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0629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3.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德勤亚太地区监管策略中心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 支持亚太地区实现具有韧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经济复苏全球概览 3亚太地区概览 9市场韧性 11运营韧性 21数字创新 30行为和文化 39可持续发展 45金融服务业监管前景展望 55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全球概览3宏观环境迈进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预计将呈现如下特征: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经济前景十分脆弱。继2020年全球经济缩水后,2021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经济恢复增长,预计2022年将继续增长(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见图表1)。然而,全球总体数据掩盖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称全球经济

2、面临着“不同国家的经济前景呈现出的危险分化趋势”1。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1年10月2图表1:全球经济产出百分比变动情况(估计值)-12-10-8-6-4-20246810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国东盟五国202020212022事实证明,世界某些地区的通胀压力较各国央行此前的预期更为持久(如美国的通胀率为6.8%3;德国的通胀率达5.4%4,为该国29年来的最高水平)(见图表2)。各国央行仍普遍预计,到2022年,通胀率将回落至较低水平,但仍有可能高于通胀目标值。愈发明显的是,通过削减资产收购和加息,各国将比预期更早收紧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已开始实

3、施财政紧缩措施,但各国的进展速度似乎有所不同。全球概览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全球概览4总体而言,当前经济预测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即使是暂时乐观的经济前景,也是以封锁措施继续放松和全球供应链中断情况持续缓解为前提。此类供应链所受冲击的本质表明经济复苏具有脆弱性,全球经济的高度互联使任何地区出现问题均可能威胁到全球各地的经济复苏。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挑战从过去两年的总体社会和经济动荡情况来看,金融服务行业及其监管机构面临重大挑战。首先,金融机构须在共同解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应对其他社会和环境挑战的全球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愈发明显的是,当前以行业为中心的金融机构监管和治

4、理框架,将难以应对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格局变化。在下文中,我们将确定技术和运营韧性、新型数字资产激增,以及金融机构、技术公司和其他不受监管的行业参与者间日益模糊的界限等方面所面临的具体挑战。所有地区监管机构均意识到此类问题,并致力于通过开展各种论坛共同商讨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各国采取的做法和优先事项有所不同,一些国家可能还必须处理立法机关与监管机构针对某些问题未来方向看法不一致的矛盾。鉴于各个地区均存在这类问题,我们观察到各地区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和其寻求的结果存在一些广泛的共性。然而,迄今尚未就这些全球性问题制定相应的全球性、协调性和跨行业标准。这可能很好地反映出金融服务业及其监管机构所面临的挑战瞬

5、息万变且具有复杂性和高度技术性。迈进2022年,金融机构须继续应对不断发展但仍处于碎片化的监管框架,同时全球各地的主管机关也在探索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监管框架的碎片化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依次探讨各个问题,首先是气候问题,之后是技术创新的三大趋势。资料来源:Refinitiv Datastream5图表2:全球通胀率与通胀目标值、同比变动率对比图024681012美国CPI美国PCE欧元区英国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以CPI计算的最新通胀率通胀目标值/中点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全球概览50.00.51.01.52.02.53.03.54.02010:Q12011:Q120

6、12:Q12013:Q12014:Q12015:Q12016:Q12017:Q12018:Q12019:Q12020:Q1可持续发展基金(不包括环境基金)环境基金(不包括气候基金)气候基金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21年10月6图表3:按基金类型划分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资产管理规模总额(单位:万亿美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是(有人曾断言是)全球标准制定机构的当务之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和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等国际组织均高度参与其中,绿色金融网络(NG

7、FS)和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等新机构亦应运成立。全球各地区均在就此开展大量监管工作。监管机构普遍认为,气候变化风险有可能引发金融稳定风险,因此金融服务行业需要披露和管控此类风险,并应利用监管机制催生绿色金融,消除各种形式的“洗绿”手段。基于上述原则所达成的共识正被转化为影响银行、保险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的一系列行动方案。全球许多地区(尤其是银行业)已开始采用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工具也已推广至保险业。目前全球正努力构建可持续性监管分类标准,这对投资管理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考虑到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相关资产的管理规模大幅增加(见图表3)。全球制定了各种

