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单选题(共150题)
1、( )不属于创作中灵感的特征。
A.突发性
B.永久性
C.突破性
D.亢奋性
【答案】 B
2、秦老师在上《浮雕制作》一课时,指导学生在木板上用橡皮泥造型,并刷上金漆,制作成浮雕作品。这体现的是()。
A.教学理念
B.教学方法
C.教学模式
D.教学评价
【答案】 B
3、宋代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体现的色彩关系是( )。
A.同类色
B.调和色
C.对比色
D.互补色
【答案】 A
4、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以上都不属于
【答案】 C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A.示范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自主学习法
【答案】 D
6、教师在学生阅读、讨论、作业的时候,对被评测者进行行为观察,并进行记录,由此判断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程度。这属于自主学习评价中哪一种方法?( )
A.“说出来”评价法
B.作业分析法
C.行为观察法
D.作业评价法
【答案】 C
7、对黄宾虹成熟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最适合的描述是( )。
A.冷峻萧疏
B.黑密厚重
C.清新简逸
D.豪放奇崛
【答案】 B
8、民间画决“立七坐五盘三”指的是( )
A.成人的人体比例
B.人体四肢比例
C.儿童人体比例
D.五官比例
【答案】 A
9、吕德的雕塑作品《马赛曲》表现了历史上的( )。
A.法国大革命
B.法国七月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俄法战争
【答案】 A
10、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兴起的( ),对苏联十月革命具有重要影响。
A.展览画派
B.印象画派
C.巡回画派
D.表现画派
【答案】 C
11、南宋时期,在山水画表现上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的画家是( )。
A.刘松年、李唐
B.王希孟、赵伯驹
C.郭熙、范宽
D.马远、夏圭
【答案】 D
12、下列不是后现代主义美术潮流的是( )
A.未来主义
B.观念艺术
C.波普艺术
D.大地艺术
【答案】 A
13、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是一种( )。
A.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B.选择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C.探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D.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应用的过程
【答案】 A
14、胡老师在《民间工艺品制作》一课中,用PPT展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并结合音乐和影像向学生展示各民族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演示法
B.示范法
C.情境法
D.讲授法
【答案】 C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性质”的是( )
A.追求人文性
B.具有实践性
C.凸显视觉性
D.追求趣味性
【答案】 D
16、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规定,艺术学属于艺术学门类中的第几级学科?
A.一级学科
B.二级学科
C.三级学科
D.四级学科
【答案】 A
17、美术教学应注重( )
A.美术术语
B.创设情境
C.社会文化
D.美术理论
【答案】 B
18、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来临的三位佛罗伦萨大师不包括( )
A.布鲁内莱斯基
B.提香
C.多纳太罗
D.马萨乔
【答案】 B
19、在《灯具制作》一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利用材料特性,制作不同造型、色彩和质感的灯体现的目标属于( )。
A.技能目标
B.过程目标
C.情感目标
D.态度目标
【答案】 A
20、针对美术教学活动中个别学生的“抵触”行为,不合适的做法是( )
A.通过交流,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
B.通过沟通,了解学生抵触的原因
C.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暂时搁置,安排班干部课后处理
【答案】 D
21、美术鉴赏模块的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 ),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
A.鉴赏方法
B.鉴赏技巧
C.鉴赏基础
D.鉴赏角度
【答案】 C
22、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缺陷、矛盾和问题。这句话反映了评价的( )。
A.教学功能
B.激励功能
C.导向功能
D.诊断功能
【答案】 D
23、下列选项中,属于腿部肌肉的是( )。
A.斜方肌
B.三角肌
C.股直肌
D.大圆肌
【答案】 C
24、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 。
A.视觉形象性
B.材料工具性
C.技能性
D.人文性
【答案】 A
25、关于奥托王朝的绘画知识,几乎要全部依靠抄本绘画来学习,最著名的手抄本之一是现藏于特里尔的( )。
A.《埃格伯特抄本》
B.《凯尔斯书》
C.《查理曼福音书》
D.《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
【答案】 A
26、 提出“素描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观点的艺术家是()
A.林风眠
B.张大千
C.齐白石
D.徐悲鸿
【答案】 D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末清初波臣派肖像画家的是( )。
A.陈洪绶
B.曾鲸
C.董其昌
D.徐渭
【答案】 B
28、某地以民间剪纸闻名。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在该地区普通中学推广民间剪纸系列美术课程。该课程属于( )。
A.职业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 D
29、下列不属于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是( )。
