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肥胖肥胖2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肥胖已经年来,肥胖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膳食们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结构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之一,应引起注意。问题之一,应引起注意。全世界有近全世界有近3亿肥胖症患者,我国的肥亿肥胖症患者,我国的肥胖症发生率也迅速增加。胖症发生率也迅速增加。1998年我国超重年我国超重人数已愈人数已愈1亿,而且呈现不断增长和年轻亿,而且呈现不断增长和年轻化趋势化趋势肥胖发
2、病率肥胖发病率欧洲:欧洲:男性男性15%15%,女性,女性22%22%美国:美国:男性男性20%20%,女性,女性25%25%,儿童,儿童10%10%上海某社区:超重上海某社区:超重29.5%,肥胖,肥胖4.3%入口出口入口出口E E摄入摄入:蛋白质、脂肪、糖:蛋白质、脂肪、糖E E消耗消耗: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效: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体力活动应、体力活动E E储存储存=E=E摄入摄入-E-E消耗消耗肥胖的概念及诊断标准肥胖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肥胖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指数(BMI)28或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慢性代
3、谢异常疾病。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的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的肥胖肥胖(simple obesity)(simple obesity)。继发性肥胖: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前叶功继发性肥胖: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能减退、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等导致的肥胖。退、皮质醇增多等导致的肥胖。二、肥胖的种类二、肥胖的种类三、肥胖的诊断指标1.1.1.1.肥胖程度肥胖程度肥胖程度肥胖程度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Kg)=(Kg)=(Kg)=身高身高身高身高(cm)-105(cm)-105(cm)-105(cm)-
4、105 男性男性男性男性=身高身高身高身高(cm)-100(cm)-100(cm)-100(cm)-1000.90.90.90.9 女性女性女性女性=身高身高身高身高(cm)-100(cm)-100(cm)-100(cm)-100 0.85 0.85 0.85 0.85肥胖程度肥胖程度肥胖程度肥胖程度(%)=(%)=(%)=(%)=实际体重实际体重实际体重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100%100%100%实际体重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的理想体重的10,为超重,为超重理想体重的理想体重的20,为肥胖,为肥胖肥胖程度 诊断 10%10%正常范围 1
5、0%10%20%20%超重 20%20%30%30%轻度肥胖 30%30%50%50%中度肥胖 50%50%重度肥胖 100%100%病态肥胖 2.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身高2 2(Kg/m(Kg/m2 2)BMIBMI诊断18.540.040.0病态肥胖分别测量肋骨下缘至髂前上棘之间分别测量肋骨下缘至髂前上棘之间的中点的径线(腰围)与股骨粗隆水平的中点的径线(腰围)与股骨粗隆水平的径线(臀围),再计算出其比值。的径线(臀围),再计算出其比值。3.腰臀比腰臀比(WHR)正常成人正常成人WHR:男性男性0.90女性女性0
6、.85qCT和和MRI是诊断内脏型肥胖最精确的方法,是诊断内脏型肥胖最精确的方法,一般采用脐水平或一般采用脐水平或45腰椎水平扫描计算腹内脏腰椎水平扫描计算腹内脏脂肪面积,脂肪面积,120cm2可诊断为内脏性肥胖。可诊断为内脏性肥胖。4.其其他他q测定皮肤皱褶厚度测定皮肤皱褶厚度q腰围(腰围(WC)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数,综合指数,WHO建议男性腰围建议男性腰围94cm(2.82尺),女性尺),女性80cm(2.4尺)作为肥胖的标准。尺)作为肥胖的标准。肥胖的发生机制肥胖的发生机制肥胖的发生机制肥胖的发生机制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
7、素1.1.遗传与肥胖发生遗传与肥胖发生遗传与肥胖发生遗传与肥胖发生人群:人群:人群:人群:1010101019191919岁的青少年岁的青少年岁的青少年岁的青少年 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10%10%10%10%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35%35%35%35%45%45%45%45%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70%70%70%70%80%80%80%80%2.2.遗传与热量摄
