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备用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150题)
1、根据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分级而成的课时教学方案,可被称为()。
A.教学大纲
B.教学进度
C.课时计划
D.教学案例
【答案】 C
2、骨骼肌细胞与心室肌细胞不都具有( )
A.兴奋性
B.自律性
C.传导性
D.收缩性
【答案】 B
3、关于肌纤维形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小
B.慢肌纤维的线粒体的数量较快肌纤维多而直径小
C.慢肌周围的毛细血管比快肌纤维多
D.快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较慢肌纤维低
【答案】 C
4、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不包括( )
A.教学内容的质与量
B.教学的组织和课的结构
C.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关系
D.教学目标
【答案】 C
5、( )是人体最小的骨。
A.锤骨
B.镫骨
C.砧骨
D.锁骨
【答案】 B
6、人体活动时,肌肉直接能源是( )
A.糖
B.三磷酸腺苷
C.脂肪
D.蛋白质
【答案】 B
7、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是( )
A.运动动机
B.运动习惯
C.运动项目
D.运动手段
【答案】 A
8、根据体育课的类型,体育课教案可分为( )。
A.理论课教案和文字式教案
B.理论课教案和实践课教案
C.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
D.实践课教案和文字式教案
【答案】 B
9、骨骼肌运动时,先做离心式拉长,再做向心收缩的复合式收缩形式为( )
A.等张收缩
B.等长收缩
C.等动收缩
D.超等长收缩
【答案】 D
10、100米跑运动中,机体的主要供能系统是( )。
A.磷酸原系统
B.无氧酵解系统
C.乳酸能系统
D.有氧氧化系统
【答案】 A
11、血液中红细胞数与( )的含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
A.白细胞
B.血红蛋白
C.血小板
D.血清
【答案】 B
12、背越式跳高步点丈量方法是( )。
A.6步丈量法
B.7步丈量法
C.8步丈量法
D.9步丈量法
【答案】 C
13、下列对于消化器官描述正确的是( )。
A.胃壁平滑肌可分泌胃蛋白酶
B.食管壁由平滑肌构成
C.胰腺的胰岛可分泌胰蛋白酶
D.肝脏具有解毒功能
【答案】 D
14、下列哪一项不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
A.身体承受必要的运动负荷
B.难度由深入浅
C.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的结合
D.身体直接参与
【答案】 B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是( )。
A.为什么评
B.谁来评
C.何时评
D.评什么
【答案】 C
16、体育教学中,学生习得体育知识的主导者是( )
A.班主任
B.课代表
C.体育教师
D.体育骨干
【答案】 C
17、在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用外显行为来表述目标时,一般应包括()。
A.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条件、程度
B.行为主体、方法、情景、策略
C.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媒体
D.教学内容、行为、程序、媒体
【答案】 A
18、篮圈应固定在支撑篮板的构架上,每个篮圈的顶沿应水平放置,距地面( )米。
A.2.75
B.2.90
C.3.05
D.3.10
【答案】 C
19、晕厥是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其主要发生原理是( )
A.脑部突然一时供血不足
B.循环功能障碍
C.急性心功能紊乱
D.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答案】 A
20、体育教学中跳跃类项目的教学重难点是( )
A.动作技术
B.呼吸方法
C.助跑
D.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答案】 D
21、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是14世纪之后的( )
A.骑士教育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C.“灵肉一致”理论
D.人文主义运动
【答案】 B
22、感受器根据其特化的程度、所在的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分为外感受器,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 )。
A.前庭器
B.特殊感受器
C.鼻子
D.肌梭
【答案】 B
23、人体如以最快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ATP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供能以使ATP合成并产生的代谢物质是( )。
A.乳酸
B.糖原
C.磷酸原
D.胱氨酸
【答案】 A
24、我国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通常要求为()。
