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6640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3.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22 年 7 月 8 日I目录内容摘要内容摘要.1第一部分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第一部分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4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4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8第二部分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第二部分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14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14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16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20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22五、主要经济圈与自贸区(港)发展.25(一)主要经济圈建设情况.25(二)自贸区(港)建设情况.26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

2、情况.27(一)金融改革布局持续优化.27(二)金融高水平开放不断深化.27(三)绿色金融改革质效提升.27(四)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纵深推进.28(五)科创金融体系加快完善.28(六)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28第三部分区域经济金融展望第三部分区域经济金融展望.29第四部分专题第四部分专题.31专题 1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31专题 2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绿色低碳发展.34专题 3金融有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36专题 4金融持续有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38专题 5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践和挑战.41专题 6地方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潜力.44表表 12021 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增长率.4表 22021 年各

3、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加权平均增长率.5表 32021 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5表 42021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各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6表 52021 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7表 62021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布.7表 72021 年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增长率.7表 82021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比重.9表 92021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分布.91内容摘要内容摘要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4、导下,各地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发展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强化跨周期调节,增强前瞻性、有效性,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2021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8.1%,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

5、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8.1%、8.7%、7.4%和 6.1%。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保持领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保持领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提升;金融业多项指标增速领先,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有序推进。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湖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经济疫情后快速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领先全国,创新动能稳步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成效明显,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大。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大。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与产业结构优化调

6、整,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精准有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明显,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改善。东北地区经济平稳恢复。东北地区经济平稳恢复。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提升,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度不断加大。2021 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核心区域发展引领作用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所在内地省份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0.

7、3%。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收窄,西部和中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快 0.3 个和 0.1 个百分点。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单位 GDP 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增长 6.4%、10.2%、3.9%和 5.7%。制造业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8.6 个百分点,其中高2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17.3 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

8、投资分别增长 14.2%、16.0%和 16.8%。三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外资外贸高速增长。三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外资外贸高速增长。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线上消费增长较快,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餐饮消费加快恢复,其中中部地区消费市场快速恢复,消费增速比上年提高 20.1 个百分点。内外需共同拉动进出口大幅增长 21.4%,增速比上年提高 19.5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进口增速最高,达 22.7%,中部地区出口增速最高,达 28.8%。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增长 14.9%。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17.1%,占比提升至 30.2%。四是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新动能支撑

9、作用强劲。四是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新动能支撑作用强劲。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7.1%、8.2%、8.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0.5 个、3.1 个、4.5 个百分点。新动能支撑有力,创新驱动作用增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2.9%和 18.2%。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高,为 9.3%。五是财政收入明显改善,财政支出对民生领域保障有力。五是财政收入明显改善,财政支出对民生领域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回升 14.6 个百分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收入增速均超 10.0%。财政支出增速有所放缓,但对基层和重点领域保障有力,对养老、义务教育、基

10、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支出超过 1.9 万亿元。六是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六是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2021 年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0%和 10.3%,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各项贷款持续同比多增,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分别为 12.8%、12.0%、11.3%和 4.7%。七是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七是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2021 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19.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3%。金融资源向制造业、乡村振兴

11、和绿色领域聚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 31.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 32.8%。东部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绿色贷款增速均高于全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涉农贷款增速比上年末分别高 0.1 个、0.8 个和 3.1 个百分点。八是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八是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1 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61%,比 2020 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比 2019 年下降 0.69 个百分点,是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2021 年 12 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46%、4.82%、4

12、.78%和 4.67%,同比分别下降 0.09 个、0.11 个、0.04 个和 0.44 个百分点。九是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金融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九是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金融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布局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改革质效提升,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纵深推进,科创金融体系加快完善,金融科技加快发展。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序扩大,各地持续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全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36.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9.0%。十是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增强,资产质量改善。十是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增强,资产质量改善。2021 年末,全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比上年末提升 0.4 个百分点,服务实

13、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分别下降 0.13 个、0.04个和 0.32 个百分点。3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全国各地区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

14、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为引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措施,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

15、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抓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运用,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平衡性,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稳定

16、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4第一部分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第一部分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2021 年,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较高增长、较多就业、较低物价的优化组合。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区域发

17、展协调性、平衡性进一步增强。各地区金融运行平稳,主要金融指标在 2020 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风险总体收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2021 年,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14.4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GDP 比上年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5.1%,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8.1%、8.7%、7.4%和 6.1%。表 1 2021 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增

