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269827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摘要:洪昇的文学作品长生殿,向世人描绘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洪昇的笔下,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她漂亮、痴情、善良,最终得以永远和唐明皇相伴,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真正永恒的爱。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和唐明皇最终得以天长地久。本文对杨贵妃这一文学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并且梳理了有关于杨贵妃形象描绘的古代文学作品。而且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的诞生、发展、延续、变化,都一一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力求站在真实全面的立场中,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爱情;形象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1、作品长生殿概

2、述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结局,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 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长生殿可以说是对李杨爱情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杨贵妃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它是一篇既讽刺又同情、既肯定又否定、具有双重属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通过李隆基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而误了朝政,最后导致国乱妃亡的惨痛结局,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杨

3、爱情关系的描写肯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从而也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2、众说纷纭的杨贵妃形象杨玉环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甚高,不仅因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姿色,更由于她与历史著名皇帝唐玄宗以及“安史之乱”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杨玉环的形象,也可谓多姿多彩。自唐代以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新唐书等史书巨著。在史官笔下, 历史上的杨玉环被描述成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但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与唐明皇大多被描述成为爱情的牺牲品。历史上真实的杨玉环与艺术形象已混为一谈,杨玉环的形象大

4、多都是红颜祸水等负面的。但在清代戏剧作家洪昇笔下,杨玉环却是一个才貌双全、性格温和、追求真情、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光彩形象。与长恨歌和梧桐雨相比,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动人、更具有艺术魅力。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形象。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女子柔美多情的一面。洪昇长生殿的问世,更是将李杨爱情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二)研究目的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不再是所谓的“红颜祸水”,而是一位美丽的、善良的女子,她和唐明皇之间存在真挚的感情,在这个人物身上,女人的温和的正面形象得以体现。但是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文学作品中

5、,展现出来的杨贵妃是以一种负面的描写,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她被描绘成“红颜祸水”,甚至是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大唐王朝动摇的灾祸。在长生殿中洪昇有意剔除了杨玉环与寿王的关系,使其变得尽可能完美。身份定格为宫女,虽然卑微,却纯净,并且极富美貌与才情,深得唐明皇的喜爱。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从诗歌描述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之深,但也有暗讽李隆基爱屋及乌重用杨国忠,耽误朝政,荒淫误国

6、。在洪昇的笔下,长生殿里的杨贵妃不再是一个误国女子,相反她善解人意,心怀大义,戏剧中表现出她仅仅是一个为了爱情执着和追求一个女人。本文尝试抛开传统的政治观点,作为将纯洁的爱情故事注入到杨贵妃的身上,挖掘李、杨二人间的恩怨情仇。只专注于写情,以情代国,以小爱代大情怀。长生殿全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作为情节线索,广泛地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描绘。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洪昇写“长生殿”的第一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关于文学作品中杨贵妃这一形象的研究,学术界的争议是比较大的。1985年复旦大学王运熙的略谈“长恨歌”内容的构成一文中认为诗篇一方面对李、杨贵妃两人的生活荒淫、

7、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1982年文学评论第02期 ,黄天骥的论洪昇的将“爱情主题”巧妙地化为“情缘主题”,并在其文中着重论述了杨贵妃的文学及历史形象。1998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5期,钟东的论中的杨玉环形象的塑造指出, 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女性,杨贵妃也并非没有丝毫的主动性,她也有心留恋安禄山,但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无法改变依附的现状。她也曾向唐明皇邀盟固宠,但这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也是在有限能力范围内做出的努力。在她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她也曾用“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怎生割舍的也”这种委婉的方式试图用感情打动明皇

8、,也曾不顾一切地向明皇求救,但这不过是在死亡威胁面前无奈而又无效的挣扎。综观至今为止的李、杨题材,古今文学、戏剧的研究论著,虽然专题研究个别学者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视角日趋多样化,但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政治视角的研究,更多地将杨玉环描述成祸国殃民的女性,很少有抛开这种观点去单纯研究杨、李爱情的论著。二、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的人物形象。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全剧正是以肯定和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为基调,通过他们“钗盒情缘”的情节描绘,回避了杨贵妃曾嫁寿王、与安禄山私通等“秽迹”,以求达到净化道德,“