A.造型·表现
B.美术鉴赏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答案】 A
30、《链子上一条狗的状态》是未来主义画家( )的代表作品。
A.巴拉
B.毕加索
C.波洛克
D.莱热
【答案】 A
31、《雅典学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 )的作品。
A.达·芬奇
B.米开朗基罗
C.拉斐尔
D.提香
【答案】 C
32、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人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
A.《程氏墨苑》
B.《芥子园画传》
C.《顾氏画谱》
D.《十竹斋画谱》
【答案】 B
33、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是( )。
A.“造型·表现”
B.“欣赏·评述”
C.“设计·应用”
D.“造型.表现”
【答案】 B
34、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初二《漫画》一课的教学内容的是( )。
A.了解漫域的基本知识
B.感受漫画的教育功能
C.认识漫画的娱乐作用
D.学习漫画人物的造型方法
【答案】 D
35、《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由前言、课程目标、( )、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组成。
A.内容
B.内容标准
C.标准
D.课程内容
【答案】 D
36、下面有关平行透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样高度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感觉近低远高
B.不同高度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感觉近低远高
C.同样高度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感觉近高远低
D.不同高度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感觉近高远低
【答案】 C
37、下列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动态的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任务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B.通过写意花卉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材料的性能、基本技法及运用
C.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初步接受现代艺术的造型手段
D.进一步提高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增强创造性审美能力
【答案】 D
38、“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分别指的是( )朝的( )和( )两位大书法家。
A.宋颜真卿柳公权
B.唐颜真卿柳公权
C.唐颜真卿欧阳询
D.明颜真卿唐寅
【答案】 B
39、《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中的感受和理解”这一学习活动建议属于( )
A.造型?表现领域
B.设计?应用领域
C.欣赏?评述领域
D.综合?探索领域
【答案】 C
40、《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中国书画”模块的内容要求指出,中国书画是( )的统称。
A.中国画、书法和篆刻
B.书法、山水画和花鸟画
C.白描、书法和篆刻
D.书法、山水画和篆刻
【答案】 A
4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 )。
A.提高学生技能的学习
B.培养学生审美品味的能力
C.注重美术语言和发展规律的学习
D.增加美术课程的多样化
【答案】 C
42、不属于塞尚画作的是( )。
A.《玩纸牌者》
B.《麦田上的乌鸦》
C.《有苹果和橘子的静物》
D.《圣维克多山》
【答案】 B
4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答案】 B
44、以下关于表现性评价说法错误的是()。
A.对学生的作业成绩的评价属于表现性评价
B.将学习态度纳入评价项目中
C.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美术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D.表现性评价是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答案】 A
45、崔老师在上《走进抽象艺术》一课时,提前布置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组织大家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一些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大家交流探寻答案,鼓励小组发言,最后给予总结。以下哪一个选项不符合崔老师的做法?( )
A.自主学习
B.接受学习
C.探究学习
D.合作学习
【答案】 B
46、( )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教学目标
B.教学过程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
【答案】 A
47、麦积山石窟位于我国( )。
A.云南省
B.河南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
【答案】 C
48、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 )学习。
A.科学
B.文化
C.人文
D.专业
【答案】 B
49、下列选项中,关于教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教学认识与实践经验总结的产物
B.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C.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
D.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一种教学方法
【答案】 D
50、不属于宋代瓷窑体系的是( )。
A.青瓷窑系
B.青花窑系
C.白瓷窑系
D.黑瓷窑系
【答案】 B
51、有“现代设计之父”之称的艺术家是( )。
A.莫里斯
B.格罗佩斯
C.米斯-凡·德罗
D.柯布西埃
【答案】 A
52、以下不属于透视规律的是( )。
