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74640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7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3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3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23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23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题资助项目(2023KJQK003)科技期刊影响力指数(2023 版)研制成果科技科技期刊期刊世界世界影响力指数(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报告World Journal Clout Index(WJCI)of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Periodicals(2023)项目联合研发单位项目联合研发单位 Project research units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China Aca

2、demic Journals(CD Edition)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Co.Ltd清华大学图书馆 Libra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Wanfang Data Co.Ltd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Society of China University Journals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China Editology Society of Science Periodicals本次报告研制说明、期刊名录及指标可通过网络免费查阅,网址为:HTTP:/WJCI.CNKI.NET。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23 年年

3、 11 月月摘摘要要中国科协课题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2023 版)研制的研究成果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 版(以下简称WJCI 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是一份体现世界期刊同台竞技结果的期刊评价报告。WJCI 报告依据世界各国家和地区 R&D 投入、科研论文产出、科研人员数量、期刊规模和水平确定各国家和地区入编来源期刊数,从全球正在出版的 6 万余种科技学术期刊中精选了最具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的优秀期刊 15555

4、种为世界引文库来源刊,其中多语种及非英文期刊共 3208 种,主要来自中国、俄罗斯、巴西、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世界引文库收录了来源刊 2022年的引文共 1.77 亿条,并在此数据基础上开展了世界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其中中国期刊贡献引文 1092.71 万条。该报告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多个分类体系基础上,自主创编了全面覆盖科学技术各领域,体现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期刊分类体系,设有 296 个学科类目,对中外期刊实行同一标准下的分学科定量评价。该报告发布的评价指标“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由基于引证数据的代表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WAJCI和基于网络使用数据的代表期

5、刊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WI 共同构建。WAJCI 的基础数据为上述世界引文库;WI 指标的基础数据为 Altmetric 中的期刊的 Total Mentions 数据(共 1816.84 次)、CNKI-Scholar 对国内外期刊的浏览(3856.55 万次)、来自知网、万方、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光学期刊网的浏览(2.75 亿次)、下载(1.08 亿次)。WI 是全球首个在期刊评价中引入的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在基础、医药和综合类期刊评价中 WI 所占权重为 20%,在工程技术、农业类期刊评价中 WI 所占权重为 30%,凸显了应用性期刊在实践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WJCI 报告来源

6、期刊中,中国期刊 1772 种,其中中文期刊 1350 种。中国期刊WJCI 指数均值为 1.487,居世界第九,低于老牌学术期刊出版业发达的国家,但高于日、韩及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中国期刊总被引频次为 405.51 万次,其中被国际期刊引用 152.41 万次,国际引用占比 37.58%。中国有 321 种期刊进入 Q1 区,占全球 Q1 期刊 7.73%,占中国来源期刊的 18.12%;中国期刊入选各学科 Q1Q2 区期刊排重后共 706 种,其中含 10 种以上 Q1Q2 区期刊的学科共有 21 个,代表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相对较好的学科领域。本研究假定 WJCI、总被引频次、影

7、响因子学科排名 TOP5%和前 3 名的期刊已经具备了“世界一流期刊”的影响力,我们称这些期刊为“顶尖期刊”。按上述标准统计世界的“顶尖期刊”有 1704 种,中国 130 种期刊进入“顶尖期刊”行列,占比 7.63%。WJCI 报告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更加全面评价科技期刊在当今社会对全球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的出版传播服务及其学术影响力,客观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大国的真实贡献,有利于推动世界科技期刊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WJCI报告既为实现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重大任务目标提供合理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同时也使论文发表和传播回归本位,引导高水平论文国内首发,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

8、战略,为世界科技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提供支撑。WJCI 报告已连续 4 年发布,各项数据变化情况详见正文分析。WJCI 报告研制 说 明、期 刊 名 录 及 指 标、收 录 证 书 等 可 通 过 网 络 免 费 查 阅,网 址 为:HTTP:/WJCI.CNKI.NET。项目联合研发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2 年 10 月目录目录摘要.11 背景、目标与意义.11.1 背景.11.2 目标.31.3 意义.32 研究方法.42.1 统计源期刊遴选.42.1

