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311182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 通风空调系统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通风空调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工程地面高架车站公共区不设空调,有工艺要求的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需设置空调。全封闭地下车站采用站台设置屏蔽门的通风空调系统。1、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1.1设计依据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2001年版)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 2005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 重庆市地方标准 其它各有关标准、规程、规范。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初步设计及专家审查意见1.2设计范围1) 车站公共区及设备管理用房。2) 区间隧道、折返线、存车线等辅助线。2、地下车站和区间2.1 一般要求在确保通风空调系统功能要求前提条件下,设备选型应

3、以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设备均采用成熟、符合消防要求和环保要求产品,原则上不采用试制产品。空调通风设备选用应留有适当余地,但应避免“大牛拉小车”现象。其中冷负荷安全系数取用1.0,空调风量及风机风量、水泵流量安全系数取用1.1,风机风压及水泵扬程安全系数取用1.2。设备选型和台数设置要考虑系统运行时可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能量调节(冷源能耗和动力能耗),达到节能运行。冷冻机房位置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地面冷却塔尽可能靠近冷冻机房,以缩短冷冻(却)水供/回水管道长度,减少冷量损失。区间隧道通风机房、通风空调机房和冷冻机房布置紧凑,并需设计大型设备进出吊孔、运输通道、安装和维修空间。本系统

4、按远期2037年夏季晚高峰运营条件进行车站空调负荷计算;按远期2037年早高峰运营条件进行人员新风量的校核计算。注重节能运行,通过合理组织运行模式,节约能耗。注重环境保护,通风空调设备对外界噪声影响满足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2.2 主要计算参数及标准2.2.1 室外气象参数地理纬度:北纬2935大气压力:冬季:991.2 hPa夏季:973.2 hPa(1)公共区: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8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31.5;(2)设备及管理用房: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6.5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冬季通风室外计

5、算干球温度:7;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7.3;2.2.2 轨道交通内部设计参数站厅夏季空调计算参数:干球温度30 相对湿度40%65%站台夏季空调计算参数:干球温度29 相对湿度40%65%列车内夏季空调设计参数: 干球温度不大于27 相对湿度40% 65%区间夏季设计参数:正常运行时 干球温度40 阻塞状态时 列车顶部最不利点干球温度45 车站冬季设计参数:干球温度控制在1216之间表:设备、管理及办公用房设计参数房间名称计算温度()换气次数冬季夏季进风排风站长室、站务室、值班室、休息室162766车站控制室、广播室、控制室182765AFC票务室、AF

6、C维修工区182765综合监控设备室1827按照实际散热量计算按照实际散热量计算通信设备室、综合电源室信号设备室、信号电源室1227按照实际散热量计算按照实际散热量计算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主变电站36按排除余热计算风量电阻吸收室50按排除余热计算风量配电室、机械室163644更衣室、修理间、清扫员室162766警务室、会议交接班室162766综合电池室162766茶水间10盥洗室、车站备品库44清扫工具间、气瓶室、储藏室4污水泵房、废水泵房、消防泵房54通风与空调机房、冷冻机房66厕所5排风厕所排风按每坑位100m3/h考虑且小时换气次数不宜10次2.2.3 新风量标准(1)车站公共区空调

7、季新风量按12.6 m3/h.人计算,且空调系统新风量不小于总风量10%。当通风系统采用开式运行时,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30m3/h;当采用闭式运行时,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12.6m3/h,且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少于总送风量10%。(2)设备、管理及办公用房每人新风量为30m3/h。2.2.4 空气质量标准轨道交通公共区内CO2浓度不宜大于1.5轨道交通公共区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应小于0.25mg/m32.2.5 风速设计标准(1)正常运行工况通风井:46m/s砼风道:10m/s风亭格栅风口:4m/s送/回风干管:10m/s(无送、回风口)送/回风支管

