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杉自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82077 上传时间:2024-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杉自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杉自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杉自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杉自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偏重知识、技能的灌输与训练,分科教学,集中授课,按照教材来实施集体教学,幼儿园成为小学的新兵训练营。一日教育活动(指导计划的最小单位是“活动”)的开展应该是追随儿童的意愿与发展需要。为什么会出现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教育呢?第一,幼儿园优先考虑家长的要求。(家长需要看得见的成果)第二,简单仿照小学的标准设立幼儿园。(人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年幼无知的孩子,因此只要把小学的教育内容简单化就可以来教幼儿了)“幼儿园的创建者、经营者只要是具备幼儿园办园的基本设施条件与政府许可证就行,即使他们不懂幼儿教育也可以轻易地开办幼儿园。许多园长、理事长甚至连国家制定颁布了幼儿

2、园教育纲要都不清楚。一些经营者即使了解幼儿园教育纲要,也不按章行事,认为没有必要受其约束。”(第2页)第三,幼儿教育研究者与指导者匮乏。(部分原因是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研究工作未能有组织地展开,只是一些热心人士在从事这项事业。)第四,教师培养机构教育内容的贫乏。伴随着幼儿园的增加,教师培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这些机构的许多教员并非幼教专家,甚至有些教员与幼儿教育一点儿都不沾边。教师资格证也可以简单地考取。一些教师培养机构仍以细枝末节的教育技术训练(如折纸、弹琴等)为重心,毫不关注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仅以获取教师资格证来吸引学习者。第五,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千差万别,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不能有

3、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又不虚心接受外界的批评,体制存在弊端。从仓桥惣三开始,日本的幼儿教育思想界就十分强调与幼儿心灵沟通,重视幼儿自发生活与共同生活的体验,根据幼儿的个体需求与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援助指导。但这一传统并未发扬光大。森上史郎将日本当前存在问题的保育形式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保育的现代化,即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分科进行系统的教学指导;二是重视智能早期开发的认知主义保育,它试图替代以往以情感为中心的保育;三是迎合家长的需要,以看得见的高标准的知识技能学习为亮点的招牌性保育。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逐渐远离儿童,走向以成人指导为中心。幼儿在成人铺就的轨道上运行,按照成人的意愿被调教,如流水线上

4、被批量生产的统一规格的零部件。只要不深刻理解为什么在幼儿时期需要进行幼儿园(保育园)教育这一根本性问题,就无法改变这一现状。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对此都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仅仅是迎合家长的需要,发班车,提供餐点,延长保育时间,乃至于像商家不断推出各种赚人眼球的新商品那样来开展幼儿教育,最终的受害者将是幼儿。走近幼儿、理解幼儿,就必须从幼儿自然地生活样态出发。这是每个幼教工作者都必须明确的问题,也是难以做到的事情。现在的保育界没有对这一根本性问题作认真思考,而是被五花八门的保育方式所迷惑,许多外行人插手保育,搅乱了保育,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今天为什么要重新提出生活问题?这是因为适合幼儿自身的生

5、活已经消失。在环境、家庭、社区不断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幼儿本真的生活逐渐被剥夺,他们失去了自我存在感,被掌控在成人的任意塑造和管理之下,身心发展面临危机。(第8页)幼儿园课程的编制需要以正确地认识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全部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为前提。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不仅具有循环性,还具有互补性,应当让它们发挥出各自的功能。在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幼儿离开亲人,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成人(幼儿教育的专家)接触,与在家庭不同的有准备的环境中,与同伴集体共同生活,积累起丰富多样的经验。(第8页)在其走向自立的成长道路上,逐一体验每一个成长历程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形成顽强的生存能力,幼儿需要体验凭借

6、自己的力量来掌握各种本领的快感,需要感受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来不断获得成功与成长的喜悦。(第9页)幼儿能够把幼儿园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来体验,其前提是他在同伴群体中具有存在感和安定感。(9冷漠是幼儿的杀手)幼儿生活的节律不是成人外在赋予的,而是存在于幼儿之中的。就像母亲在给婴儿哺乳时,如果母子之间不合节律会导致哺乳失败一样,幼儿园生活的节律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创造。因此,幼儿园里没有上下课的铃声,这意味着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案不能够像小学那样严格按照时段来设计。(10)幼儿园的教学与小学的上课时完全不同的。教师不是根据教材历经导入、展开、结束等固定程序,遵循特定的指导计划与指导技术,而是与幼儿一起

7、谋划活动的内容与展开方式,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当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教师与幼儿共同面对、共同解决。(10-11)幼儿教育的特质1、通过游戏进行的综合指导在勤劳的日本人看来,游戏是非生产性的、无价值的,因此常将游戏与学习完全对立起来。家长们常常没头没脑地训斥孩子“不要光玩,得好好学习”,“那么沉迷于游戏岂不是白到幼儿园去了”。其实,这是家长不了解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在现代,在幼儿园乃至于小学阶段,没有游戏经历只埋头于应试学习的年轻人在增多,他们没有体验过游戏的快乐。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青年怎么能够将游戏传递给孩子,又怎么能够与孩子共享游戏呢?实际上,现在不玩游戏、

