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体验-把握高考考情感知高考真题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2674102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4.02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体验-把握高考考情感知高考真题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体验-把握高考考情感知高考真题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体验把握高考考情 感知高考真题,第1页,考情概览,年份,卷别,题目,作者,朝代,体裁,题材,考点,全国卷,鹊桥仙(华灯纵博)陆游,宋词,写景抒情诗,鉴赏表示技巧;评价情感,全国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宋律诗,托物言志诗,全国卷,阮郎归(春风吹雨)无名氏,宋词,爱情闺怨诗,鉴赏表示技巧;评价情感,全国卷,含山店梦觉作韦庄/,宿渔家郭震,唐绝句,宋绝句,羁旅思乡诗,全国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唐律诗,边塞征战诗,鉴赏表示技巧;评价情感,全国卷,残春旅舍韩偓,唐律诗,写景抒怀诗,第2页,全国卷,金陵望汉江李白,唐古诗,写景抒怀诗,鉴赏表示技巧;评价情感;鉴赏语言、形象,全国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唐古诗,状物赠友诗,全国卷,内宴奉诏作曹翰,宋律诗,言志抒怀诗,命题,总结,综合近4年考情能够发觉:所选诗歌多为名家非名作或非名家名作。所选诗歌全为唐宋诗词,唐代略多。所选诗歌几乎全为诗,词较少,古体诗、绝句、律诗都有。所选诗歌题材丰富,包括爱情闺怨、羁旅思乡、边塞征战、状物赠友等,其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即景(事)抒情(怀)。设题重点考查鉴赏表示技巧,评价思想情感;鉴赏形象、语言题目较少,但伴随更多省市区使用全国卷,这类题目会增多。所设题目中,对比鉴赏题,含课内课外对比鉴赏题,课外对比鉴赏题,连续三年考查,已成热点,但仍以对单首诗歌鉴赏为主。设题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从详细某句、某联入手设题较多。设题直问直答,审题难度小,答题范围明确。,第3页,真题体验,一、,(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传说人物,他用很大钓钩和极多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第4页,【诗歌素描】,长江延绵波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帝王寂静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及作用能力。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到了哪些景物,详细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特点。第二问是对景物描写作用考查,普通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回答。,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主旨。,1.诗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景象?这么写有什么用意?(6分),第5页,2.诗中利用任公子典故,表示了什么样思想感情?(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能力。题干中已经明确点出要结合典故来分析,属于用典抒情,所以先要搞清任公子这个典故内涵,然后结合全诗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示思想感情。经过注释可知,善钓任公子因江海中已无巨鱼而无须垂钓了,而水无巨鱼是比喻已无危害国家巨寇,表示了作者对当初社会歌颂之情;同时诗人自比任公子,既然这是太平盛世,当然也就没有机会施展才能,故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淡淡惆怅、失落之情。,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示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以为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能,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失落。,第6页,二、,(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一样。,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第7页,【诗歌素描】,开元时先帝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都与原貌不一样。当日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抬头屹立宫门更增添它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3.怎样了解曹霸画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请简明分析。(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了解诗句“一洗万古凡马空”含意,就是了解曹霸所画马特点,需结合“斯须九重真龙出”一句来了解。第二问,可结合诗中描述曹霸画马情景诗句,概括曹霸画马时详细情景,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它人画“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第8页,4.为了突出曹霸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明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示技巧。诗中对于曹霸画马高超画技描写,现有正面描写,亦有侧面衬托。题目要求分析诗人为突出曹霸高超画技所做铺垫,通读诗作,可从其它画工画马不成功及真马神采不易捕捉两方面来分析。,答案:,画工如山貌不一样:写曹霸要画马已经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深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神采尤其不易。,第9页,三、,(全国卷),阅读下面宋诗,完成56题。(11分),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第10页,解析:,本题从炼字角度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能力。首先找到要比较内容,即比较原诗颈联中“健”“明”和题干中“弱”“昏”哪两个字表示效果更加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每组字在表情达意方面区分。本诗中,不论用哪两个字,都能表示作者杀敌报国之心。答题时一定要先亮明观点,然后作详细分析。,【诗歌素描】,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愿。而今我臂力尚且健壮,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5.诗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个比很好?为何?请简明分析。(5分),第11页,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臂弱”“眼昏”表明作者认可自己已年老体衰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即使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健壮,当然还能够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第12页,6.这首诗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同,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一样,请指出二者不一样之处。(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能力。了解诗歌思想内容,要关注表示作者情感句子,需要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及作者经从来了解把握。曹诗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平生遭遇,尽管年事已高但报国之豪情犹在,辛词经过对以往抗金战斗回想,表示出壮志难酬之惆怅。,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豪情;辛词经过追怀金戈铁马往事,表示英雄白首、功业未成悲慨。,第13页,四、,(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诗歌素描】,听说通往轮台路上,连年都能够看到雪飞。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使者去也很稀少。无边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山岭只是过了武威。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第14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和表示技巧能力。题目要求将此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角度进行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正面描写壮丽雪景,而此诗中,一个“闻说”,告诉我们描写角度是听说,是侧面描写。由此进行分析,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答案:,本诗描写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能够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描写是凭听闻所得。,7.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角度有何不一样?请简明分析。(5分),第15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能力。题目要求对诗歌尾联所表示情感及其在全诗中作用进行分析,详细思索时,能够围绕作者身份以及当初环境进行。面对那种荒凉环境,作者依然是满怀报国之志,这是作者英雄一面;而对故乡思念,又是人之常情。报国情怀重于思乡之愁,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不至流于感伤,这种舍小为大情怀也提升了全诗格调。但从全诗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答案:,第一问:尾联表示了作者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格调。,8.诗尾联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抒发有怎样作用?(6分),第16页,五、,(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横脊,古代以梁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冠饰。,【诗歌素描】,旅舍中春残夜雨刚才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借写诗抒情却因悟禅语停顿,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保留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候唐复兴。,第17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示技巧能力。颔联首先抒写诗人对皇都美好春光回想:仰视绿暗红稀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在吹着柳絮游弋玩耍。