9、义取崇雅”的目的。(一)玉环之美1、倾国倾城,羞花惹怜 杨贵妃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在中国历史中可谓是享誉盛名。长生殿中第二出定情是这样描述杨贵妃的,“仙姿佚貌、绝代无双,百种娇娆;千般婀娜,德性温和,丰姿秀丽,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妆成趋彩仗”。这几个词足以体现杨贵妃身上超脱凡俗,倾国倾城的外貌特征。也正是因为如此杨玉环被选为长生殿女,深得皇帝的喜爱。得到年轻姿美、品德端庄的杨贵妃之后,玄宗也非常高兴,认为找到了晚年的伴侣。在第四出春睡是这样介绍的:“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因名玉环,小字太真。性格温柔,姿容艳丽。温揩罗袂,泪滴红冰;薄试霞绡,汗流香玉。荷蒙圣眷,拔自宫嫔。位列贵妃,

10、礼同皇后。”如此闭月羞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令六宫的嫔妾都瞬间无法彰显个人的美貌,深受皇帝宠爱。杨玉怀虽然册封的位分是贵妃,但是享受的待遇却是皇后级别的,由此可见,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之深,关爱之切。2、聪慧灵秀,才艺双全在佳丽如云的后宫中,杨贵妃要获得皇帝的宠爱,就需要用才艺、姿色、情感等将皇帝吸引到身边。在第十一出闻乐偶闻霓裳羽衣曲后,杨贵妃就立马在第十二出制谱谱出比天庭之乐更好听的曲子。如若不是杨贵妃从小就深受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诗词底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凭着一场梦,一首歌的基础上写好一曲流芳百世的霓裳羽衣曲。经过杨玉环精雕细琢的霓裳羽衣曲“反胜天上”这足以看出杨贵妃多才多艺,六

11、艺精通。皇帝也在制谱中毫不吝啬的夸奖杨贵妃:“妃子,妃子!美人韵事,被你都占尽也。妃子,不要说你娉婷绝世,只这一点灵心,有谁及得你来?凭聪明,也堪压倒上阳花。”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曲曲折折,后宫斗争向来残酷,杨贵妃对此也有深切体会。但在洪昇笔下,玉环只是“怪使娇憨,寻瘢索绽,谜儿自逞心胸”。后来,杨贵妃的一片真情打动了用情不专的李隆基,也使两人的爱情得以进一步升华。在定情中便有“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此时的后宫可以说是群龙无首,而玉环年纪轻轻便能凭借着“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成为贵妃,统领后宫,可见其容貌与德性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二)玉环之纯1、海誓山盟,

12、情比金坚同样是在第二出定情,当玉环得知皇帝册封她被册封为贵妃后,唱到“臣妾寒门陋质,充选掖庭,忽闻宠命之加,不胜陨越之惧。”杨玉环深知出身寒门,有幸侍于皇家,再无限欢喜之余还带着受宠若惊的心情。不仅如此,在戏中她还反复唱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这几句话出现多次,道出了杨玉环的最初梦想,她希望玄宗能喜欢她,并且是一直到地久天长。杨贵妃希望自己与玄宗的爱情可以“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就像玄宗给她的盟誓:“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金钗赠与贵妃,钿盒朕早晚收于衣袖之中,这是我们的定情之物,寓意同心同德,永不分离。在长生殿中杨玉环是善妒的,而这

13、种善妒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李隆基爱得深沉,她向往专一的爱情,向往平常夫妻的生活,因此面对李隆基的背叛,便表现得骄纵任性。在夜怨中便有杨玉环的自白“唉,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梅妃富于才华,创制了惊鸿舞,深得李隆基的喜爱,对于杨玉环来说,梅妃是她与李隆基爱情道路上的一大情敌,让她不得不防。李隆基复召梅妃,又使她醋意大发,不能自己,甚至要将定情时的钗、盒交还给李隆基,两人若不能携手与共,还不如分离。杨玉环对爱情的专一、痴情也深深打动了李隆基,使其从不专一走向了专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爱而痴,至死不渝的女子。贵妃与皇上的感情经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两人对

14、彼此的感情还是一如既往,恩爱如初,情比金坚。2、同心同德,琴瑟合鸣在第二十二出密誓中,贵妃与玄宗一同在长生殿乞巧,贵妃觉得虽然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但是他们的情义却是永久的,虽然与玄宗日日一起,但是情义之深却不能与织女牛郎的相比,不禁泪流满面,她说道,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想来两个人都是凡人,即使相爱也只能是一世的时光,并不能与神仙相比。于是玄宗就与贵妃在长生殿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在双星的见证下,许诺彼此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时绵绵无绝期。才子佳人,情意绵绵,双星伴月,信誓旦旦。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对单纯为了爱情而痴狂的

15、情侣。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之所以感人肺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杨玉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在定情一出中曾反复唱到的“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在补恨一出中,天孙责备李隆基心如铁,负玉环时,玉环为其辩解“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天孙便又劝她“只是你如今已证仙班,情缘宜断。若一念牵缠呵,怕无端又令从此堕尘劫。”而玉环却坚定自己的信念,大胆表白“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可见杨玉环对李隆基爱的深沉与执着,两人对彼此的思念分毫不

