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300421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3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3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3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3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院研究院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要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中国经济增长呈现“V”型走势”型走势2023 年年报(总第年年报(总第 53 期)报告日期:期)报告日期:2022 年年 11 月月 30 日日2022 年,面对乌克兰危机、疫情多发散发、房地产市场下行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稳经济政策力度,经济增长触底回升,全年呈现“V”型走势,但恢复程度总体偏弱。前三季度 GDP 累计同比增长 3%,预计四季度增长 3.8%左右,全年增长 3.2%左右。展望 2023 年,中国经济将步入内外需增长动能转换期,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或将有所

2、改善,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将较上年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取决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和信心的修复程度。考虑到多种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在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景下,预计2023年GDP分别增长3.6%、5.3%、6.6%左右。2023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确保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至关重要。宏观政策要着力“稳增长促回升、防风险保安全”,改善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乐观基准悲观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增长动力进入增长动力进入内外内外转换转换期,政策需期

3、,政策需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 年年年报年报)2022 年,面对乌克兰危机、疫情多发散发、房地产市场下行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稳经济政策力度,经济增长触底回升,全年呈现“V”型走势,但恢复程度总体偏弱。前三季度GDP 累计同比增长 3%,预计四季度增长 3.8%左右,全年增长 3.2%左右。展望2023 年,中国经济将步入内外需增长动能转换期,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或将有所改善。全球增长放缓,但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慢,有助于减轻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疫

4、情防控措施或将更加优化,有利于各项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和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叠加 2022 年低基数,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将较上年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取决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和信心的修复程度。根据多种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进行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景预测,预计 2023 年 GDP 分别增长 3.6%、5.3%、6.6%左右。2023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确保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至关重要。考虑到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信心和预期的改善仍需一段时间

5、。宏观政策要着力“稳增长促回升、防风险保安全”,改善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谨防因政策力度大幅减弱带来负面冲击;维持货币政策稳健略宽,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密切关注外部风险,特别是可能爆发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与冲击;继续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大力提振消费;推动房地产政策落实落地,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2一、2022 年经济形势回顾与 2023 年展望(一)(一)2022 年经济形势回顾年经济形势回顾2022 年,国内外环境变化更加复杂严峻。从国际看,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6、乌克兰危机爆发,极端天气频发,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再现,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引领全球“加息潮”,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下行压力增大。从国内看,疫情持续多发散发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对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一定扰动,市场需求、信心和预期持续偏弱。但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等推动下,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景气好转,经济运行呈持续恢复态势。从宏观调控四大目标看:一是经济增长呈一是经济增长呈“V”型走势型走势。2022 年前三季度 GDP 累计同比增长 3%,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 0.4%,为全年低点。预计四季度增长

7、3.8%左右,全年增长 3.2%左右(图 1)。尽管下半年经济增速较二季度明显改善,但修复程度仍然较弱,明显低于 2020-2021 年两年平均增速5.2%。二是物价水平温和可控二是物价水平温和可控。2022 年前 10 个月 CPI、PPI 分别累计上涨 2%、5.2%,涨幅分别较上年同期扩大 1.3 个、回落 2.1 个百分点。物价基本稳定,不仅为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实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也与全球通胀蔓延形成了鲜明对比。三是就业压力三是就业压力有所上升有所上升。2022 年 3 月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前三季度平均为 5.6%,与 2020 年平均水平相当(图 2)。前三季度

8、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 1001 万人,同比少增 44 万人。四是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四是国际收支保持平衡。2022 年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 GDP 之比为 2.4%,比 2021 年高 0.6 个百分点,仍处于合理区间。其中,出口较快增长、进口低增长带动货物贸易顺差创历史同期新高,前三季度为 52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这为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服务贸易逆差 656 亿美元,同比下降 23%。直接投资顺差较 2021 年同期有所收窄,但仍保持净流入(469 亿美元)。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3图图 1:经济增长呈现:经济增长呈现“V”型走势型走势图

