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缺血性肠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86870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缺血性肠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缺血性肠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缺血性肠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缺血性肠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缺血性肠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缺血性肠病缺血性缺血性肠肠病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Ischemic bowel disease)1.2什么是缺血性肠病?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分三类:u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u慢性肠系膜缺血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I)u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 colitis,IC)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流量减少,均可发生本病;常在一些疾病基础上发生,最多见于心脑血管疾

2、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2.3缺血性缺血性肠病病因病病因血管阻塞性血管阻塞性缺血缺血非血管阻塞非血管阻塞性性肠缺血缺血肠腔腔细菌菌感染性缺血感染性缺血动脉粥脉粥样硬化硬化肠系膜系膜动脉栓塞和血栓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形成肠系膜静脉血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栓形成缺血性肠病病因有哪些?4缺血性肠病病因血管阻塞性缺血1.1.动脉粥脉粥样硬化:硬化:最常最常见病因,病病因,病变动脉的横径脉的横径缩小小至正常的至正常的2/32/3以下,就会出以下,就会出现缺血;多缺血;多发生于大血管,生于大血管,如如肠系膜上系膜上动脉腹主脉腹主动脉开口的脉开口的2cm2cm以内;以内;肠系膜下系膜下动脉易脉易发生粥生粥

3、样硬化硬化闭塞,但塞,但侧枝血供丰富,枝血供丰富,较少少出出现症状。症状。2.2.肠系膜上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脉栓塞及血栓形成 :管腔管腔较粗,从腹主粗,从腹主动脉斜行脉斜行发出出,栓子极易出,栓子极易出现栓塞,如房栓塞,如房颤、急性、急性心肌梗死后栓子、心肌梗死后栓子、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菌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瓣膜置换术或搭或搭桥术后后3.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内血流静脉内血流缓慢、高凝,慢、高凝,如肝硬化如肝硬化门静脉高静脉高压患者、口服避孕患者、口服避孕药、雌激素、雌激素、真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胞增多症。4.5缺血性肠病病因非血管阻塞性缺血1.1.约占缺血性

4、占缺血性肠病的病的50%;50%;2.2.发生与生与肠壁的血流急壁的血流急剧减少有关,多由于体循减少有关,多由于体循环紊乱引起,紊乱引起,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休克、大出血、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休克、大出血、败血症、重症胰腺血症、重症胰腺炎、炎、严重脱水、心律失常,血管收重脱水、心律失常,血管收缩药或或强心心剂过量;量;休克时内脏血管床关闭20%,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交感神经及儿茶酚胺可使内脏小动脉括约肌收缩肠道血管痉挛肠道血流量道血流量减少,减少,诱发肠壁缺血壁缺血5.6缺血性肠病病因肠腔细菌感染性缺血肠道内有致病菌存在;肠道缺血时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防御能力下降;上述原因从而使细菌侵入肠壁,

5、形成急性炎症,导致局部血管痉挛,肠壁缺血,甚至坏死、穿孔。实验研究也证明在血管阻塞性缺血后,同时加用抗生素管理,动物可不产生休克或避免不可逆的休克。6.7缺血性肠病好发部位?缺血性缺血性结肠炎炎发病部位(病部位(MarcusonMarcuson报道)道)降降结肠、乙状、乙状结肠 45.245.2结肠脾区脾区 43.843.8横横结肠 31.531.5升升结肠 16.416.4直直肠 11.011.0 病病变可局限一可局限一处或或节段分布在数段分布在数处 肠道道损伤的的长度与缺血的病因有关,度与缺血的病因有关,动脉硬化斑脉硬化斑块栓子引起栓子引起的的损伤的的长度度较短,而非阻塞性缺血短,而非阻塞

6、性缺血导致致较长的的结肠病病变7.8结肠血管供应模式图边缘动脉示意脉示意图Griffith 点点Sudek点点8.9急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表现多多见于于60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以上的老年人,男性为主;主;常常见于心血管基于心血管基础疾病:如疾病:如动脉粥脉粥样硬化、硬化、风心病、心病、血管造影后粥血管造影后粥样硬化斑硬化斑块脱落。脱落。三三联症症:剧烈上腹痛或烈上腹痛或脐周痛而无相周痛而无相应的体征,器的体征,器质性心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病合并心房颤动,胃,胃肠道排空障碍;道排空障碍;以突以突发剧烈腹痛,伴烈腹痛,伴频繁呕吐和腹泻繁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症状。主要症状。约7575患者大便潜血阳性,患者

