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8133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4.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11月前言数字无言 发展有痕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世界经济结构、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适逢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地缘冲突持续、全球通胀攀升,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十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增长动能转换、经济结构优化,创造了不负时代的瞩目成就,书写了不负人民的辉煌篇章。发展日新月异,事业赓续传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

2、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十年为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丰硕、如日方升。展望未来,数字中国再启征程,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前言数字无言 发展有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将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方向,围绕数字产业、数字标准、数字规则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适逢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地缘冲突持续、全球通胀攀升,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十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增长动能转换、经济结构优化,创造了不负时代的瞩目成就,书写了不负人民的辉

3、煌篇章。发展日新月异,事业赓续传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十年为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丰硕、如日方升。展望未来,数字中国再启征程,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pOwOrQrRsQsPyRrPqPwOnRaQcM6MoMqQsQmOeRnMmNjMnMwOaQpOoOMYoMpMMYoNrMCONTENTS01第 一 章 概 念 内 涵“五化”同构040302第 二 章 十 年 成 就数字十年090803第 三 章 区 域 发 展城市发展区域格局14201304第 四 章 深 度 分 析数字基础产业发展数字治理数据价

4、值25303436附录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城市百强区域划分行业对照表383940414224目录赛迪观点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增速位列世界第一,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占比实现8:2,向基础更牢、结构更优、动力更足迈进,带动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G7国家总和。量质齐升北上深杭广多年稳居数字经济一线;无锡、东莞晋升数字经济新一线,绍兴、扬州、呼和浩特、金华、珠海升至数字经济二线;西安降至数字经济二线,潍坊降至数字经济三线。九江、衡阳、常德、湛江、开封新增入榜;吉安、商丘、龙岩、邢台、茂名暂别百强。百强城市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实力稳增,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追赶

5、,区域“五极”成员悉数登场、蓄势待发,构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弓箭型”空间格局,中部崛起时机成熟,是中国数字经济蓄力张弓、发力放弦的关键。数字格局城市群“倒L”型数字经济跃升路径渐明:核心城市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寻求突破,以资源外溢带动周边城市协同跟进,最终实现高能级产业聚集与区域错位协同发展。集群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从跟跑到领跑,突破十兆、百兆、千兆,跨越3G、4G、5G,实现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算力基础设施从分散到集中,变个体运营为国家统筹,供给结构优化、增长空间拓展。多项指标超前达成2025年规划目标,未来数字基建重点转至优化布局、结构、功能、系统集成。基建成就数字经济行业渗透度由24.7提

6、升至38.3,三产数字化转型起步最早、水平领先;二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市场空间拓展能力最强,是未来中国数实融合主战场。产业融合未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心将由“深化局部环节应用”转向“全面智能协同”,数字化生产装备、工业软件等深度普及、应用,实现“微笑曲线”向“武藏曲线”转变。智能制造中国数字治理进程按下“快进键”,公共服务由政府供给导向转为群众需求导向,外部数字服务效能持续增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内部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数字治理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制度探索从宏观政策主张转向具体制度实践;数据交易中心建设2.0阶段开启,数据交易“无人区”引领性创新频现,中国数据要

7、素市场化探索蹄疾步稳在路上。数据价值 Digital EconomicDevelopment Index01第一章概念内涵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明确,但全国及地方数字经济的科学统计方法仍在探索中。根据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自2017年以来,数字经济内涵不断丰富,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于2021年提出“五化”界定,明确数字经济包含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五个部分。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产

8、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数据确权数据采集数据交易数据保护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融合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数字化治理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数字商贸“五化”同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数据价值化盘活数字经济核心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活力源泉;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代表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形态,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其中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数字化治理引领生产关系新变革,是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实现数字成果普惠共享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包括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数

9、字融合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数字融合基础设施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的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指支撑数字技术研究开发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最终实现数据价值充分释放、应用赋能的经济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