8、:57m/s(无送、回风口)35m/s(有送、回风口)消声器片间风速:10 m/s(2)事故运行工况区间隧道风速 11m/s 且2m/s钢制排烟干管:20 m/s 非钢制排烟干管:15 m/s排烟风口:10 m/s2.2.6 空调负荷计算参数(1)人员负荷按2037年高峰小时客流量计算。乘客进站在车站停留时间为4.5分钟,其中站厅停留2.5分钟,站台停留2分钟;乘客出站在车站停留时间为3分钟,其中站厅、站台各停留1.5分钟。(2)人员散热量和散湿量站厅内(干球温度30):显热量32W/人、潜热量137W/人、散湿量205g/人h;站台内(干球温度29):显热量37W/人、潜热量132W/人、散

9、湿量197g/人h;(3)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计算人员数量按房间表中“人员构成”数量,无人值班设备房按不少于2人计算。(4)照明负荷:站厅、站台按20W/m2,区间隧道按5Kw/公里;(5)自动扶梯、垂直电梯、售检票机和屏蔽门、广告牌等设备的发热量,应根据各专业提供资料设计。(6)壁面产湿量:12g/ m2h。(7)渗透风对车站的影响车站出入口的渗透风影响按200W/m2断面面积计算。屏蔽门渗出于隧道风量每个车站按9 m3/s计算。站厅和站台的比例分配为6:4。2.2.7 防排烟设计标准(1) 地下车站站厅、站台和区间隧道仅按同时只有一处发生火灾设计,列车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尽可能将列

10、车行至车站。(2) 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需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最大面积不超过2000 m2。站厅和站台的排烟量按60m3/h.m2计算,当排烟设备负担两个防烟分区时设备容量应按同时排除两个防烟分区的烟量配置。站台火灾时,站厅至站台的楼梯、自动扶梯通道口向下风速不应低于1.5m/s。(3) 同一个防火分区内地下设备及管理用房的总面积超过200m2,或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单个房间应设机械排烟,防烟分区面积不宜超过750m2。(4) 设备管理用房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部分面积60 m3/hm2计算排烟量;担负二个或二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

11、面积不小于120 m3/hm2计算排烟量,但应均衡各防烟分区的面积,避免面积相差悬殊。设备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m3/h。(5) 最远点到地下车站公共区的直线距离超过20m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连续长度超过60m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设置机械排烟,排烟口距最不利排烟点不超过30m。(6)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7) 列车火灾规模按7.5Mw计算。(8) 车站范围内排烟风机耐高温要求为250条件下能连续工作1.0h,与这些风机相关的辅助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应保证在250条件下保证能连续工作1h。参与区间隧道排烟的风机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耐高温要求为150条件下能

12、连续工作1.0h,参与车站排烟的隧道设备应满足车站范围的设备耐温要求。(9) 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内时,区间断面风速2.0m/s ;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区间断面风速2.0m/s,且最高风速不高于11m/s。 (10) 穿越防火分区的防火墙、楼板、每层水平干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穿越变形缝且有隔墙、进出空调通风机房等处的风管应设防火阀;2.2.8 噪声标准(1) 通风空调设备传至站厅,站台的噪声70dB(A).(2) 通风空调设备传至工作、休息室的噪声60dB(A).(3) 通风空调机房的噪声1.5m。冷冻机突缘部分与配电盘之间距离1.5m。两台冷冻机突缘部分相互之间1.0m。冷冻机组与墙

13、面之间距离0.8m。非主要通道0.8m。螺杆式冷水机组一端预留足够长度(视机组的型号)用作维修设备之用:一般为一倍冷水机组长度。冷水机组上部净空1m。为防止积水,冷水机组基础应高出机房地面50100mm。为防止和减少冷水机组振动和噪声,机组应作隔振处理,与机组相接的冷冻水、冷却水管道用挠性接头连接。冷水机组基础平台四周应设有明沟和地漏排水,排水明沟不应横跨诱导缝。水泵基础应比机房地坪高出50100mm。为减少水泵运行振动对管道影响,水泵进出水管应设置挠性接管。水泵基础尺寸按台座四周各放大150mm设计,水泵基础应作隔振处理。通风空调机房和冷冻机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2.7

