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150题)
1、(2021年上半年真题)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
【答案】 B
2、沟通能力和解决纠纷能力属于(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答案】 C
3、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 )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 B
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答案】 A
5、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教学中,一位老师首先利用录音,烘托战斗气氛,一边放背景音乐,一边朗读课文。同时老师还利用录像,再现英雄形象,使学生了解董存瑞无所畏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该教师主要运用了()。
A.情感陶冶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道德修养法
【答案】 A
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
A.认识能力
B.交往能力
C.合作精神
D.实践能力
【答案】 D
7、张三高考落榜后大哭一场后,心情变得好多了。这属于情绪调节中的( )
A.转换认知
B.自我暗示
C.期望调节
D.适当宣泄
【答案】 D
8、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A.80
B.100
C.120
D.125
【答案】 D
9、分层次考试体现的是( ) 多元化。
A.评价主体
B.评价方式
C.评价标准
D.评价原则
【答案】 C
10、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答案】 C
11、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答案】 B
12、 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 B
13、教师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是()。
A.师范教育
B.入职培训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答案】 D
14、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 C
15、(2021年下半年真题)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夺冠获胜时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状态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 B
16、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答案】 C
17、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二年级
B.初中三年级
C.高中一年级
D.高中二年级
【答案】 A
18、2013年单项选择: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症属于()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答案】 D
19、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相互论
D.教育万能论
【答案】 A
20、郁老师在生字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划的现象.于是把“中学生丢笔少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教育行动研究
B.问卷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答案】 A
21、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力求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意义,即知道它“是什么”,并能用语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叫作(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 B
22、( )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A.教育政策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答案】 B
23、(2020年真题)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老师的这种做法符合( )。
A.人本主义学习观
B.行为主文学习观
C.认知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 B
24、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 B
25、一个学生对另—个蛮横学生不满,但却在并无过错的弱小学生身上发泄不满。这种现象属于()
A.压抑
B.投射
C.回归
D.置换
【答案】 D
26、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德育目标
B.生产力水平
C.时代特征
D.文化传统
【答案】 A
27、《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体现了()的教育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答案】 C
28、否定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的理论是()
A.教育万能论
B.教育无用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育个人本位论
【答案】 B
29、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答案】 A
30、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D
31、我国孔子的“六经”以及古希腊智者派所建立的“三艺”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A
32、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下列哪种质量指标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C
33、(2022上半年真题)语文课上,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并建设性地吸引学生地观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 )。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答案】 A
34、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
A.建设的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
【答案】 A
35、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答案】 B
36、“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一般型
【答案】 C
37、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马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D
38、(2021年下半年真题)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答案】 D
39、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成人感的发展
B.自我的分化
C.关心他人意识增强
D.自我评价趋于成熟
【答案】 C
40、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 )年。
A.1951
B.1957
C.1945
D.1949
【答案】 B
41、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 B
42、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
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
D.教学目的
【答案】 C
43、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取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方法,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里贯彻的是()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
D.连贯性
【答案】 B
44、小文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就会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
A.计划策略
B.反馈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C
45、小冬之前做过黄瓜炒蛋.今天轻松地做出了番茄炒蛋.小冬解决问题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动机强度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原型启发
【答案】 C
46、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因为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A道德认识水平
B.B道德情感水平
C.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 C
47、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答案】 A
48、学生小李在公共场合讲话的时候,总是脸红、发抖、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
A.抑郁症
B.强迫症
C.焦虑症
D.社交恐惧
【答案】 D
49、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包括()
A.过渡性
B.闭锁性
C.社会性
D.依赖性
【答案】 D
50、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答案】 C
51、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调查方法类型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重点调查
【答案】 D
52、班级中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这说明班集体已经进入()阶段。
A.组建
B.形核
C.发展
D.成熟
【答案】 B
53、小冬之前做过黄瓜炒蛋.今天轻松地做出了番茄炒蛋.小冬解决问题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动机强度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原型启发
【答案】 C
54、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的( )。
A.概括
B.反例
C.抽象
D.变式
【答案】 D
55、新课改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是( )
A.发展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答案】 A
56、2013年单项选择: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设置的主要课程是()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探究课程
【答案】 A
57、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 A
58、认为人的心灵如同A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福禄贝尔
D.洛克
【答案】 D
59、(2022上半年真题)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修养方法属于( )。
A.树立榜样
B.有效说服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 A
6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答案】 B
61、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 )。
A.卢梭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答案】 C
62、下列对“关键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答案】 B
6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答案】 C
64、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冬天特别冷,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 C
65、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答案】 A
66、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知识
【答案】 C
67、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 )
A.行为疗法
B.森田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法
【答案】 B
68、在情绪ABC理论中,B指的是()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答案】 C
69、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堂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认知策略目标
【答案】 C
70、2013年单项选择: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学校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答案】 B
71、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 )
A.行为倾向
B.心理体验
C.认知反应
D.道德规范
【答案】 B
72、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字的解释是( )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迭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
【答案】 C
73、 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 A
74、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C
75、(2021年下半年真题)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答案】 D
76、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 D