9、图 2: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有所上升上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研究院从 2022 年全年经济运行看,有四方面变化值得关注:1.疫情疫情内外内外防控难度明显增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防控难度明显增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加大加大2022 年 3 月以来,国内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一方面,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传播性和隐匿性增强,加大疫情内防反弹难度。2022 年以来已波及中国所有省(市、区),跨省跨区疫情传播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海外各国疫情管控措施逐渐松绑,加大疫情外防输入难度。2 月以来,瑞典、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纷纷宣布全面取消防疫措施,美国也于

10、3 月完全放开“室内口罩令”并解除大部分防疫限制。与过去相比,2022 年国内疫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疫情及其管控措施对经济活动扰动持续加大,是拖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若按 2019 年同期增速进行估算,预计疫情拉低2022 年 GDP 累计同比约 2.8 个百分点(表 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4表表 1: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测算: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测算(%)产业产业Q1(当季当季)Q2(当季当季)Q3(当季当季)Q4(当季当季)全年全年实际实际2019年增速年增速实际实际2019年增速年增速实际实际2019年增速年增速估计估计2019年增速年增速估计估计201

11、9 年增速年增速第一产业6.02.74.43.33.42.74.03.44.23.1第二产业5.85.30.94.75.24.54.85.04.14.9第三产业4.07.2-0.47.23.27.43.06.92.47.2GDP4.86.30.45.93.95.93.85.83.26.0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一是一是影响影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扰乱扰乱经济运行经济运行节奏和规律节奏和规律。2022 年采取各类封控措施及交通管制的地区增多,出行持续受限,人口跨区域和区域内部流动减弱。自 3 月以来,全国迁徙指数普遍低于上年同期(图 3),重点城市地铁客运量规模明显降低(

12、图 4)。1-9 月国内民航总周转量同比下降 29.6%,1-10月铁路客运量同比下降 34.9%。同时,受疫情影响地区货运严重受阻,物流强度持续回落。1-10 月国家铁路、高速公路、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5.8%、-4.8%和 1.2%,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0.3、22.6 和 4.5 个百分点。证券时报2022年4月对507家上市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影响下受访上市公司中95%物流受阻、88%预计订单减少、94%合同执行存在困难。图图 3:疫情冲击下区域流动趋弱:疫情冲击下区域流动趋弱图图 4:18 个重点城市地铁客运量规模个重点城市地铁客运量规模资料来源:百度迁徙,Wind,中

13、国银行研究院二是从需求端看二是从需求端看,对消费冲击对消费冲击较大较大。1-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5长 0.6%,较 2020-2021 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3.4 个百分点。失业失业率上升率上升、收入增速下滑,居民消费能力收入增速下滑,居民消费能力受限受限。10 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5%,高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其中,31 个大城市失业率为 6%,创历史新高。1-9 月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为 3.2%,较 2020-2021 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1.9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意愿居民消费意愿走走弱弱,消费降级趋势明显消费降级趋

14、势明显。人民银行 2022 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倾向于“更多消费”居民仅占 22.8%,较 2021 年末低 1.9 个百分点。1-10 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化妆品、通讯器材等非必需品消费占比分别较 2021 年同期下降 0.4、0.1、0.2 个百分点。线下场景消费持续受线下场景消费持续受影响影响,线上消费线上消费增长乏力增长乏力。1-10 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5%,较 2020-2021 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4.7 个百分点。国庆假期旅客出行情况与往年同期相比较为冷淡,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 26.2%。受物流效率降低、收入增长放缓等影响,线上消费需求增长乏力。1-10

15、 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7.2%,较 2020-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8.1 个百分点。三是从供给端看三是从供给端看,与疫情关联较高行业与疫情关联较高行业增加值增加值增速普遍回落增速普遍回落。1-10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较 2020-2021 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2.3 个百分点。与疫情的关联度是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业方面,工业方面,消费需求恢复乏力,常态化防控政策趋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效率,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放缓。1-10 月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等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同比变化 1.5%、3.2%和-2.3%,较 2020-2021 年同

16、期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1.1、1.3 和 3.3个百分点(图 5)。服务业方面,服务业方面,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3%,较2020-2021 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2.5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商务等接触式服务业持续低迷,与疫情前正常水平差距较大(图 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6图图 5:疫情关联较高行业增速明显回落:疫情关联较高行业增速明显回落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房地产市场景气深度下行,系列稳市场政策尚待显效房地产市场景气深度下行,系列稳市场政策尚待显效2022 年房地产市场深度下行,从投资、消费、产业