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为这残春平添了无穷意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深情在回想这皇都风物,所以在诗人笔下,这长安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答案:,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络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使用即使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古人认为这首诗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明赏析。(5分),第18页,10.这首诗后两联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感情?请简明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能力。颈联“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详细写诗人客居馆舍寂寞。诗人客居馆舍,感到无聊,想用诗来抒写自己心境。然而,几番思索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酒精作用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要好好地保留宝贵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诗人言外之意是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气节。想到这儿,诗人不愁了,也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簪,心中暗暗地决定:一定要耐心地等候,一直等到大唐复兴,到那时我再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加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防止不了灭亡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这首诗中作者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衬托。,第19页,答案:,表示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经过参禅使自己平静,经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防止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20页,六、,(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11分),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理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痛苦。劫:围棋术语。,【诗歌素描】,丝丝细雨被和暖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波纹。雨过天晴,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天空上。我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刚卷起二分之一就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勾起了我满怀愁绪。我满心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双眉中显露。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棋。岂料应劫之际,竟然举棋不定,沉吟片刻,难以落子。,第21页,11.词上阕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示技巧能力。上阕写景奠定哀婉基调。依据“春风吹雨”“落花”“小池寒渌”“日西”这些愁苦类意象,再结合下阕作者情感,以及注释中对“讳愁”注解,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抒发作用不难得出。,答案:,奠定了词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气氛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暮色。(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给3分),第22页,1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情绪?是怎样表现?请简明阐述。(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示技巧能力。结尾两句,因愁情无法排遣,转过身来,整理局上残棋,借以移情,可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经过词中人物本身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了纷乱愁绪。,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愁情。是经过人物本身动作来表现。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给2分;答出经过动作表现并作简明阐述,给4分),第23页,七、,(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11分),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第24页,【诗歌素描】,含山店梦觉作,经常在外漂泊流离,已经习惯于远别故乡亲人。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客居异乡。孤灯之下,辗转反侧,恍惚间梦回江南;却又醒来,唯见眼前明灯。心情惆怅,起身出户,见一轮明月,已斜挂山顶。,宿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芦花。白天在海上打鱼即使辛劳,但晚上归来,有蓝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第25页,13.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请简明分析。(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示技巧能力。诗中,诗人即使处处漂泊,但却将“流离”“别家”看成一个习惯,认为这是“等闲”之事;然而客中一觉梦醒,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惆怅,思故乡、念亲人之情便不禁油然而生。这种手法就是衬托。,答案:,诗人是用衬托方法来表现感情。诗人即使处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故乡、念亲人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写出“衬托”方法,给2分;进行详细分析,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26页,14.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示了诗人什么样感情?(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能力。即使题目只要求关注“灯前”一句,但作答时应对作品有整体把握。韦诗中,结合“惆怅起来山月斜”一句可知,“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笑说归来夜”句中“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生活景象,表现了诗人住宿渔家所感受到温暖、愉悦之情。,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温暖、愉悦之情。(答出韦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给3分;答出郭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给3分),第27页,第28页,15.上阕最终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情感?(5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能力。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词上阕主要利用了对比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寂寞凄凉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惆怅失落;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复国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愤懑不平之情。,答案:,那些整天酣饮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江边渔翁。表示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无奈与怨言。,第29页,16.词结尾借用了贺知章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明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示技巧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能力。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原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赐予?这个结句,表现出轻蔑不屑之态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须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恩赐!,第30页,九、,(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11分),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诗歌素描】,江边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那个我怜爱人,遗憾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地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第31页,17.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请简明分析。(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示技巧能力。本诗抒写重点是梅花,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梅”,而是采取了衬托、渲染手法来进行表现,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就用大雪来对梅进行衬托。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详细分析这种手法是怎样利用,并指出这么写作用。,答案:,利用了衬托和渲染手法。全诗几乎未包括梅花色香,而重视环境衬托和感情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精神和品格。(答出衬托和渲染手法,给2分,能作简明分析,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32页,18.诗最终一联表示了作者什么样心情?请简明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了解诗歌最终一联丰富意蕴。景物描写“日落寒鸦”渲染了一个悲凉气氛,可知这两句表示了作者悲伤情感,而从“沉吟”“却望”“独自回”等词语能够看出,此时作者是落寞而又惆怅。明确了这些,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即可。,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给3分,能作简明分析,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33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