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工程概况:本标段工程为教学楼工程,位于威宁县境内,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共约1860m,建筑层数二层,计划工期150日历天,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屋面防水等级为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1.1.施工准备1.1.1.技术准备会同有关单位进行现场接收工作:交接的重点是施工测量与有关资料的移交,详细复核有关红线点和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及水准基准点。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施工图纸的设计意见,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检查和专业之间的预埋件、预埋洞位置的尺寸是否统一或遗漏,提出改进设计便于施工的合理化建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阐明施
2、工工艺和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劳动力组织和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的保证措施,收集以前施工的各种经验性的资料,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分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分别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交底。技术交底采取“双层三级制”即技术负责人同班组长和质检员交底后认真学习,班组长接受交底后要组织工人进行反复学习,认真贯彻执行。编制施工图预算:掌握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业务资料,包括施工图纸说明、标准详图、施工定额、施工组织设计等;计算工程量,以分项分部、楼层计算,以满足施工时对各部位工程量的需要
3、;作好劳动、材料机械台班等用量分析;填写材料、人工单价,计算其价值:编写预算说明书。1.1.2.物资、材料准备建筑材料及安全防护用品准备:对水泥、钢材、木材三大建筑材料,特殊材料等,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分批进场,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施工机具准备:施工中计划投入的大、中和小型机具设备均齐备完好,进场前全面检测、保养,按计划及时进场就位。1.1.3.现场准备施工管理人员进场后,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搞好现场移交,在施工出入口,平整场地,作好地面排水沟,车辆冲洗台,搭设平面布置图中的临建设施,布设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临时用水管线和其
4、它的临时设施,制订各项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及文明施工方案。1.2.施工测量1.2.1.一般要求1.2.1.1.测量技术要求1.2.1.1.2.测量按施工图纸和工程测量规范(CB5002693)有关规定执行。1.2.1.1.3.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测量。1.2.1.1.4.场区内建立相当于二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1.2.1.1.5.场区内按施工情况需要临近增设水准点,测量精度按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精度上仔细测量。二等水准测量与观测的技术要求如下:1.2.1.2.其它要求1.2.1.2.1.对测量仪器、工具,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1.2
5、.1.2.2.工程开始前做好充分的内业准备。1.2.1.2.3.工程进行中,加强内、外作业的质量检查。1.2.1.平面控制数量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点,现场采用经纬仪及红外线测距仪测量出轴线控制点,要求控制点在总平面内能形成一个大闭合回路,控制测量由工程部主持进行,测量成果交项目部复核后使用。基础的建筑轴线位置放线后,应在不受施工影响位置设备固定控制点,以核实施工之基础平面轴线位置和标高。1.2.1.3.高程控制测量1.2.1.3.1.场区的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布设成闭合环线。1.2.1.3.2.本工程的施工水准测量控制点拟设置在场区不受影响的地方,组成闭合环线。水准点埋设按规范要求埋设稳
6、固,并在施工中加以保护,以免损坏。1.2.1.3.3.各楼层传递应采用大尺度钢卷尺在相当长度范围内作阶梯式的传递,严禁一层层向上传递,避免累计误差。1.2.2.1.施工测量措施1.2.2.1.1.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1.2.2.2.1.固定专用仪器和工具设备。1.2.2.3.1.测量仪器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送技术监督局进行核定和校正。1.2.2.3.2.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每次施测后,须经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复核签字认可。1.2.2.3.3.加强对测量用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但发生移动和损坏,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2.2.3.4.控制网