A.近大远小
B.近长远短
C.近宽远窄
D.近虚远实
【答案】 D
53、在一次雕塑欣赏课上,教师让学生模拟秦始皇陵中将军俑与士兵俑的造型,其目的是( )。
A.强调娱乐
B.进行表演
C.获得体验
D.还原作品
【答案】 C
54、下列选项中,属于腿部骨骼的是( )。
A.腓骨
B.耻骨
C.锁骨
D.桡骨
【答案】 A
55、下列选项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画家是( )。
A.丢勒
B.鲁本斯
C.扬·凡·埃克
D.老彼得·勃鲁盖尔
【答案】 A
56、下列选项中,以语言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
A.讲授法
B.提问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 D
57、“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是( )的艺术思想。
A.苏轼
B.谢赫
C.董其昌
D.赵孟烦
【答案】 A
58、在一次雕塑欣赏课上,教师让学生模拟秦始皇陵中将军俑与士兵俑的造型,其目的是( )。
A.强调娱乐
B.进行表演
C.获得体验
D.还原作品
【答案】 C
59、下列选项中,( )不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
A.面向全体学生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拓展校外美术资源
D.关注文化与生活
【答案】 C
60、中国画最早成熟的种类是( )。
A.人物画
B.花鸟画
C.山水画
D.走兽画
【答案】 A
6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
B.培养学生能力
C.发展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答案】 B
6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给学生的修课建议是( )。
A.专业必修
B.自主选修
C.限定选修
D.自主专修
【答案】 B
63、新课程中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关系是( )
A.被动与主动的关系
B.次要与主要的关系
C.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答案】 C
64、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 )。
A.创作与写生
B.借鉴与临摹
C.表现与想象
D.表现与鉴赏
【答案】 D
65、朱耷又号八大山人,关于他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D
66、高中设计模块教学中,适合作为《校园中的靓丽风景——设计美丽校服》教学重点的是()
A.校服的构成、面料和剪裁知识
B.服装设计的要素和功能性体现
C.校服创意与学校文化的关联性
D.辨识校服和其他服装的异同
【答案】 B
67、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人物写生——表现对象的动态》一课教学重点的是( )。
A.制作动态结构小木偶
B.认知人物头像的结构
C.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
D.熟练掌握人物白描技法
【答案】 C
68、 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是以( )为核心。
A.评价理论和目的
B.评价对象
C.教学目的
D.教学对象
【答案】 A
69、在学习“风筝制作”内容时,下列选项中,符合探究式学习的是( )。
A.学生听老师讲解风筝的制作原理
B.参照民间艺人示范,学生分组完成风筝制作
C.学生搜集资料,分组讨论风筝的制作方法
D.学生课外放风筝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答案】 C
70、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采取集中授课,或分组讨论、集中讨论等不同组织形式进行”,这属于美术教学的哪种组织形式( )
A.室内授课
B.室外授课
C.多媒体授课
D.参观活动
【答案】 A
71、下列选项中适合篆刻技法学习的直观方法是( )。
A.讨论
B.记忆
C.讲述
D.示范
【答案】 D
7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建议在每一模块中,相关的美术鉴赏内容不应少于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百分比是( )。
A.5%
B.10%
C.15%
D.20%
【答案】 D
73、在平面构成中,为了打破不断重复的单调,达到突出焦点、转移规律的效果,采用的构成方式是( )。
A.发射
B.打散
C.变异
D.渐变
【答案】 C
74、美术新课程评价建议指出要建立以下哪种评价制度 ( )
A.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家长、学生、校长等共同参与
B.以学生互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
C.以教师学生共评为主,教师、家长、学生、校长等共同参与
D.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
【答案】 A
75、在《多彩的学习生活——校园伙伴》一课中,“了解人体比例和动态线并掌握表现方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体验与创造”
【答案】 A
76、“学生只有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才能把自己的设想变为作品”,这凸显了美术教学实施原则中的( )。
A.审美性原则
B.实践性原则
C.创新性原则
D.视觉性原则
【答案】 B
77、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倡导“成就性成长记录”,其性质属于( )。
A.质性评价
B.量化评价
C.绝对评价
D.横向评价
【答案】 A
78、中国画家中,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的是( )。
A.刘海粟
B.徐悲鸿
C.林风眠
D.丰子恺
【答案】 B
79、“悬针”与“垂露”两种笔画形态常见于下列哪种字体( )
A.隶书
B.楷书
C.篆书
D.草书
【答案】 B
80、常以仕女和瓶花入画的近现代画家是( )。
A.张大千
B.林风眠
C.李可染
D.傅抱石
【答案】 B
81、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 )
A.促进学生发展
B.促进教师发展
C.选拔人才
D.修满学分
【答案】 A
82、下列选项中,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设计学习
D.探究学习
【答案】 D