17、链上下游、风险、预期等多个方面对经济造成较大拖累。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不仅是 GDP 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拉动对其他行业增加值产生影响。2022 年 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下降 8.8%,预计 2022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悲观、中性和乐观情况下分别为-9%、-8.5%和-8%左右(表 2)。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对产业链上下游各行业增加值的影响,可得到在悲观、中性和乐观情形下,2022 年房地产投资将分别下拉 GDP 增速 0.81、0.77 和 0.74个百分点。表表 2:2022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算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18、下降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算2021年年2022年年实际实际悲观情形悲观情形中性情形中性情形乐观情形乐观情形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4.4-9-8.5-8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4419391339343956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49768440654430744549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26358233382346623594拉动GDP(亿元)80545713157170772099较2021年少拉动GDP(亿元)-9230-8838-8446下拉GDP增速(%)-0.81-0.77-0.7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72

19、022 年房地产市场下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房地产行业前中后端同步走低一是房地产行业前中后端同步走低。2007 年至今中国房地产行业大致经历了四轮周期,各周期低谷分别为 2008-2009 年、2011-2012 年、2014-2015 年、2021 年至今。与过去相比,本轮周期存在一个明显不同的特征,即房地产市场土地交易、开发投资、销售前中后三大环节同步放缓。而在前三轮周期中,土地和销售低迷但投资相对稳健。从投资、销售等数据来看,本轮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幅度已经超过 2008 年、2011 年和 2014 年(图 6)。图图 6:房地产投资销售累计同比:房地产投资销售累计同比图图 7:各国居民

20、杠杆率对比:各国居民杠杆率对比资料来源:Wind,国际清算银行,中国银行研究院二是政策持续放松后市场二是政策持续放松后市场尚未尚未明显改善。明显改善。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房地产政策自 2021 年底开始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原则下逐步放松,较之于以往几轮政策刺激,本轮放松力度相对克制。根据政策侧重点不同,本轮房地产政策调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保需求阶段首先是保需求阶段。2022 年上半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下调房贷利率、放松限购限贷限价、降低首付比例等各类需求侧放松政策。其中,一线城市以跟随 LPR 下调房贷利率为主,二线城市以放松限购限贷限价为主,三、四线城市几乎全面放松甚至出台人

21、才补贴、多孩家庭补贴等买房鼓励政策。但需求端政策效果尚待进一步显现。截至 10 月底,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累计同比下降 22.3%和 26.1%,中指院数据显示全国百城新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8房和二手房均价分别连续 4 个月和 6 个月下跌。而在过去几轮周期中,需求侧政策放松后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 50%以上。其次是其次是“保交楼保交楼”阶段阶段。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烂尾楼”风波持续发酵,房地产市场信心再受重创,政策通过出台 2000 亿保交楼专项贷款等方式加大力度保交楼、稳民生。目前,“烂尾楼”风险正在逐步化解,但保交楼政策对于楼市信心的提振效果尚

22、未完全显现,拿地、开工、销售依然低迷,金融市场对于房地产业的谨慎悲观预期尚未有效扭转。最后是保主体阶段最后是保主体阶段。2022 年四季度以来市场持续低迷,房企流动性压力仍然较大。11 月 11 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简称“金融 16 条”),从开发贷款、信用贷款、信托贷款、债券和信托融资等表内表外各类融资渠道对房企融资予以积极支持,标志着房地产供给端支持政策由保项目转向保市场主体。预计这将有助于化解房企流动性风险,防止风险蔓延。三是本轮房地产市场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超过过去行业低谷时期,目前信用三是本轮房地产市场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超过过去行

23、业低谷时期,目前信用风险仍未出清风险仍未出清。2021 年,信用债集中到期叠加房地产调控“组合拳”(例如控制房地产信托融资额度、控制各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额度、执行“三条红线”政策严控房企融资等),房企资金压力凸显。2022 年以来市场持续下行,房企违约事件频发,企业出险后资金快速枯竭,大中型房企、示范性民企和国资背景房企都未能幸免,导致较大范围停工烂尾项目。本轮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严重性、广泛性和影响深远性都超过过去。尽管自 2021 年个别房企暴雷以来,政策加大房企金融支持力度,不少房企积极重组债务,但目前行业债务风险依然较高。房企海外债偿债高峰将持续到 2023 年。境内债务到期规模虽然从 20