9、.1 统计源各国家和地区比例确定.42.1.2 统计源期刊遴选方法.52.2 评价指标(WJCI).62.2.1 基于文献引证数据的学术影响力指数(CI、WAJCI).72.2.2 基于网络使用的计量学指标:网络影响力指数(Web Impact,简称 WI).92.2.3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orld Journal Clout Index,WJCI).102.3 学科分类体系研制.102.3.1 分类体系设计原则.102.3.2 分类体系研制方法.102.3.3 分类体系研制结果.112.4 世界引文数据库建设.183 评价结果及数据统计.203.1 来源期刊分析.203.1.1 各国

10、家和地区入选统计源期刊分析.203.1.2 语种分析.203.2 总体分析.213.2.1 总被引频次.213.2.2 网络传播数据.223.2.3 各国家和地区期刊 WJCI 指数统计分析.233.2.4 报告中 Q1Q2 期刊国家分析.243.3 中国期刊的表现.253.3.1 各评价指标 4 年变化.253.3.2 学科分区 4 年变化.263.3.3 中国期刊学科分析.263.3.4 影响力突出的中国期刊基于 2022 年重要指标.344 成果发布和查阅渠道.415 2023 年研制工作总结.4111 背景、目标与意义1.1 背景(1)开展全球科技期刊评价,公平呈现全球创新进程)开展全

11、球科技期刊评价,公平呈现全球创新进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科技投入和产出不断提高,全球创新版图正在深刻调整,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深入发展。表现在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国际上科技期刊总量、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出版量都在不断增长。长期以来,国际主流的期刊数据库以收录英文期刊和西方期刊为主,对中国以及许多非英语母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期刊关注不够,选取数量有限,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难以客观呈现这些国家科技创新实情。以中国为例,2022 年全国出版科技类学术期刊 5163 种,WOS 数据库仅收录 300 余种,SCOPUS 数据库收录 900 余种,还有

12、大量的中国期刊特别是中文母语期刊未被收录,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科技论文出版后并未得到世界关注。我国缺乏国际性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缺乏期刊评价的国际话语权。同时,现有西方数据库以索引服务为主,只提供引次、影响因子等单指标排序方式,并未综合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因单指标评价存在很大局限,科技界、出版界对此多有质疑,许多专业机构也不断尝试推出新的评价指标。为探索更为科学、全面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全景展示全球科技创新现状,中国科协于 2020 年委托中国知网科技文献评价中心联合国内多家期刊评价研究机构和行业学会组织,共同开展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工作,2021-2023 年又继续支持

13、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研制工作,以更科学和更客观的评价数据反映我国科技期刊连续发展变化的现状,同时为世界科技期刊评价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公平评价,既为世界科技发展服务,也为中国科技创新服务,意义重大。(2)科技创新发展需要高质量科技期刊支撑)科技创新发展需要高质量科技期刊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这离不开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的完善。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14、高质量科技期刊是推动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技术突破瓶颈、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重2要抓手,也是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 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要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形成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要强化政策引导,发挥学术评价指挥棒作用,吸引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11 月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因此

15、,坚持做好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期刊评价工作,是树立我国科技期刊品牌,提升科技期刊创新支撑作用,实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3)我国科研评价需要借鉴高质量期刊评价结果)我国科研评价需要借鉴高质量期刊评价结果一般而言,好刊要选好文发表,好文也要选好刊出版,开展科学合理的期刊评价是客观需求。期刊评价既是导向工具,也是期刊发展阶段和水平的评测工具。2020 年 02 月 17 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破除“唯论文”措施)的通知,提出了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的多项措施。文件中提到“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

16、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以下简称“三类高质量论文”)那么,开展对世界范围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我国科研管理所迫切需要的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际社会公认,SCI、SCOPUS 等都是期刊文献检索工具,被应用于科研评价只是其衍生的功能之一。SCI 最初基于图书馆资源,仅收录了 3000 种学术期刊。SCOPUS 是 Elsevier 公司推出的二次文献数据库,也是在整合了 Elsevier 公司收购的学术资源基础上建立。这两个商业数据库从成本、用户市场、定位和主要功能方面出发,主要以英语期刊和西方期刊为