8、入遗传与热量摄入遗传与热量摄入遗传与热量摄入 热量摄入有明显的家族特征热量摄入有明显的家族特征热量摄入有明显的家族特征热量摄入有明显的家族特征3.3.遗传与热量消耗遗传与热量消耗遗传与热量消耗遗传与热量消耗 (1)(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基础代谢基础代谢肥胖型妇女所生婴儿比消瘦型妇女所生婴儿的基础代谢率低肥胖型妇女所生婴儿比消瘦型妇女所生婴儿的基础代谢率低肥胖型妇女所生婴儿比消瘦型妇女所生婴儿的基础代谢率低肥胖型妇女所生婴儿比消瘦型妇女所生婴儿的基础代谢率低24%24%遗传对同卵双胞胎基础代谢的影响为遗传对同卵双胞胎基础代谢的影响为遗传对同卵双胞胎基础代谢的影响为遗传对同卵双胞胎基础代谢的影响为
9、80%80%(2 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特殊动力效应(3)(3)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加拿大:记录加拿大:记录加拿大:记录加拿大:记录1807318073人的活动情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人的活动情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人的活动情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人的活动情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0.120.12;夫妻之间的相关;夫妻之间的相关;夫妻之间的相关;夫妻之间的相关系数:系数:系数:系数:0.280.28;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系数:;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系数:;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系
10、数:;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系数:0.210.21。肥胖基因肥胖基因(obgene,又称瘦素基,又称瘦素基因,简称因,简称OB。瘦素瘦素(leptin)是由脂)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通过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平衡,维持体脂量相对调节能量代谢平衡,维持体脂量相对恒定。恒定。遗遗传传摄食摄食脂肪贮存脂肪贮存瘦素瘦素食欲食欲下降、耗能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脂肪分下降、耗能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脂肪分解增加、合成减少解增加、合成减少体重增加不多体重增加不多饥饿饥饿瘦素瘦素食欲增加、体温下食欲增加、体温下降、耗能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降、耗能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维持体
11、重、不至于减轻太多维持体重、不至于减轻太多二、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一一)饮食因素饮食因素 1.1.多吃与肥胖多吃与肥胖多吃与肥胖多吃与肥胖(1)(1)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2)(2)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3)(3)成人过食与肥胖成人过食与肥胖成人过食与肥胖成人过食与肥胖 2.2.饮食结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 高糖饮食与肥胖高糖饮食与肥胖高糖饮食与肥胖高糖饮食与肥胖高脂饮食与肥胖高脂饮食与肥胖高脂饮食与肥胖高脂饮食与肥胖3.3.饮食习惯饮食习惯饮食习惯饮食习惯 (1)(1)三餐分配不合理
12、三餐分配不合理三餐分配不合理三餐分配不合理 (2)(2)吃饭速度过快吃饭速度过快吃饭速度过快吃饭速度过快(3)(3)吃零食太多吃零食太多吃零食太多吃零食太多(4)(4)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 淀粉类等多糖淀粉类等多糖血糖血糖麦芽糖麦芽糖,蔗糖蔗糖,乳乳糖等双糖糖等双糖葡萄糖等单糖葡萄糖等单糖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和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和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和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能量无氧酵解产生能量无氧酵解产生能量无氧酵解产生能量一小部分转化为糖原一小部分转化为糖原一小部分转化为糖原一小部分转化为糖原由肝脏和脂肪组织由肝脏和脂肪组织由肝脏和脂肪组织由肝脏和脂
13、肪组织合成脂肪合成脂肪合成脂肪合成脂肪植物油植物油植物油植物油动物脂肪动物脂肪动物脂肪动物脂肪分解为分解为分解为分解为乳糜微粒乳糜微粒乳糜微粒乳糜微粒经血液循环至经血液循环至经血液循环至经血液循环至肝和脂肪组织肝和脂肪组织肝和脂肪组织肝和脂肪组织合成脂肪储存合成脂肪储存合成脂肪储存合成脂肪储存分解为分解为分解为分解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供给供给供给供给组织利用组织利用组织利用组织利用二、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二二二二)运动不足运动不足运动不足运动不足 肥胖者肥胖者肥胖者肥胖者:坐的时间多坐的时间多坐的时间多坐的时间多17%;17%;站的时间少站的时间少站的时间少站的时间少1