A.15~20min
B.25~30min
C.35~45min
D.45~60min
【答案】 B
25、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重心或身体某一部分的重心或身体某一点在运动时所移动的路线,属于空间特征,其核心内容是( ) 。
A.形式、方向和速度
B.形式、节奏和幅度
C.形式、方向和幅度
D.位置、方向和幅度
【答案】 C
26、体育教学中,制定课时体育教学目标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 )
A.时间和条件
B.方法和模式
C.步骤和时段
D.季节和环境
【答案】 A
27、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 )。
A.向心收缩
B.离心收缩
C.等张收缩
D.等动收缩
【答案】 B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的是( )。
A.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B.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C.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D.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
【答案】 D
29、乒乓球推挡是直拍快攻打法的基本技术之一,特别是在( )。
A.弧圈球打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B.左推右攻打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C.远台防守打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D.削球打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 B
30、胆汁质学生不适合哪项体育活动( )
A.篮球
B.足球
C.排球
D.太极拳
【答案】 D
31、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表现出紧张、动作不协调的状态,并且有多余的动作,这是哪一个阶段的表现形式( )
A.泛化阶段
B.分化阶段
C.巩固阶段
D.自动化阶段
【答案】 A
32、血液循环路线:( )→(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_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 )→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A.左心室、右心房、左心房
B.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
C.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
D.左心室、左心房、右心房
【答案】 A
33、下列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是( )。
A.卵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
C.血小板
D.胰岛β细胞
【答案】 B
34、体育文化的功能不包括( )
A.教育和培养功能
B.分散、孤立功能
C.调节和引导社会生活功能
D.传承和传播文化功能
【答案】 B
35、下列选项中,属于语言感知的教学方法的是( )
A.讲解法
B.示范法
C.分解法
D.游戏法
【答案】 A
36、儿童少年时期经常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会对心脏形态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
A.心室壁增厚、心容积增大
B.心室壁不变、心容积增大
C.心室壁增厚、心容积减小
D.心室壁不变、心容积减小
【答案】 C
37、“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属于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 )级指标。
A.四
B.三
C.一
D.二
【答案】 C
38、下列选项中关于骨骼肌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B.具有自律性
C.有多个细胞核位于细胞膜下方
D.没有线粒体
【答案】 C
39、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所进行的运动是( )
A.旋内旋外
B.环转
C.外展内收
D.屈伸
【答案】 C
40、骨由骨质、( )构成。
A.骨小梁和骨髓
B.骨小梁和骨膜
C.骨膜和骨髓
D.骨膜和骨密质
【答案】 C
41、以下属于自我监督的主观感觉指标的是( )。
A.排汗量
B.脉搏
C.体重
D.运动成绩
【答案】 A
42、乒乓球正规比赛单打采用( )。
A.七局四胜制
B.五局三胜制
C.三局二胜制
D.九局五胜制
【答案】 B
43、制定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都要以青少年的( )为基础。
A.学习能力
B.认知水平
C.认知一运动能力
D.心理特点
【答案】 C
44、 脊神经与脊髓节段相对应,左右称为一对,脊神经共( )对。
A.30
B.31
C.32
D.33
【答案】 B
45、骨骼肌的物理特性有( )。
A.收缩性、弹性、黏滞性
B.伸展性、收缩性、黏滞性
C.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D.伸展性、弹性、收缩性
【答案】 C