17、主,起点在于将手头可获取资源尽可能加以利用,并未对全球学术期刊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然而,随着两个数据库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基于数据库引证数据的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逐渐得到学术界认可并被用于科研评价,在某些科研机构甚至演化为唯一的学术评价工具,导致了“唯 SCI”“唯影响因子”等问题。“唯 SCI”“唯影响因子”尤其不适用于我国这类非英语母语国家。主要缺陷是(1)统计源没有考虑大部分中国学术期刊的贡献,其统计数据必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2)3评价指标过度单一,扭曲了科研、科研管理与学术出版的价值观,阻碍了一流创新科研成果在国内的首发和传播,更不利于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综上所述,我

18、们应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合理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正确评估中国乃至世界其他非英语国家学术期刊的真实发展水平,破除上述基于西方数据库的学术评价偏差,为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更为客观的统计数据。1.2 目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定义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定义: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指学术界对期刊的品牌及其刊载论文学术价值的认可程度。表明其所传播的观点、思想、理论、方法、发现乃至情感等内容,以及期刊的品牌,引发国际受众关注、思考,取得其认同,甚至改变其思维、看法和行为的作用强度。我们开展“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orld Journal Clout Index of Scientific andTec

19、hnological Periodicals,略写为 WJCI)”研究,更加全面、客观、综合反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大国的真实贡献,呈现中国优秀科技期刊在当今社会对全球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的出版传播服务及其学术影响力,也为世界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更为客观的统计方法和综合排序,为转变我国科研评价的“唯 SCI”“重洋轻中”等不良导向起到积极作用,有效支撑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大局,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1.3 意义创建科学、合理的期刊综合评价指标,改变学术界唯“影响因子”等单一评价指标的不良倾向,更加全面、有效地揭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构建开放、多元的世界期刊评价体系,更加公平、公

20、正地评估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学术期刊的发展水平,也为中国期刊找准自己的国际定位服务。(1)能够全面推动世界科技期刊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能够全面推动世界科技期刊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目前国际上主流数据库的期刊评价系统在其实际应用中都带有“重洋轻中”“重西轻东”“唯影响因子”等错误倾向,对中国以及许多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科技期刊发展不利,存在许多可改进的空间。因此,我们自主探索了面向世界的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融入更多中国观点、中国智慧,以期在当今科技领域展示更多的中国和其他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科技贡献,更好地为世界科技创新与发展服务,在期刊4评价领域提供为世界所用的中国方

21、案。(2)能够服务于政府政策制定,以引导更多高水平论文在本国科技期刊首发,更好地)能够服务于政府政策制定,以引导更多高水平论文在本国科技期刊首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维度综合考量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与科技期刊现状,所得研究成果既可直接服务于中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大任务目标,引导更多高水平论文在本国科技期刊首发,更好地为国家在科技领域获得更多国际话语权服务,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服务,也可为更多发展中国家、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国际发展战略提供更为客观的事实依据。2 研究方法项目组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

22、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六家单位的评价研究部门和专家学者组成。邀请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等机构的文献情报专业人员参与部分工作攻关,还得到 CrossRef、Digital Science 公司以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大力支持。项目组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及其期刊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围绕统计源期刊遴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期刊学科分类、世界引文库建设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2.1 统计源期刊遴选2.1.1 统计源各国家和地区比例确定统计源各国家和地区比例确定对包括乌利希期刊指南(U

23、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SCI 数据库、SCOPUS数据库等综合类数据库,EI(代表工程技术)、MEDLINE 和 PMC(代表生物和医学)、Chemical AbstractsCA(代表化学)、MathSciNet(Mathematical Reviews)MR(代表数学)、GeoRef(代表地球科学)、CABA(代表农业)等 6 个专业数据库,以及 RSCI(俄罗斯)、JSTAGE(日本)、KCI(韩国)等现有国际数据库进行了来源期刊数据梳理,整理出 2023 年全球活跃的科技学术期刊共 6.8 万种。2023 统计源期刊选择 1/4 比例即约 1.7