24、21 年后有所下行,但体量明显大于境外债。信托将在 2022 年四季度和 2023 年一季度出现偿债高峰。这些变化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逻辑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需求端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发生逆转一是需求端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发生逆转。一方面,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9中国大中型城市房价收入比偏高,叠加近年来居民杠杆水平上升过快,未来加杠杆空间有限(图 7)。另一方面,三年疫情冲击叠加经济本身结构调整带来的下行压力,既冲击居民当前收入,又打破其对未来收入稳定性的预期。居民对楼市持续上涨的预期被打破,叠加“烂尾楼”事件频发,居民投资需求明

25、显下降,有居住需求的居民也更倾向于观望。这些都导致居民不想、不敢也无力承担长期大额负债购房。二是供给端企业高杠杆经营模式转型遭遇阵痛。二是供给端企业高杠杆经营模式转型遭遇阵痛。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负债率处于国际较高水平,高杠杆模式主要与行业发展阶段、住房预售制度、企业商业模式等有关。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逐渐由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房企杠杆风险积累逐步增大,亟需推动房企转变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为推动房企转型、降低行业风险,2020 年下半年供给端金融监管政策收紧,部分高杠杆房地产企业难以适应新的监管规则,债务风险开始暴露。3.出口出口延续较快增长,但延续较快增长,但由强转弱趋势逐步确立由强转弱趋

26、势逐步确立近年来受国内供应链较快恢复、外部需求逐步复苏等因素拉动,中国出口总体保持在高增长区间,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不降反升(图 8)。2022 年 1-10月份中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 11.1%(以美元计价,下同),略低于 2020-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水平(15%),总体延续较快增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2022 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 GDP 累计同比贡献率为 32%,比 2020-2021 年平均水平高 9 个百分点(图 9)。但自 8 月份以来,受外需走弱影响,出口增速下行趋势逐步确立,10 月当月甚至转正为负,为-0.3%。值得关注的是,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影响,

27、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放缓幅度要慢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10 月当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增速仍保持正增长(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0图图 8:中国出口占世界份额中国出口占世界份额图图 9:净出口对净出口对 GDP 累计同比贡献率累计同比贡献率注:2021 年为 2020-2021 两年平均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一一是是对主要对主要目的地目的地出口增速出口增速分化。一方面,对分化。一方面,对美、欧美、欧出口出口增速放缓。增速放缓。2022年 1-10 月,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累计增长 6.6%、14%,分别较 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低 9

28、.1、3.6 个百分点(图 10)。尤其是在下半年后,高通胀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快收紧,抑制美、欧中间品和消费品需求,导致中国对美、欧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增速分别于 8 月、10 月开始落入负值区间。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对东盟出口稳中有升对东盟出口稳中有升。2022 年 1-10 月,中国对东盟出口累计增长 20.5%,增速较 2020-2021 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 3.6 个百分点(图 10)。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产业链的互补关系增强,东盟生产和出口依赖于中国中间品和原材料供给,2022 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中间品占对其出口总金额的 55%。2022年东盟出口和制造业高景气带动了对中国产

29、品的需求(图 11)。二二是价格是价格因素因素1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加大。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加大。2020、2021 年出口增长主要依靠数量支撑,平均贡献率约为 56.8%。2022 年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长的支撑较为明显,平均贡献率约为 95.1%,而数量贡献仅为 13.3%。尤其是在 8、9 月,出口金额增速承压但尚维持在正增长区间,而出口数量同比增速已落入负值区间(图1根据量价分解公式,总金额同比增速=价格同比增速+数量同比增速+价格数量综合同比增速。价格贡献=价格同比增速/总金额同比增速;数量贡献同上。其中,价格数量综合同比增速为二次项,在实际分析中通常忽略不计,但由于各类商品在指数构造中的权重