8、旨在改善所有行业信息披露的举措,在一些司法管辖区,执行这类举措遵循自愿原则,但在另一些司法管辖区,则愈发具有强制性。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全球概览6虽然其中许多举措均朝着相同方向发展,旨在实现类似的结果,尽管上文提及的全球标准制定机构对此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但我们预计在中短期内,各国在具体要求上会出现差异。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的成立,意味着一套综合性的全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标准有望到来,但其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可持续发展发布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与此同时,一些司法管辖区将强制要求相关机构执行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相一致的信息披露框架,而其他辖

9、区则继续致力于制定自己的信息披露方案。另外,我们认为,在气候压力测试程序(由于各国对于此类程序的制定还处于不同阶段)或在可持续发展分类标准的具体细节上保持一致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该行业面临典型的“前瞻性”挑战。这就需要基于未来几年相关规则将发生变化这一情况,在短期内制定出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的解决方案,如制定出用于衡量气候风险或筛选投资产品组合的解决方案。公司通常需要接受这一事实,即类似的“绿色”产品在世界不同地区可能需要遵循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和其他文档要求,并应据此做相应的准备。此外,气候变化属于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企业需要跟进当地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括性术语的不同解释,更广泛地重视集团

10、内部对话和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灵活框架。接受技术变革随着受监管的公司走向数字化,不受监管的技术公司进入市场,加密资产、去中心化金融(DeFi)以及非同质化代币等新产品的开发,金融服务行业面临的第二项重大挑战源于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跨越了受监管的公司、不受监管的技术公司和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清楚表明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亟需调整。我们发现各地区存在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所制定的解决方案有所不同。所有地区的监管机构都非常重视运营和技术韧性。服务交付的复杂性增加、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转换,以及金融服务机构与第三方(或第四方/第五方)技术服务提供商的交互

11、影响,均会在金融系统中引入新的漏洞点,并增加了监督和管理风险方面的挑战。金融系统高度互联,监管机构和企业本身愈发难以了解风险所在,因此,对技术风险和运营韧性的关注度随之加强。在欧盟地区,数字运营韧性法案(Digital Operational Resilience Act)概述了相关风险。美国监管机构正在完善其监管指南,如完善核心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监管指南。同时,监管机构还将对这些技术创新进行相应的审查,重点关注金融科技合作和数字资产,并总体上加强对技术风险与控制以及创新框架的审查。尽管亚太地区各国采取的监管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但网络安全和运营韧性仍然是该地区的重点监管领域。撇开各国所采取

12、的具体监管方式不说,金融服务业的监管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即第三方服务将接受更严格的审查,这意味着需要就金融服务提供商的韧性开展严格的鉴证工作,而对法规和指南的扩展,可能会影响作为金融机构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各国监管方式的差异将对全球性企业带来挑战,原因在于各国监管机构可能会关注金融机构与其服务提供商之间全球关系的不同方面。另外,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变体等新型数字资产仍未被纳入监管范畴,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如何将此类资产纳入监管范畴,或在某些情况下,似乎正在考虑如何取缔这些数字资产。金融稳定理事会、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以及国际证监会组织已开始在全球层面开展稳定币的协调工

13、作,但迄今尚未形成一致的国家或地区行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盟和英国)有意继续推进稳定币的监管工作a,而包括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对于稳定币的未来监管方向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标准制定机构就其他加密资产发表的看法较少,各国采取的监管方式似乎将出现相当大的差异。对于那些期望了解如何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对加密资产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见图表4:2021年加密市场的总体价值显著上升),以及如何获得提供加密资产和服务所需监管授权的公司而言,这类监管差异将带来挑战。这些监管差异带来的一大意外后果是,受监管公司在开发加密产品方面采取了保守的做法,而不受监管的公司则转而迁往监管限制最少的司

14、法管辖区。此外,由于散户投资者可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利用各国在监管规则方面的差异,在本国可能禁用的海外平台上交易不受监管的产品,有时还会采纳不受监管社交媒体“Finfluencers”上的建议,因此,保护和监管消费活动也变得愈发困难。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全球概览7就“大型科技公司”的角色而言,这些公司有时充当金融服务机构的竞争对手,有时则充当其战略合作伙伴,但充当其关键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情况日趋增多,这一事实让问题变得扑朔迷离。8对于是否以及如何监管这些公司和其所提供的服务,监管方面的争议不断,这些争议尤其侧重于如何在基于业务的监管方式和基于实体的监管方式之间取得平衡,