46、下列能源物质中,作为人体运动主要能源物质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
D.ATP
【答案】 C
47、下列属于运动训练整体控制方法的一项是( )
A.循环训练法
B.模式训练法
C.分解训练法
D.重复训练法
【答案】 B
48、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 )。
A.精讲多练
B.只讲不练
C.多讲少练
D.不讲只练
【答案】 A
49、在投掷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将器械投过三米高的横杆,其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出手速度
B.提升投掷远度
C.改善出手角度
D.提升投掷准度
【答案】 C
50、体育过程可分为结构要素和过程要素。其中结构要素主要包括( )。
A.体育目的、体育方法、体育内容
B.体育环境、活动时间、活动空间
C.体育参与者、体育指导者、体育媒介
D.体育方法、体育内容、体育环境
【答案】 C
51、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二者分别反映了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在运动至力竭过程中,二者到达的顺序是( )。
A.同时到达最值
B.先到达最大摄氧量
C.先到达乳酸“拐点”
D.都不会出现
【答案】 C
52、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最好采用( )
A.过程性评定
B.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C.终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答案】 B
53、体育课健康分组的依据包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功能状况,以及( ) 。
A.运动目的和身体素质
B.运动史和身体素质
C.运动手段和运动习惯
D.运动方法和运动习惯
【答案】 B
54、运动员中暑的主要发生机制是( )。
A.机体产热增多
B.代谢产物堆积
C.体内热量散发障碍
D.环境温度高
【答案】 C
55、体育教学中,“学法示范”是告诉学生怎么学的示范,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
A.运动的力量、节奏和频率
B.动作过程的概念、顺序和易犯的错误
C.运动的速度、距离和幅度
D.完成动作的顺序、要领、关键和难点
【答案】 D
56、下列不属于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是( )。
A.上皮组织
B.骨组织
C.肌组织
D.结缔组织
【答案】 B
57、骨骼肌的肌肉特性包括( )
A.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B.化学特性和生理特性
C.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D.物理特性和伸展特性
【答案】 C
58、运动中大量出汗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调,易发生肌肉( )
A.僵硬
B.痉挛
C.酸痛
D.颤抖
【答案】 B
59、武术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技击性
C.艺术性
D.哲理性
【答案】 B
60、足球比赛中双方抢头顶球造成的额出血,应指压哪一部位进行止血( )
A.额动脉
B.额外动脉
C.额浅动脉
D.锁骨下动脉
【答案】 C
61、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不包括( )。
A.心肌纤维增粗
B.心脏的重量和体积增大
C.毛细血管数量增加
D.使心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减少
【答案】 D
6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规定,学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每年至少举办(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 A
63、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中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答案】 A
64、在解剖学姿势下,前臂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 )
A.尺钡
B.桡侧
C.胫侧
D.腓侧
【答案】 A
65、三级跳远技术中,运动员起跳后身体重心合理的轨迹是( )。
A.三个陡峭相同的抛物线
B.三个连续平缓的抛物线
C.三个陡峭不同的抛物线
D.三个间隔平缓的抛物线
【答案】 B
66、创设、选择与比赛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境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方法称之为( )
A.归因训练法
B.抗干扰训练法
C.模拟训练法
D.现象训练法
【答案】 C
67、体育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是( )
A.系统性、综合性、灵活性
B.系统性、程序性、灵活性
C.整体性、程序性、实效性
D.整体性、综合性、实效性
【答案】 B
68、在运动损伤急救工作中对伤者做现场检查时,首要观察与检查的是( )
A.伤者全身状况
B.受伤局部
C.血压
D.心率
【答案】 A