30、不同,导致二次项偶尔会对整体结果产生影响。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112)。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带动出口价格提高,而外需整体走弱导致出口数量增长不振。图图 10:中国对主要目的地出口同比增速中国对主要目的地出口同比增速图图 11:中国与东盟六国:中国与东盟六国2出口增速出口增速图图 12:出口量价分解:出口量价分解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三三是是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增速出现新变化。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增速出现新变化。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2022 年 1-10 月,服装、纺织产品出口分别累计增长 6.4%、6.9%,较2020-2021 年两

31、年平均增速低 1.9、4.5 个百分点(图 13)。这或与疫情多发散发、中美经贸摩擦、低成本优势减弱等多重背景下出口订单、产业外迁有关。另一方面,汽车出口高速增长。2022 年 1-10 月,汽车出口累计增长 67.9%,较2020-2021 年两年平均增速高 8.2 个百分点,且主要依靠数量拉动,数量增长2受限于数据可得性,东盟六国为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254.1%,贡献度约为 2/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49.9 万辆,同比增长 96.7%。这与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增强等优势有关。图图 13:不同产

32、品不同产品出口当月出口当月同比同比增速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4.稳增长政策的托底作用更加突出稳增长政策的托底作用更加突出与 2021 年相比,2022 年稳经济政策力度明显加大,财政、金融、产业等各项政策应出尽出。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尤为突出,一方面,退税力度空前。2022 年留抵退税政策范围在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 6 个行业企业基础上,新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 7 个行业。截止 11 月 10 日,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已达到 2.3 万亿元,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力度加大。1-10 月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 6.4%,高于 2020-2021 年两年平均增速(1

33、.5%)。据测算,财政支出增量拉动前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长约 1.4 个百分点3。一是资金项目快速落地带动基建投资高增长一是资金项目快速落地带动基建投资高增长。2022 年专项债发行和国家相关部门项目审批进度较往年加快,政府新增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结存限额等资金支持,通过“放管服”改革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和权限,进一步加速项目落地。专项债资金投向进一步拓展,在交通、农林水利、社会事业等 9 个领3财政支出对 GDP 的拉动比例=(财政支出增量/GDP 增量)GDP 增速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3域基础上新增新能源和新基建两个方向。1-10 月基建投资(含电力)累计增长

34、11.4%,分别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前三季度 GDP 增长约 3.2 个百分点和 0.23 个百分点。其中,电力和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 1-10 月累计同比增长 23.2%,大幅高于 2020-2021 两年同期平均水平(10.2%)。二是助企纾困政策支持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二是助企纾困政策支持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2022 年留抵退税、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有效缓解制造业资金压力并支持投资支出,重点扶持了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留抵退税规模位居行业首位,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稳步回升。1-10 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 9.7%,分别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前三季度 GDP 增长约 4.4

35、 个百分点和 0.35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表现突出,1-10 月累计同比增长 23.6%,高于 2020-2021 两年同期平均水平(16.8%)。三是调整部分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三是调整部分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在国际能源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一方面采取保供稳价政策应对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物价水平保持在温和可控区间,与全球通胀高企形成强烈反差。另一方面,调整节能减排政策节奏与力度。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政策的优化完善保障了工业生产用能,采掘工业生产较上年加快,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供应稳定,PPIRM同比增速较 2021 年大幅回落,带动 PPI 中的生产资

36、料价格下降,生活资料价格保持平稳,居民和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二)(二)2023 年经济形势展望年经济形势展望2023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中国将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或将有所改善。从国际看,全球增长放缓,但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慢,甚至可能出现转向,这有助于稳定中国金融市场,减轻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从国内看,2022 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411 月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4释放了较强的政策调整信号,2023 年疫情防控措施

37、或将更加优化,这将有利于各项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和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叠加2022 年低基数,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将较上年有所回升。全球经济或将步入下行通道,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不同步的趋势仍将延续,经济增长将呈现“内升外降”格局。但考虑到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发疫情持续出现背景下仍面临不确定性,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信心和预期的改善仍需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回升的幅度取决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演变及国内市场需求和信心的修复程度。根据多种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进行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景预测。悲观情形下,疫情持续新发散发,