7、大便潜血阳性,1515患者可伴有血便;患者可伴有血便;可表可表现为肠梗阻,梗阻,肠穿孔;穿孔;发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可展迅速,死亡率高,可进展展为休克、急性腹膜炎休克、急性腹膜炎。9.10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餐后腹痛、餐后腹痛、厌食和体重减食和体重减轻。主要表主要表现为反复反复发生的与生的与进食有关的腹痛,腹痛可食有关的腹痛,腹痛可为持持续性性钝痛。程度不一,定位不明确以痛。程度不一,定位不明确以脐周或周或左下腹多左下腹多见(与缺血的与缺血的肠段有关段有关);多多发生于餐后生于餐后151530 min30 min,1 12 h2 h

8、达高峰,随后腹达高峰,随后腹痛逐痛逐渐减减轻;蹲坐位或卧位可使部分患者腹痛蹲坐位或卧位可使部分患者腹痛缓解。解。查体:消瘦、体:消瘦、营养不良、腹部体征和症状不相符。养不良、腹部体征和症状不相符。多数患者有心多数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周血管疾病或周围动脉粥脉粥样硬化的体硬化的体征。征。10.11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腹痛,多位于左下腹,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突突发性性绞痛痛轻重不一,重不一,进食后加重。腹痛食后加重。腹痛时多伴有便意;多伴有便意;部分患者可在部分患者可在24 h24 h内排出与内排出与粪便相混合的便相混合的鲜红色或色或暗暗红色血便;色血便;其他症状有其他症状有厌

9、食、食、恶心、呕吐、低心、呕吐、低热等;等;体体检可可发现腹部腹部轻中度中度压痛、低痛、低热、心率加快;、心率加快;发生生肠梗死梗死时可有腹部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呜音逐音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等腹膜炎的体征。减弱甚至消失等腹膜炎的体征。11.12缺血性肠病必要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腹部血管超声腹部CT及CTA;肠系膜血管造影内镜检查MRI12.13缺血性肠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常10109L。大便潜血:阳性。血生化: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也可增高,但血清酶和生化指标的测定对AMI诊断缺乏特异性。腹水淀粉酶

10、增高;代谢性酸中毒;D-二聚体升高对本病诊断有一定意义。13.14缺血性肠病腹部X线检查25%患者无特殊表现;X线检查可除外肠梗阻、肠穿孔;钡灌肠检查:可见受累肠段痉挛、激惹;病变发展后期,可由于黏膜下水肿、皱襞增厚等原因致使肠管僵硬似栅栏样;同时肠腔内钡剂充盈形成扇形边缘。溃疡形成后,可见黏膜粗糙,呈齿状缺损。钡剂检查可能加重肠缺血甚至引起肠穿孔,腹膜刺激征阳性患者禁忌钡剂检查。14.15缺血性肠病腹部超声检查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操作简便、迅速而有效。B型超声能显示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狭窄和闭塞;脉冲多普勒超声能测定血流速度,对血管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检

11、查其他征象有:肠壁增厚、腹水、膈下积气、门静脉一肠系膜静脉内积气。15.16缺血性肠病腹部CT及CTA可观察肠系膜动脉主干及其二级分支的解剖情况,但对观察三级以下分支不可靠。AMI直接征象为肠系膜上动脉不显影、腔内充盈缺损、平扫可为高密度(亚急性血栓);AMI间接征象有肠系膜上动脉钙化,肠腔扩张、积气、积液;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内积气、肠系膜水肿、肠壁增厚,肠壁积气、腹水等则提示肠管坏死。CMI直接征象为动脉狭窄、动脉不显影、腔内充盈缺损等CMI间接征象有血管壁钙化、侧枝形成、肠腔扩张、肠系膜水肿、肠壁增厚。16.17AMI影像学检查-腹部CT及CTA-间接征象5: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管扩张,肠