77、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B.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答案】 B
78、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 C
79、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对学生实施哪种德育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 B
80、( )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 C
81、“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D
8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原则与()相一致。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知之
D.温故而知新
【答案】 B
83、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感
【答案】 A
84、( )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A.教学评价
B.操行评定
C.道德评价
D.德育评价
【答案】 B
85、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够唤起儿童的思维”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夸美纽斯
C.福禄贝尔
D.赫尔巴特
【答案】 A
86、各学科教材的编写都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这体现了编写教科书要遵循()的原则。
A.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B.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C.知识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相统一
D.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答案】 A
8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型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答案】 C
88、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答案】 B
89、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
A.生存
B.情境
C.未来
D.学生
【答案】 D
90、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答案】 C
9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内容,构成了()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验主义
B.经验主义
C.实用主义
D.进步主义
【答案】 C
92、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关注( )
A.教师
B.生存
C.学生
D.教材
【答案】 C
93、“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A.广度
B.分散
C.分配
D.转移
【答案】 C
94、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 )
A.六三学段设置
B.五四学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答案】 C
95、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答案】 A
96、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 )。
A.对象不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答案】 B
97、()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参观法
D.自学辅导法
【答案】 A
98、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 )。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答案】 C
99、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传授知识
B.传承文化
C.培养人才
D.服务社会
【答案】 C
100、“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徳育过程规律(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 A
101、张老师发现。小雨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喜欢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并不高,那么小雨同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C
102、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 A
10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答案】 A
10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法。
A.罗杰斯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答案】 A
105、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答案】 C
106、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 )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
D.可控的外部归因
【答案】 C
107、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A.A传授知识
B.B发展能力
C.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答案】 B
108、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
【答案】 D
109、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答案】 C
110、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取向?( )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答案】 D
111、一位鞋商一天把他的销售人员叫来吩咐说:“给你个任务,把鞋卖到非洲去,你若能完成,我将会给你丰厚的回报,若不能你就不用回来了。”这时候销售人员非常苦恼,他觉得老板这不是难为人吗。怎么可能把鞋卖给非洲人呢,那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的。对这件事情他非常生气,甚至想辞职不于。这时候他朋友告诉他说这不是很好的机会吗,就是因为那里的人不穿鞋,所以才是巨大的市场,听完朋友的一席话,销售人员豁然开朗。这位朋友用的策略是()。
A.认知转换法
B.情绪宣泄法
C.注意转移法
D.自我放松法
【答案】 A
112、2013年单项选择: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答案】 D
113、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 D
114、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
A.学习方法
B.学习风格
C.学习计划
D.学习习惯
【答案】 B
115、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湖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
A.直观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答案】 A
116、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答案】 B
117、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答案】 B
118、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 )
A.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B.实施素质教育
C.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D.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答案】 B
119、张老师新接手三年级二班,并成为这个班的班主任,他了解到该班是学校当中一个教育基础相对比较差的班级,你认为张老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答案】 A
120、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答案】 B
121、(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 D
122、2011年单项选择:王某认为考试时适当的焦虑能促进自己取得好成绩,这体现了()
A.韦伯定律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费希纳定律
D.遗忘曲线
【答案】 B
123、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 C
124、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答案】 A
125、18世纪中期西方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讲座,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为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标志着教育学科规范、独立的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答案】 A
126、王老师在讲《硝酸》这一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教学:一、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二、讨论6.72L气体为何物;三、让学生试着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四、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守恒法求解。最后,学生迅速简捷地给出答案。王老师运用了()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C
127、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
A.学习方法
B.学习风格
C.学习计划
D.学习习惯
【答案】 B
128、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课堂控制
D.课堂管理
【答案】 D
12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 D
130、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 B
13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答案】 D
13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特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答案】 A
133、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奖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D
134、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社会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答案】 D
135、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答案】 C
136、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137、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 B
138、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教学中,一位老师首先利用录音,烘托战斗气氛,一边放背景音乐,一边朗读课文。同时老师还利用录像,再现英雄形象,使学生了解董存瑞无所畏惧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该教师主要运用了()。
A.情感陶冶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道德修养法
【答案】 A
139、“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练习
B.示范
C.言语指导
D.反馈
【答案】 A
140、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中。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141、强者遇到困难会激发斗志,弱者则会萎靡不振,这体现了人格的( )特征。
A.稳定性
B.统合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答案】 D
142、 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答案】 A
143、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德育原则被称为()。
A.教学相长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答案】 B
144、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C
145、一般情况下在早晨学习的效果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答案】 A
146、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的课程是(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答案】 C
147、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有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答案】 D
148、初二(1)班小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
A.疏导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 C
149、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和阳光明媚的户外,其亮度差别很大,但是人们都能将色知觉为白色衬衫,这反映了知觉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D
150、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 D
大题(共20题)
一、国学大师季羡林回忆说:“我有意识地真正用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是一个很容易受环境支配的人。在小学和初中时,成绩不能算坏,
展开阅读全文