10、据标准化、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流通、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环节。数据价值化的实现过程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形成相辅相成。指基于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逐步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城市生活智能化。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对政府职能变革需求的响应;数字社会建设是对新型社会工作、治理模式的重要探索,其中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有效途径。数字化基础设施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应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的第

11、05大类,即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产业数字化全面覆盖一二三产,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等新模式新业态均包含其中。产业数字化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对应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01-04大类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即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涵盖 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包括但不限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

12、等,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数字产业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赛迪顾问整理 2022.11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通讯设备批发广播影视设备批发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通讯设备零售音像制品电子和数字出版物零售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经营租赁音像制品出租计算机和辅助设备修理通讯设备修理数字化通用专用设备制造数字化运输设备制造数字化电气机械器材和仪器仪表制造其他智能制造智能铁路运输智能道路运输智能水上运输智能航空运输其他智能交通数字化设施种植数字林业自动化养殖新技术育种其他智慧农业智慧仓储智慧配送银行金融服务数字资本市场服务互联网保险其他数字金融数字化批发数字化零售

13、数字化住宿数字化餐饮数字化租赁数字化商务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行政化办公自动化网上税务办理互联网海关服务网上社会保障服务其他数字政府数字化社会工作数字采矿智能化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数字化建筑业互联网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数字化数字化水利环境和市政设施管理互联网居民生活服务互联网文体娱乐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其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基础软件开发支撑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其他软件开发电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互联网资讯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其他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

14、网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地理遥感信息及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动漫游戏及其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业三维3D打印技术推广服务其他未列明数字技术应用业软件开发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数字技术应用业信息技术服务其他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据资源与产权交易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其他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批发互联网零售网络借贷服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金融信息服务广播电视数字广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其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管理服务安全系统监控服务数字技术研究和试

15、验发展广播电视集成播控影视节目制作电影和广播电视节目发行电影放映录音制作数字内容出版其他数字要素驱动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批发零售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与媒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整机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信息安全设备制造其他计算机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制造广播电视专用配件制造专业音响设备制造应用电视设备及其他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音响设备制造影视录放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智能照明器具制造电视机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其他智

16、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数字产品制造业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子真空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半导体照明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制造电子游戏游艺设备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制造增材制造装备制造专用电线电缆制造光纤制造光缆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电子电路制造电声器件及零件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其他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记录媒介复制其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全景图随着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发布,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边

17、界及分类逐渐清晰,各地方也以此为依据,纷纷开展数字经济规模统计探索。但目前来看,譬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规模如何测算、新模式新业态中的数字经济贡献度如何评估等等,中国数字经济统计测算工作仍面临很多待解难题。下一个阶段,在已有概念、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之上,探索更为科学、成熟的数字经济统计方法,提升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数字经济规模数据的可比性,是产学研和地方政府各界需要突破的命题。数字产品批发数字产品零售数字产品租赁数字产品维修数字产品服务业其他数字产品服务业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通讯设备批发广播影视设备批发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通讯设备零售音像制品电子和数字出版物零售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经营租赁

18、音像制品出租计算机和辅助设备修理通讯设备修理数字化通用专用设备制造数字化运输设备制造数字化电气机械器材和仪器仪表制造其他智能制造智能铁路运输智能道路运输智能水上运输智能航空运输其他智能交通数字化设施种植数字林业自动化养殖新技术育种其他智慧农业智慧仓储智慧配送银行金融服务数字资本市场服务互联网保险其他数字金融数字化批发数字化零售数字化住宿数字化餐饮数字化租赁数字化商务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行政化办公自动化网上税务办理互联网海关服务网上社会保障服务其他数字政府数字化社会工作数字采矿智能化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数字化建筑业互联网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数字化数字化水利环境和市政设施管理互联网居民生活

19、服务互联网文体娱乐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其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基础软件开发支撑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其他软件开发电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互联网资讯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其他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地理遥感信息及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动漫游戏及其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业三维3D打印技术推广服务其他未列明数字技术应用业软件开发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数字技术应用业信息技术服务其