7、点及重要部位的定位、高程必须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或仪器进行复核测量,经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1.3.土石方工程1.3.1.土方开挖一般规定土方开挖前应向监理提交土方开挖时间及范围,并经项目监理核定后方可实施。土方开挖后,开挖基槽底部应平整,不得有杂物掺杂。在组织土方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当地实测地形图,原有地下管线或构筑物竣工图、工程地质、气象等技术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应提供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作为施工测量和工程验收的依据。以便保护现有的地下管道及其它的构筑物。土方工程应在定位放线后,并经项目监理确认后,方可施工。1.3.2.土方开挖为确保土方调配合理,减少土方调配的运距,合理利用资源
8、,故对挖方能够达到回填土要求的要先清除其表面的杂草和其他有机物质,然后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由专人负责指挥和协调一切工作以便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并对现场指挥人员和挖掘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人员必须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对开挖中会出现坍方、滑坡地段,要严加监测和按要求进行放坡,并清理边坡上的堆积物,减少荷载。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加强配合,每隔一定时间要进行复测,防止超挖。有关开挖顺序应按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有序开挖,开挖流向要满足方便、短运距、安全等原则进行。土方开挖中,开挖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才能上岗。开挖土方前在开挖范围外,首先进行排水措施处理。必要时在两旁挖设临时性的排水沟,以保证挖土地
9、带干燥。当因天气条件变化,无法使挖出的土方达到规范的要求用于填筑和压实时,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变好。在挖方上侧弃土时,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弃土堆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确定。在挖方下侧弃土时,应将弃土堆表面整平并向外倾斜,弃土堆表面应低于相邻挖方场地的设计标高,或在弃土堆与挖方场地之间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挖方场地。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土方内有倾向于挖方的软弱夹层或裂面时,应通知设计单位采取措施,防止土方工程下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并通知设计单位一起讨论提
10、出处理措施;根据滑运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体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并作好记录,基坑、基槽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达到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开挖基坑、基槽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相邻基坑(槽)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作好基础。基坑(槽)开挖后,不准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0.1-0.3m土层开挖,待作基础时挖除。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边坡上或建筑物(构筑物
11、)附近。1.3.3.土方回填土方回填采用常规施工,分层夯实,并做试验保证满足设计及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出记录。填方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对于重要的填方工程或采用新型压实机具时,上述参数应通过填土压实试验确定。当填方用土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土料时,回填时可不受含水量的限制,但应分层填筑、摊铺、压实。当填方用土采用透水性不良及不透水的土料时,除必须分层填筑,摊铺,压实外,还应控制其含水量按最优含水量(相差2%)时,方可进行压实。填方每层铺