14、5%;15%;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35%35%(三三三三)社会因素与肥胖社会因素与肥胖社会因素与肥胖社会因素与肥胖 1.1.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每天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每天看电视4h4h以上的妇女比每天看电视以上的妇女比每天看电视以上的妇女比每天看电视以上的妇女比每天看电视1h1h以下的妇女,肥胖流行的倾向大以下的妇女,肥胖流行的倾向大以下的妇女,肥胖流行的倾向大以下的妇女,肥胖流行的倾向大2 2倍。倍。倍。倍。2.2.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3.3.广告宣传与肥胖广
15、告宣传与肥胖广告宣传与肥胖广告宣传与肥胖(四四四四)心理因素与肥胖心理因素与肥胖心理因素与肥胖心理因素与肥胖(五五五五)吸烟吸烟吸烟吸烟(六六六六)饮饮饮饮 酒酒酒酒 肥胖的主要并发症肥胖的主要并发症一、肥胖与一、肥胖与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即即使使BMIBMI控控制制在在正正常常范范围围内内,如如果果腰腰围围大大于于102cm102cm,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提高3.53.5倍。倍。BMIBMI大于大于3535BMIBMI小于小于2121女性升高女性升高9393倍倍男性升高男性升高4242倍倍BMIBMI过高是过高是2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
16、子机制机制脂肪降解加强脂肪降解加强脂肪降解加强脂肪降解加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FFAs)(FFAs)(FFAs)(FFAs)肝、肌肉肝、肌肉肝、肌肉肝、肌肉FFAsFFAsFFAsFFAs氧化氧化氧化氧化肝脏、肌肉对糖的利用肝脏、肌肉对糖的利用肝脏、肌肉对糖的利用肝脏、肌肉对糖的利用血糖血糖血糖血糖胰岛素受体数量胰岛素受体数量胰岛素受体数量胰岛素受体数量、敏感性、敏感性、敏感性、敏感性脂质毒性作用脂质毒性作用脂质毒性作用脂质毒性作用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二、肥胖与高血压二、肥胖与高血压国外研究:国外研究:国
17、外研究:国外研究:2020202030303030岁,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组岁,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组岁,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组岁,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组的的的的2 2 2 2倍,是低体重组的倍,是低体重组的倍,是低体重组的倍,是低体重组的3 3 3 3倍;倍;倍;倍;4040404060606060岁,超重者的血压比正常体重组高岁,超重者的血压比正常体重组高岁,超重者的血压比正常体重组高岁,超重者的血压比正常体重组高50%50%50%50%,比低体重组高,比低体重组高,比低体重组高,比低体重组高100%100%100%100%。我国研究:我国研究:我国研究:我
18、国研究:北京地区对少儿肥胖和血压改变的北京地区对少儿肥胖和血压改变的北京地区对少儿肥胖和血压改变的北京地区对少儿肥胖和血压改变的8 8 8 8年随访观察表明,年随访观察表明,年随访观察表明,年随访观察表明,13131313岁肥胖少儿高血压发病率为岁肥胖少儿高血压发病率为岁肥胖少儿高血压发病率为岁肥胖少儿高血压发病率为14.3%14.3%14.3%14.3%,是同龄非肥胖,是同龄非肥胖,是同龄非肥胖,是同龄非肥胖儿的儿的儿的儿的3 3 3 3倍。倍。倍。倍。机制机制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
19、性增强,心率、心输、心输、心输、心输出量出量出量出量,血压,血压,血压,血压 1.1.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胰岛素具有抗利钠作用,使血容量及心输出量胰岛素具有抗利钠作用,使血容量及心输出量胰岛素具有抗利钠作用,使血容量及心输出量胰岛素具有抗利钠作用,使血容量及心输出量2.2.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胰岛素促进细胞外胰岛素促进细胞外胰岛素促进细胞外胰岛素促进细胞外CaCaCaCa2+2+2+2+向细胞内流动,使阻力血管平向细胞内流动,使阻力血管平向细胞内流动,使阻力血管平向细胞内流动,使阻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滑肌细胞内滑肌细胞内滑肌细胞内CaCaCaCa2+2+2+2+,血管
20、收缩,加之交感神经活性增,血管收缩,加之交感神经活性增,血管收缩,加之交感神经活性增,血管收缩,加之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外周血管阻力强,使外周血管阻力强,使外周血管阻力强,使外周血管阻力3.3.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肥胖与冠心病:肥胖与冠心病:BMIBMIBMIBMI大于大于大于大于29292929者患冠心病危险较者患冠心病危险较者患冠心病危险较者患冠心病危险较BMIBMIBMIBMI小于小于小于小于21212121者者者者增加增加增加增加3.33.33.33.3倍倍倍倍肥胖与脑血管意外:肥胖与脑血管意外:BMI 28.9BMI 28.9BMI 28.9BMI 28.940.440.