15、而这似乎因地区而异。9基于业务的监管机制,可能被视为适用于监管充当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提供商的大型技术公司,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制度不足以用于监管直接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技术公司。这促使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机构提出,有必要制定更多基于实体的监管规则。迄今为止,基于业务的监管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监管机构扩展了监管框架及监管工作,以审查云服务提供(如根据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审查)和消费者支付数据处理(如通过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工作)等业务。中国要求科技公司通过内部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隔离”其金融服务业务,可能会启发其他地区采用类似做法。总体而言,

16、我们期望扩大监管范围,以涵盖技术公司向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关键第三方服务,以及这些技术公司直接向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对支付行业的监管。此类与技术相关的监管变革,为金融服务行业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带来了重大挑战。许多监管机构认识到需要权衡轻重利弊,促进创新的同时也要保护消费者和维护金融稳定。a欧盟将根据加密资产市场指令(MiCA)监管稳定币。英国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正在起草规范稳定币的提案。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21年10月7图表4:加密资产市值(单位:十亿美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稳定币比特币以太币智能合约(不包括以太币)其他资产2022年

17、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全球概览8David Strachan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监管策略中心Irena Gecas-McCarthy美洲地区监管策略中心Seiji Kamiya亚太地区监管策略中心 此外,金融服务提供过程的行业界限逐渐模糊,这将金融机构和其他监管机构(主要指数据和竞争监管机构等)的监管范畴汇集在一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关于消费者数据的收集、使用和移动的争论。一般而言,我们认为政策制定者有理由调整其当前的监管框架(包括监管的内容和实施监管的制度架构),以适应这些新情况。然而,这必然需要时间。结论这些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气候风险和技术风险均不存在国家或地区界限,其影响不

18、亚于新冠疫情在过去两年对全球所造成的影响。很明显所有地区的监管机构均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各个方面),但在大多数地区,我们认为在中短期内发现共同解决方案的可能性较小。对于跨境经营的公司,不同的监管规则和不断变化的目标构成了复杂的经营局面。按照目前的发展轨迹,企业愈发难以在不同地区就气候和技术风险维持共同的监管系统或通用的管制措施。我们指出这些方法上的差异,不是作为一种批评,而是分析一个行业及其监管机构在应对重大而复杂的剧变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尚未就这些剧变达成广泛一致的解决方案。这些挑战凸显了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将总体战略与监管战略联系起来。当前环境意味着,跨国公

19、司需要加大对监管变化和行业趋势的追踪力度,如通过风险感知进行追踪;企业可能尤其需要密切关注那些在某些特定领域中可能被视为“领导者”的国家(如英国和欧盟在可持续性问题上的领导地位,或新加坡在加密货币方面的领导地位)之发展动向。然而,鉴于应对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不会很快出现,行业需要做好准备,以驾驭不断变化的环境。跨国公司可能将不得不接受碎片化的监管局面,并应做好准备,根据当地的做法调整业务项目。由于其中许多问题非常复杂,行业公司和监管机构之间显然需要进行持续性和建设性的合作;由于双方均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彼此共享领先的实践及经验教训。这些重大变革为未来一年亚太地区的金融服务监管展望

20、提供了背景。在本报告中,我们探讨了亚太地区监管战略的重要议题及相关细节,有意了解美洲或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形势的读者,可参见德勤相应地区监管策略中心团队编制的监管展望报告。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亚太地区概览9本报告基于重大变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而编制。在世界各国需加强在重大全球问题(即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以及数字和技术能力指数式增长)上的协调与合作的情况下,这种背景对监管碎片化造成了进一步的压力。此类压力给监管机构、受监管群体以及整个围绕金融服务行业的非监管生态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虽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多年,但由于当前金融体系面临的威胁更为频繁和复杂,监管复杂性和监