12、上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照下表选用填方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表压实机具每层铺土厚度 mm每层压实遍数平辗20030068羊足辗200250816蛙式夯机20025034人工找夯不大于200341.4.钢筋工程1.4.1.一般要求1.4.1.1.本工程钢筋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及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1.4.1.2.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筋质量必须分别符合国家标准GB149991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圆钢筋、GB1301491钢筋混凝土热处理钢筋、GB7019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等有关规定,不符合上述标
13、准的钢筋一律不使用。1.4.1.3.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必须保留标牌并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和污染。1.4.1.4.所有进场钢筋均保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均有标牌。进场时应按型号及直径分批验收。1.4.1.5.所有已进场钢筋均应在监理的监督下,按规范规定进行抽样,对钢筋的力学性能,可焊性进行试验,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或其他专项试验,其钢筋性能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才投入使用。1.4.1.6.进场钢筋应按规格、型号、批号分开堆放,钢筋下用方木或混凝土墩架空,避免被水淹没或被油污染。并挂牌标识,注明钢筋的规格、型号、批号、检验状态,以
14、便识别。1.4.1.7.严禁使用钢筋表面有裂缝、结疤、折叠、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对一切不合格的钢筋及时清理退场,并作好记录存档。1.4.2.钢筋的制作本工程钢筋制作,在施工现场的钢筋制作场进行。钢筋制作前,由土建工程师编制钢筋制作方案和钢筋配料表,并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用于制作加工的钢筋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浮皮和铁锈在使用前消除干净。钢筋除锈一般可以在钢筋冷拉调直过程中进行,或使用电动除锈机或钢丝刷进行。钢筋调直可采用调直机或采用卷扬机拉伸调直的方法,其冷拉率:I级钢筋不大于1%,II级钢筋不大于1%,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钢筋下料切断采用GJ540型钢筋切断机。先制
15、作钢筋下料平台,每种规格下料前,先将钢筋需要的下料长度标识在下料平台上,经复核无误后,设置断料尺寸栏板,再开始下料,以保证下料尺寸准确。钢筋弯曲成型采用GJ740型钢筋弯曲机,辅以手摇板、卡盘、板头等手工工具。I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o弯钩,其圆孤弯曲直径不小于2.5d(注:d为钢筋直径,下同)。钢筋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3d,II级钢筋末端需作90o弯折,弯曲直径不小于4d,平直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属抗震和受扭转结构箍筋弯钩做成135o,平直长度不小于10d,制作完成的钢筋构件按钢筋配料表分部位、规格、长度归类保护、保持洁净,并尽快使用。制作完成的钢筋采用自升式提升机垂直运输,人工水平转运,并
16、控制好下料长度,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弯折。1.4.3.钢筋接头钢筋的焊接连接1.4.3.1.本工程钢筋焊接施工执行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钢筋制作中,梁板柱钢筋接头主要采用焊接接头。1.4.3.2.钢筋安装时,现场水平钢筋接头可采用Bx3002型交流焊机进行搭接焊。所有焊接接点及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d,也不得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不得在受力主筋上施焊,如必须施焊时,不能点焊,施焊的焊缝长度不小于5d。1.4.3.3.所使用的焊条应有出厂合格证,焊工均持证上岗,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按实际操作条件进行试焊,试焊检验合格后才可正式成批焊接。1.4.3.4.钢
17、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按焊接规范的规定,分批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检查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检查验收合格,经监理签收后再转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的区段范围内,一根钢筋不得有二个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和装配式结构节点不限制。1.4.3.4.钢筋的现场绑扎与安装。1.4.3.4.1.准备工作1.4.3.4.2.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配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整补。1.4.3.4.3.准备绑扎安装钢筋用铁丝、工具、