83、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体现了美术课程的( )。
A.视觉性
B.实践性
C.人文性
D.愉悦性
【答案】 C
84、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初中一年级美术学习所属的学段是( )。
A.第二学段
B.第三学段
C.第四学段
D.第五学段
【答案】 C
85、王老师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鉴赏课中,发现学生对画家作品风格感兴趣,因势利导,将启发学生识别作品风格作为教学目的,此教学行为的目标取向属于( )。
A.生成性目标
B.预设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行为目标
【答案】 A
86、李老师在素描课程上讲解素描线条的分类和画法,每讲完一种类别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评价。李老师的评价方法属于( )。
A.相对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C
8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评价目的的是( )。
A.完善教学管理
B.促进学生学习
C.改进教学方法
D.提高教师地位
【答案】 D
88、山水画皴法之一“披麻皴”技法的创始人是( ):
A.荆浩
B.董源
C.马远
D.巨然
【答案】 B
89、普通高中新课标改革选择和编制课程内容的原则是( )。
A.多样性、时代性、选择性
B.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C.时代性、综合性、选择性
D.基础性、启发性、应用性
【答案】 D
90、美术鉴赏课上,徐老师将十几幅民间木版画分给每个学习小组,要求大家在认真观察和分析画面细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集体讨论并尝试回答。这一学习方式主要是( )。
A.接受性学习
B.技能性学习
C.社会性学习
D.探究性学习
【答案】 D
91、绘画作品《记忆的永恒》的作者是( )。
A.达利
B.勃拉克
C.毕加索
D.杜尚
【答案】 A
92、王老师在《画自己》鉴赏课中,给学生播放背景音乐并且展示了美术家的自画像,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这一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参观法
C.情境法
D.比较法
【答案】 C
93、比萨大教堂属于( )建筑。
A.巴西利卡式
B.哥特式
C.拜占庭式
D.罗马式
【答案】 D
94、关于讲述法的运用,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讲述法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传播信息的教学法
B.如果运用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
C.在整堂课中可以单纯地使用讲述法并且不加以其他方法配合
D.在讲述中,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
【答案】 C
95、下面选项中对美国佐治亚大学费德门提出的欣赏程序表述正确的是( )。
A.叙述—解释—形式分析—评价
B.评价—解释—形式分析—叙述
C.形式分析—叙述—解释—评价
D.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答案】 D
96、佛罗伦萨洗礼堂第三道门“天堂之门”上青铜浮雕的雕刻作者是( )。
A.多纳泰罗
B.吉贝尔蒂
C.米开朗基罗
D.布鲁内莱斯基
【答案】 B
97、白老师在“收集与交流一标志设计”一课提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是( )。
A.知识目标
B.技能目标
C.过程目标
D.方法目标
【答案】 B
98、考夫曼住宅又称“流水别墅”,它的作者是( )。
A.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B.密斯·凡·德罗
C.格罗佩斯
D.柯布西埃
【答案】 A
99、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中强调“物以致用”思想的学习领域是( )。
A.“造型·表现”
B.“设计·应用”
C.“美术·鉴赏”
D.“综合·探索”
【答案】 B
100、艺术作品的( )是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A.色彩和画面
B.表现和形式
C.表现和内容
D.内容和形式
【答案】 D
101、下列学者中,不是从事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是( )。
A.赫伯亚德
B.艾斯纳
C.罗恩菲德
D.丹纳
【答案】 D
102、在美术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采用一定方法手段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环节被称为( )。
A.演示技能
B.传授新知
C.展示评价
D.导入新课
【答案】 D
103、流水别墅(又称落水山庄)是( )设计的。
A.赖特
B.格罗皮乌斯
C.贝聿铭
D.柯布西耶
【答案】 A
104、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精神的学习氛围不包括( )。
A.设置问题情境
B.提供原型启发
C.指定操作方法
D.营造宽松氛围
【答案】 C
105、曾老师在中国画鉴赏课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绘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帮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曾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
A.范例教学
B.讲授教学
C.引导教学
D.发现教学
【答案】 B
106、王老师将当地的草编工艺引入课堂,开发了“魅力草编”课程,引导高中生运用各种材料创造出多种形式的编织作品。该课程是( )。
A.基础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答案】 B
107、美术教学评价可分为( )三类。
A.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B.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社会评价
C.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D.家长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答案】 A