18、长率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 10 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 6 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2 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3 个省。(一)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1.核心区域发展引领作用突出。核心区域发展引领作用突出。2021 年,经济

19、圈和城市群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依然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所在内地省份和成渝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3%。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首批 7 家央企总部迁出北京,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等央企总部落地雄安新区,京津冀地区创新动能持续释放,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分别增长 52.5%和 43.7%;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在上年取得首批 32 项制度成果基础上,新推出 8大领域 41 项制度创新成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印发实施,横琴管理机制实

20、现新突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 万亿元,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印发,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全年推进实施合作共建重大项目 67 个,完成投资 934 亿元,川渝汽车、电子两大产业全域配套率达 80.0%以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量子通信网络“成渝干线”等新基建项目加快建设。2.区域协调发展稳中向好。区域协调发展稳中向好。2021 年,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稳

21、步提升。中部和东北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比近五年平均水平提高 1.2 个和 0.1 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 9.2%和 9.4%,分别比东部地区快 0.1个和 0.3 个百分点。东部与中部、西部人均 GDP之比下降至 1.53、1.68。5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图 1 20152021 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3.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 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

22、政策体系。2021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 2.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3.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6%。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比上年下降 0.9 个百分点。全国 339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上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全线水质达到类,90.0%以上的断面达到类以上。(二)内需稳步增长,外需拉动作用增强1.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制造业、民生等主要领域投资增势较好。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制造业、民生等主要领域投资增势较好。2021 年,各地

23、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补短板力度,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9%,全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1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 6.4%、10.2%、3.9%和 5.7%。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比上年增长 13.5%,快于全部投资 8.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22.2%。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 14.2%、16.0%和 16.8%,东北地区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 3.3%。民生补短板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农、林、牧、渔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9.3%,社

24、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 10.7%,其中卫生投资和教育投资分别增长 24.5%和 11.7%。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 0.4%,增速放缓,但东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速为 9.6%。民间投资增长 7.0%,增速高于全部投资 2.1 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速为 11.3%,实现两位数增长,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分别增长6.4%、8.7%和 2.3%。表 2 2021 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加权平均增长率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2.消费持续恢复,结构优化升级。消费持续恢复,结构优化升级。2021 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1 万

25、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3 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消费复苏加快,全年增长 15.1%,比上年提高 20.1 个百分点,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比上年分别增长11.7%、12.7%和 9.3%。餐饮消费加快恢复,餐饮收入额比上年增长 18.6%,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线上消费增长较快,网上零售额增长14.1%。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8.8%、29.8%和 14.6%,增速明显高于全部商品零售平均水平。表 3 2021 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数据来源:各省(

26、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3.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21 年,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6势得到发挥,外需拓展促进了出口。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39.1 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 21.4%,增速比上年提高 19.5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增长 21.2%,进口额增长 21.5%。贸易顺差 4.4 万亿元,增长 20.2%。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 24.7%,占进出口总额的 61.6%,比上年提高1.6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

27、增长 21.4%、25.8%、20.6%和19.7%。各地区出口总额增速均超20.0%,中部地区出口增速最高,达 28.8%,东部地区进口增速最高,达 22.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6.7%,占进出口总额的 48.6%,比上年提高 2.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 12.8 万亿元,增长20.4%,占出口总额的 59.0%,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人用疫苗、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950.3%、148.9%。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了1.98 万亿元,增长 15.0%,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过 1500 家,海外仓数量超过 2000 个。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

28、计算。图 2 2021 年各地区进出口增速吸收外资快速增长,对外投资保持平稳。吸收外资快速增长,对外投资保持平稳。2021 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 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4.9%。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17.1%,占比提升至 30.2%。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实际使用外资均超 200 亿美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对外直接投资 9366.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 7.9%,占比提升至 14.8%;对欧盟投资增长 13.4%。重点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对交通运输业、科研服务业、信息技术业投资分别增长 80.0%、68.