12、壁薄纸样改变;6: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轴面静脉期增强示肠壁增厚,呈“面包圈征”。18缺血性肠病腹部MRI检查一般不作为急诊检查方法;可显示肠系膜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解剖,但对判断狭窄程度有一定假阳性率。MRI对判断血栓的新旧、鉴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肠缺血有很高价值。18.19缺血性肠病血管造影检查是AMI诊断的金标准,并可在诊断的同时直接进行血管内药物灌注治疗和介入治疗。DSA的阳性征象包括动脉血管的弥漫性或其分支节段性痉挛,并可见肠系膜血管的栓子或血栓形成等。对于选择性血管造影正常者,不能除外非闭塞性血管缺血。19.20缺血性肠病影像学检查-AMI血管造影Embolus in the mai

13、ntrunk of the SMA Embolus cleared after repeated aspirations.Residual embolic occlusive fragments are left in the proximal part of a few arterial branches to the ileum(arrows)with good peripheral collateral flow in the mesenteric arterial arcade21缺血性肠病-结肠镜检查缺血性缺血性结肠炎的内炎的内镜下表下表现:u肠黏膜充血、水黏膜充血、水肿、淤斑,黏膜

14、下出血,黏膜呈暗、淤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色,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膜脱落、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形成。u病病变部与正常部与正常肠段之段之间界限清晰,一旦缺血改善,其症界限清晰,一旦缺血改善,其症状消失快,病状消失快,病变恢复快。恢复快。与其他与其他肠炎炎鉴别的关的关键u病理病理组织学:黏膜下学:黏膜下层有大量有大量纤维素血栓和含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血黄素细胞。胞。本病特征本病特征AMIAMI如果累及如果累及结肠,镜下表下表现与与ICIC类似;似;CMICMI结肠镜检查无无确切意确切意义,但可排除其他疾病。,但可排除其他疾病。如出如出现腹膜刺激

15、征,持腹膜刺激征,持续腹痛、便血及休克等腹痛、便血及休克等为肠镜检查禁忌禁忌证。21.22缺血性肠病-结肠镜下表现A:直乙状结肠交界处节段分布的黏膜水肿;B:降结肠沿长轴分布的线性溃疡;C:降结肠局部黏膜发白伴黏膜充血D:乙状结肠黏膜发紫:E:降结肠黏膜假膜形成;F:降结肠假息肉形成;G:降结肠黏膜水肿、假瘤形成H:黏膜充血、水肿伴蓝色结节样隆起I:肠管狭窄伴黏膜粗糙呈颗粒样22.23缺血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差异大,无特异性,对于疾病早期或轻症患者早期诊断较困难;对凡是具有易患因素的患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房颤等,一旦腹痛持续大于2小时,尤其是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时,即应考虑本病;对

16、可疑患者选择血清酶学、CT、血管造影、B超等检查;如出现便血、剧烈腹痛、急腹症或休克时应警惕肠坏死、穿孔可能。23.24缺血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AMI需与其他急腹症鉴别:胆石症 消化道穿孔 急性胰腺炎 急性细菌性肠炎 CMI、IC需与以下疾病检查:炎症性肠病 憩室炎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结肠癌 肠型白塞氏病 肠结核 25缺血性肠病的治疗一般治疗原则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25.26缺血性肠病一般治疗原则1.对怀疑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应立即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2.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3.积极治疗原发病。4.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7、5.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菌血症。6.抗凝、溶栓、扩血管7.介入、外科治疗26.27AMI的药物治疗1.初期处理:复苏,包括减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纠正低血压、低血容量和心律失常;2.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用抗生素以防肠缺血症状加重、诱发或加速肠管坏死;抗菌谱应该覆盖需氧及厌氧菌,尤其抗革兰阴性菌抗生素,常用喹诺酮类和甲硝唑,严重感染者可用三代头孢菌素;3.慎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免坏死毒素扩散;4.应用血管扩张剂:AMI一经诊断应立即用罂粟碱30mg肌肉注射,继以30 mgh的速率经泵静脉输注,每日12次。疗程37 d,少数患者可用至2周。27.28AMI的药物治疗5.抗栓治疗:急性期抗血小