24、万种期刊作为总量规模目标,通过定量初选和专家复核确认最终入围期刊。为更加公平、全面、科学地反映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与科技期刊发展的真实状况,我们从 4 个维度综合衡量确定各国家和地区入选统计源期刊数量:一是基于 R&D5投入,二是基于科技论文产出,三是基于科研人员数量,四是基于期刊规模和水平。统计源期刊分配计划比例见表 1。表 1 主要国家和地区统计源期刊数量及依据国别国别/地区地区R&D 经费经费期刊论文期刊论文科研人员科研人员期刊期刊遴选期刊遴选期刊遴选刊数范围遴选刊数范围占比占比(%)占比占比(%)占比占比(%)占比占比(%)占比占比(%)合计-15000-17000美国27.614

25、.422.920.817-232894-3955英国2.53.94.69.23-9437-1457中国26.321.827.8810-121680-2040德国6.74.16.765-8803-1305日本8.12.910.86.13-7583-1111俄罗斯21.96.54.32-4336-645印度-4.6-5.82-5319-797荷兰11.41.33.73-7557-1215法国3.32.64.71.52-3318-511瑞士0.91.2-2.61-3243-551意大利1.73.12.21.41-3237-516巴西-1.7-1.61-2105-343西班牙1.12.32.11.41

26、-3209-438波兰0.71.11.81.41-297-234韩国4.72.26.11.62-3233-373注:(1)R&D 数据(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员数据来自世界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Development,简称 OECD)官方发布数据。(2)各国家和地区 2023 年科技论文产出量根据各国家和地区在 4 个数据库科技类论文量的合计占比,4 个数据库及总论文量为 WoS(355 万篇)、Scopus(448 万篇)、EI(207 万篇)。2.1.2 统计源期刊遴选方法统计源期刊遴选方法(1)基于被引的多维度定量评价:

27、首先,以综合指标 WAJCI 指数进行遴选。在项目组自建的世界引文库中,统计所有期刊在统计年的被引频次,计算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指标,进而计算 WAJCI 指数。按WAJCI指数及各国期刊总数遴选各国家和地区入选期刊;参考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名单,选出 WAJCI 指数位于 Q1 区且被国内外主要评价来源或数据库收录的期刊。第二,以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机构发文数进行遴选。选出 296 个学科高被引论文数排名前 25%的期刊;再选出各学科高被引机构发文数占比 75%以上的期刊。最后,将上述四个指标遴选的期刊合并排重,形成待审期刊名单 1。表 2 来源期刊遴选指标定义定量指标定量指标阈值阈值遴选

28、办法遴选办法WAJCI按各国分配期刊数量 按 296 个学科计算每个期刊 WAJCI 指数。WAJCI 指数是根据影响因子、总被6遴选引频次双指标向量合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位于 WAJCI 指数 Q1区且被国内外主要评价来源或数据库收录1.按 296 个学科计算期刊 WAJCI 指数,确定 WAJCI 指数落入 Q1 区期刊名单。2.确定被国际数据库(SCIE/SCOPUS/MEDLINE/EI)、国内核心(CSCD/中信所/北大)任一最新来源或数据库收录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名单(例如:无国际被引中国期刊暂不纳入)。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数学科排名 TOP25%按 296 个学科计算高被引论

29、文,统计每种期刊高被引论文数,施引年采用2022 年,被引论文不限发表年。高被引机构发文高被引机构发文占比75%以上1.确定高被引机构名单:ESCI 高被引机构的前 800 个机构。2.计算每种期刊 2022 年高被引机构发文量和占比(2)基于其他评价机构的期刊遴选:国际评价体系我们参考了 JCR-SCIE 2022 年的 Q1/Q2 期刊,Scopus 2022 年的 Q1/Q2期刊。国内评价体系我们参考中国科协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D 类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包含海外回归期刊)、41 个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 期刊、中国学者主编或中国机构主办的海外期刊以及主要评