69、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和瑞典体操传入我国,随后再兴办的“洋学堂”中设置了( )。
A.体育课
B.体操科
C.体育科
D.体操课
【答案】 B
70、运动期间憋气时间过长,会产生不良现象,下列哪个症状属于憋气后的症状( )
A.血压下降
B.头晕
C.脑供血突然过多
D.乳酸增多
【答案】 B
71、关于体育教学评价核心理念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的改善为目的
B.教学评价必须基于协商参与
C.教学评价必须以个人独特的建构作为探讨的基础
D.教学评价者与教师应该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答案】 D
72、在运动时出现损伤,导致前臂出血时,用指压止血法进行止血时应压迫( )至骨面。
A.颞浅动脉
B.颌外动脉
C.锁骨下动脉
D.肱动脉
【答案】 D
73、根据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对体育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属于( )。
A.练习策略
B.选择性注意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学习认知——调控策略
【答案】 D
74、“抽屉试验”通常用于检查膝关节哪条韧带的损伤?()
A.髌韧带
B.胫侧副韧带
C.腓侧副韧带
D.十字交叉韧带
【答案】 D
75、脂肪在哪一个器官内氧化不完全会产生酮体( )
A.肾脏
B.脾脏
C.心脏
D.肝脏
【答案】 D
76、细胞器是位于细胞质内的微小器官, 下列哪一细胞器是生物氧化的场所? ( )。
A.核蛋白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线粒体
【答案】 D
77、真稳定状态时,机体供能形式以下列哪种为主( )
A.无氧代谢供能
B.乳酸供能
C.有氧代谢供能
D.脂肪分解供能
【答案】 C
78、 在排球教学中,当学生垫球出现两臂用力不当、动作不协调的错误时,纠正该错误最合适的练习手段是( )。
A.前后跑动垫球
B.双人对垫球
C.垫固定球
D.左右移动垫球
【答案】 C
79、铅球投掷圈内沿直径为( ),有效落地区域为( )。
A.2.135m;扇形
B.1.25m;扇形
C.2.135m;长方形
D.1.25m;长方形
【答案】 A
80、人体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下列那一-物质增多会引起血液中PH值下降( ) 。
A.乳酸
B.磷酸氢钠
C.碳酸氢钠
D.丙酮酸
【答案】 A
81、下列哪一项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
A.体育教学内容
B.体育教学原则
C.体育教学方法
D.体育教学过程
【答案】 B
82、下列选项可缓冲速度快、力量大的来球,以提高排球垫球效果的是( )。
A.含胸收腹,手臂随球后撤并适当放松肌肉
B.含胸收腹,手臂随球后撤并适当收紧肌肉
C.挺胸收腹,手臂随球前伸并适当放松肌肉
D.挺胸收腹,手臂随球前伸并适当收紧肌肉
【答案】 A
83、人工呼吸是借助人工的方法来维持机体气体交换,其吹气频率为每分钟( )。
A.60~80次
B.28~36次
C.20~26次
D.12~16次
【答案】 D
84、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 )
A.肌梭
B.腱梭
C.半规管
D.前庭器
【答案】 A
85、单元体育教学设计也称为单项体育教学设计一般有谁来制定( )。
A.学校
B.体育老师
C.教育局
D.教育部
【答案】 B
86、过度训练引起蛋白尿的原因与下列哪一结构损伤有关( )
A.气血屏障
B.胃黏膜屏障
C.滤过屏障
D.血睾屏障
【答案】 C
87、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主要取决于( )。
A.血浆量
B.白细胞的数量
C.血小板的数量
D.血红蛋白含量
【答案】 D
88、在110米栏比赛中,优秀的运动员从起跑到第一栏,一般采用几步跑完( )
A.12步
B.10步
C.8步
D.6步
【答案】 C
89、儿童少年时期,肌肉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其特点是( )。
A.四肢肌快于躯干肌
B.伸肌快于屈肌
C.上肢肌快于下肢肌
D.小块肌肉快于大块肌肉
【答案】 C
90、下列物质在胃内排空的顺序依次为( )
A.水、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B.水、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C.蛋白质、脂肪、水和糖类
D.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
【答案】 B
91、运动过程中,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属于( )
A.运动表象
B.运动迁移
C.运动焦虑
D.运动错觉
【答案】 A
92、下列选项中,( )是生命活动中枢。
A.脊髓
B.延髓
C.小脑
D.大脑皮层
【答案】 B
93、人体在速度耐力项目运动中会产生大量乳酸,其消除的主要途径是( )
A.再氧化
B.糖异生
C.尿中排出
D.汗中排出
【答案】 B
94、 某运动员经常将比赛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教练水平低或裁判不公”,这种归因属于( )。
A.内归因型
B.外归因型
C.习得性无助型
D.无归因型
【答案】 B
95、“立定三级跳远”的这一练习手段属于( )
A.等长性收缩训练
B.超等长收缩训练
C.等张性收缩训练
D.等动性收缩训练
【答案】 B
96、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它不包括( )