18、板治疗,可用阿司匹林200300 mgd或氯吡格雷150300 mgd,应密切观察,防治出血;6.抗凝及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尽早使用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1次d,溶栓治疗;并给予低分子肝素20 mg,静脉滴注,1次6 h,抗凝治疗,疗程2周;抗凝治疗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但能抑制血栓蔓延。配合机体自身的纤溶系统溶解血栓。7.对于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一旦诊断,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28.29CMI的药物治疗1.轻症患者,应重新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2.餐后腹痛症状明显的患者,亦可禁食,给予肠外营养;3.应用血管扩张剂,如丹参

19、3060 ml加入2505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2次d,可减轻症状,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1次68 h,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29.30IC的药物治疗1.禁食;2.静脉营养;3.应用广谱抗生素;4.积极治疗心血管系统原发病。5.停用血管收缩药(肾上腺素、多巴胺等);6.应用肛管排气缓解结肠扩张;7.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罂粟碱30 mg,肌肉注射,1次8 h,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ug,静脉滴注,2次d;或丹参3060 ml加入25050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2次d。疗程37 d,少数患者需2周;8.持续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监测,直到病情稳定;9.

20、若患者腹部触痛加重,出现肌紧张、反跳痛、体温升高及肠麻痹,表明有肠梗死。需立即行手术治疗。30.31AMI的介入治疗适应症1.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阻塞、无明确肠管坏死证据、血管造影能够找见肠系膜上动脉开口者,可考虑首先采用介入技术开通阻塞;2.存在外科治疗的高风险因素(如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动脉夹层等)、确诊时无肠坏死证据。可以选择介入治疗。3.外科治疗后再发血栓、无再次手术机会者。禁忌症1.就诊时已有肠坏死的临床表现;2.导管不能找见肠系膜上动脉开口者;3.存在不利血管解剖因素,如严重动脉迂曲、合并腹主动脉瘤一肠系膜上动脉瘤,预期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技术成功率低;4.存在肾功能不全32AM

21、I的介入治疗1.溶栓治疗:可经导管选择性注入尿激酶20万U、罂粟碱30120 mg。同时配合全身抗凝及扩张血管药物的应用;2.机械性清除栓子:可用导管抽吸栓子和血栓,或者用器械清除栓子和血栓;3.其他:术中给予解痉荆、用血管内保护器、置入支架等。32.33CMI的介入治疗-适应症目的:解除腹痛、改善营养不良、预防突发肠梗死。适应症:1.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0,且有症状者;2.两支及两支以上系膜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者;3.肠系膜动脉狭窄或阻塞,外科治疗后发生再狭窄;4.无症状的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存在胰十二指肠动脉瘤或瘤样扩张者;5.肠系

22、膜上动脉主干夹层造成管腔狭窄,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无外科治疗指征者;6.主动脉夹层内膜片或假腔累及肠系膜动脉开口,有肠缺血症状者;7.对无症状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对无症状的腹腔动脉狭窄多无须处理,而对无症状的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特别是狭窄程度50,则应给予积极治疗。33.34CMI的介入治疗-禁忌症1.存在肠管坏死或腹腔炎症;2.肠系膜动脉主干狭窄合并多发末梢分支病变;3.肠系膜动脉狭窄,病变同时累及多支空、回肠动脉开口;4.大动脉炎引起的肠系膜动脉狭窄,动脉炎处于活动期;5.存在其他不适宜做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情况。34.35CMI的介入治疗-

23、方法及成功率1.单纯球囊扩张术:疗效有限,术后6个月内狭窄复发率达60702.置入支架:治疗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狭窄宜首选球囊扩张式支架。介入治疗肠系膜动脉狭窄:技术成功率为9095;临床有效率8095;并发症发生率0.810。随访3年以上的通畅率为82-89。36缺血性肠病的手术治疗-适应症1.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2.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3.慢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4.任何形式的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出现剧烈腹痛、压痛、腹肌紧张、腹腔抽出血性液体者均应急诊手术;5.具有典型的症状和动脉造影确定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干显著狭窄或闭塞者;6.主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同时存在,而施行肾动脉重建时,为预防肠梗死的发生。可考虑预防性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旁路术。36.37缺血性肠病的手术治疗-禁忌症及手术方式禁忌症:年老体弱合并严重心脑肺血管疾病及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同时未发现肠坏死迹象者;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病变广泛,预计手术效果差者。手术方式: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术;肠系膜动脉远端与右髂总动脉侧侧吻合术;动脉移位手术;血管移植动脉搭桥手术。38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流程图38.39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