29、5%和 5.0%,合计占比提高 3.1 个百分点。(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驱动作用增强1.三次产业稳定增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稳定增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021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7.1%、8.2%、8.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0.5 个、3.1 个、4.5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 7.3%、39.4%、53.3%。农业“压舱石”地位更加巩固。农业“压舱石”地位更加巩固。粮食总产量 6.8 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占当地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为 13.4%。工业生产稳定恢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升。工业生产稳定恢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升。全国规模以上

30、工业增加值增长 9.6%,比上年提高 6.8 个百分点。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7.5%,比上年提高3.0 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各地区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均有所上升,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 1.4 个、0.6 个、1.8 个和 1.5 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器”服务业“稳定器”作用明显。作用明显。全年服务业增加值 61.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8.2%,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占所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6.4%、50.0%、49.9%、51.4%,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高,为 9.3%。表 4 2021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各地区

31、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单位:%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2.新动能支撑作用强劲,创新驱动作用增强。新动能支撑作用强劲,创新驱动作用增强。2021 年,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12.9%和18.2%,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3.3个和 8.6 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7增长 24.8%、18.3%、18.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 152.5%,集成电路产量增长 37.5%。服务业新动能持续激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7.2%

32、。全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 14.2%,增速提高 4.0 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为 2.4%,比上年提高 0.03 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 26.4%,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7.5 件,比上年提高 1.2 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相继完成。3.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2021 年,房地产销售保持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 1.9%和 4.8%,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 0.7 个和 3.

33、9 个百分点。地区间房地产销售出现分化,东部和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额分别增长 8.0%和 6.4%,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下降 2.8%和 10.3%。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 4.4%,增速比上年回落 2.6 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8.2%,增速分别高于东部、西部地区 4.0 个、6.0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 0.8%。房价涨幅有所回落,2021 年 70 个大中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销售价格分别上涨 2.0%和 1.0%,涨幅比 2020 年回落了 1.7 个和 1.1 个百分点。2021 年 12 月,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

34、降的城市占比24.3%,比上年扩大10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 94 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 万套,基本建成 205 万套,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 5.6 万个,惠及居民 965 万户。表 5 2021 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表 6 2021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布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四)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1.财政收入改善,财政支出增速地区分化明显。财政收入改善,财政支出增速地区分化明显

35、。2021 年,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价格上涨带动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20 万亿元,达20.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增速比上年回升 14.6 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 17.3 万亿元,增长 1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85.3%,比上年提高 0.9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 10.4%、13.8%、11.9%和 6.6%,分别比上年提高 10.3 个、16.8 个、11.7 个和 9.2 个百分点。中央和各级政府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腾出更多资金支持基层和重点领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4.6 万亿元

36、,比上年增长 0.3%,增速比上年回落 2.5 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 3.5%、7.2%和 3.4%。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预算支出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 5.6%、0.1%、0.8%和 0.2%。表 7 2021 年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增长率单位:%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82.减税降费红利有效落实,惠企利民精准有效。减税降费红利有效落实,惠企利民精准有效。2021 年,精准实施减税降费,突出支持制造业升级和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 1.1 万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

37、缓缴税费 2162 亿元,为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 271 亿元。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落实,范围继续扩大,全年各地直达资金预算实际支出累计 2.7 万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就业方面的资金支出超过 510 亿元,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的支出超过1.9 万亿元,用于支持保市场主体相关直接惠企支出累计超过 6000 亿元。(五)CPI 温和上涨,PPI 涨幅持续走高后略有回落消费领域价格温和上涨。2021 年,CPI 上涨0.9%,涨幅比上年回落 1.6 个百分点,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非食品价格上涨 1.4%,涨幅比上年扩大 1.0 个百分点,推动 CPI 上涨

38、约 1.17 个百分点。其中,受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能源价格由上年下降 5.4%转为上涨 8.3%,影响CPI 上涨约 0.56 个百分点,带动了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食品价格由上年上涨 10.6%转为下降1.4%,影响 CPI 下降约 0.26 个百分点,主要是猪肉价格由涨转降带动。猪肉价格由上年上涨49.7%转为下降 30.3%,影响 CPI 下降约 0.7 个百分点。按算术平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CPI 分别上涨 1.1%、0.8%、0.8%和 0.8%,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 1.1 个、1.9 个、1.6 个和 1.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

39、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图 3 2021 年各地区 CPI 和 PPI 同比涨幅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走高,年末略有回落。2021年,PPI 由上年下降 1.8%转为上涨 8.1%。分月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对比基数走低以及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 同比涨幅由 1月份的 1.7%扩大至 10 月份的 13.5%。随着各项保供稳价政策措施不断落实,年末 PPI 涨幅高位回落,12 月份回落至 10.3%,比全年最高点回落3.2 个百分点。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10.7%,推动 PPI 上涨约 7.97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4%,涨幅回落 0.1 个