A.支架和杠杆
B.储存钙和磷
C.保护和造血
D.运输功能
【答案】 D
97、下列属于排球技术中有球技术的是( )
A.发球
B.准备姿势
C.后交叉移动
D.前交叉移动
【答案】 A
98、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反复的练习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的趋势为( )。
A.下降—稳定—上升
B.上升—稳定—下降
C.稳定—上升—下降
D.上升—下降—稳定
【答案】 B
99、 经常参加耐力训练的人与普通人群相比, 其心率表现为( )。
A.小强度运动时比较快
B.静息时比较慢
C.最大心率较同龄人高
D.与常人无差异
【答案】 B
100、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广泛地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中最基本的调节中枢位于( )。
A.脊髓胸段第1~5节
B.端脑
C.延髓
D.中脑
【答案】 C
101、小腿肌肉痉挛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冷敷
B.按摩
C.制动
D.向相反方向牵引
【答案】 D
102、下列选项中,肌支主要支配大腿内收肌群的运动的脊神经是( )。
A.股神经
B.腓总神经
C.肌皮神经
D.闭孔神经
【答案】 D
103、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 )示范。
A.正面
B.背面
C.侧面
D.镜面
【答案】 A
104、( )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A.擦伤
B.刺伤
C.拉伤
D.裂伤
【答案】 C
10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校内体育锻炼形式的是( )。
A.早操
B.课间操
C.家庭体育
D.全校性课外体育
【答案】 C
106、体育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 )
A.探索运动训练规律
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D.培养体育人才
【答案】 B
107、某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膝关节发生损伤需要包扎时,合理的方法是()。
A.环形包扎
B.螺旋形包扎
C.“8”字形包扎
D.转折形包扎
【答案】 C
108、若某人的收缩压为 120mmHg, 舒张压为 90mmHg, 其平均动脉压为( )。
A.110mmHg
B.105mmHg
C.100mmHg
D.95mmHg
【答案】 C
109、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 。
A.心率增加、血压降低
B.心率增加、血压升高
C.心率降低、血压升高
D.心率降低血压降低
【答案】 B
110、肌肉的收缩力量在整个关节范围内都可达到最大值的收缩形式是( )
A.等张收缩
B.等长收缩
C.离心收缩
D.等动收缩
【答案】 D
111、进行力量训练时,主要改善的是下列哪一器官的功能( )
A.支气管
B.胸腺
C.前列腺
D.骨骼肌
【答案】 D
112、下列属于健美操高冲击力动作的是( )
A.一字步
B.“V”字步
C.点地
D.小马跳
【答案】 D
113、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有( )
A.运动型、理论型、一专多能型
B.运动型、创造型、一专多能型
C.运动型、理论型、混合型培养
D.创造型、理论型、混合型培养
【答案】 A
114、学生领会动作技能的基本要求,形成起定向作用的动作映像,并了解具体的动作方法和活动方式,这一主要任务是在运动技能形成策略中的哪一阶段( )
A.认知与定向阶段
B.联系形成阶段
C.自动化熟练阶段
D.遗忘阶段
【答案】 A
115、在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中,应以( )为轴摆动。
A.手
B.肩
C.宽
D.腰
【答案】 B
11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下列关于膳食纤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芹菜、谷物的皮中富含膳食纤维
B.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有利于减肥
C.糖尿病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D.膳食纤维可以很好地被人体消化吸收
【答案】 D
117、我国中小学校大部分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通常要求为( )。
A.15~20min
B.25~30min
C.35~45min
D.45~60min
【答案】 B
118、教师写课后小结(教学反思)工作,其性质属于( )
A.学生对授课过程的评价
B.教师对授课过程的评价
C.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D.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答案】 C
119、下列不属于运动性病症的是( )
A.运动中口渴
B.晕厥
C.运动中腹痛
D.肌肉痉挛
【答案】 A
120、在健美操运动中,所有的手臂动作都要求( )
A.手臂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B.单独练习某一个动作
C.手臂放松
D.没有要求
【答案】 A
121、正常成年人身上骨的总数为( )块。
