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Xx医院医务科n n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各级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以下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预防用药目的n n一、预防用药目的n n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n n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n n根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n n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是考虑预防用药:n n(1)手
2、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n n(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等。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n n(3)异物植入手术,如椎间盘植入术、人工关节置换等。n n(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n n2.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生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n n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道、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
3、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n n4.严重污染的感染: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三、预防用药的选择及给药方法n n(一)用药选择n n1.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一)用药选择n n进入腹腔
4、、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氏杆菌,则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到得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合用抗厌氧菌药物。(一)用药选择n n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一)用药选择n n2.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
5、肾毒性,不少理想的预防药物。(一)用药选择n n但其低廉易得,在我国的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万古霉素一般不作为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症,例如已证明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所致的手术切口感染流行时,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二)给药方法n n1.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2小时内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二)给药方法n n2.应静脉给药,30分钟内滴完,不宜放在
6、大瓶液体内慢性滴入,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n n3.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中半衰期为1-2小时,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l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小时的头孢曲松,则无须追加剂量。(二)给药方法n n4.一般应全程使用,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病人有明显感染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感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到24小时,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48h。连续用药多日甚至用到拆线是没有必要的,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