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方法,本章主要内容,.,2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变换,一、连续信号的采样,图1 采样过程,采样:用连续信号在离散时间瞬时值的序列 代替原来连续信号的过程,.,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样信号 是一数字序列,可分解成一系列单脉冲之和。,式中,为 时刻的单脉冲,脉冲的幅值,为 时刻的单脉冲,脉冲的幅值,;,;,为 时刻的单脉冲,脉冲的幅值,则:,只有在 时刻,才有 ,而在的所有 时刻,都有,。,用 函数,.,量化过程,图3 量化过程,所谓量化,就是采用一组数码(如二进制码)来逼近离散模拟信号的幅值,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量化使采样信号成为数字信号,该过程称为量化过程。,.,为保证采样信号的频谱是连续信号的频谱无重叠的重复(沿频率轴方向),以便采样信号能反映连续信号的变化规律,采样频率 至少应是 的频谱 的最高频率 的两倍,即,采样定理奠定了选择采样频率的理论基础,但对于连续对象的离散控制,不易确定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因此,采样定理给出了选择频率的准则,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样定理,.,二、采样信号的复现和采样保持器,保持器,保持器是一种基于时域外推原理、把采样信号转换成连续信号,实现采样点之间的插值的元件。,零阶保持器,。,零阶保持器采用恒值外推原理,把每个采样值 一直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 ,从而把采样信号 变成了阶梯连续信号 。,图5 零阶保持器的功能,.,2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1.Z变换,对上式取拉氏变换:,令:,则:,.,零初始条件下,系统或环节的输出采样函数的z变换和输入采样函数的z变换之比。,为了应用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通常可在输出端虚设一采样开关,对输出的连续时间信号做假想采样,来获得输出信号的采样信号。,2.脉冲传递函数,.,如果已知 和 ,则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输出采样信号为,.,3.差分方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差分方程,图6 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a)连续系统 (b)离散系统,),(,s,F,),(,t,r,),(,t,y,),(,s,F,),(,k,r,),(,k,y,T,T,.,脉冲传递函数与差分方程的相互转换,,,若已知,n,阶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是,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Z,变换,得脉冲传递函数为,.,2.3 S平面到Z平面之间的映射关系,s平面虚轴映射为z平面单位圆,左半平面映射在z平面单位圆内,1.s平面与z平面映射关系:,.,二、极点位置与时间响应的关系,1极点位于实轴,.,2.复极点位置与系统响应之间关系,.,Z平面极点位置的趋势,极点越接近原点,脉冲响应收敛速度越快,极点从右向左移动,脉冲响应振荡频率增加,已知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零、极点在平面中的分布情况,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2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方法,.,一、连续域-离散化设计的步骤,第1步:设计模拟控制器,D,(,s,),第2步: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T,第3步:选择合适的,离散化方法,,将,D,(,s,)离散化,获得数字控制器,D,(,z,),,使两者性能尽量等效,。,第4步:检验计算机控制系统闭环性能。若满足指标要求,进行下一步;否则,重新进行设计。,改进设计的途径有:,选择更合适的离散化方法,提高采样频率,修正连续域设计,如增加稳定裕度指标等,第5步:将,D,(,z,)变为差分方程,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根据香农采样定理,系统采样频率的下限为,f,s,=2,f,max,,此时系统可真实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从执行机构的特性要求来看,有时需要输出信号保持一定的宽度,采样周期必须大于这一时间。,从控制系统的随动和抗干扰的性能来看,要求采样周期短些。,从微机的工作量和每个调节回路的计算来看,一般要求采样周期大些。,从计算机的精度看,过短的采样周期是不合适的。,二、采样周期的选择,.,实际选择采样周期时,必须综合考虑:,采用周期要比对象的时间常数小得多,否则采样信号无法反映瞬变过程。,采用周期应远小于对象的扰动信号的周期。,考虑执行器的响应速度。,当系统纯滞后占主导地位时,应按纯滞后大小选取,尽可能使纯滞后时间接近或等于采用周期的整数倍。,考虑对象所要求的控制质量,精度越高,采样周期越短,以减小系统的纯滞后。,.,常见被控量的经验采样周期,被测参数,采样周期,说 明,流量,15,优先选用12s,压力,310,优先选用68s,液位,68,优先选用7s,温度,1520,或纯滞后时间,串级系统:,副环T=1/41/5T主环,成分,1520,优先选用18s,.,三、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方法,最常用的表征控制器特性的主要指标:,零极点个数;,系统的频带;,稳态增益;,相位及增益裕度;,阶跃响应或脉冲响应形状;,频率响应特性。,等效离散,D,(,z,),D,(,s,),数值积分法,一阶向后差法,一阶向前差法,双线性变换法及修正双线性变换法,零极点匹配法,保持器等价法,z,变换法(脉冲响应不变法),离散化方法,.,s,与,z,之间的变换关系,向后差分(矩形积分)法,1.一阶向后差分法,.,主要特性,s,平面与,z,平面映射关系,当,=0(s平面虚轴),,s,平面虚轴映射到,z,平面为该小圆的圆周。,当,0(,s,右半平面),映射到,z,平面为上述小圆的外部。,当,0(,s,右半平面),映射到,z,平面单位圆外,。,当,0(,s,左半平面),映射到,z,平面单位圆内,。,若,D,(,s,)稳定,则,D,(,z,)一定稳定,双线性变换映射关系,.,频率畸变:双线性变换的一对一映射,保证了离散频率特性不产生频率混叠现象,但产生了频率畸变。,变换前后,稳态增益不变。,应用,这种方法使用方便,且有一定的精度和前述一些好的特性,工程上应用较为普遍。,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高频特性失真严重,主要用于低通环节的离散化,不宜用于高通环节的离散化。,.,注意,这里的零阶保持器是假想的,并没有物理的零阶保持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连续与离散环节阶跃响应相同,但要进行,z,变换,同样具有,z,变换法的一系列缺点,所以应用亦较少。,3.带零阶保持器,z,变换法(阶跃响应不变法),.,2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的步骤(直接设计),第1步:求系统广义脉冲传递函数,即对带有零阶保持器的被控对象传递函数进行变换。,第2步:根据对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和其他约束条件,构造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第3步:求出数字控制器。,第4步:检验计算机控制系统闭环性能。若满足指标要求,进行下一步;否则,重新进行设计。,改进设计的途径有:,选择更合适的离散化方法,提高采样频率,修正连续域设计,如增加稳定裕度指标等,第5步:将,D,(,z,)变为差分方程,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