20、他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据资源与产权交易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其他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批发互联网零售网络借贷服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金融信息服务广播电视数字广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其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管理服务安全系统监控服务数字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广播电视集成播控影视节目制作电影和广播电视节目发行电影放映录音制作数字内容出版其他数字要素驱动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批发零售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与媒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整机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信息安全设备制造其他计算机制造通信

21、系统设备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制造广播电视专用配件制造专业音响设备制造应用电视设备及其他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音响设备制造影视录放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智能照明器具制造电视机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数字产品制造业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子真空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半导体照明器件制造光电

22、子器件制造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制造电子游戏游艺设备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制造增材制造装备制造专用电线电缆制造光纤制造光缆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电子电路制造电声器件及零件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其他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记录媒介复制其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全景图随着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发布,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边界及分类逐渐清晰,各地方也以此为依据,纷纷开展数字经济规模统计探索。但目前来看,譬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规模如何测算、新模式新业态中的数字经济贡献度如何评估等等,中国数字经济统计测算工作仍面临很多待解难题。下一个阶段,在已有概念、内

23、涵和分类的基础之上,探索更为科学、成熟的数字经济统计方法,提升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数字经济规模数据的可比性,是产学研和地方政府各界需要突破的命题。Digital EconomicDevelopment Index02第二章十年成就201220214倍2倍20122021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中国经济规模(万亿元)4倍2倍数字经济规模跃升、结构优化、实力进阶一个个亮眼数据,勾勒出踔厉奋发的十年光景。中国数字经济量质齐升,向基础更牢、结构更优、动力更足迈进。十年成就,世界瞩目,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已跃然东方。数字十年数字经济规模跃升、结构优化、实力进阶十年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实现超四倍增长

24、,跃居世界第二位,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居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超GDP同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约达8.1%,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中国经济社会稳增长、保就业、促民生的关键动能。其中,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占比实现8:2,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渐入佳境,数字经济增长空间拓展、潜力无限。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总和。十年乘风,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充满韧性与活力,备受世界瞩目。一个个亮眼数据,勾勒出守正创新的十年光景。中国数字经济量质齐升,向基础更牢、结

25、构更优、动力更足迈进。十年成就,世界瞩目,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已跃然东方。数字十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上企业营收(万亿元)中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万亿元)2021201220212012累计增长100.7%累计增长283.1%十年间,中国信息通信网络实现迭代跨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其中,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深入实施,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截至2021年末,中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

26、基站142.5万个,占全球60%以上,实现全球最大的5G网络部署。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数字网络建设加速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底座。网络基础设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保障有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多个城市300 超 家150 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 万台(套)7800连接工业设备国民经济大类45覆盖个十年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翻倍增长,2021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上企业营收达到14.13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100.7%

27、;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达到9.5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283.1%;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近5年平均增速超过30%,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产业融合进程提速,农村电商由多点散布转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05万亿元,实现十数倍增长,高于全国电子商务整体增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升级,规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2012年分别提高5.7、4.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产业高速发展、深度融合投入资金(亿元)投入强度()2012年2021年“猎豹企业”222家“瞪羚企业”171家“小巨人

28、”企业家4762“专精特新”企业万余家4数字经济企业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欣欣向荣十年间,中国新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达643万户,占比由2012年的6.3%提升至15.3%,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占比较高,数字赋能趋势凸显。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导向的“四新经济”企业新设2545.4万户,占新设企业总数超四成,成为经济新增长点。201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不足10家,2021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居世界第二位,其中一半以上聚焦人工智能、互联网服务、金融科技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2021年中国“瞪羚企业”171家、“猎豹企业”222家、“专精特新”企业4

29、万余家、“小巨人”企业4762家,数字经济中小企业生态繁荣,日益成为技术和模式创新的生力军。2022年世界500强中国独占145席,上榜企业数量蝉联榜首,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数字经济企业强势崛起,业务能力覆盖全球、享誉中外。十年间,中国创新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21年R&D经费投入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7%,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4%,比2012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末,中国有效专利数量达1542.1万件,比2012年末增长3.4倍;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创新成果

