,写出可能导致的后果 ,其正确操作是 _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1)从仪器的图和用途去分析;(2)A、从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去分析;B、从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去分析;C、从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支分析;D、从酒精具有挥发
20、性去分析;(3)从ABD中选择一个,分析后果及正确操作解:(1)由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a为胶头滴管,b为酒精灯;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酒精灯;(2)A、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错误;C、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正确;D、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
21、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故错误;故答案为:C(3)可选择D,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故答案为:D 引起失火 用灯帽盖灭 20 (2014呼伦贝尔) (8分)用图甲和图乙所示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该反应属于 _ (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2)B装置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_ 。(3)F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4)C、E、F装置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C _ ;E _ ;F _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
22、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解析:(1)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据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2)B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3)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并写出方程式;(4)据C、E、F装置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解答解:(1)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A中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2H2O+O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2)甲图中,B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故B中是水;(3)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乙图D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导管进入E,E收集满后通过导管进入F,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3、;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4)C、E、F装置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C通过测量水的体积,得知生成的氧气的体积;E作用是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F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2H2O2 2H2O+O2,分解;(2)水;(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4)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21 (2014呼伦贝尔) (5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现象,便产生了疑惑,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否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猜想与
24、假设】甲同学认为 _ ;乙同学认为 _ 。【设计与实验】甲同学设计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思与评价】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讨论后设计了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来完成此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a、b两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交流与提高】同学们交流后认为,也可以用验证产物的方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
25、猜想与假设】:从【设计与实验】中甲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去分析;【设计与实验】从甲通过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塑料瓶变瘪去分析;【改进与实验】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了排除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了塑料瓶变瘪去分析解答:解:【猜想与假设】:由于【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否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可知猜想只能是“能或不能”,结合【设计与实验】中甲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甲只能猜“能”;故答案为:能 不能;【设计与实验】甲通过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二氧化碳和氢
26、氧化钠反应,所以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塑料瓶变瘪;故答案为: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塑料瓶变瘪了;【改进与实验】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了排除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了塑料瓶变瘪,将a、b两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烧杯中,其中a试管内上升的液面比b试管内液面高,通过对照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为:a试管内上升的液面比b试管内液面高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理解及灵活运用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2个小题,共7分)22 (2014呼伦贝尔) (2分)配制200克质量
27、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 _克;水 _克。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解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解: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的质量为200g15%=3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200g-30g=170g故答案为:30;170g 23 (2014呼伦贝尔) (5分)将7g粗锌(杂质不溶于水且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到盛有93.7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0.5g。试计算:
28、(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克;(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可以利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求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氢气的质量求出锌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进而求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7g+93.7g-100.5g=0.2g; 故填:0.2;(2)设锌粒中纯锌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ZnSO4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
29、g , x=6.5g,y=16.1g 粗锌中杂质的质量为:7g-6.5g=0.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1%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2014年呼伦贝尔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5 ADCDB 6-10 BCBAD 11-15 ADABC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3个小题,16、17题每空1分,18题2分,共10分)16(5分)(1) E; (2)A; (3)C; (
30、4)D; (5)B17. (3分)(1)a (2)A (3)BAC 18.(2分)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合理即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9.(5分)(1)胶头滴管(或滴管);酒精灯 (2)C (3)引发火灾,(或沾污滴管。或酸液飞溅。)用灯帽盖灭(或滴管竖直在试管口上方。或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20.(8分)(1)分解(2)水(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 + CO2 CaCO3 + H2O(4)C:承接排出的水并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E: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F:验证二氧化碳并验满21.(5分)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与实验】实验步骤: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瘪。【改进与实验】实验现象:两试管内的液面均上升,a试管内的液面明显高于b试管内的液面。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2个小题,共7分)22.(2分)30;17023.(5分)(1)0.2 1分(2)解:设参加反应Zn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Zn + H2SO4 = ZnSO4 + H2 1分65 161 2x y 0.2g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