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后颅窝肿瘤ppt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74117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颅窝肿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后颅窝肿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后颅窝肿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后颅窝肿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后颅窝肿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颅脑肿瘤影像表现(2)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放射科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放射科 孙德政孙德政室管膜瘤n n室管膜瘤是儿童常见的肿瘤,可分为幕下室管室管膜瘤是儿童常见的肿瘤,可分为幕下室管膜瘤和幕上室管膜瘤,幕下室管膜瘤多见于小膜瘤和幕上室管膜瘤,幕下室管膜瘤多见于小儿,儿,1-51-5岁,岁,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多见于青少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多见于青少年,年,1515岁左右。岁左右。n n2 2年室管膜肿瘤分为型:年室管膜肿瘤分为型:室室管膜瘤:亚型包括细胞型、乳头型、透明细胞管膜瘤:亚型包括细胞型、乳头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型、伸长细胞型()。)。间变型室管间变型室管膜瘤(膜瘤()。)。黏液乳头状

2、瘤(黏液乳头状瘤()。)。室管膜下瘤(室管膜下瘤()。)。幕下室管膜瘤n n幕下室管膜瘤约占室管膜瘤幕下室管膜瘤约占室管膜瘤65%65%,位于第四脑,位于第四脑室,好伐年龄室,好伐年龄1-51-5岁,岁,3 3岁为高峰。病变起源于岁为高峰。病变起源于四脑室底,并易向内侵犯或沿侧隐窝蔓延至桥四脑室底,并易向内侵犯或沿侧隐窝蔓延至桥小脑角区。小脑角区。n n临床表现:早期可压迫四脑室,引起颅内压增临床表现:早期可压迫四脑室,引起颅内压增高、梗阻性脑积水,也可造成四脑室底部脑神高、梗阻性脑积水,也可造成四脑室底部脑神经损害。经损害。幕下室管膜瘤n nCT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内可见囊变及钙化灶,平

3、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内可见囊变及钙化灶,增强扫描实现部分强化较明显,囊性部分不强增强扫描实现部分强化较明显,囊性部分不强化。化。n nMRMR表现:表现:T1WIT1WI呈等或低信号,呈等或低信号,T2WIT2WI呈高信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常伴有脑积水。肿瘤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常伴有脑积水。肿瘤周边常可见脑脊液环,当肿瘤颈侧隐窝延伸至周边常可见脑脊液环,当肿瘤颈侧隐窝延伸至桥小脑角池或向下进入小脑延髓池,可形成桥小脑角池或向下进入小脑延髓池,可形成“溶蜡状溶蜡状”改变。改变。男,46头痛2年,室管膜瘤男,46,头痛2年,室管膜瘤幕下室管膜瘤鉴别诊断n n1.1.髓母细胞瘤:常发生于小脑

4、上蚓部,形态规髓母细胞瘤:常发生于小脑上蚓部,形态规整,密度均匀,囊变、出血较室管膜瘤少,钙整,密度均匀,囊变、出血较室管膜瘤少,钙化罕见,强化较明显,常沿脑脊液播散,化罕见,强化较明显,常沿脑脊液播散,DWIDWI呈均匀高信号,呈均匀高信号,ADCADC值降低,室管膜瘤值降低,室管膜瘤DWIDWI多多呈等或低信号,呈等或低信号,ADCADC值较高。值较高。n n2.2.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脑实质内,较大者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脑实质内,较大者可突入第四脑室。水肿较著。可突入第四脑室。水肿较著。幕上室管膜瘤n n幕上室管膜瘤多为间变性室管膜瘤,间变幕上室管膜瘤多为间变性室管膜瘤,间变性室管膜

5、瘤性室管膜瘤多由室管膜瘤恶变形成,也可多由室管膜瘤恶变形成,也可由室管膜瘤细胞演变而成,由室管膜瘤细胞演变而成,属于室管膜肿属于室管膜肿瘤中的一种,瘤中的一种,WHOWHO级。级。发病年龄常偏大,多为发病年龄常偏大,多为中年人。中年人。可见于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也可见于脑可见于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也可见于脑内,幕上多于幕下,内,幕上多于幕下,额叶和顶叶为主额叶和顶叶为主。多。多靠脑表面一侧生长,与脑室关系密切。靠脑表面一侧生长,与脑室关系密切。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囊实性最多见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囊实性最多见幕上间变性室管膜瘤影像表现n nCTCT表现:表现:间变性室管膜瘤肿瘤实质部分在

6、间变性室管膜瘤肿瘤实质部分在CTCT平扫时多呈平扫时多呈稍高,等或低密度稍高,等或低密度,高密度,高密度较少见,较少见,囊变率较高囊变率较高,肿瘤实质常可见,肿瘤实质常可见钙钙化化。n nMRIMRI表现:表现:平扫时肿瘤实质部分多表现为稍平扫时肿瘤实质部分多表现为稍长长T1T1稍长稍长T2T2信号,当肿瘤合并出血时呈混信号,当肿瘤合并出血时呈混杂信号,内部可见长杂信号,内部可见长T1T1短短T2T2钙化信号,钙化信号,增增强扫描强扫描实质部分多为实质部分多为明显不均匀强化,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囊性部分不强化性部分不强化。男,36岁间变男,17岁,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病理:间变性室管膜细胞瘤男,1