30、转化跑出“加速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数字技术引领力凸显,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基础前沿研究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大飞机制造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大国重器”亮点纷呈。2021年,中国创新指数居全球第12位,比2012年上升22位,摘取中等收入国家榜首桂冠。数字经济创新支撑更强、转化加速、迭创佳绩数字政府改革深入推进、成效显著十年间,中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加快部署,“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新模式广泛应用,在线政务服务能力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国家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数据等信息

31、库基本建立,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投用,涵盖46个国务院部门、共1376项政务服务事项,直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54万多项地方政府政务服务事项。根据 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全球第78位提升至第43位,整体达到“非常高”水平,跃居全球领先行列。数字化生活方式深度普及、极大丰富十年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向生活消费领域融合应用,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助力网络购物、无人零售、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异军突起,居民生活方式深刻变革。2021年,中国网上零售额实现13.1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9倍;

32、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千亿件大关,较2012年增长18倍,稳居世界第一。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用户规模分别达9.34亿人、9.75亿人;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极大便利人民生活,用户规模分别达4.69亿人、2.98亿人。2021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0%,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至2216亿GB,达到2012年的252倍,网民数量突破十亿人。人民生活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正在实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下一个十年开启应用应用2012年用户规模(万人)网民使用率2021用户规模(万人)网民使用率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音乐博客/个人空间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微博46775

33、45110435863729937183335693086110066697471934159036384210828847710972946703375535482.9%80.0%77.3%66.1%65.9%59.5%54.7%97.5%94.5%90.5%87.6%81.6%80.3%74.7%70.7%68.2%53.6%即时通信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短视频网络支付网络购物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网络游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赛迪顾问整理 2022.11 Digital EconomicDevelopment Index03第三章区域发展DEDI指数数据来

34、源:赛迪顾问 2022.112022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发展线级分布图GDP(亿元)0.031.740.060.0.120.0万亿俱乐部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50000.0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平均值三线二线新一线一线城市发展 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步伐加快,二线城市亟待突破增长瓶颈根据DEDI指标体系,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全面考察中国四个直辖市及各地级行政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选出“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百强城市”,并据此划分百强城市线级。其中,北上深杭广连续多年稳居数字经济一线,综合经济

35、实力与数字经济水平均领跑全国。成都、苏州、南京等14个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均属于万亿俱乐部成员,以成都为引领,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门槛差距不断缩小,能否实现多维全面发展、全量资源汇聚,成为跃升一线关键。数字经济二线城市GDP大多聚集于5000亿-10000亿元之间,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及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但往往面临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增量不足、创新资源要素供给不到位的情况,亟需寻找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动力,跨越增长鸿沟。2022年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新增无锡、东莞,西安降至二线;二线城市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3个,数字经济三线前半段城市追赶势头强劲,二线城市或面临“逆水行舟”局面。注:本评估暂未涵盖中国香港、澳

36、门和台湾地区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11注:左侧数字表示DEDI指数值0.031.740.060.0综合经济实力及数字经济水平均领跑全国,呈现多维全面发展态势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5个具有较为良好的经济基础及创新潜力,有望跻身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 14个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现,但亟需寻找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动力,跨越增长鸿沟数字经济二线城市 25个数字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仍需统筹谋划,寻找适宜自身发展的特色路线,实现加速提升数字经济三线城市 56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重庆武汉天津合肥青岛郑州长沙济南无锡宁波东莞厦门福州西安昆明贵阳佛山南通温州大连南昌石

37、家庄泉州沈阳太原常州呼和浩特金华珠海徐州南宁绍兴嘉兴烟台扬州哈尔滨潍坊绵阳长春兰州盐城镇江台州泰州洛阳惠州乌鲁木齐临沂芜湖赣州海口唐山银川襄阳漳州廊坊中山淄博连云港保定湖州威海淮安沧州南阳济宁宜昌宿迁许昌江门汕头邯郸德州泰安新乡遵义上饶阜阳咸阳滨州九江岳阳德阳菏泽鄂尔多斯滁州东营常德湛江开封周口衡阳排名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超前城市DEDI排名DEDI排名与GDP排名差值2021年GDP排名省会(首府)城市中西部城市7255127威海8923112咸阳10022122开封9323116德阳7928107汕头822