8、不会玩游戏、不懂玩游戏、体验不到游戏快乐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等于说不能学习的孩子在增加。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是成人的责任。把游戏等同于吃喝玩乐进而限制孩子的游戏,无异于阻碍孩子的发展。幼儿园的创始人福禄培尔早在200年前就把游戏看做是幼儿内心的一面镜子,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计量表。(12-13)2、通过环境进行教育创设使幼儿能够自主活动的情境,这种情境创设即环境创设,实质上就是保育活动。1948年,学校教育法第七十七条(幼儿园的目的)明确规定:“幼儿园以对幼儿进行保育,提供适当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的。”而第十七条有关小学教育的目的表述为“小学是以适应儿童身心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为目的。

9、”,并没有提“环境创设”的问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前者的表述是为了凸显幼儿教育的特性,或者说是明确地规定了幼儿期实施集体教育的应有状态。1986年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咨询报告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出:“为了有效地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关键的一点是创设能够诱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这一环境包括人与物两个要素,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环境及作为其核心的教师应起的作用。”教育并不是让儿童被动地去适应去接受,而是教师与儿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所谓提供环境并不是让幼儿去被动地适应环境。创设环境要求幼儿发挥主体性,自主地开展活动。因此,它不仅仅是教师单独完成的工作,而是与孩子一起不断地改变环境。

10、(16)环境并不是保育以外的事物,环境创设本身就是保育活动的内容与方法。(16)3、为了实现适应个体差异的个别指导要实现适应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指导,教师就应该首先要关注幼儿、关心幼儿、理解幼儿。所谓理解幼儿,就是要把握每一名幼儿的心理活动。发现每一名幼儿的长处,只能从与幼儿的直接接触开始做起。而且,要给幼儿以温暖的关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不是把幼儿圈定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中,而是接纳幼儿内心的想法及其行为(18-19)为了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需要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关于幼儿的固执行为)从幼儿的立场看,这是自我意识在一点点萌芽的表现,这也是教师发现幼儿成长的线索。只有

11、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遭遇孩子固执行为的时候,将其视为洞察幼儿心灵的窗口。(20)教给孩子固定的范式,使孩子循规蹈矩是很简单的事情。然而,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我们是否给予了每一个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这是多么重要!佐伯胖曾经指出:“所谓孩子敞开心扉,学习新事物,就是面向他人,放弃自己的固执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成人认同其固执行为,很好地应对其固执行为,给幼儿与他人碰撞、交流的机会。这种碰撞与交流在婴幼儿期,始于母亲与孩子之间。”在介绍津守真爱育养护学校的实践与理论的同时,佐伯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孩子固执于某件事情,一定有其特殊的理由,那是孩子在以自己的方式与发展的危机进行

12、较量,并试图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固执行为表明孩子拥有自己的世界。”佐伯胖认为,学校教育对这一问题并没有清醒的认识。(21)4、接纳与信赖关系适应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指导,就是教师接纳并尊重幼儿拥有的自己的世界。接纳与主体性行为密切相连,被动行为不需要接纳。接纳是对主体性行为的回应。只有当幼儿感受到教师认同、尊重自己时,才能够使他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理解与支持使幼儿获得了情绪安定地改变自身的原动力与自我发展的能力。(22)5、集体中的教育及其与家庭的关联适应每个个体,并不是教师与单个幼儿的教学交往,而是在集体中的教学交往。幼儿在集体中真实地表露与展示自我,并得到同伴的

13、理解与接纳。在此过程中,幼儿感受到共同生活的快乐,他们相互学习,不断地自我成长。老师在包容幼儿的多样性表现的同时,还应该让每个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该细心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及其心理需求,要学会倾听,灵活地应对。在保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与幼儿,还要与家长建立起亲密的信赖关系,幼儿园只有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3-24)幼儿教育的难度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表面功夫、敷衍一时的指导技术起不到什么作用。即便是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但如果教师不能与其建立起信赖关系,并给予恰当的支持与援助,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幼儿十分敏感,他们能够敏锐地觉察到成人在多大程度上

14、接纳自己。与幼儿打交道必须是心灵之交,否则是行不通的。第二章佐伯胖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发地自我扩大活动。是不是幼儿自发的自我扩大活动时问题的关键。关于工作,重要的不是有无义务感,而在于义务感是由他人强加的,还是自发产生的。(3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影响孩子身心发展与人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母亲是否就业,而是错综复杂的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家庭因素中,孩子的年龄、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家务育儿的协力程度,母亲的就业条件,即母亲是否有安定的职业,就业的动机,从工作中是否得到满足感,以及母亲本身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原因。(37)新型家庭应该是与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在亲密和谐的关系中拥有共同的社会生活。少子化时代的育儿需要借助社区的资源与网络组织的支撑。如果不摆脱现在这种孤立化的自我中心性的状态,不掌握与他人交流、交往的能力,那么要建设新型家庭,构建理想的少子化时代的育儿方式就成为一句空话。为了培养能够肩负起新时期使命的下一代,今天,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科学地创设能够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环境。(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