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机械通气病人的管理,急诊,EICU:,王蕊,机械通气(一),机械通气:,当呼吸器官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发生或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时,以机械装置代替或辅助自主呼吸运动的过程。,目的:,1,、维持适当的通气量,2,、提供足够的氧合,3,、改善肺的换气功能,4,、减少呼吸做功,1,无创面罩,2,经鼻气管插管,3,经口气管插管,4,气管切开,常见的几种方式:,机械通气,(二),下一部分,无创面罩,优点:,操作方便、快捷、无创、对循环系统影响小、,感染机会少、可以说话及饮水、可以作为间,断治疗的手段。,缺点:,易漏气或过紧使病人不适、胃肠胀气、一部,分病人不能耐受、不方便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返回,经鼻气管插管,优点:,保留自主呼吸易耐受、留置时间较长、易于固定可经口进食。,缺点:,管腔小、吸痰不方便、不适合急救、双侧颅底骨折。,返回,经口气管插管,优点:,易于插入、管腔大、适合于急救。,缺点:,容易移位脱出,尤其是牙齿全部脱落的病人、不宜长时间使用、不方便口腔护理、可能造成口腔黏膜出血。,返回,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气管插管的深度:,经口气管插管门齿刻度,222cm,经鼻气管插管鼻孔刻度,272cm,气管插管的导管口位置:,声门下,2CM,气管隆突上,3CM,体表投影:,插管前端在第,2,胸椎下缘或,第,3,胸椎上缘,返回,判断导管的位置,视诊、听诊,每次通气时胸廓的起伏,血氧饱和度的提高,插管中因通气蒸发的水珠,胸片,返回,2,、气管插管的固定,固定:,用胶布及寸带固定,绑寸带的松紧度以放入一指为宜。,翻身:,每次更换体位时,用手固定气管插管以防脱管。,3、保持呼吸道通畅,(,1,)气道的湿化:,连接呼吸机后即打开湿化器,一般保持在,34,36,,也可通过气道内注入药物。,(,2,)吸痰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吸痰频率:,按需吸痰。,(,3,)注意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要连接紧密,以免漏,气或脱落。,返回,4,、,预防VAP的措施,1,、严格遵循手卫生制度。,2,、如无禁忌症,床头至少抬高,30,度。,3,、加强口腔护理,用洗必泰冲洗,4-6,小时每次。,4,、维持气囊压力,25-30cmH2O,每,4h,监测一次。,5,、使用声门下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并进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6,、胃管鼻饲患者每,4-6,小时监测胃潴留量。,7,、每天每次停用镇静剂并评估是否可以撤机。,8,、如病情允许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返回,5,、,预防意外拔管,机械通气患者常因严重呼吸衰竭,处于临床上不稳定的危急状态,一旦呼吸机脱接或故障,患者自己往往不能发现和处理,甚至致命。,及时更换固定用胶布和固定带,保持病人脸部的清洁,保持胶布的粘性,交接气管插管深度并做好管理,安全地约束患者,呼吸机管道不宜固定过牢,操作时应先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返回,常用机械通气模式,:,SIMV,(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A/C,(辅助,/,控制通气),CPAP,(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四),观察要点:,病情观察,意识状态:清醒?朦胧?昏迷?,循环状态:体温、尿量、皮肤。,胸部体征:胸廓的起伏、呼吸音。,痰液的观察,血气的监测,机械通气,(五),血气监测重点看什么?,PH,值,:,7.357.45,。,临床意义:,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重要指标,PaO,2,:,95100mmHg,临床意义:,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其程度。,PCO2,:,3545mmHg,临床意义:,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判断是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BE,:,正常值:,+,3 -3mmol/L,。,临床意义:大于,3 mmol/L,提示代碱,小于,-3 mmol/L,提示代酸。,呼吸机常见的报警,原因:,氧源压力低,低潮气量,低分钟通气量,高分钟通气量,气道压力,机械通气,(六),下一部分,1,、,氧源压力低,原因:,高压氧接头没接好,;,中心供氧压缩空气压力低。,处理:,接好接头;将呼吸机于患者断开,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连接氧气瓶,同时打电话给维修组调整氧源压力。,返回,2,、,低潮气量,原因:,管道漏气;套囊充气不足;流量传感器监测错误;自主呼吸模式下患者呼吸微弱;呼吸机参数调节不当(模式设置不当、潮气量设置过低、报警设置过高)。,处理:,检查管道是否漏气;检查套囊压力;校正流量传感器;根据病人情况重新设置各参数。,返回,3,、低分钟通气量,原因:,管道漏气;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潮气量及频率设置过低、报警设置过高)。,处理:,检查管道是否漏气;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返回,4,、高分钟通气量,原因:,病人紧张烦躁;有严重的缺氧状况;呼吸机通气参数设置过高。,处理:,可使用镇静剂甚至肌松剂以防病人过度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返回,5,、气道压力,原因:,呛咳;人机对抗;分泌物过多,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改变;呼吸机回路阻力增加。,处理:,吸痰;使用镇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检查呼吸回路并保持通畅。,返回,预防氧中毒:,PaO2,在,60mmHg,以上即可保证组织代谢所需,尽量使用维持,PaO2,在,60mmHg,以上的最低的氧浓度。,小于,40%,的氧浓度可长期耐受,吸入,60%,的氧,1-2,天便可致肺损伤,吸入纯氧,6,小时即可致肺损伤。,机械通气,(七),呼吸机的撤离(一),生命体征平稳,原发病得到改善。,通气和氧合能力及全身状态好。,循环状态稳定。,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感染控制理想。,营养状况满意。,机械通气,(八),呼吸机的撤离(二),取得病人的配合。,彻底吸痰。,做好物品、药品的准备。,间断停机观察。,撤管后拍背、咳嗽、雾化。,加强对血气的监测。,机械通气,(九),感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