108、义务教育阶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延伸到高中课程标准后变为( )内容系列。
A.现代媒体艺术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答案】 B
109、美术演示教学的目的是( )。
A.直观讲解美术知识
B.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
C.引导学生技法实验
D.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答案】 A
110、对于信息化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运用与体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定位是()
A.充分而理性
B.全面而具体
C.专业而深入
D.系统而完整
【答案】 A
111、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 )。
A.造型能力
B.动手能力
C.创新能力
D.探索能力
【答案】 B
112、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列选项中对教学评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也可以是学生的表现
B.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C.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完全依靠对其考试成绩的评价
D.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答案】 C
11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在绘画技法理论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
A.透视学与色彩学
B.解剖学与透视学
C.建筑学与解剖学
D.色彩学与建筑学
【答案】 B
114、在《“旧书义卖”招贴设计》教学中,涉及招贴作品的“经典性”时,教师讲授的重点应放在哪个方面?()
A.招贴设计的构成要素
B.招贴设计的创意表达
C.招贴设计中的变体字
D.招贴设计的色彩构成
【答案】 B
115、通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艺流程完成的工艺美术品是( )。
A.唐三彩
B.青铜器
C.粉彩
D.景泰蓝
【答案】 D
116、《文具设计》一课,展示实物并利用教具呈现设计过程所用的教法是( )
A.演示
B.示范
C.实验
D.讨论
【答案】 A
117、( )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A.课前准备
B.授课方法
C.课堂评价
D.学生作业
【答案】 C
118、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 )和提高动手能力。
A.设计意识
B.审美意识
C.探究意识
D.创新意识
【答案】 A
119、保持和体现色彩的透明效果是( )调色的核心问题。
A.水彩画
B.水粉画
C.国画
D.油画
【答案】 A
120、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学生美术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的是( )。
A.以学生美术作业表现效果作为主要评分标准
B.把学生学习态度按照一定比例纳入评分标准
C.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
D.要求学生期末举办美术展览
【答案】 B
121、在引导学生欣赏一幅世界名画时,第一阶段是( )。
A.体验与想象
B.理解与创造
C.直觉与感知
D.领悟与净化
【答案】 C
122、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又有“海上( )之路”之称。
A.青铜器
B.陶瓷
C.漆器
D.金银器
【答案】 B
123、在今天。一个需要交流和分享的社会里,( )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成功的品质。
A.合作
B.独立
C.自学
D.研究
【答案】 A
124、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是( )人。
A.英国
B.荷兰
C.丹麦
D.日本
【答案】 C
125、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绘画的代表人物。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印象主义
【答案】 B
126、新课标对美术的评价体系提出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 )。
A.集体评价方式发展民主意识及积极参与意识
B.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的激励作用
C.双向评价方式,学习与人合作。提高学习质量
D.单向评价,发挥自主能力,促进创意能力
【答案】 B
127、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技法时,不合适的做法是( )。
A.清晰地呈现技法的程序和要点
B.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C.展示高难度技法让学生模仿
D.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答案】 C
128、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建筑是( )。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答案】 B
129、《编结艺术》一课对编结艺术从功能分类,正确的是( )。
A.实用结和装饰结
B.平结与双结
C.同心结与平结
D.同心结和中国结
【答案】 A
130、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以示范法进行教学的美术学习活动是( )。
A.静物写生
B.美术创作
C.艺术考察
D.美术欣赏
【答案】 A
131、对宋代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书法艺术呈现多样性
B.个性化趋向明显
C.倡导有意无法
D.重视法度,忽视个性
【答案】 D
132、下列选项中,属于下肢部骨骼的是( )
A.桡骨
B.胫骨
C.锁骨
D.尺骨
【答案】 B
133、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是( )。
A.风格
B.形式
C.色调
D.门类
【答案】 A
134、吴老师上书法课,组织学生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先让学生读帖,其主要目的是()。