16、减,并且对彼此的心从未改变,可以说杨李能够重续前缘,在天宫相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杨玉环对李隆基的专一不弃以及对他们爱情的执着。(三)玉环之痴1、因爱生妒,情感专一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杨贵妃对玄宗忠贞不渝,她满怀理想地希望玄宗也可以同样对她用情专一。在第四出春睡中,从贵妃的两个贴身侍女的谈话中可以知道,贵妃的悍妒逼迫玄宗把梅妃迁置上阳楼东,甚至在第六出傍讶、第七出幸恩中,连自己的姐姐虢国夫人受宠她都要嫉妒,被玄宗送回国相府,这是贵妃和玄宗第一次闹别扭。但这是一个女子最真实的反应,她不能容忍玄宗对爱情的不专一,而且对象竟然会是自己的姐姐,怎么可能做到不怄气呢?在杨李感情日益升温,情浓意浓之时,李隆基

17、为讨好杨玉环而去曲江游玩,不想却看上了虢国夫人,爱上了她的“妆梳淡,天然无赛”,“三杯之后,便暗中筑座连环寨,哄结上同心罗带”,这使杨玉环十分不悦“先自回宫”。在傍讶一出中也提到杨贵妃“娇痴性,天生忒利害。前时逼得个梅娘娘,直迁置楼东无奈。如今这虢国夫人,是自家的妹子,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对于杨玉环来说爱情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自家姐妹,也无法分享。如果说杨玉环对虢国夫人是出于妒忌,那么对梅妃便是妒恨。梅妃先于玉环陪伴在明皇身边,她与明皇之间并无爱情,只是简单的帝妃关系,但必然会引起杨玉环之妒。在第八出献发中,杨贵妃回到国相府后,久久不见玄宗派人接她回宫,于是开始日夜思念,

18、并且剪掉一缕青丝让高力士拿给玄宗,希望玄宗可以记起往日的情分,重修于好。贵妃起初对爱情的希冀是“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但是作为一位帝王,要对一位女子一心一意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对方做不到,女子就会很容易失落,还会嫉妒比自己受宠的女子,这样也就自然而然过渡到了第二次悍妒,玉环想起昨日还恩爱无比,今日却寂寞空房。她伤心,她不知君心,霎时更变。她无法容忍,没等天亮,贵妃就急急忙忙跑去翠华西阁,质问玄宗。洪昇抛弃了传统观念对妇女之“妒”的指斥,而是去审视和描绘贵妃的焊妒。杨贵妃首先是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一位贵妃,杨贵妃其个人的爱恨情仇、其动机是单纯的。2、为爱献身,马嵬断魂 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军队

19、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唐明皇李隆基率官员逃往西蜀。第二十五出埋玉中写道,六军至马嵬坡时,哗变杀死杨国忠,并逼杀杨贵妃,军士大喊“杨国忠虽罚,皇家依旧,不杀皇家,誓死护卫。”杨贵妃也知道形势严峻,如果她不死,六军就不会护送皇帝西行,爱她的丈夫和大唐都会灭亡。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贵妃并没有央求皇上救命,反而劝说皇上:“事出非常惊诧,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波查。“玄宗仍然无法割爱,玉环劝道:“臣妾受皇帝深恩,杀身难报,妾虽死犹生也。“玄宗还是无法让玉环死,他说“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忘,决不肯抛舍你也!”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玉环知道自己如果选择死亡,情况可能会改

20、变,她忧愁的说:“陛下恩虽深,但事已至 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玉环求唐明皇下旨处死自己,她深怕再继续拖延下去会给这个国家和皇帝最终带来致命的灾难。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明大义,为了自己深爱的人宁愿牺牲自我的烈女子的形象。杨贵妃的纯洁爱情上升到了为国捐躯,实在是可敬可佩。3、至死不渝,痴情不减在千军万马的乱军之中,玉环并没有怪罪玄宗在危难之际,抛弃了她,相反她在死后则是日日夜夜思念着如何再见皇上一面。在第三十七出尸解中写道玉环内心的思念:“我想生受深恩,死亦何悔。只是一段情缘,未能终始。此心耿耿,万劫难忘耳”。贵妃在马嵬坡临死之时,还想着玄