38、3105泰安5992151海口6177138银川552176乌鲁木齐兰州484694442670珠海464591绵阳425698呼和浩特贵阳243458超前度排名1234567891010101314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数字经济二线、三线城市数字经济水平与GDP相关性数字经济一线、新一线城市数字经济水平与GDP相关性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11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11中西部奋楫赶超,省会(首府)城市首位度凸显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正相关,但数字经济二线、三线城市其相关性明显低于一线、新一线城市,中后段城市凭借数字经济弯道超车,从而实现跨越发展可能性较大。从数字

39、经济百强城市排名来看,共有14个城市数字经济排名领先GDP排名20个位次以上,其全部位于数字经济二线和三线。其中,有9个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利用数字经济能够跨越地理限制的特征,扬长避短,找准优势领域集中发力;有6个城市为省会(首府),汇聚全省(区)最为优越的政策、人才、资金资源,具备数字经济发展首位度优势。R=0.83562R=0.57772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11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0.020.040.060.080.0120.0140.0100.0产业数字化水平数字产业化水平数字产业化均值产业数字化均值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

40、00.0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均衡型25数字产业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数字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阳、东莞、大连、南昌等数字牵引型10产业数字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产业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南通、扬州、嘉兴、泰州等融合提升型9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潍坊、长春、兰州、盐城等潜力型56多城发力数字核心产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加速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产业化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是增量拓展的先导性力量;产业数字化提供应用场景和价值实现空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两者交互迭代推动数字经济螺旋向上发展。将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的数字产业化、

41、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划分四大类型。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城市属于均衡型,贵阳、东莞、大连等10个城市属于数字牵引型,南通、扬州、嘉兴等9个城市属于融合提升型。与2021年相比,均衡型城市新增3个,其中石家庄实现突破,由潜力型跃升至均衡型,昆明、青岛由数字牵引型发展为均衡型;数字牵引型城市新进4个,分别为佛山、大连、南昌、绵阳。此外,在百强城市中,有23个城市的数字产业化水平优于产业数字化,较2021年增加8个,更多城市正发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寻求高质量经济增长新动能,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以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2022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发展驱动力象

42、限图融合提升型潜力型均衡型数字牵引型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11深圳:网络通信2021年,深圳网络与通信产业增加值达2046亿元,龙头企业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占有率达39.2%厦门:计算机及通讯设备2021年,厦门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产业实现产值约1400亿元,计算机整机、服务器及监视器出货量居全国前列南昌:虚拟现实2021年,南昌VR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连续5年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杭州:电子商务2021年,杭州网络零售总额达9951.5亿元,占浙江全省总额的39.4%呼和浩特:数据中心2021年,呼和浩特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00万台,着力打造“东数西算”北方算力中心无锡:物联网

43、2021年,无锡物联网企业超过3000家,物联网产业规模约3563.9亿元济南:量子通信2021年,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获批建设,汇聚了一批高水平量子科研队伍北京:软件2021年,北京市完成软件业收入约1.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武汉:光通信2021年,武汉光缆产量约5281.5万芯千米,约占全国产量的1/6合肥:新型显示2021年,合肥新型显示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整体规模居国内第一方阵长沙:智能网联2021年,长沙获批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成为在智能网联领域聚齐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广州:游戏2021年,广州游戏产业营收超千亿元,占全国游戏产业总营收的四成以