21、管预期仍在不断提升。在之前的年度报告中,我们强调了全球性监管要求日益提高所带来的挑战。2021年是全球遭受新冠疫情冲击的第二年;疫情从曾经仅作为压力测试的一种场景,变成了导致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国家行动(各国采取的行动有所不同,有时也相互冲突)、贸易中断以及边境关闭的现实。由于各国迅速采取了货币和财政应对措施,预期的信贷损失可能并未出现;然而,疫情导致通胀压力增加、资产泡沫化和经济民族主义等问题,对稳定与平等造成了巨大的长期威胁。在此次疫情危机中,全球各国采取了“逃避或反击”应对措施,在可预见的未来,疫情或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过去一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更广泛的环境、社会

22、和公司治理(ESG)问题。在2021年11月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气候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在此之前,一些集体的观念和报告均已指向“解决气候问题”。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是开始行动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迅速实现变革的主要障碍。金融体系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股东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鉴于分类体系、会计与鉴证业务准则尚处于制定阶段,这一局面将面临进一步的挑战。虽然正在开展大量工作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将继续看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后果。显然,气候问题是一项关键而复杂的优先事项,需要全球立即采取集体应对措施。

23、对于技术和数字化将如何影响金融机构,仍未达成全球共识。此类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范围涵盖从普及技术和数字化所带来的重大颠覆性变革,到交付渠道效率和有效性的提升,再到新风险的引入和产生。对于关键的相关问题,如公共服务提供与个人服务提供的作用,以及数据的所有权和保管权归属问题,各国所持的观点和理念有所不同,这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愈发明显的是,国家监管机构基于实体的传统监管方法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的升级和随之而来的风险意味着,我们将尝试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对生态系统和关键服务提供商实施更广泛的监管。一些亚太(和全球)监管机构持续关注第三方和第四方服务提供商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巴塞尔

24、协议III(Basel III)和资本标准等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台的一揽子监管措施,大部分已落地实施。然而,由于对本地现有法律法规的实施,以及各地区为解决当前和新兴问题而制定新法律法规的时间安排和流程不一致,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将进入一个日趋复杂的时期。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上述所有因素对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开展业务的金融服务行业参与者存在以下主要影响:2022年及以后,监管成本可能会增加。这将对在亚太地区运营的外资公司带来重大挑战,尤其是那些在多个司法管辖区开展业务的公司。由于亚太地区监管碎片化且各司法管辖区对监管所持的态度不同,相比欧盟和美洲地区的公司(欧盟和美洲地区的监管方式通常更为统一),该

25、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实施和引入监管变革时,可能面临更高的监管成本。整个亚太地区对系统和数据本地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现有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法律的执行力度也会加大。这将继续增加监管成本和机构复杂性。监管本地化将给金融机构的决策关系(尤其是对当地法律法规的解释方面)带来挑战,从而需要实行更多的地方决策和本地问责制,同时可能需要重新审视金融服务机构总部和各区域中心之间的关系。人才争夺战、“大离职潮”、数字化议程以及新冠疫情后预期进行的全面调整,将使风险和合规职能部门以及监管机构内部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反过来促使企业加快数字议程,并加大对实现员工价值主张的投资。亚太地区概览2022年亚太地

26、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亚太地区概览10 亚太地区的监管机构将继续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进程和数据与分析转型。通过现有渠道(如监管机构的危机管理小组)保持有效的跨境协作,对于避免产生套利和组织混乱等不利后果至关重要。随着生态系统和不受监管实体的影响力(以及对金融稳定性的潜在影响)不断提升,监管机构将继续努力确保对金融体系进行适当监管。这可能需要对第三方的管理、与第三方的接触,以及对既定工具(如国家制度的决议权)的使用进行更广泛的解释。总体而言,监管机构需要反思其在管理能力、职责、资源分配等方面不断转换的角色,以及其应如何激励行业参与者(正式接受监管的行业参与者或其他)采取适当行动。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等

27、当代问题需要更长远的眼光,传统的监管时间范围将需要重新予以考量;这将对监管机构实施的一系列工具产生影响,也将影响这些工具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有效性。(举例而言,传统上以资本为基础的体系引导公司着眼长远发展,目前这些是否足够?)亚太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采取了很好的应对措施,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受到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在金融机构持续关注增长以及社会和经济影响的情况下,亚太地区不断变化的监管格局仍将是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当我们走出这场危机时,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有鉴于此,我们在本报告中将就以下关键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市场韧性 运营韧性 数字创新 行为和文化 可持续发展 金融服务业监管前景