21、宗,她交代高力士,在她死后,皇帝身边唯留下他一个“老人”并再三嘱咐高力士照顾好玄宗。如此痴情女郎,怎不叫人心生怜悯?在第四十七出补恨中当织女问“你共他两边既恁疼热,况盟言曾共设,怎生他徒地心如铁,马嵬坡便忍将伊负也?”杨贵妃则是处处维护玄宗形象,并且站在玄宗的角度上对他辩护,当日情形危及,并不是玄宗薄情无义,他一介君王怎么可能为了我一宠妃而置整个大唐于不顾呢?是我甘心为了心爱的人赴死的,并不是他的选择,我无怨无悔啊!后来,李隆基命道士杨通幽寻觅杨贵妃,终于在蓬莱仙山上见到杨贵妃,杨贵妃请杨通幽转告皇上,“只要两情能坚,自可前盟不负”,并且约定在乞巧节这一天两人在月宫进行相会,在这一天,玉皇大帝

22、知道真相后,让一对至死不渝的情侣在天堂再续前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惊天动地的感人爱情故事。杨贵妃虽然经历了人,鬼,仙三个转变,但她对爱情执着的追求却从未改变。在长生殿这部作品之中,洪昇通过描述,塑造了一个新的玉环,她不再只是史官笔下的红颜祸水的角色,而是一个才貌双全、性格温和、追求真情、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纯情女子。三、杨贵妃形象在长生殿中的发展变化杨贵妃这一文学和历史形象,在作品长生殿中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由于长生殿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从结构上说,而且两者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前半部分现实的悲剧,后半部分鼓吹至真之情便无从生发,没有后半部分唐明

23、皇杨贵妃的忏悔、重圆,则成了梧桐雨式的悲剧,只是留下了一份历史的遗憾。这种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虽然中间转换得有些勉强,但却正构成了长生殿的结构特征和思想特色:杨贵妃在这部作品里形象变化极大,她由一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级别的贵妃、变成了一位为爱情而痴狂的女子。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幷不限于言二人之情,而是含而不露地拓宽了“情”的内涵,充分地表现出剧作第一出传概里所申述的命意:“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子孝臣忠,总由情至。(一)传统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突破洪昇创造的杨贵妃是个以情为重的女子,她深爱着李隆基,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她希望自己

24、一心一意的爱也可以得到君主的专一,但李隆基的爱情则是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喜爱杨贵妃,但初始他对爱情并不专一,时常移情别恋。杨贵妃更希望李隆基尊重她们的感情和性格,但这些在传统社会的一夫多妻制情况下,完全就是一种奢望。他是君王,背负着整个国家,她不能独占这份爱。因此,杨贵妃常常处于矛盾与痛苦之中,在争宠与嫉妒中两者之间不断游走,但是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因为她出自于对李隆基的爱。当杨贵妃听说六军将士要诛杀自己时又惊又怕,心中转过千般念头、百感交集,作家将她复杂的 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杨贵妃矛盾的性格得以充分体现。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突破,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5、饱满、真实。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杨贵妃在爱情与政治之间,甚至在生与死之间,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剧中人物心理变化,活动内容骤然提升了文学高度。(二)为国捐躯、舍身报国的爱国女性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是现实与虚构经典的完美结合。作家对这些历史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李隆基是文武双全、才略无双的帝王,而杨贵妃也是德容兼备、丰姿秀丽的奇女子,李隆基称赞她“笼灯就月细端详,庭花不及娇 模样”。两人一见钟情、相爱终生。李隆基工诗词,长音律,擅丹青,而杨贵妃也是才艺绝伦,在长生殿中 闻乐制谱舞盘等部分都有着充分展现。 在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于翠盘中表演霓裳羽衣曲时,李隆基赞道:“宛如栾 风回雪,恍如

26、飞燕游龙”,杨贵妃的能歌善舞、才情过人也使唐明皇“三千宠爱在一身”。同时,长生殿中对安史之乱进行了重新评价,并为杨贵妃翻案,杨贵妃在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为国捐躯、舍身报国的爱国女性。(三)善良、柔美的女子形象历史上和文学上的男人往往因为政治利益最终走向灭亡,其中也有很多夹杂着关于 “红颜祸水”的描写,加重社会的混乱,加快国家的衰败。比如妲己,褒姒,杨贵妃等人,很多文人骚客口诛笔伐这些深陷深宫的妇女,试图用女性的责任来维护男权社会的尊严。但是洪昇的长生殿是一个大胆的文学作品,在长生殿之中,杨贵妃不仅才貌双全,聪明,贤惠,情感细腻,忠贞不渝的爱情,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是对传统的“红颜祸水论”的反拨。杨贵妃被描绘成一位善良、柔美的女子形象,而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红颜祸水”。四、结语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丰满、鲜明动人、具有艺术魅力。此外,作者还对杨玉环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特的诠释,从而使杨贵妃形象表现出鲜明而进步的时代特征。 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消亡,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