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x****s 文档编号:12657446 上传时间:2025-11-2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8.38KB 下载积分:1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150题) 1、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 A.倒U型曲线 B.U型曲线 C.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 【答案】 A 2、( )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教育目的 C.国家德育目标 D.基础教育本质 【答案】 A 3、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答案】 A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 【答案】 B 5、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 B 6、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功能 D.强化功能 【答案】 B 7、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答案】 D 8、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答案】 C 9、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春秋》 D.《大学》 【答案】 A 10、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答案】 B 11、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答案】 C 1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属于(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答案】 D 13、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答案】 A 1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 【答案】 B 15、{pz_填空}center has been set up to give{pz_填空}on scientific farming for the nearby farmers.() A.An information;advice B.Information ;advice C.An information;advices D.Information;advices 【答案】 A 16、 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 )。 A.信息技术教育 B.德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答案】 B 17、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揭示教学目标 C.适时给予反馈 D.评定学习结果 【答案】 A 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答案】 C 19、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教学过程不包括(  )。 A.导入环节 B.讲授环节 C.巩固环节 D.设计教学重难点 【答案】 D 20、不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方向的形成 【答案】 D 21、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答案】 B 22、教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调动学生的()。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逻辑思维 【答案】 A 23、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答案】 C 24、小明在学习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答案】 D 25、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答案】 A 2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答案】 C 27、 (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野 B.视敏度 C.视角 D.明适应 【答案】 B 28、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深刻性 D.具体性 【答案】 D 29、 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地给自己点了个赞,这种情感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答案】 C 30、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  )。 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答案】 C 3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统一感 【答案】 A 32、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是()。 A.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D.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 【答案】 B 33、小明平时易受暗示,屈从权威,喜欢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应付紧急情况,他的这种性格类型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情感型 D.外倾型 【答案】 B 34、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 B 3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少先队的入队年龄是(??)。 A.6-12周岁 B.6-14周岁 C.7-12周岁 D.7-14周岁 【答案】 B 36、对下列一段话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的特点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的顽皮、可恶和无孔不入的特点 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长度与句式风格很相近 D.几种修辞手法结合得自然和谐,恰到好处,共同突出了风的特点 【答案】 B 37、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为( ) A.4~8个组块 B.5~8个组块 C.4~9个组块 D.5~9个组块 【答案】 D 38、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 C 39、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答案】 A 40、细菌|生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根治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 A.注意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B.住院治疗 C.服用口服痢疾活疫苗 D.切断传染源 【答案】 D 41、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答案】 B 42、 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堂课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人方式是(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答案】 A 43、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答案】 A 44、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A.挫折现象 B.抑制现象 C.干扰现象 D.高原现象 【答案】 D 45、按照维果斯基的观点,下面不属于高级心理机能的有(  )。 A.感觉 B.观察 C.有意记忆 D.抽象思维 【答案】 A 46、小学生在课件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 B.抬高受伤的脚踝 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 D.给学生吃止痛药 【答案】 B 47、在讲“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个概念时,列举会飞的蝙蝠、蝴蝶来突出“有羽毛”这个本质特征。这是利用了() A.变式 B.范畴 C.推理 D.命题 【答案】 A 4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答案】 D 49、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到后进生小刚的家里家访.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和学习状况,王老师的这种行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广延性 【答案】 D 50、()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A.丹瑟洛 B.迈克卡 C.皮连生 D.沃克斯福德 【答案】 B 51、因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而被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的学者是( )。 A.杜威 B.博比特 C.查特斯 D.泰勒 【答案】 B 52、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 A.查找传染病原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 C 53、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答案】 B 54、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室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答案】 C 55、小学生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观察 B.练习 C.示范 D.讲解 【答案】 B 56、 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答案】 B 57、表现在个体行为目的性、果断性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 A.认知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行为特征 【答案】 C 58、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高原现象 B.抑制现象 C.遗忘现象 D.挫折现象 【答案】 A 59、预防沙眼的重点是( )。 A.群防群治 B.儿童做到一人一巾,毛巾用完通风晾晒 C.不用脏手擦眼睛 D.保持室内通风 【答案】 A 60、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 A.生长需要 B.获得性需要 C.缺失需要 D.基础性需要 【答案】 C 61、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这符合()学习理论的观点。 A.信息加工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联结主义 【答案】 B 62、 数学课上.小明和小玲用不同的方法都正确解答了一道数学题,王老师并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让小明和小玲分别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王老师注重以下哪个教学目标?(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 B 63、 下面对于烫伤的处置错误的是(  )。 A.迅速避开热源 B.及时去医院就医 C.用毛巾擦拭并按摩伤处 D.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 【答案】 C 64、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学生问的各色各样的问题倍感迷茫.比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叶子为什么是绿的”“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等。由此可知,王老师欠缺的是(  )。 A.主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答案】 D 65、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66、“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 )的典型观点。 A.成人教育 B.业余教育 C.在职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 D 67、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 C 68、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教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自我强化 【答案】 C 69、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答案】 C 70、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三维目标”是指( )。 A.知识、情感、意志 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 B 71、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等,这表明数学术语日趋( ) A.人本化 B.生活化 C.科学化 D.社会化 【答案】 B 72、 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答案】 B 73、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 D 74、一年级的小王,在吃了路边小吃后,发生中毒现象,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首先通知家长,并详细讲述中毒情况 B.教师可先根据病情采取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物 C.应带学生到室外,吸入新鲜空气和氧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D.