18、设备、绑扎架等。1.4.3.4.4.准备好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采用高于该部位混凝土强度的砂浆配合比制作垫块。1.4.3.4.5.清扫钢筋绑扎安装场地,在模板上或架立筋上用粉笔画出钢筋位置线,预埋件,预埋管线位置。1.4.4.钢筋绑扎总体要求1.4.4.1.所有梁、板、柱的受力主筋、箍筋、钢筋网均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设置,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1.4.4.2.钢筋的交叉点均采用双股22#铁丝扎牢。1.4.4.3.钢筋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垂直,转角处钢筋弯钩平面与模板夹角为模板转角的平分角。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平面与模板的夹角不得小于15。1.4.4.4.受
19、力钢筋接头位置调在受力较小处,接头互相错开,当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钢筋直径的35倍长度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大于25%,并符合下列规定:接头形式受拉区受压区绑扎搭接接头25%50%焊接接头50%不限1.4.5.板钢筋绑扎安装1.4.5.1.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10d且不小于120mm。1.4.5.2.板支座上部钢筋(负筋)两端设直钩,边支座负筋伸入梁内满足锚固长度。1.4.5.3.板上孔洞须注意预留,避免
20、后凿。当孔洞尺寸小于300mm时,板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大于300mm时,应设洞边加筋,按图纸要求施工:当图纸未交待时,则要在洞口每侧各加2根钢筋,其截面积不得小于被洞口截断的钢筋截面积,且不小于212(II级钢),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以及双向板的两个方向沿跨度通长布置,并锚入梁内,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洞口加筋长度为洞宽两侧各加30d。施工时各工种必须根据各专业图纸配合土建预留全部孔洞。1.4.5.4.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上排。1.4.5.5.为保证板内负弯短的正确位置和有效受力高度,所有板负筋均设置登筋121200均匀布置并在梁边适当加密。1.4.5.6.板
21、混凝土施工前,搭设简易人行走道,以保证钢筋的成型尺寸。1.4.6.梁钢筋绑扎安装1.4.6.1.梁钢筋的接头选择在受力较小的位置。梁上部通钢筋可选择在跨中1/3净跨范围内搭接。相邻两跨的下部钢筋当直径、位置相同时,钢筋通长,此时通长钢筋可选择在支座处接长。1.4.6.2.梁钢筋绑扎采用满扎,扎点相互间呈“八”字形错开。梁箍筋除单肢箍外,其余箍筋采用封闭形式,制作成135o弯钩,当梁的上部钢筋为多排时,须注意主筋与箍筋绑扎牢固。1.4.6.3.构造柱与梁连接或在梁上立柱,梁底上预先留出柱子钢筋。1.4.6.4.梁内第一根箍筋距柱边50mm起设置。1.4.6.5.腰筋设置按构造设置伸至梁端,当为受
22、扭腰筋时,应满足受拉时的锚固长度。1.4.7.柱钢筋绑扎安装1.4.7.1.柱竖向受力钢筋接头的标高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每边5-8根时,应分二次接头,每边多于8根时,应分三次接头。1.4.7.2.柱竖向钢筋接头一般在楼板面以上每隔一根错开接头,第一次接头距楼板面500mm且36d,第二次接头距楼板面再增加36d。1.4.7.3.柱子到顶时,其纵向钢筋应锚入梁内。1.4.7.4.桩子与圈梁,钢筋混凝土腰带,现浇过梁相连时,应留出相应的钢筋,钢筋长度为柱子内外各36d。1.4.7.5.严禁与柱子筋点焊,以防钢筋局部发生脆断。1.4.8.钢筋现场验收1.4.8.1.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
23、设计要求。1.4.8.2.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的开焊。项目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1.4.8.3.允许偏差:1.4.8.4.钢筋加工允许偏差(mm)表绑扎网及绑扎骨架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网的长、宽10网眼尺寸20骨架的宽及高5骨架的长10箍筋间距20受力钢筋间距10受力钢筋排距51.5.1.模板工程1.5.1.1.地梁砖胎模施工地梁侧模均用粘土实心标准砖砌筑后形成砖胎模。开挖一段梁沟槽后随即用100厚C10混凝土封底,根据测设在混凝土面的中线砌筑梁侧模(梁侧模砌筑厚度为120),批荡后要确保截面宽度在施工规范允许的偏差范
24、围内。1.5.1.2.梁、板模板及支撑本工程梁模板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梁模板来用18mm厚聚蘸模板,为保证板面平整度,统一采用刨光的50100方木作为横向檩条,间距取300mm,托梁采用100100方木。梁底模支撑用梁长方向间距为900mm,梁宽方向间距为50mm的48钢管满堂脚手架。立杆之间初步距为1500mm的横杆联系,并设置纵向、横向剪刀撑,以保证梁模支撑体系稳定。板底支撑来用横间距900mm,纵间距1500mm的满堂脚手架。立杆之间设置步距1500mm的横杆联系,并设剪刀撑以保证整体稳定。1.5.1.3.柱模矩形柱模柱模面板采用厚18m聚酶模板,竖向背柱用50100方木,背柱按间距