28、展望对于亚太地区的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而言,这些问题无论在目前或是将来均是高度优先事项;企业必须思考这些问题对其商业模式意味着什么,并思考其因此须做出何种战略决策。Mike Ritchie亚太地区监管策略中心澳大利亚联席主管 藤史郎亚太地区监管策略中心日本联席主管黄毅城亚太地区监管策略中心东南亚联席主管何思明亚太地区监管策略中心中国联席主管勝市场韧性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1尽管新冠疫情的蔓延以及疫情应对措施何时可以取消均存在不确定性,亚太地区仍在继续朝着经济复苏的方向发展。该地区一些国家和司法管辖区的预期增长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但由于新冠病毒新变体的出现及其对确诊病例数

29、和住院率产生的影响,亚太地区的整体复苏情况并不均衡。2022年,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国央行将致力于逐步“恢复常态”,在支持经济复苏的同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遏制通货膨胀。在此背景下,加强金融机构抵御不确定性的能力,似乎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数字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变得愈加重要,而继续实施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危机后改革仍是亚太地区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随着2022年的到来,金融服务业对以下问题应保持警惕:1)通货膨胀的持续影响;2)“政策常态化”影响;以及3)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的资本市场潜在动荡。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2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3亚太地区宏观经

30、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21年10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世界经济展望,将2022年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期从7月份的6.4%10下调至6.3%11。在2022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这一比例进一步下调至5.9%12,主要归因于新冠疫情卷土重来。随着出行限制放宽,一些司法管辖区可能出现经济增长,但亚太地区的许多经济领域仍然很脆弱。在撰写本报告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正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给全球重新开放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在2021年报告中,我们概述了低利率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一年后,亚太地区的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举例而言,截至2022年2月28日,中国香港的基准利率仍处于

31、0.50%的疫情期间水平;13在澳大利亚,其现金利率目标亦维持在0.1%的历史低位。14低利率、大规模财政刺激和供应链中断正给全球造成通胀压力。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供应链遭遇严峻挑战,以及能源价格飙升等因素,普遍推高了亚太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该地区的许多司法管辖区都是能源大宗商品净输入国,因此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所受的冲击更为严重。随着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已从暂时性问题转变为结构性问题,当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复苏的影响可能会超过此前的预期。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4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

3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2.24-0.853.962.902.503.063.365.703.202.301.35-5.397.233.803.201.98-2.16

33、3.903.302.506.102.248.1020192020202120222023-1.68-6.086.302.902.404.07-7.357.005.20-0.24-4.511.803.001.305.02-2.023.675.104.904.44-5.653.004.504.306.12-9.445.406.005.503.24-1.016.102.803.002.80-3.105.904.403.802.28-6.201.302.904.607.022.912.656.807.20实际预计未来预期5.005.209.20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菲

34、律宾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来源:经济学人智库数据(截至2022年2月21日)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2年1月版)16图表5:年度实际GDP增速预期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5通胀压力促使亚太地区一些此前为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纷纷降息的央行考虑加息。然而,加息可能会对资本市场和借款人偿还贷款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在2021年10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利率骤增可能会对金融服务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不利。18预计该地区大多数司法管辖区将在2022年中期之前保持低利率,而美联储则从2021年底开始缩减购债规

35、模,并释放出将于2022年加息的信号,比之前预计的时间有所提前。美国加息可能会迫使亚太地区各司法管辖区效仿,以稳定资本外流。在财政政策方面,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警告称,随着一些政府取消财政刺激计划,该地区的资产质量将大幅恶化,从而引发信贷风险问题。对于政府继续提供财政支持的司法管辖区,债务可持续性将成为经济复苏的另一风险。资料来源:经济学人智库数据(截至2022年2月21日)17图表6:亚太地区各司法管辖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预期-1.000.001.002.003.004.005.006.00 2021 2022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印度

36、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世界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6在20202021年期间对新冠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比预期更早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举例而言,新西兰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取消临时流动性便利,澳大利亚放弃了2024年政府债券的超低收益率目标,新加坡也于2021年10月收紧货币政策。在其他东盟国家中,菲律宾和泰国政府将继续提供财政支持,而印度尼西亚和越南预计将转向中性政策。根据东盟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数据,大多数国家拥有适度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但随着各国政府投入更多资源抗击疫情和支持经济,政策空间将缩小。大多数国家虽然仍有财政政策干预的空