44、上成都:电子信息2021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约20.4%,产业营收规模超万亿元重庆:智能终端2021年,重庆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约10730.4万台,约占全国产量的1/4贵阳:大数据2021年,贵阳大数据企业突破5000家,推动千余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基于资源禀赋,抢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率先树立产业名片,再围绕名片产业打造市场和生态,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站位与高度,从而获得政策支持、资源导入,实现跨越发展,成为诸多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路径。当前,领先城市在优势赛道不断筑牢产业基础,打造自身数字经济竞争力“护城河”。贵阳在跨越式发展大数据产业基础上,深度推进实体经济与大数据产业融

45、合发展;无锡聚焦物联网产业核心链条,引培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持续壮大物联网产业规模;南昌立足虚拟现实产业,向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领域拓展。伴随而来,后发城市打造名片产业的选择空间正逐渐收窄。未来,区块链、智能网联、量子通信、元宇宙等尚有较多机会的赛道,以及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将成发展热点,后发城市可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审慎选择、合理布局,努力形成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实现突破。先发城市名片产业加码,后发城市选择空间收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2.11深圳:网络通信2021年,深圳网络与通信产业增加值达2046亿元,龙头企业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占有率达39.2%厦门:计算机及通讯设备2021

46、年,厦门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产业实现产值约1400亿元,计算机整机、服务器及监视器出货量居全国前列南昌:虚拟现实2021年,南昌VR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连续5年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杭州:电子商务2021年,杭州网络零售总额达9951.5亿元,占浙江全省总额的39.4%呼和浩特:数据中心2021年,呼和浩特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00万台,着力打造“东数西算”北方算力中心无锡:物联网2021年,无锡物联网企业超过3000家,物联网产业规模约3563.9亿元济南:量子通信2021年,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获批建设,汇聚了一批高水平量子科研队伍北京:软件2021年,北京市完成软件业收入

47、约1.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武汉:光通信2021年,武汉光缆产量约5281.5万芯千米,约占全国产量的1/6合肥:新型显示2021年,合肥新型显示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整体规模居国内第一方阵长沙:智能网联2021年,长沙获批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成为在智能网联领域聚齐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广州:游戏2021年,广州游戏产业营收超千亿元,占全国游戏产业总营收的四成以上成都:电子信息2021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约20.4%,产业营收规模超万亿元重庆:智能终端2021年,重庆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约10730.4万台,约占全国产量的1/4贵阳:大数据2021年,贵阳大数

48、据企业突破5000家,推动千余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基于资源禀赋,抢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率先树立产业名片,再围绕名片产业打造市场和生态,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站位与高度,从而获得政策支持、资源导入,实现跨越发展,成为诸多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路径。当前,领先城市在优势赛道不断筑牢产业基础,打造自身数字经济竞争力“护城河”。贵阳在跨越式发展大数据产业基础上,深度推进实体经济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无锡聚焦物联网产业核心链条,引培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持续壮大物联网产业规模;南昌立足虚拟现实产业,向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领域拓展。伴随而来,后发城市打造名片产业的选择空间正逐渐收窄。未来,区块链、智能网联、

49、量子通信、元宇宙等尚有较多机会的赛道,以及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将成发展热点,后发城市可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审慎选择、合理布局,努力形成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实现突破。先发城市名片产业加码,后发城市选择空间收窄中国数字经济“弓箭型”格局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实力稳增,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追赶,区域“五极”成员悉数登场、蓄势待发,构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弓箭型”空间格局,中部崛起时机成熟。区域格局 数字经济之箭在弦,蓄势而发三大城市群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先发区域,代表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最高水平,链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省(市),数字经

50、济百强城市数量占全国半壁江山,涵盖了全部5个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半数以上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全国最高。由三大城市群引领,东部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和效益齐升,既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技术、业态、生态创新策源地。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为核心,串联起沿海之“弓”。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点,连接京津冀、粤港澳,贯穿中部省份,形成中部之“弦”。中部六省正凭借省会及关键节点城市集聚数字经济优势资源,呈现数字产业崛起态势,并且汇集了洛阳、襄阳、宜昌等老工业城市,以及赣州、焦作、长治等资源型城市,产业数字化发展空间广阔。但同时,中部地区入围的数字经济百强城市中,七成以上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