40、百分点,影响 PPI上涨约 0.09 个百分点。按算术平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PPI 分别上涨 7.6%、11.0%、12.7%和 10.4%,涨幅分别扩大 9.9 个、12.4 个、15.4 个和 14.0 个百分点。(六)就业形势保持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改善2021 年,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比上年多增 83 万人,超额完成新增就业 1100 万人的预期目标。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 0.5 个百分点,低于 5.5%的宏观调控目标。全年农民工总量 29251 万人,比上年增加 691 万人,增长 2.4%,已恢复至 2019 年水平。随着东部产

41、业持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持续增加,农民工跨省迁移趋势放缓。2021 年,东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占全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 42.9%,比上年下降 1.2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占比由上年的 23.6%提升至 26.6%。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4 2021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91.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21 年末,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14.1 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31.4 万亿元,比

42、上年少 3.4 万亿元,比2019 年多 5.7 万亿元。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62.3%、17.8%、18.7%和 1.3%。分结构看,表内融资占比明显提升,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比上年提高 6.1 个百分点;表外融资降幅扩大,全年净减少 2.7 万亿元,比上年多减 1.4 万亿元;直接融资同比少增 7466 亿元,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新增直接融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76.5%、14.7%和 9.9%;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 1.3 万亿元,主要是上一年发行 1 万亿抗疫特别国债,2021 年政府债券回归常态发行,东部

43、、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政府债券净融资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45.4%、22.9%、26.3%和 5.4%。表 8 2021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比重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表 9 2021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分布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2.各项贷款稳定增长。各项贷款稳定增长。2021 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1.3%,比上年末低 1.2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20.1 万亿元,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多增 0.3 万亿元。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44、 12.8%、12.0%、11.3%和 4.7%。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比上年末高 0.5 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上升,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比上年末低 0.1 个和0.3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与上年末持平。居民消费贷款缓中趋稳,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居民消费贷款缓中趋稳,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2021 年末,全国居民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0.7%,比上年末低 2.0 个百分点,同比回落幅度比上年收窄 1.6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贷款同比分别增长 10.5%、11.9%、12.6%和 6.9%,分别比上年末低 1.4 个、4.

45、3 个、3.8 个和 4.5 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全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年末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 61.4%,比上年高 1.6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分别比上年高 1.7 个、1.3 个、0.4 个和 2.3 个百分点。10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计算。图 5 2021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长率3.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普惠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普惠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2021 年

46、,人民银行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作用,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行动。年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授信户数分别为 19.2 万亿元、4456 万户,同比分别增长 27.3%、38.0%。全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93%,比上年下降 0.22 个百分点,比全部企业贷款利率降幅多降 0.12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31.3%、20.8%、22.2%和

47、14.4%,12 月份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0.28 个、0.39 个、0.43 个和 0.40 个百分点。金融资源向制造业领域倾斜。金融资源向制造业领域倾斜。2021 年,人民银行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支持力度,年末全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1.8%,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18.1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 32.8%。东部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于全国 4.3 个百分点。全国制造业信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1.5%,比上年末高 2.7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制造业信用贷款增速高于全国12.6个百分点。做好金融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

48、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好金融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2021 年,各地区持续推动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落地见效,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有效衔接。2021 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 43.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9%。其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涉农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0%、9.8%和 3.0%,比上年末分别高 0.1 个、0.8 个和 3.1 个百分点。绿色贷款持续较快增长。绿色贷款持续较快增长。2021 年,人民银行加快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指导金融机构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探索开展碳

49、核算,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开展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创设碳减排支持11工具,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2021 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 15.9 万亿元,同比增长 33.0%,比上年末高 12.7 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21.7 个百分点。全年绿色贷款增加 3.86 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 67.0%。分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贷款增长较快。4.LPR 改革效能持续释放,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改革效能持续释放,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2021 年,人民银行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持续释放 LPR 改革效能,优

50、化存款利率监管,深入推进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工作,促进银行负债端成本和资产端定价稳中有降,实际贷款利率在上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21 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61%,比上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比 2019 年下降 0.6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分区域看,12 月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0.09个、0.11 个、0.04 个和 0.44 个百分点。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 0.25 个百分点,与 LPR 改革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12 月份,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