25、300mm左右布置。柱箍用扣件式钢管制作,柱箍间距为400-600mm,柱模采用对拉螺栓拉接。柱截面由对拉螺杆和14钢筋内撑控制,为确保柱的垂直度和位置准确,柱模钢筋链斜拉或用48钢管斜撑,角度以45o为宜,最大不得超过60o,支撑点为现落楼板时预留的插筋头。1.5.1.4.楼梯模板施工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楼梯踏步的平整度及各级踏步的高度一致,本工程楼梯支设方法如下:1.5.1.5.支模顺序:楼梯支模先支好底模,然后绑扎钢筋,再支踏步侧模。支底模时模板接缝要求,缝宽不大于1mm,接缝处用胶带纸贴缝,模板平整度满足。1.5.1.6.底模下设置50100mm木枋(间距为300mm),木枋下按楼梯的斜度
26、设置钢管。且接梯竖向支撑间距不大于1200mm。1.5.1.7.踏步侧模采用50mm厚木枋,木枋长度与楼梯踏步高度相同,木枋下部切角,以保证混凝土抹面时能抹到边角。1.5.1.8.踏步侧模通过角钢与楼梯上部设置的 50100mm木枋固定(木枋下部均按楼梯数及踏步形状设置50mm厚三角形木楔,与木枋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各级踏步的宽度一致)。浇筑混凝土时,楼梯侧模的侧向压力由楼梯上部设置的木枋承受,木枋按间距不超过1m设置。1.6.1.模板拆除1.6.1.1.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拆除梁侧模及竖向结构模板(柱、墙模)梁底模待灌浆封端强度达1.5Mpa后方可拆除梁底模。1.6.1.2.拆模顺
27、序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1.6.1.3.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拆除模板要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1.6.1.4.定型模板在拆除后应分类堆码,不得混淆。拆下来后即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1.7.1.混凝土工程1.7.1.1.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水泥;本工程结构混凝土将选用性能好,来源稳定的单一品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准稠度用水量不宜大于26%,水泥28天强度应在55Mpa以上。细骨料:选用符合GJB279质量标准的中粗砂,砂的筛分曲线应较为平滑,细度模数宜在2.83.2之间,含泥量控制在 2%以内。粗
28、骨料:采用高强度低吸水性的石英碎石,其岩石抗压强度应在80Mpa以上,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超过30mm,针片状含量5m10全高H/1000且30标高层高10全高30截面尺寸+8,-5表面平整(2m长度以上)8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预埋螺栓5预埋管5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1.7.2.砌体工程当围护墙或间隔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米而墙端部没有钢筋混凝土柱时,应在墙端部及中间加设构造柱,其截面同墙厚,构造柱柱顶柱脚应在主体结构中预埋,钢筋接头长度45d,先砌墙后浇柱,墙与构造柱连接处砌筑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设26钢筋,埋入墙体1000并与构造柱连接。外墙及内外墙交接处,没墙高每隔500预埋26
29、钢筋,锚入墙内。砌体墙内的门、窗洞或设备留孔,其洞顶均需设过梁,梁宽与墙厚同。当洞顶离结构梁(或板)底小于一定高度,过梁与结构梁(或板)浇成整体。1.7.2.1原材料要求砌块的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和密度等级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技术性能应满足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28天,且不得使用潮湿、破裂、不规整、表面有污染的砌块。进入现场的砌体须有厂家生产资格证(或使用许可证)产品出厂合格证,并按要求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配制砂浆用的砂,用纯净的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废渣等杂物。含泥量不超过5%。砌筑用砂浆按重量比配制,砂浆的配制强度应按设计强度提高15
30、%。砂浆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起不得少于2分钟(如掺外加剂,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在使用前应再次拌合,并相应调整配合比。砂浆应随拌随用,必须在拌成后3小时内使用完毕。施工期同,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须2小时内使用完毕。必要时可采用掺入外加剂等措施延长使用时间,其掺量应按规定并经试验确定。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以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为28天的标准试块的抗压结果为准。每一层楼或250m3砌体中的每种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制作一组试块(每组六块)进行强度测定。1.7.3砌块砌筑1.7.3.1.编制砌体排列图砌筑前根据砌体尺寸计算其皮数和排数,编制出每个部位的