30、价机构的最新来源/核心期刊。将以上期刊名单合并后排重,形成待审期刊名单 2。(3)特殊情况的处理:德、意、日、法、俄、韩六国的非英语期刊目前通过世界引文库评价仍无法得到理想的评价结果,因此将 SCOPUS、WOS 收录六国非英语期刊暂时全部选入。形成 待审期刊名单 3。(4)初步评价:以待审期刊名单 1、2、3 合并、排重后的期刊为来源,构建 评价引文库,进行“WJCI”指标试算。确定 WJCI 指数落在 Q1-Q3 区的新增期刊为今年新增送审来源刊。(5)专家审核:将今年新增送审来源刊分学科送专家审核,同时对新增来源刊的分类也送给图书情报专家审核。最终确定了今年2022 年新增统计源期刊名单

31、。(6)对来源期刊形式审核:项目组对 2022 年收录期刊和2022 年新增统计源期刊名单进行了形式审核。剔除已停刊、发文量过低、社科、非学术、不适宜评价(数据类、整合会议论文集、系列图书且出版不稳定)的期刊,最终确定来源期刊名单,共 15555 种。2.2 评价指标(WJCI)按照更加全面、客观反映期刊影响力的目标,项目组在现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7取基于引证数据的“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 WAJCI”和基于网络使用数据的“网络影响力指数(WI)”构建了“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orld Journal Clout Index,简称 WJCI)。“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 WAJCI”(World A

32、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简称 WAJCI)。该指标由中国知网在其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年报(2018 年)中首先提出,是期刊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简称 CI)学科内标准化以后的期刊引证影响力评价综合指标。“网络影响力指数(WI)”(Web Impact,简称 WI)由本研究首次提出,是基于国际网络用户使用数据与国内网络用户使用数据的新的评价指标。2.2.1 基于文献引证数据的学术影响力指数基于文献引证数据的学术影响力指数(CI、WAJCI)(1)期刊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CI)统计表明:在一个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应是总被引频次

33、和影响因子都是该学科最高值的期刊,例如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I 是对统计年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和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TC)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其含义代表了某个刊物与该领域内期刊影响力最优状态的接近程度。CI 越大,表明该刊的影响力越接近最优的那本期刊。CI 是一个综合指标,充分考虑了期刊载文量和办刊历史带来的有效影响力总被引频次,反映了其在学科内的重要性,以及代表篇均论文质量的代表性指标影响因子,也反映了其在学科内的先进性。因此,综合使用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使用影响因子或

34、总被引频次单指标带来的期刊评价片面化问题。定义 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将同一个学科内的期刊的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TC)映射到一个二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分别除以学科最大值归一化处理为 A、B。“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是一个平面正交的坐标系,横坐标为归一后的影响因子,纵坐标为归一后的总被引频次。每个期刊根据(A,B),在该空间都对应为一个点(图 1)。8图 1 期刊影响力指数(CI)及等位线示意图定义 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在“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内,定义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为(1,1),各刊与(1,1)点距离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力等位线。显然,等位线就是以(1,1)为圆

35、心的圆弧。定义 3:期刊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简称简称 CI)期刊影响力指数 CI,即该期刊所在等位线与(0,0)与(1,1)连线的交点与(0,0)点的距离。计算公式为:22CI2(1 A)(1 B)IFIFAA0,1IFIF组内最小个刊组内最大组内最小其中TCTC B B0,1TCTC组内最小个刊组内最大组内最小(2)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orld 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简称 WAJCI)期刊 CI 除以世界本学科 CI 中位数得到的比值,反映了某期刊 CI 相对于世界该学科排名中间的那个期刊 CI 的倍数,可用于该期刊的学科排序和跨年度对比

36、。WAJCI=期刊期刊 CI 绝对值绝对值/学科期刊学科期刊 CI 中位值中位值9当 WAJCI 为 1 时,代表该刊影响力指数恰好等于学科中位数,WAJCI 数值越大,代表该刊超越学科平均水平越高。WAJCI 反映了期刊在学科内学术影响力的相对位置,因而可以跨学科比较,甚至可以跨年度比较,具有实用价值。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发文量全球排名前 1%且期刊量效指数(JMI)指数全球排名后2%为筛选条件,涉及 WJCI-2022 收录的 26 种期刊,基本覆盖了专家指出的超大发文量期刊名单。在计算 CI 指数时,对被引频次进行了降权重处理(乘以 0.05)。2.2.2 基于网络使用的计量学指标:网络影