37、间,但很可能不会再像2020年那样全面实施非常规财政注入,从而使净财政刺激力度为负值。19在货币政策方面,如果通胀压力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发达经济体加息导致资本外流不稳定,一些区域经济体除了随之加息以外,可能已别无选择。预计日本银行在2022年将保持现行政策利率。日本银行的目标通胀率为2%,而其当前的通胀率仅高出10个基点。20因此,其不太可能更早开始收紧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动进一步的财政支持计划,作为本年度晚些时候参议院选举之竞选纲领的一部分。继其于2021年12月将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5个基点,并于2022年1月将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后,中国人民银行(

38、PBOC)在2022年将转向更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1于2021年12月举行的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旨在“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2截至2021年12月的宏观经济政策喜忧参半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7除了通货膨胀,金融机构在2022年还应注意另一风险因素,即随着出行限制放宽,消费暂时呈现繁荣景象。由于各国政府在过去一年半推出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许多司法管辖区2021年的储蓄总额有所增加。随着2022年各国继续重新开放国际边境,人们在疫情爆发两年后迫切希望摆脱隔离模式,对旅游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增加,

39、从而将推动经济复苏。虽然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正向指标,但供应链和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如果消费需求骤增这一趋势是暂时性的,且被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误读,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泡沫的产生。另一风险因素源自房地产市场。受低利率和经济刺激计划影响,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司法管辖区的房价大幅上涨。美国和欧洲的房价已飙升至历史新高。亚太地区包括新加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房价也出现明显升温。新加坡监管机构正积极采取收紧贷款价值比和偿债限额等措施,以管理不断上升的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在积极寻求办法,以控制房价和相

40、关风险。2021年10月,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APRA)提高了银行用于评估贷款的利率适用性缓冲,23不久前其发布了一份公开征求意见的文件,其中规定了贷款限制和贷款标准,以管理住房抵押贷款和商业地产贷款的风险。24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也在监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动态(包括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以管理该行业日益增加的信贷风险水平。展望2022年,随着监管机构和各国央行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的后续影响,在经济内在脆弱和宏观经济风险因素的影响下促进经济复苏,金融服务行业需要密切监测此类宏观经济发展动态。同时,监管机构为了实现未来发展,其论述的所有议题均转向“恢复正常行业秩序”,以增强整个金融行业的韧性,促

41、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银行为 巴塞尔协议III 的实施做最后准备2019年,金融稳定理事会表示,其危机后改革的规则制定阶段已结束。尽管对于大多数司法管辖区,对该协议的实施已经推迟至少一年,但实施该协议仍是亚太地区各国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的金融稳定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教训(Lessons Learnt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from a Financial Stability Perspective),危机后改革已被证实有效。亚太地区的银行仍然拥有充足的资本和流动性。25疫情期间,银行将实施该协议的时间表调整至2023年及以后,以专注执行新

42、冠疫情应对措施。2022年,银行将需要恢复其协议实施计划,而监管机构将继续对巴塞尔协议III标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新冠疫情的经验教训以及过去十年的实证经验。26同时,这些研究的结果也应由金融机构加以监测。除了实施巴塞尔协议III,银行业还需监控因取消疫情救济政策(如停止贷款延期)而产生的信贷风险。具体而言,建筑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行业可能更易受到新冠疫情相关问题(如可能出现的病毒新变种以及由此引发的供应链混乱)的冲击。此外,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论述愈加激烈,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初现端倪,同时考虑这些风险的一支柱资本计量方法亦可能推行。我们将在本报告的可持续发展部分详细论述这一问题。

43、保险公司应为新资本制度做准备,并积极应对气候风险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发布的2020年全球保险市场报告(Global Insurance Market Report)指出,虽然保险公司在财务上仍然保持韧性,但疫情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尤其是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投资。27随着2022年的到来,保险业将在为更多客户提供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鉴于全球经济复苏,加上新冠疫情引发客户风险意识增强,预计2022年全球保险业市场将增长3.9%。28该行业在2021年针对亚太保险市场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3040%的受访者表示其在疫情期间购买了额外的人寿和健康保险。292022年,亚太地区保险公司的一项重