A.认识颜体的结构
B.理解书帖的内容
C.学习文字表达技巧
D.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
【答案】 A
135、下列选项中,关于教学实施描述错误的是( )。
A.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教学阶段
B.教学实施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保障
C.教学设计为教学实施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
D.教学实施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答案】 B
136、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下列不属于目标的三大特征的是( )。
A.艺术性
B.整体性
C.可操作性
D.适切性
【答案】 A
137、《编结艺术》一课对编结艺术从功能分类,正确的是( )。
A.实用结和装饰结
B.平结与双结
C.同心结与平结
D.同心结和中国结
【答案】 A
138、美术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不包括( )。
A.通过质疑
B.发现问题
C.调查研究
D.合作探究
【答案】 D
139、《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给学生的修课建议是( )。
A.专业必修
B.自主选修
C.限定选修
D.自主专修
【答案】 B
140、下列哪幅作品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史上第一件重要的作品 ( )
A.《蒙娜丽莎》
B.《阿尔诺芬妮夫妇像》
C.《农民的婚礼》
D.《根特祭坛画》
【答案】 D
14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是( )。
A.拍摄一组节日照片
B.进行版画创作
C.色彩风景画写生
D.设计传统纹样
【答案】 D
14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 )和( )的学习领域。
A.设计意识实践能力
B.设计意识动手能力
C.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D.创新意识动手能力
【答案】 A
143、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称作( )。
A.美术表现
B.美术创作
C.美术批评
D.美术行为
【答案】 C
144、《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检查重金属限量的药材是
A.地龙
B.蜂蜜
C.牛黄
D.鸡内金
E.蛤蚧
【答案】 A
145、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开设中国画课程,该课程属于( )内容系列。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书法·篆刻
D.造型·表现
【答案】 B
146、登上浪漫主义绘画顶峰的画家是( )。
A.毕加索
B.德拉克罗瓦
C.热里科
D.塞尚
【答案】 B
147、张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美术作品审美构成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用于分析、理解和解释美术作品。张老师进行的是( )模块的教学。
A.绘画
B.雕塑
C.美术鉴赏
D.设计
【答案】 C
148、在美术的教学评价中,请家长参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是( )
A.自评
B.互评
C.档案袋评价
D.各主体评价
【答案】 D
149、槐花为豆科植物槐树的干燥花及花蕾,花部分习称槐花,花蕾部分习称槐米。槐米含有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黏液质等。
A.18.0%
B.20.0%
C.15.0%
D.10.0%
E.8.0%
【答案】 B
150、流水别墅(又称落水山庄)是( )设计的。
A.赖特
B.格罗皮乌斯
C.贝聿铭
D.柯布西耶
【答案】 A
大题(共20题)
一、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首先分析题目要求,明确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呈现的四条要求的具体内容。通过读教材,确定本节课是“设计工艺”学习领域的一课。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分析要求,要求规定了要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至少要提问三个课堂问题以及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二、某教师开展了题为《格尔尼卡》的自主性美术学习活动。教师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让其搜集作品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以学生分组汇报的形式结束活动。这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然而观摩此课的教师却提出了一些批评,如: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过低,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学生的答案“异想天开”,偏离教材中的解释太远……针对上述案例,请你谈一谈自主性美术学习活动的利弊;如果你是美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此类美术教学活动?
【答案】分析题干可知,本题主要考察对自主性美术学习活动利弊的分析,以及对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固此题目分为两方面作答,答题时一定要区分开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三、案例:小刘是一名初中老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总是认为越有难度的作业,越能提高学生的水平。因此,每次布置作业时,他总是布置中等难度以上的习题,这使得一些差生完成起来总是很吃力.学习积极性也日渐下降。请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
【答案】通过课外作业,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技能技巧。现代教学观认为,作业内容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