31、砌块排列图。在编制砌体排列图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按设计图的门、窗、过梁、水、电线管走向及线盒位置等的要求,在排列图上标明主砌块,特殊砌块,辅助砌块,线管及线盒位置,标高,预埋套管、预埋件的位置等。标明过梁的位置和尺寸标明灰缝中应设拉结钢筋的部位。标明施工洞预留的部位。根据层高和梁高的具体情况,计算在墙体根部设置的C15素混凝土坎高度,以保证最上一皮留有190mm左右的空隙,便于梁底的顶砌施工。1.7.3.2.砌筑施工砌筑施工工艺流程为:弹线浇筑混凝土坎挂控制线砌筑补缝及勾缝顶砌检验。主要施工要点:砌筑前应检查结构施工中留置的拉结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不正确的予以调整。清理干净板面上的
32、垃圾并凿毛,弹出砌体控制线,浇水湿润基面,根据砌体排列图,在各施工部位预先浇筑C15素混凝土坎(高度根据层高及砌体尺寸定,一般不小于100mm)。砌筑用的砌块含水率以58%为宜,一般不需要浇水砌筑,炎热夏天可适当吸水后再砌筑。施工时要墙体阴阳角处立好皮杆数,杆间距不宜超过15m,杆上应标明皮数以及门窗洞口,过梁等部位的标高。根据混凝土柱上预先放出的砖控制线,按排列图从柱边、墙体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砌筑,第一皮砌块下应满铺砂浆;砌筑过程中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均匀密实,严禁干砌再灌缝。灰缝饱满度:水平缝不低于90%,竖直缝不低于70%,应边砌边勾缝,不得出现暗缝,严禁出现透亮缝。灰缝厚度控
33、制在812mm。砌块必须错缝砌筑,保证灰缝饱满。砌块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宜小于90mm,否则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网或钢筋。一次铺设砂浆的长度不宜超过800mm。铺浆后应立即放置砌块,可用木锤敲击拦正、找平,找平时严禁在灰缝中塞石子木片。如砌筑后需移动砌块或砌块松动,均须铲除原有砂浆重新砌筑。为了避免因打凿墙体造成砌体开裂和灰缝松动,要求水电管线的敷设在砌体施工前进行,在砌体施工时,根据砌体排列图上所标注的水电管线、线盒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敷设位置,预先用手提切割机对砌体开洞割槽,经检查无损坏后,再砌筑到墙体上。混凝土柱边砌体在砌筑时要和混凝土柱靠紧,并将混凝土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砌
34、体孔内用C15混凝土填实,以保证拉结筋固定牢固并发生作用。砌体转角处,纵横交接处设26的拉结筋,并随砌体的砌筑在砌体内填筑C15混凝土。考虑到门窗框的固定对砌体造成的损坏,在门窗洞口边的第一块砌体内也用C15混凝土填实。墙体的施工缝处必须砌成斜槎,否则必须沿高度每600mm左右(模数)设置26的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600mm。砌体砌筑时不得随意撬动已砌好的砌体,如砌筑后需移动砌块或砌块松动,均须铲除原有砂浆重新砌筑。1.8.脚手架工程根据本工程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和外架搭设规定,本工程在建筑物外架拟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顺序为做好搭设的准备工作地基处理放置纵向扫地杆逐根树立杆,随即与纵向扫
35、地杆扣牢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或纵向地杆扣牢安装第一步大横杆安装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第三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牢,在设两道联墙杆后方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设置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立挂安全网。钢管采用外径 48mm,壁厚3.5的焊接钢管,用于立杆、大横杆、剪刀撑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为46.5m,以适合人工操作,用小横杆的钢管长度为1.82.2m,以适应脚手架宽需要。1.8.1.地基作法外架地基,采用分层夯实平整,部分土质松软的采用换填炉渣,然后夯实,面层采用100厚C10素混凝土,并做好向外排水坡度,在离外脚手架外立杆2000mm处修筑排水
36、沟,防止地基积水。立杆设置200200100mm混凝土墩,在立杆底端之上100mm处一律遍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1.8.2.结构尺寸脚手架立杆横距1.2m,纵距1.8m,内立杆距0.4m,大横杆步距1.8m,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间距0.9m。作业层上栏杆高度1.2m。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相邻步距的大横杆应错开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情况。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作为基本构架结构杆件的
