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栏目导航,高中,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1/32,单元概览,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2/32,【,主要线索,】,本单元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1.,农业含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特点。其中,世界领先表达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久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2.,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各种经营模式并存,技术水平领先。明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迟缓。,3/32,3.,商业起源早,秦汉到隋唐模式基本固定,改变不显著,;,宋朝以后有新突破,主要表达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界限被打破,;,明清时期出现商帮。商业一直在政府压抑和控制下,作为自然经济补充而存在。,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全部、国家全部制到封建土地全部制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新经济原因成长,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良机,逐步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时尚。,4/32,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5/32,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6/32,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久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一个基本特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基本模式。,【,学习目标,】,(1),经过对铁犁牛耕以及耕作技术进步、水利浇灌完善等知识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长久领先世界,从而认识到中华文明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深家国情怀。,(2),经过对相关史料探究,了解自然经济特点和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合了解释历史问题素养。从唯物史观认识生产力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改变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推进社会发展主要原因。,7/32,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一、早期农业生产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国家。,(2),耕作方法,:,。,(3),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以后出现耒耜。,知识梳理,2.,商周时期农业发展,(1),农具,:,出现,农具,但惯用工具仍是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水稻,刀耕火种,青铜,8/32,(2)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3)西周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3.影响,(1)人们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 定居。,(2)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二、精耕细作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2),两汉时期,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3),隋唐时期,:,江东地域出现,安装了犁评。,牛耕,曲辕犁,9/32,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初世界上先进耕作方法,。,(2),西汉,:,创造播种工具耧车,;,赵过推行,。,(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取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1),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4.,水利浇灌,(1),水利工程,:,(,战国,),、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浇灌工具,曹魏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明清时出现,。,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都江堰,高转筒车,风力水车,10/32,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全部,集体劳作。,2.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1)原因,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2),特点,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结构,:,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生产目标,:,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11/32,3.,小农经济评价,(1),地位,:,属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基本模式。,(2),进步性,:,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含有生产主动性,;,农民努力提升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作出了主要贡献。,(3),不足,:,封建地主阶级沉重剥削和徭役,加上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自然经济,精耕细作,12/32,【,概念解读,】,1.,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技术办法,进行细致土地耕作,以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农业一个综合技术体系。,2.,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铁犁牛耕技术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全部制确实立之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经济,其生产目标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需要一个经济形式,和商品经济相对应。,附栏,13/32,【,走出误区,】,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并未在农业上大规模使用,而主要用于祭奠和战争。,【,尤其提醒,】,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在汉朝以后,而耕犁技术成熟完善标志是隋唐时期曲辕犁出现。,【,走出误区,】,自给自足富足,小农经济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生产目标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东西极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14/32,【,课堂小结,】,15/32,探究主题,1,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升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升产量主要路径,16/32,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填补耕牛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17/32,【,问题,】,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显著特点。依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主要原因。,【,解读,】,表格中包括了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历法和耕作技术等内容,表现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原因能够从我国人地关系、耕作方式和政策三个角度分析。,【,结论,】,表现,:,创造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主要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久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长久影响。,18/32,【深化拓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1)含义: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技术办法进行细致土地耕作,以提升单位面积产量。,(2)形成发展原因,我国古代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勇气和智慧是根本原因。,各地域各民族人民丰富农业实践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基础。,社会经济条件(指经济水平、经济制度等)是主要原因。,人多地少矛盾促进精耕细作形成和发展。,19/32,探究主题,2,小农经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一个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20/32,【,问题,】,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特征。,【,解读,】,依据材料中牛耕、犁耕等信息能够得出使用铁犁牛耕,;,依据,“,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等信息能够得出精耕细作,;,依据,“,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等信息能够得出受制于自然环境,含有脆弱性。依据材料整体信息能够得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论,】,特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含有脆弱性。,21/32,【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喂养业为辅。,(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4)耕作方式:长久采取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方式。唐朝出现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时最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6)地位和影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妨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妨碍生产力发展主要原因。,22/32,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早期农业生产出现,1,、,2,精耕细作传统农业,3,男耕女织小农经济,4,5,综合,6,23/32,一、选择题,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应时期相符合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解析,:D,从材料中,“,惟以伐木,纵火焚烧,”,能够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当初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D,项。,A,、,B,、,C,三项出现时间要晚,且,C,项属于浇灌工具,皆排除。,24/32,2.,(,河南洛阳期中,),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物候历,夏小正,。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产生,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D.,农业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解析,:D,历法产生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原始历法出现是因为农业产生,;,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从而与农业生产亲密相关历法制订也取得较大结果,故答案为,D,项。,A,项因果倒置,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探讨是历法与农业生产关系,排除,B,项,;,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C,项。,25/32,3.,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表达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思想,B.“,靠天吃饭”观念,C.“,不误农时”思想,D.“,精耕细作”特点,解析,: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分析材料信息能够看出,古代农业增加了在土地上人力、技术投入,以提升单位面积产量,表达了“精耕细作”特点,故选,D,。,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26/32,4.,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认可土地私有,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解析,:C,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改革和演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为关键作用。,27/32,5.,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应出西汉,(,),家庭人口,项目,数量,(,单位,:,钱,),5,人,收入,粮食,8 500,支出,赋役,2 989,日常开支,7 950,A.,传统农业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根基脆弱,28/32,解析,:D,题干材料未包括精耕细作,A,项与材料中,“,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有,“,粮食,”,有耕无织,故,B,项错误,;C,项忽略了材料中,“,赋役,”,且没有改变对比,得不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结论,故,C,项错误,;,此表为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反应是小农经济,表格中支出超出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生活艰难,故,D,项正确。,29/32,二、非选择题,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对象。为了确保赋税、徭役供给,封建国家从来关注这一阶层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30/32,解析,:,第,(1),问,材料一表达是我国古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其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能够看出政府赋税沉重,;,“,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说明生活窘困,;,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可看出商人生活奢靡,也显示了贫富分化严重现象。第,(3),问,从国家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角度分析。,答案,:,(1),生产模式,:,个体小农经济。,主要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精耕细作。,(2),政府赋税沉重,贫富分化严重,贫苦农民陷入绝境,社会风尚奢靡。,(3),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基础,是赋税和徭役负担者,自耕农生产主动性较高,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1),材料一反应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一,概括,野老歌,反应社会政治经济现实。,(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地位。,31/32,谢谢观赏!,32/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