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单选题(共150题)
1、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答案】 C
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答案】 D
3、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答案】 D
4、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因为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A道德认识水平
B.B道德情感水平
C.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 C
5、天气凉了,刘老师在商场看中了一件大衣,刘老师既想买女神紫的颜色能衬托出自己温文尔雅的气质,又想买经典黑穿出自己的大气,犹豫了半天也没选好,这是出现了(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多重趋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 A
6、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答案】 D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 A
8、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答案】 D
9、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教育规律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A
1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D
11、(2020年真题)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 A
12、学生王某精力充沛,总有使不完的精力,爱冲动,点火就着。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答案】 C
13、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B
14、中国近代史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 B
15、“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德育原则。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知行统一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答案】 D
16、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C.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答案】 C
17、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称之为( )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算法
C.爬山法
D.逆推法
【答案】 C
18、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C
19、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由()提出的。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答案】 A
20、马卡连柯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D
21、学生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得出有理数的概念,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分析
C.概括
D.抽象
【答案】 D
22、2013年单项选择: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 A
2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答案】 C
24、王建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表扬认真听讲的冯军。王建看了看冯军,也开始认真听讲了。该老师使用的课堂理方法是( )
A.直接干预
B.替代强化
C.团体警觉
D.处理转换
【答案】 B
25、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B
26、在问题解决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答案】 B
27、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遵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答案】 A
28、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29、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
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知识
【答案】 C
3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 B
31、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答案】 C
32、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答案】 A
33、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 A
34、(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传递—接受式
B.加涅模式
C.自学—辅导式
D.范例教学模式
【答案】 A
35、迁移的经验泛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贾德
【答案】 D
36、“爱之深,责之切”体现了()的德育原则。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B.知行统一
C.导向性
D.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答案】 A
37、“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答案】 B
3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
A.认识能力
B.交往能力
C.合作精神
D.实践能力
【答案】 D
39、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答案】 D
40、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答案】 C
41、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 )。
A.对象不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答案】 B
42、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些功能?( )
A.经济功能
B.政冶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 A
43、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答案】 B
44、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便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为()。
A.观察学习
B.主动学习
C.参与性学习
D.模仿学习
【答案】 A
45、小马上课时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后排?(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延迟强化
D.替代强化
【答案】 B
4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A.《劝学》
B.《说文解字》
C.《论语》
D.《学记》
【答案】 B
47、王老师在讲《硝酸》这一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教学:一、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二、讨论6.72L气体为何物;三、让学生试着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四、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守恒法求解。最后,学生迅速简捷地给出答案。王老师运用了()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C
48、( ) 认为,个体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变化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
A.维果茨基
B.埃里克森
C.弗洛伊德
D.皮亚杰
【答案】 D
49、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答案】 A
50、心理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言语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开始为最佳。这些都说明了心理发展存在(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 C
51、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B
52、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开态
【答案】 B
53、 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答案】 A
54、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55、小菲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我们作为公民虽然认可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是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大多数公民的要求而相应的改变。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小菲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习俗水平阶段
B.习俗水平阶段
C.后习俗水平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答案】 C
56、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 )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答案】 A
57、思维反映的是( )
A.过去的经验
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人的愿望
【答案】 B
5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59、人类四种基本的情绪是( )
A.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B.快乐、痛苦、恐惧和悲哀
C.快乐、痛苦、恐惧和愤怒
D.快乐、痛苦、愤怒和悲哀
【答案】 A
60、古时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 B
61、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答案】 C
62、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型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C
63、奥苏伯尔认为,( )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最佳学习方式。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发现学习
【答案】 B
64、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答案】 D
65、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答案】 D
6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著名学者的学说
【答案】 C
67、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答案】 B
68、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 A
69、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 )。
A.情感枯竭
B.去人格化
C.成就感低
D.知识枯竭
【答案】 B
70、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答案】 D
71、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 A
72、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
A.抓关键期
B.量力而行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答案】 C
73、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礼记》
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 B
7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 A
75、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C
76、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答案】 A
77、学生考试时能够迅速正确的提取先前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这一过程体现了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答案】 D