38、人员流动仍较大范围受限,供需持续低迷、难以提振,预计 2023 年 GDP 增长 3.6%左右;基准情形下,疫情形势总体可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逐步减弱,供需总体弱复苏,预计 2023 年 GDP 增长 5.3%左右;乐观情形下,疫情及其管控措施影响大幅减弱,人口流动基本恢复正常,供需加快恢复,预计 2023 年 GDP 增长6.6%左右。第一第一,疫情影响相对减轻疫情影响相对减轻,消费持续恢复消费持续恢复。展望 2023 年,消费有望在疫情影响相对减轻和政策持续支持下保持恢复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提高。一是一是疫情防控措施或将更加优化,将为 2023 年服务消费、线下消费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39、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接触类消费将成为消费恢复的主要推动力。二是二是在稳增长政策持续支持和防疫政策优化背景下,居民收入有望持续恢复,对未来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将有所改善,边际消费倾向将有所提高,这将为消费增长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三是房地产市场逐步筑底回升,带动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住房相关消费回暖。此外,考虑到 2022 年消费的低基数因素,预计2023 年在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形下,消费增速分别为 4%、5.5%和 7%左右。42022 年 11 月 11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从居家隔离、核酸检测、入境人员管理

40、、医疗资料储备等多个方面对当前防疫政策进行了全面优化。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5第二,投资增速可能出现放缓,基建投资仍是重要支撑。第二,投资增速可能出现放缓,基建投资仍是重要支撑。一是基建投资增一是基建投资增速速保持较快增长保持较快增长。发挥基建投资托底作用仍将是政策的重要着力点。预计 2023年政府将继续加强基建项目储备,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运用准财政工具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推动基建项目早开工、专项债等资金早使用,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一方面,企业内源资金有限。企业利润是制造业投资的重要内源融资来源,企业利润

41、总额增速通常先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向变动 1 年左右。2022 年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放缓,1-9月同比下降 2.3%,这将制约 2023 年制造业投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投资动力不足。当前产能利用率尚处于近五年来的相对低点(图 14),企业在生产恢复带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饱和后才有意愿新建扩建项目。三是房地产投资三是房地产投资将企将企稳回升稳回升。“金融 16 条”等政策将进一步助力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提振购房者信心并释放合理住房需求,在 2022 年低基数基础上房地产投资降幅将有所收窄。但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时间,从销售回暖带动房企拿地、新开工情况好转,再传导至房地产投资扩张的复苏

42、进程或相对缓慢。一方面,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仍需时日,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悲观预期短期内较难扭转,同时自2021 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持续下降,居民杠杆率在经历十余年持续上行后趋于停滞(图 15),居民“加杠杆”购房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较大规模的商品房库存和停工面积存量仍待消化。截止 2022 年 10 月,全国商品房库存和去化周期5尚处于阶段性高位(图 16),停工面积存量约为 8.9 亿平方米(图17),以过去 12 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均值为标准,分别需要 4.5 个月和 12 个月左右时间消纳库存和完成施工。房地产商需优先处理库存和未竣工项目再新开项目建设,这将影响房地产投

43、资修复进度。在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形下,预计 2023 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 3.5%、5.5%、6.8%左右,其中房地产投资分别累计下降 6%、3%、1%。5去化周期=商品房累计待售面积/过去 12 个月商品房平均销售面积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6图图 14:工业产能利用率情况:工业产能利用率情况图图 15: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和杠杆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和杠杆率图图 16:商品房库存和去化周期:商品房库存和去化周期图图 17:停工面积存量:停工面积存量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第三,第三,外需疲弱叠加价格外需疲弱叠加价格涨幅放缓涨幅放缓,出口增速将承压下行

44、。出口增速将承压下行。欧美经济放缓拖累外需走弱。从美国来看,2022 年持续加息所导致的经济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将持续至 2023 年。根据美联储最新预测,2023 年美国 GDP 增速仅为 1.2%。从欧盟来看,国际冲突和能源危机持续侵蚀家庭购买力、抑制生产,2023 年经济衰退风险持续上升。2022 年 11 月欧盟委员会再次下调对欧元区的 GDP 增速预测至 0.3%,前值为 1.4%。目前对美、欧出口仍占中国总出口的 30%以上,其需求放缓将对中国出口造成较大拖累。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和供给缓慢修复,2023 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在波动中下行。世界银行预计,能源价格将在 2023年出现