A.204
B.205
C.206
D.208
【答案】 C
122、在体育教学中应贯彻“精讲多练”原则,通常在下列哪一阶段更应强调“精讲”?( )
A.准备部分
B.基本部分前半段
C.结束部分
D.基本部分后半段
【答案】 B
123、 在哪种环境下进行大强度训练或比赛易导致晕厥? ( )。
A.寒冷环境
B.湿热环境
C.水环境
D.喧嚣环境
【答案】 B
124、看电视转播排球比赛时,经常欣赏到中国女排姑娘的风采,排球比赛靠的是全队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多变的进攻战术,在电视转播中经常听到“XX队员在2号位扣球得分”的解说。下面对2号位描述正确的是( )
A.面对球网前排右侧的位置
B.面对球网前排左侧的位置
C.面对球网前排中间的位置
D.面对球网后排中间的位置
【答案】 A
125、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时,运动动力定型( )
A.尚未建立
B.初步建立
C.建立和较巩固
D.已经建立
【答案】 B
126、杨扬是我国首位夺得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的运动员,其夺冠的项目是( )。
A.冰壶
B.短道速滑
C.冰球
D.自由式滑雪
【答案】 B
12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常用方法?( )
A.情感目标的测量与评价
B.体育成绩的测量与评定
C.理论知识的测验与评定
D.体育态度的测量与评定
【答案】 A
128、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与比赛的兴趣,满足运动员的合理需要,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这指的是( )
A.有效控制原则
B.动机激励原则
C.区别对待原则
D.适时恢复原则
【答案】 B
129、拉长收缩中,肌肉收缩的张力( )
A.小于外力
B.等于外力
C.大于外力
D.与外力无关系
【答案】 A
130、体育运动损伤以( )最为常见。
A.韧带扭伤
B.肌肉挫伤
C.肌腱拉伤
D.骨伤脱臼
【答案】 B
131、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辩论等方式获取体育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方法属于()
A.讲解法
B.示范法
C.讨论法
D.游戏法
【答案】 C
1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提高有氧工作能力训练的是( )。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D.高温训练法
【答案】 D
133、800米跑的过程中参与的供能系统主要是( )
A.乳酸能系统
B.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有氧氧化系统和乳酸能系统
【答案】 D
134、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结束部分时间一般为( )。
A.1~3分钟
B.3~5分钟
C.5~7分钟
D.7~9分钟
【答案】 B
135、 根据教学目的和条件, 对某一教学过程诸要素所进行的最优化研究和计划工作, 称( )。
A.教学思想
B.教学评价
C.教学策略
D.教学设计
【答案】 D
136、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
A.状态反射
B.牵张反射
C.肌紧张
D.腱反射
【答案】 C
137、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人体氧运输系统功能提高,且体现在( )。
A.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减慢
B.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增快
C.心跳降慢、血压下降、呼吸减慢
D.心跳降慢、血压下降、呼吸加快
【答案】 B
138、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肌肉力量的营养素是( )
A.维生素E
B.蛋白质
C.糖类
D.叶酸
【答案】 A
139、下列哪种训练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水平?( )
A.持续训练
B.高温训练
C.间歇训练
D.高原训练
【答案】 B
140、体育学习中,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A.选择性、自主性、创造性
B.自由性、连贯性和实践性
C.随意性、接受性和能动性
D.散漫性、探究性和情感性
【答案】 A
141、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是()
A.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和科学性
B.基础性、自主性、兴趣性和科学性
C.基础性、政策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D.基础性、实践性、计划性和兴趣性
【答案】 A
142、锁骨骨折固定后可采用的包扎方法为( )。
A.大悬臂带
B.小悬臂带
C.大、小悬臂带
D.两臂固定于体侧
【答案】 B
143、体重指数(BMI)的计算为( )
A.体重( kg)/身高(m)
B.体重(kg)/身高(m)2
C.体重( kg)2/身高(m)2
D.体重(kg)2/身高(m)
【答案】 B
14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意让学生通过间隙,再现和重构已学内容。这是利用了哪种训练方法()?