78、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答案】 C
7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B
80、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
A.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答案】 A
8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修改
D.教学评价
【答案】 B
82、《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
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
B.启发式教学
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答案】 D
83、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在”和“再”,“末”和“未”,按照条件反射有关理论,这属于()
A.效果扩散
B.分化
C.泛化
D.习得
【答案】 C
8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案】 B
8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A甄别与鉴定
B.B选拔与淘汰
C.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答案】 D
8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动机功能的是( )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辨别功能
【答案】 D
87、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获得成就
【答案】 A
88、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 B
89、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答案】 D
90、“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答案】 D
9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
A.唐宋时期
B.春秋时期
C.明清时期
D.元朝时期
【答案】 A
92、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 A
93、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基层单位是()
A.班集体
B.班委会
C.学生会
D.课外活动小组
【答案】 A
94、隐性课程是( )
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
B.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
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的课程
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课程
【答案】 D
9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答案】 B
96、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取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方法,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里贯彻的是()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
D.连贯性
【答案】 B
9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答案】 A
98、在头脑中提炼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称作()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答案】 C
9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C.倡导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答案】 B
100、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 B
101、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答案】 B
10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C
10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A
104、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答案】 B
105、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106、“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种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答案】 C
107、2013年单项选择: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答案】 C
108、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答案】 B
109、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平行管理
【答案】 D
110、王乐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没有及格,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王乐的不合理信念属( )。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答案】 B
11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 )
A.发展潜能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权利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答案】 B
112、“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在教学中要( )
A.互相观察,互相模仿
B.互相观摩,取长补短
C.互相观摩,从而变得善良
D.注重教材教法分析
【答案】 B
113、学生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答案】 A
114、2013年单项选择: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答案】 C
115、张老师发现。小雨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喜欢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并不高,那么小雨同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C
116、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接受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答案】 D
117、小蕊每次看到长长细细的物体,就会觉得它们特别像蛇,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全身发凉,手心出汗,不敢靠近。小蕊的症状属于()。
A.强迫症
B.恐惧症
C.抑郁症
D.焦虑症
【答案】 B
118、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答案】 C
119、( ) 是指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或个人都进行调查。
A.重点调查
B.全面调查
C.个案调查
D.抽样调查
【答案】 B
120、小江学习刻苦认真,虽然基础并不好,但当他遇到困难时总能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这体现了小江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理智
C.意志
D.情绪
【答案】 C
121、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答案】 A
122、通过报告、谈话、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 B
123、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中。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124、灵感现象是( )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 A
125、“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赞科夫
C.巴班斯基
D.布鲁纳
【答案】 B
126、下列有关感觉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B.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C.感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D.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答案】 C
127、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 B
12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A
12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 C
130、( )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A.教学评价
B.操行评定
C.道德评价
D.德育评价
【答案】 B
131、(2021年上半年真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小鸟,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 C
132、2012年单项选择:“一题多解”教学方式主要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A.直觉
B.发散
C.动作
D.集中
【答案】 B
133、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计划
D.教学策略
【答案】 A
13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答案】 C
135、2013年单项选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这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D
136、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这属于()。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答案】 A
137、2013年单项选择: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答案】 D
138、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B
139、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答案】 D
140、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时,()提出了“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 A
141、2013年单项选择: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答案】 D
142、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143、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答案】 A
144、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冬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它答案吗?”张冬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表明张冬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答案】 C
14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A.培养人才
B.传播思想
C.丰富知识
D.发展科技
【答案】 A
146、(2020年真题)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D
147、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解释前摄抑制现象?( )
A.痕迹衰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干扰说
【答案】 D
148、下列哪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
A.记忆能力
B.绘画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答案】 A
149、与“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 )
A.真从众,不从众
B.真从众,权宜从众
C.权宜从众,不从众
D.权宜从众.从众
【答案】 B
150、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读书指导法
D.谈话法
【答案】 A
大题(共20题)
一、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学生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适方法。(18分)
【答案】
二、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