37、响力指数(基于网络使用的计量学指标:网络影响力指数(Web Impact,简,简称称WI)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交流及移动互联带来了开放科学和开放获取等科研和出版的新业态,引用由于其滞后性和必须被使用者发表文献引用的局限性,并不能及时和完全反映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指标加以补充。本研究初步尝试引入网络上的用户对期刊最新发表文献的关注和使用数据的计量统计结果,以体现期刊最新学术成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国际网络用户使用数据,通过国际合作,引入 Digital Science&Research Solutions公司提供的 Altmetric 中统计的 2022 年期刊论文

38、在 2022 年的“total mentions”指标。由于中国语言和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对中国期刊的使用情况几乎不能在 Altmetric中得到体现,因此需要引入 CNKI 浏览量、下载量,万方数据库浏览量、下载量以及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光学期刊网等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期刊集群网站的阅读量、浏览量、下载量为替代措施,来反映中国期刊服务于中国学者(占全球 27%)的情况。并且为体现国际期刊在中国使用传播情况,项目组增加了 CNKI 数据库国内外期刊的浏览量,统计范围为 2022 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在 2022 年被 CNKI 用户的浏览情况。本研究最终采用国际来源期刊 2022 年发表的期

39、刊论文在 2022 年被 CNKI 用户浏览频次;以及中国来源期刊 2022 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在 2022 年被 CNKI 用户浏览、下载频次,万方用户浏览、下载频次、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阅读、下载频次和中国光学期刊网浏览、下载频次之和为国内外期刊在中国网络使用数据的原始指标。统计表明,网络使用数据在期刊中差异很大,几个头部期刊集中了大量的关注量和下载量,而大多数期刊的关注量和下载量都非常低,以 total mentions 为例,最大值是中位数的 8706 倍,是平均值的 728 倍。如果使用常规的除以最大值归一法,对大多数期刊来说,此项指标都近似等于 0。为此,课题组研究后决定对两项数据

40、均采用分段赋10分法,并设定国际与国内在 WI 中权重为 0.7 和 0.3。以 total mentions 为例,分段赋分具体方法为:各学科来源期刊中有 total mentions值的期刊按大小排序,等分为十档,每档期刊 WI 值的分值,是通过与每档期刊的 WAJCI均值相应的权重倒推而得到。在每个档位中所有期刊均采用同一分值。其中,各学科引证指标 WAJCI 和网络使用指标 WI 的相应权重通过专家调查法,广泛征求学科专家意见而得到。2.2.3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orld Journal Clout Index,WJCI)2.3 学科分类体系研制2.3.

41、1 分类体系设计原则分类体系设计原则(1)实用性原则面向科研实践活动进行期刊分类。(2)前瞻性原则响应近年来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一定规模即独立设置为一类。(3)国际化原则与国际图书馆、数据库分类体系尽量兼容,充分借鉴国际标准和成果。(4)规模合理性原则对期刊数量很大的学科进行拆分,对交叉很严重的学科进行合并。2.3.2 分类体系研制方法分类体系研制方法基于对 8 个国际索引数据库(WOS、SCOPUS、MEDLINE、EI、JST、KCI、CABA、RSCI)的分类体系、期刊名录的搜集整理、对比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及代码为总纲,参考中图图书馆分类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

42、学科目录,项目组在 2020年创新性重新编制了覆盖各级别学科领域的 279 个学科的分类体系(全部为科技类)。2021 年对学科刊数超过 300 种,且能再拆分出新兴或交叉的学科领域,进行优化整理拆分,新增 12 个学科,共有 291 个学科分类,2022 年延续使用 2021 年版学科体系。2023年对科技期刊被社科期刊论文引用情况进行计算,进一步拆分出交叉学科领域,新增 5个学科,共计 296 个学科。WJCIi=WAJCIi+WIi112.3.3 分类体系研制结果分类体系研制结果项目组请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等 4 家图书情报机构分类专家对