37、小横杆。外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300,并同时控制其绝对偏差值:架高在20m时,偏差值不大于50mm,架高2Um而50m时,偏差值不大于75mm。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的1/2500,且不大于50mm。所有搭接钢管杆件的搭接长度80mm,杆件在结扎处的端头伸出长度应不小于100mm,脚手架处于顶层连墙点之上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0m.1.8.3.杆件搭设脚手架搭设顺序如下: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1.8.3.1.搭设立杆的注意事项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利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
38、于步距的1/3。开始搭设立柱时,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到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顶层立柱搭接长度及立柱顶端伸出建筑物的高度1.5m。1.8.3.2.搭设纵、横向水平杆的注意事项搭设时,其构造有关标准的要求。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靠墙上端到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1.8.3.3.搭设连墙件、剪刀撑、横向支撑、抛撑等注意事项当脚手架操作层超出连墙件二步时,就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后方可拆除。剪刀撑、横向支撑应
39、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1.8.3.4.扣件安装的注意事项扣件安装的注意事项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0N.m。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或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100mm。1.8.4.剪刀撑的设置剪刀撑按下列原则搭设:除在脚手架在两端设置外,中间每隔12m设土道, 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o60 o。剪刀撑应沿架高连续布置,在相邻两排剪刀撑之间,每隔12m高加设一组和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除两向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
40、或大横杆扣紧外,在期中间增加24个扣结点。剪刀撑斜杆接头除顶层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采用对接扣件连接。1.8.5.架体与建筑物的拉结连墙件的设置从底步第一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在每层楼板附近等具有较好抗水平力作用的结构部位周边,按水平距不大于6m,垂直距离不大于4m,在位于外脚手架立杆、横杆交叉点附近,设一拉结预埋铁件,铁件上焊短钢管。用扣件同外架立杆(或横杆)及建筑物预埋焊接短钢管连接构成刚拉结。为保证架稳定及施工安全,施工期间严禁任意松动或拆除拉结杆件。1.8.6.防护栏杆、脚手板、踢脚板、受料平台及安全网的设置在每一作业层大横杆上1.01.2m,外立杆内侧设置平行大横杆的通长护身栏杆
41、。作业层上按搭设要求满铺一层脚手板并在其底部设一道平网水平面隔断,且在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加铺一块0.4m宽脚手板使防护严密,外立杆内侧设不低于200mm挡脚板。作业层以下每隔4步加设满铺脚手板一层。所铺的脚手板,全用钢筋横压,并用铁丝绑扎。在外立杆内侧,自地面2m开始向上满挂立网,立网采用1.82.0m密日式安全网,立网与外架横杆绑扎点必须单独逐个逐行绑扎,绑扎点间距不大于0.5m,立网的水平方向接长,应采用两张网绳孔重叠方式,按两个相邻孔单独绑扎拼接。在每一通道口的进出口处设置防护棚。防护棚搭设时,在棚上满铺两层木脚手板(垂直间距200mm),棚边设置0.81.2m高的挡板,在棚上再挂一层安
42、全网,以防高空坠物反弹出棚外。1.8.7.脚手架的拆除对脚手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脚手架不存在严重隐患,如存在影响拆除脚手架安全隐患,应对隐患进行整改,以保证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危险。对参与拆除脚手架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质量和外装饰保护等措施的交底。脚手架的拆除一般严禁在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拆除脚手架时要特别加强出入口处的管理,拆除脚手架时,下部的出入口必须停止使用,在出入口设置明显的使用标志和围栏,此装置双面设置。在拆除脚手架周围的坠落范围,四周设置明显禁止入内的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以使在拆脚手架时无其他人员入内。建筑物的外门窗都要关紧,并对可能遭到碰撞处给与必要的保护。脚手架拆除的顺序是:挡脚板(栏杆)脚手板扶手剪刀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