报告给校长 【答案】 B 7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答案】 B 7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 A 77、在校长领导下的“两处一室”的行政组织机构中,“两处”指() A.政教处、总务处 B.教导处、政教处 C.教导处、总务处 D.教导处、财务处 【答案】 C 78、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答案】 B 79、“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 【答案】 B 80、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 D 81、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答案】 C 82、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问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C 83、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练习 D.示范 【答案】 C 84、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C 8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 ) A.单一课与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技能课与理论课 D.演示课与检查课 【答案】 A 86、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答案】 B 87、 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是(  )。 A.但丁—《神曲》—意大利莫里哀—《伪君子》—法国 B.司汤达—《红与黑》—法国狄更斯—《双城记》—英国 C.屠格涅夫—《复活》—俄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美国 D.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苏联伏尼契—《牛》—爱尔兰 【答案】 C 88、 人的外部感觉主要包括(  )种。 A.四 B.五 C.六 D.七 【答案】 B 89、对于一个非常害怕蛇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蛇的照片,谈论蛇,再让他观看有关蛇的视频,最后让他用手触摸蛇,逐步消除对蛇的恐惧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属于(  )。 A.松驰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C 90、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了其(  )特点。 A.生成性 B.开放性 C.实践性 D.自主性 【答案】 A 91、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 A.生理自我时期 B.社会自我时期 C.心理自我时期 D.精神自我时期 【答案】 B 92、 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答案】 B 93、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  )。 A.运动技能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答案】 D 94、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答案】 B 95、“隐性课程”一词是由()首先提出的: A.杰克逊 B.博比特 C.泰勒 D.斯腾豪斯 【答案】 A 96、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选择 B.监督 C.维持 D.调节 【答案】 D 97、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答案】 B 98、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答案】 C 99、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  )阶段。 A.求生 B.巩固 C.更新 D.成熟 【答案】 D 10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答案】 C 101、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5% B.50% C.75% D.100% 【答案】 B 102、 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体积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派生类属学习 D.上位学习 【答案】 D 10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 A 104、“狗是动物”“汽车是交通工具”“鱼身体表面有鱼鳞生活在水中”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具体形象水平 【答案】 B 105、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倾听心事 B.端正态度 C.情绪疏导 D.侮辱打骂 【答案】 D 106、 人的“生命中枢”是(  )。 A.前脑 B.后脑 C.脑干 D.延髓 【答案】 D 107、 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答案】 D 108、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称之为(  )。 A.依赖性 B.独立感 C.自制力 D.向师性 【答案】 D 109、()不属于智力的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答案】 D 1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答案】 C 111、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 D 1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 D 11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 B 114、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 B.差异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答案】 B 115、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这说明教学认识过程具有( )。 A.领导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简捷性 【答案】 B 116、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答案】 B 117、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 C 118、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答案】 C 119、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B.从直观动作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答案】 D 120、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句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答案】 A 121、 下列哪个选项是迁移(  )。 A.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B.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C.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答案】 D 122、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答案】 B 123、 “教育万能论”的主张者是(  )。 A.杜威 B.孟禄 C.爱尔维修 D.高尔顿 【答案】 C 12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答案】 B 125、《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 A 126、班主任最常用的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谈话法 D.分析书面材料法 【答案】 B 12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答案】 C 128、 我国近几年倡导的学习化社会,这一理想主要体现了( ) A.制度化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正规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答案】 D 129、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 A.培养能力 B.传授知识 C.依法执教 D.教书育人 【答案】 D 130、人们通过对狗鼻子构造的分析,发明了比狗鼻子更灵敏的电子嗅觉器,从飞鸟到飞机,从开水壶到蒸汽机,从木蛀虫到地道导管软钻机……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 B 131、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 A.权威型、惩罚型、放任型 B.民主型、惩罚型、权威型 C.监督型、民主型、权威型 D.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答案】 D 132、 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H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人方式是(  )。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D.直接导入 【答案】 C 133、在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是( ) A.教育实验研究 B.教育观察研究 C.教育行动研究 D.教育叙事研究 【答案】 A 134、 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主张的教育专著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尚书》 【答案】 B 135、“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 【答案】 B 136、(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水平 C.生产力水平 D.文化发展程度 【答案】 C 137、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答案】 B 138、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答案】 C 139、以下符合2001年颁布的《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的(??)。 A.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C.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 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答案】 D 140、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答案】 C 141、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答案】 D 142、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答案】 A 143、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 A.布鲁姆 B.奥苏贝尔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 A 144、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来到了圆明园,在这里老师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告诉大家勿忘国耻。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读书指导法 B.参观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答案】 B 145、不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  )。 A.故事引趣 B.观察演示 C.组织活动 D.引导联想 【答案】 C 146、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答案】 B 147、以下不属于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感冒 B.额窦炎 C.沙眼 D.病毒性肝炎 【答案】 B 148、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布鲁纳的《教学论》 【答案】 C 149、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答案】 C 150、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于是妈妈立下了一条规矩:如果小强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代价 【答案】 C 大题(共20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20分) 【答案】 【答案要点】 教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和处理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例如,本材料中的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会发现问题和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点拨】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在讲授时出现错误。  对于教师犯错应该怎么处理,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难度较大。考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教师可以坦诚地或幽默地承认犯错,然后立刻更正;也可以假装是故意留给学生的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怎样改正。无论怎样,切忌如材料中的教师那样,把错误归于其他原因,尤其是知识性的错误。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课堂实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学生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