21、440.440.4的男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的男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的男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的男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是是是是BMI 16.2BMI 16.2BMI 16.2BMI 16.223.223.223.223.2的男性的的男性的的男性的的男性的1.41.41.41.4倍倍倍倍BMI 28.6BMI 28.6BMI 28.6BMI 28.635.735.735.735.7的女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的女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的女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的女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是是是是BMI 15.9BMI 15.9BMI 15.9BMI 15.922.022.022.022.0女性的
22、女性的女性的女性的1.61.61.61.6倍倍倍倍三、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三、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机制机制与肥胖患者大都存在高脂血症、动脉与肥胖患者大都存在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负荷加重等因素有关粥样硬化、心脏负荷加重等因素有关大多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都有肥大多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都有肥胖的表现,体重指数平均为胖的表现,体重指数平均为31.131.1,而且体,而且体重指数的增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重指数的增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关;肥胖病人约肥胖病人约45%45%55%55%有打鼾,有些病有打鼾,有些病人本人不知道自己有睡眠时打鼾和睡眠人本人不知道自己有睡眠时打鼾和睡眠呼吸暂
23、停,往往是同室居住的人观察到呼吸暂停,往往是同室居住的人观察到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颈部脂肪堆积,压迫上气道,上气道口径颈部脂肪堆积,压迫上气道,上气道口径变小;变小;当呼吸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引起咽壁当呼吸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引起咽壁颤动发出鼾声;颤动发出鼾声;严重者可因上气道闭塞而引起呼吸暂停。严重者可因上气道闭塞而引起呼吸暂停。机制机制【护理评估护理评估】了解病人有无肥胖家族史和内分泌疾病史,肥胖发生的年龄,是否摄食过多、运动过少。(一)健康史(一)健康史【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单纯性肥胖幼年期发病者常引起终身性肥胖,有时可有外生殖器发育迟缓;成年后发病者治疗效果较
24、前者为佳。继发性肥胖脂肪分布有显著特征性,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二)身体状况(二)身体状况v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v继发性肥胖症继发性肥胖症v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v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v特发性水肿特发性水肿v病程病程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的鉴别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的鉴别【护理评估护理评估】肥胖者参与社交的能力降低,常有压抑感;因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障碍,产生气急、关节痛、浮肿及肌肉酸痛等躯体症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可增加,病人常有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三)心理三)心理-社会状况社会状况【护理诊断护理诊断】营养失调营养失调:
25、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遗传、体内激素调节紊乱,饮食习惯不良,活动量少等有关。【护理目标护理目标】病人自觉执行饮食计划,体重有效控制或减至正常范围。预防重于治疗预防重于治疗预防从幼年开始预防从幼年开始宣传肥胖症危害,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合理安排饮食。【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行为治疗:一、行为治疗:改变食物行为和摄食行为,树立自信改变食物行为和摄食行为,树立自信v 低热量饮食低热量饮食4284kJ(1020kcal)kgv 极低热量饮食极低热量饮食42kJ(10kcal)kgv 根据代谢率计算根据代谢率计算24h热量热量600kcaldayv 蛋白质含量为蛋白质含量为1gkg.d,有足够维生素,有足够维
26、生素二、饮食治疗:二、饮食治疗:执行饮食计划,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每周体重下降每周体重下降0.51.0kg限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能量的摄入:三、体育锻炼、适合运动三、体育锻炼、适合运动有氧运动、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四、药物治疗四、药物治疗【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食欲抑制剂:芬氟拉明食欲抑制剂:芬氟拉明西布曲明西布曲明(曲美)(曲美)2代谢增强剂:代谢增强剂:TH制剂制剂3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赛尼可)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赛尼可)v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吸脂、切脂、空肠回肠分:吸脂、切脂、空肠回肠分流术、小胃手术等。流术、小胃手术等。【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五、手术五、手术v适应症:严重肥胖(适应症:严重肥胖(BMI35),),且且经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经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疗效不佳者。【护理评价护理评价】体重是否恢复正常,是否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是否执行治疗和饮食计划。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