43、期刊分类体系进行审核,最终确定的 WJCI 学科体系共包含 5 个一级类,46 个二级类,296 个三级类。学科体系如表 3 所示:(详情见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学科分类体系)表 3 WJCI 学科体系表序号序号一级一级学科学科代代码码一级一级学科学科二级二级学科学科代码代码二级二级学科学科三级三级学科学科代码代码三级三级学科学科1O1000科学技术综合NX001科学技术综合NX多学科2O1010自然科学史NX002自然科学史NX多学科3O1100数学综合N002数学N理学4O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N002数学N理学5O11021代数、数论、组合学N002数学

44、N理学6O11027几何学、拓扑学N002数学N理学7O11034数学分析N002数学N理学8O1105755非线性科学N002数学N理学9O11041函数论N002数学N理学10O11045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及其他数学方程N002数学N理学11O11061计算数学N002数学N理学12O1106150数值分析N002数学N理学13O1106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N002数学N理学14O11071人口统计学N002数学N理学15O11074运筹学和管理科学N002数学N理学16O11081离散数学N002数学N理学17O11087应用数学N002数学N理学18O12010信息科学N003信息科学与

45、系统科学N理学19O12020系统科学N003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N理学20O130力学综合N004力学N理学21O13015固体力学N004力学N理学22O1301570计算力学N004力学N理学23O13025流体力学、流变学N004力学N理学24O140物理学综合N005物理学N理学25O14015理论物理学N005物理学N理学26O1401550量子科学与技术N005物理学N理学27O14020声学N005物理学N理学28O14025热力学N005物理学N理学29O14030光学N005物理学N理学30O1403025谱学N005物理学N理学12序号序号一级一级学科学科代代码码一级一级学

46、科学科二级二级学科学科代码代码二级二级学科学科三级三级学科学科代码代码三级三级学科学科31O14035电磁学N005物理学N理学32O14045电子物理学N005物理学N理学33O14050凝聚态物理学N005物理学N理学34O1405030晶体学N005物理学N理学35O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N005物理学N理学36O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N005物理学N理学37O14065核物理N005物理学N理学38O14070高能物理学N005物理学N理学39O14080应用物理学N005物理学N理学40O150化学综合N006化学N理学41O15015无机化学、核化学N006化学N理学42O15

47、020有机化学N006化学N理学43O15025分析化学N006化学N理学44O15030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学N006化学N理学45O1503035催化化学N006化学N理学46O1503050电化学、磁化学N006化学N理学47O15045高分子科学N006化学N理学48O15055应用化学N006化学N理学49O15065材料化学N006化学N理学50P160天文学综合N007天文学N理学51P16020天体物理学N007天文学N理学52P16050星系与宇宙学N007天文学N理学53P170地球科学综合N008地球科学N理学54P17015大气科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55P170153

48、5气候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56P17020固体地球物理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57P17025空间物理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58P17030地球化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59P17045自然地理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0P1704520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1P17050地质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2P1705021矿物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3P1705027岩石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4P1705041古生物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5P1705044地层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6P17055水文科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7P1705540湖沼学N

49、008地球科学N理学68P17060海洋科学N008地球科学N理学69Q180生物学综合N009生物学N理学70Q18011生物数学、计算生物学N009生物学N理学13序号序号一级一级学科学科代代码码一级一级学科学科二级二级学科学科代码代码二级二级学科学科三级三级学科学科代码代码三级三级学科学科71Q18014生物物理学N009生物学N理学72Q1801450结构生物学N009生物学N理学73Q18017生物化学N009生物学N理学74Q18021细胞生物学N009生物学N理学75Q18024生理学N009生物学N理学76Q1802421呼吸生理学N009生物学N理学77Q1802437感官生

50、理学N009生物学N理学78Q1802441生殖生物学N009生物学N理学79Q1802467听力学与言语病理学N009生物学N理学80Q18027发育生物学N009生物学N理学81Q18031遗传学N009生物学N理学82Q18037分子生物学N009生物学N理学83Q1803910水生生物学N009生物学N理学84Q1803920保护生物学N009生物学N理学85Q18041进化论、生物系统发育N009生物学N理学86Q18044生态学N009生物学N理学87Q18047神经科学N009生物学N理学88Q1804725细胞与分子神经科学N009生物学N理学89Q18051植物学N009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