7、7,病理:间变性室管膜细胞瘤鉴别诊断n n间变性脑膜瘤:间变性脑膜瘤:l l发病年龄:老年人及儿童发病年龄:老年人及儿童l l发病部位:额顶部脑镰旁、矢状窦旁、小发病部位:额顶部脑镰旁、矢状窦旁、小脑幕脑幕l lCT平扫为不均匀高密度,平扫为不均匀高密度,钙化少见钙化少见,出血、,出血、坏死、囊变多见,坏死、囊变多见,颅骨多受累颅骨多受累。l lMRI见肿瘤硬膜边缘不规则,增强扫描不见肿瘤硬膜边缘不规则,增强扫描不均匀增强,可见均匀增强,可见“脑膜尾征脑膜尾征”。鉴别诊断n n血管周细胞瘤:血管周细胞瘤:l l好发年龄:好发年龄:30-50岁岁l l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坏死、囊变常见,多呈分

8、叶状或不规则形,坏死、囊变常见,肿瘤内钙化少见肿瘤内钙化少见,临近骨质多为,临近骨质多为溶骨性骨溶骨性骨质破坏质破坏。l l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呈等高混杂信号,DWI多呈明显高多呈明显高信号信号,肿瘤内可见迂曲血管流空影。增强,肿瘤内可见迂曲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脑膜尾征少见脑膜尾征少见。鉴别诊断n n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好发于中年人好发于中年人好发部位为额叶皮层和皮层下白质。好发部位为额叶皮层和皮层下白质。CT平扫多为等或低密度,钙化常见,多为平扫多为等或低密度,钙化常见,多为弯曲条带状钙化,弯曲条带状钙化,囊变、出血少见囊变、出

9、血少见。MR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强化。鉴 别 诊 断n n神经节胶质瘤:神经节胶质瘤:发病年龄发病年龄:一般一般小于小于30岁岁好发部位:好发部位:80%位于位于颞叶颞叶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囊+壁结节壁结节。CT平扫多为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囊变平扫多为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囊变及钙化常见。及钙化常见。MR扫描常可见皮层发育不良,增强扫描壁扫描常可见皮层发育不良,增强扫描壁结节多为中度强化。结节多为中度强化。脉络丛乳头状瘤n n脉络丛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颅内良性肿瘤 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4%-

10、0.6%n n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质细胞,一般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多沿脑室内生长,形如菜花或结节样,暗红色,质软,无包膜,表面呈不规则的乳头样突起,与肿瘤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很少发生囊变和出血坏死可见到细小的钙化颗粒。脉络丛乳头状瘤n成人常见于第四脑室 其次为侧脑室,亦见于第三脑室和桥小脑角区n儿童好发于侧脑室 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而产生的颅高压症状和局限性神经损害2大类表现脉络丛乳头状瘤n成人常见于第四脑室 其次为侧脑室,亦见于第三脑室和桥小脑角区n儿童好发于侧脑室 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而产生的颅高压症状和局限性神经损害2大类表现脉络丛乳头状瘤n多局限于脑室

11、内,位于侧脑室者以三角区居多,多为单侧,少为双侧,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与侧脑室壁分界不清,瘤周可见水肿。nCT扫描为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不规则;MR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脑脊液分界清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CPA区)区)脉络丛乳头状瘤鉴别诊断n室管膜瘤:信号混杂,肿瘤边缘清楚,但不光滑,常见出血钙化囊变和坏死等肿瘤继发表现,增强扫描可见肿瘤信号混杂呈极不均匀强化n n髓母细胞瘤:常发生于小脑上蚓部,形态规整,髓母细胞瘤:常发生于小脑上蚓部,形态规整,密度均匀,囊变、出血较室管膜瘤少,

12、钙化罕密度均匀,囊变、出血较室管膜瘤少,钙化罕见,强化较明显,常沿脑脊液播散,见,强化较明显,常沿脑脊液播散,DWIDWI呈均呈均匀高信号,匀高信号,ADCADC值降低,室管膜瘤值降低,室管膜瘤DWIDWI多呈等多呈等或低信号,或低信号,ADCADC值较高。值较高。n n脑膜瘤:边缘光滑,肿瘤多呈圆形,脑膜瘤:边缘光滑,肿瘤多呈圆形,T2T2加权像加权像上信号不如脉络丛乳头状瘤高,一般不引起脑上信号不如脉络丛乳头状瘤高,一般不引起脑室系统扩大,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病人室系统扩大,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病人 ,绝大部,绝大部分发生于脑脊髓膜而非脑室系统,影像学上常分发生于脑脊髓膜而非脑室系统,影像学上常有

13、特征性的有特征性的“鼠尾征鼠尾征”髓母细胞瘤n2007年WHO髓母细胞瘤分型: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伴有广泛结节型、间变型和大细胞型。间变型与大细胞型有重叠。n髓母细胞瘤为儿童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属于神经胶质细胞瘤的一种,多见于515岁儿童,也发生于青年人,第二次发病高峰年龄为2025岁,发病率男性:女性为2:1。n临床表现:头痛、呕吐、头晕和行走不稳等,早期可转移。髓母细胞瘤nCT表现:多起源于小脑蚓部和四脑室顶部,呈圆形或卵圆形略高密度影,偶可见钙化及坏死、囊变。边界清楚,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四脑室受压,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nMR表现: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DWI呈稍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不典型髓母细胞瘤不典型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鉴别诊断n1.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囊变多见n2.室管膜瘤:囊变钙化多见,信号常不均匀,增强后强化程度不及髓母。n3.脑膜瘤:发生于小脑半球,侵及周围组织时需与脑膜瘤鉴别,MRS检测不到NAAn4.脉络丛乳头状瘤:儿童四脑室少见,多呈结节状,强化较明显,可见交通性脑积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