A.认知训练
B.暗示训练
C.表象训练
D.模拟训练
【答案】 C
14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膳食纤维的功能( )
A.预防便秘
B.控制体重
C.降低胆固醇浓度
D.维持正常体温
【答案】 D
146、 采用体育问卷调查,对同一群体进行先后两次同样的测试,其结果是为了检验(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147、下列哪一项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 )
A.课前准备
B.教学方向
C.体育教学过程
D.教材教法
【答案】 C
148、10秒内的大强度运动,机体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 )
A.无氧酵解能系统
B.磷酸原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糖酵解系统
【答案】 B
149、通过练习( )可以发展跑的频率。
A.后蹬跑
B.单足跳
C.弓箭步走
D.高抬腿跑
【答案】 D
150、亚健康又被称作什么( )
A.第一状态
B.第二状态
C.第三状态
D.第五状态
【答案】 C
大题(共20题)
一、寒假结束后,某校高-(2)班第一周星期二的体育课上,李老师在完成了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安排了3组×10次的蛙跳练习和3组×10次的团身跳练习。在星期四第二次上体育课时,张同学问李老师:“老师,我前天上完体育课后,昨天浑身酸疼,今天还疼得厉害,这是怎么回事啊?”张同学说完,又有几个同学也喊起来:“是啊!我们也浑身酸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应该怎么处理啊?”李老师看着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神态,心里非常高兴,然后开始给同学们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肌肉酸疼现象?应该怎样处理?
【答案】在体育课第二天出现肌肉酸疼的现象是延迟性肌肉酸痛。所谓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指剧烈运动(特别是离心性抗阻训练)诱发的肌肉酸痛往往不在训练后立即出现,而且在训练后24到48小时明显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于“过度”使用肌肉,肌肉收缩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长时间没有进行训练的肌肉,参加长时间的力量练习,使肌肉内的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到损伤。第二,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这是由于运动会引起活动部位的局部缺血使得m液循环变差,进而引起致痛物质的堆积,如果致痛物质积累过多,就会引起疼痛感,而疼痛又会引起肌肉的反射性痉挛。第三,由于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受伤或发炎而导致代谢异常。这是因为剧烈的离心运动造成的结缔组织损伤,损伤后的结缔组织会引起一连串的发炎反应,进而诱发疼痛。第四,肌肉工作强度过大、氧气供应不足、代谢产物堆积特别是乳酸的堆积会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肌肉的痉挛、疼痛和局部水肿,进而出现肌肉酸痛现象。
二、 高二(6)班,学生40人,教学内容为挺身式跳远,教案准备部分的内容见下表。 准备部分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要求请指出教案中专业用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6分)
【答案】将“集体整队”改为“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将“报数、检查人数”改为“报告人数、检查出勤情况”;将“四列横队”改为“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将“两路纵队”改为“成两路纵队绕田径场行进”;将“徒手操练习与示范队形”改为“学生成徒手体操(广播体操)队形,按四列横队散开”。
三、案例:某校初二(1)班学生3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0人。教学内容:鱼跃前滚翻。任课教师张老师为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会鱼跃前滚翻的基本动作;(2)快乐教学,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教学过程:(1)上课,教师宣布该堂课的内容和目标。(2)教师讲解并示范鱼跃前滚翻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强调注意事项。(3)学生观察教师动作,模仿。(4)自由分组练习。(5)教师总结,学生自评。(6)游戏:打龙尾。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15人。其中一组学生站在圈外,拿着球掷向圈内排成纵队的另一组组员,被击中的学生要退出游戏,一直到所有组员都被击中,游戏结束。(7)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答案】(1)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练习、学生自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运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打龙尾游戏是一种情境教学策略,采用游戏的形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2)该案例考虑到了初中生的特点,在下课前安排了放松益智的集体游戏——打龙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在娱乐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建立起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此外,整节课的安排,学生自主练习的比重较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分组游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供条件,设计一节45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