45、11%的回调,有色金属、农产品价格中枢下移,这将带动生产购进价格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7涨幅降低,进而带动产品出口价格降低,价格对出口名义增速的支撑将减弱。对东盟出口对东盟出口有望延续高增长有望延续高增长。首先,东盟经济处于疫后修复期,内生增长动能较为强劲,服务业等增长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带动东盟内需增长。其次,东盟在全球的出口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作为全球产业链中加工制造环节的集中地,东盟目前的出口份额在 7%左右,远低于日本(约 10%)和中国(约15%)。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东盟转移,东盟的出口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RCEP 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对东盟 FDI

46、 增长强劲,这些投资有望在未来转化至生产,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协同效应,有利于增加中国对其中间品出口。在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形下,预计 2023 年中国出口增速分别为 2.5%、4.5%、6%左右。第四,第四,工业生产维持复苏态势,工业生产维持复苏态势,防疫形势好转有望推动防疫形势好转有望推动服务业服务业稳步稳步回归。回归。展望 2023 年,工业生产有望维持复苏态势。一是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一是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2022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0 月底国常会在把握二十大精神基础上部署持续落实好一揽子增量稳增长政策,企业供应链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关键环节

47、“补短板”“强弱项”效果有望在 2023 年持续显现,巩固生产端持续发力的基础。二是二是生产正常化运行趋势有望延续。生产正常化运行趋势有望延续。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付诸实施生效,物流和交通运输条件有望进一步改善,生产端恢复确定性较强。三是内需边际改善夯实供给端复苏基础。三是内需边际改善夯实供给端复苏基础。政策优化或将释放消费潜力,政策加码下房地产有望呈现“弱复苏”,需求端的牵制有望在 2023 年改善。悲观情形下,疫情形势再度转变冲击生产端,工业复苏态势微弱,预计 2023 年工业增加值增长 4%左右。基准情形下,精准防控持续优化下疫情扩散整体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稳健修复,内需

48、进入复苏通道,工业生产维持稳定复苏态势,预计 2023 年工业增加值增长 6%左右。乐观情形下,疫情影响基本消退,供需两端逐步向疫情前水平回归,工业生产复苏态势良好,预计 2023 年工业增加值增长 7%左右。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18服务业方面,防疫形势趋于好转,有利于前期积压需求的逐步释放,缓解就业压力,稳定市场主体信心。悲观情形下,疫情及其防控措施持续打乱服务业运行节奏,市场预期长期低迷,预计 2023 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3.4%左右。基准情形下,疫情影响减弱推动消费保持恢复趋势,居民消费信心有所修复,服务业活动将逐步恢复,预计 2023 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5

49、%左右。乐观情形下,疫情影响消退充分释放前期挤压的消费潜力,各类促消费政策效果强化,需求向好发展带动服务业快速恢复,预计 2023 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6.8%左右。第五第五,CPI 涨幅前高后低涨幅前高后低,PPI 降幅触底回升降幅触底回升,PPI-CPI“剪刀差剪刀差”持续为持续为负。负。展望 2023 年,CPI 同比涨幅前高后低,预计全年上涨 2.2%左右,涨幅较上年扩大 0.2 个百分点左右(图 18)。一是猪肉价格冲高回落。能繁母猪存栏量于 2022 年 4 月开始回升,根据生猪繁育出栏一年的时间周期推算,预计猪肉价格将在 2023 年一季度前后随供应释放而回落。二是随着居民就业、

50、收入、消费情况改善,核心 CPI 将在低基数下出现回升。三是翘尾因素前高后低,上半年、下半年分别平均在 1.5%、0.5%左右。PPI 降幅触底回升。一是受全球经济需求走弱、美国货币政策收紧节奏放缓、全球供应链逐步修复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中枢将有所回落。二是在各项稳经济政策持续作用下国内经济需求逐步回升,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需求或将逐渐恢复,带动相关开采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回升。三是翘尾因素前低后高,上半年总体为负,在达到负向峰值后回升。预计 PPI 降幅将在二季度触底后逐步回升至低位区间,全年下降 0.5%左右(图 19)。2023 年物价水平总体温和,PPI-CPI 负“剪刀差”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