14、 风道(井)和风亭设计车站的每头端部设送、排风道(井)、活塞风井各一座。进风亭位于空气清洁区,尽可能远离马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影响。进风亭格删底部下沿距地面大于2m,当布置在绿地内时大于1m。送、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在高度、方向或水平距离上尽量错开。若送、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位于同一高度,则水平距离5m,并错开口部方向。若送、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位于同一位置,则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在上部,送风亭在下部,排风亭下沿距送风亭口部上沿5m,并尽可能错开口部方向,避免二次污染。单建或与建筑物合建的风亭,其口部距其他建筑物距离应不小于5m(含轻轨出入口),采用敞口形式的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与轻

15、轨出入口的水平距离以及敞口风亭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不宜小于10m。加压送风亭与排风亭(或出入口室外排烟口)如在同一高度,则水平距离宜10m,加压送风口与排烟口不应相对布置。室外排烟口要远离车站出入口。风亭宜按双面直角进/排风计算。各风道、风亭应作防水和排水处理。敞口风亭底部应设排水。每个风道(井)内应设检查门、检查梯及电力照明等设施。2.8 其它2.8.1 风管和水管管道材料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具体规格详见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轨顶排热风道采用土建风道。水管管径小于DN100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水管管径大于或等于DN100采用无缝钢管、法兰或焊接连接。2.8

16、.2 送/回风口、阀门、风管吊、支、托架车站公共区空调送/回风口宜采用双层百叶送风口/单层百叶回风口。风管支吊架按国标03K132规定制作。防火阀安装时必须单独配置吊、支、托架,所有水平或垂直风管必须设置吊、支、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外部,但不得损坏风管保温层,且不得设于风口、风阀、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吊杆不能直接固定在法兰上,风管水平安装时,当边长400mm时,间距400mm时,间距3m。风管垂直安装时,吊、支、托架间距4m,且每根立管固定件不少于2个。2.8.3 管道保温及防腐为减少冷量损失、防止管道外表面结露,空调送、风管外表面应进行保温,保温材料采用采用玻璃棉板,保温材料容重48kg/m

17、3,其保温经济厚度根据其全年空调使用时间采用如下:空调送风管设在具有空调房间内 =30mm空调送风管设在无空调房间内 =40mm外覆复合铝箔作为隔汽防潮保护层,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回风管可不设保温。冷冻水系统水管及附件和冷凝水管及附件应进行保温,当冷冻水管穿越墙体和楼板时,保温层不能间断。采用玻璃棉管壳,保温材料容重64kg/m3,其保温经济厚度采用如下:公称直径15-80mm 厚度40mm公称直径 100mm 厚度50mm冷凝水管:厚度 20mm。外覆防潮保护层复合铝箔。穿越风道水管、风管保温层外设置金属保护层。风管和吊、支、托架为铁件,必须进行防腐措施,对铁件表面进行清理除锈,涂红丹油性防锈底

18、漆和面漆各两遍。水管支吊架必须设于保温层外部,水管穿越支吊架处应垫木块,支吊架间距视管径大小而定。2.8.4 予埋件及其它设备吊孔和大型设备处顶板需予留吊装设备起吊梁或予埋铁。对吊挂设备尽可能予埋吊挂用的予埋铁。冷冻水管需考虑热涨冷缩补偿。2.9 车站公共区气流组织站台、站厅层公共区采用上送/上回方式,站台层送、排风管靠近屏蔽门侧。送、排风管原则按均匀送风和均匀排风设计,布置困难时可采用集中回风的方式,当兼作排烟时应满足消防排烟有关规定。上排热风口应与列车空调冷凝器位置相对应。站厅层、站台层设备管理用房的排风应尽可能直接排出地面。在系统布置时,宜将每个排风/排烟系统沿气流方向延长一端风管,以利排风。2.10 空气及水净化处理(1) 车站公共区送风需经粗效过滤器处理。在公共区送风总管道上安装紫外线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对空气杀菌作用。(2) 设备管理用房空调风由空气处理机组入口处过滤网作过滤。(3) 空调冷冻水总回水管道上安装具有杀菌、除垢、除锈功能的全程水处理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