44、要任务是,填补保障不足人群的保障缺口,满足现有客户对额外保险的需求。在风险方面,我们在2021年报告中,将低利率环境和业务中断险保单方面的问题列为亚太地区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如本节前文所述,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加上经济前景不确定,可能导致利率波动。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8在未来一到三年内,影响亚太地区保险公司的主要监管动态有:进入2022年,保险监管机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主要的优先事项将包括制定与全球保险资本标准(ICS)相当的资本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现场测试,以及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IFRS 17)过渡。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

45、表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均有影响,监管机构和标准制定机构正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其对该行业的影响。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发布了全球保险市场报告特刊,其中强调继续致力于衡量和管理保险业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重要性。我们将在本报告的可持续发展部分详细论述这一话题。一些司法管辖区正在设计和实施基于风险的资本框架和全集团范围的监管,为采用全球保险资本标准和国际活跃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ComFrame)做准备。全球保险资本标准2.0版已于2019年采用,现已进入五年测试阶段。预计将于2024年采用ICS作为指定的资本要求。亚太地区一些司法管辖区的监管框架正按照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时间线更新和发展。国际活跃保险集团监管

46、共同框架及其与保险核心原则的整合已于2019年11月完成并通过。进入2022年及以后,我们预计各国保险监管框架将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监管框架更加一致(表1)。疫情的爆发,以及网络风险的相应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保险业务模式数字化进程。相关论述正围绕数据伦理、网络风险管理、数据保护以及普惠保险中数字技术的使用等主题展开。一些司法管辖区正在就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等技术的使用制定监管指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将对保险公司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改变其管理数据、报告和整个运营系统的方式,这可能要求保险公司重新考量其关键绩效指标。目前许多司法管辖区正在评估保险公司的气候相关风险。

47、在一些司法管辖区,保险公司已开始制定气候相关的披露要求和压力测试要求。在一些司法管辖区,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灾害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低利率环境将持续影响亚太地区保险公司的收益。保险公司应密切关注潜在的加息将如何进一步影响保险行业。一些司法管辖区正在审查评估业务中断保单和默示承保网络风险(或非肯定性网络风险,即既未在保单中明确涵盖也未排除的网络风险)的风险管理影响。302022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监管展望|市场韧性19持续关注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2021年10月,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发表了致二十国集团(G20)的公开信,其中提到将解决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NBFI)领域的漏洞列为一项主要关注领域。涉及的具

48、体问题包括货币市场基金(MMF)、开放式基金、追加保证金通知的影响以及核心融资市场的机构。此外,跨境支付安排仍是一项关键议题。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说法,其解决跨境支付安排计划的基本步骤是制定具体的全球目标,以便在2027年底前解决终端用户在成本、速度、透明度和访问权限方面遇到的挑战。2021年10月,金融稳定理事发布了关于加强货币市场基金弹性的政策建议(Policy proposals to enhance money market fund resilience)的最终报告。40除了正在进行的有关货币市场基金弹性的工作外,国际证监会组织表示,为了响应金融稳定理事会在其20212022年度工作

49、计划中对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优先考虑,其在2022年将重点关注以下行动项目:1)基金估值,这与其关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工作直接相关;2)企业债务和杠杆融资分析;3)评估委员会审查国际证监会组织流动性风险管理建议的最终报告;以及4)关于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政策建议。41表1:各国近期对IAIS保险监管框架的采纳司法管辖区对IAIS保险监管框架的采纳及时间线澳大利亚2021年12月13日,为了响应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17 Insurance Contracts)的引入,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提议更新寿险及非寿险公

50、司资本标准(LAGIC)框架和报告框架。31此外,该机构还就旨在加强私人医疗保险(PHI)的资本框架而制定的措施展开进一步磋商。32关于LAGIC和PHI的最终标准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发布。中国大陆2021年12月30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发布了第二版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加强了对保险公司基于风险的审慎监管。33中国香港引入集团整体监管框架和保险连结证券(ILS)监管制度的立法修正案于2021年3月29日生效,从而赋予香港保险业监管局(HKIA)监管保险集团的权力。2021年5月14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承担了三家国际活跃保险集团的集团监管职能。34此等集团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